铜仁地区大鲵养殖规划().doc
《铜仁地区大鲵养殖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铜仁地区大鲵养殖规划().doc(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铜仁地区大鲵养殖规划(2009年2014年)(征求意见稿)铜仁地区渔业局2009年7月 第一章 自然条件综述一、自然条件及生态环境1、自然环境铜仁地区位于黔东北部,东经1074510930,北纬27072905。东西最大跨度160公里,南北最大距离210公里,武陵山区腹地,东邻湘楚,北接重庆,是连接中原地区与西南边陲的纽带,享有“黔东门户”之美誉。全区总面积18023平方公里,辖八县一市一特区和一个省级开发区,总人口约400万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为养殖业提供了极好的资源条件和气候环境条件。全区河流属乌江水系和沅江水系。河网密度平均每百平方公里2030公里。河流长度10公里、集雨面积20平方
2、公里以上的有211条,枯水季节水域面积40.5万亩,集雨面积大于10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乌江、舞阳河、锦江、小江、车坝河、石阡河、云池河、松桃河、印江河等9条,集雨面积5001000平方公里的有马蹄河、清度河、洪渡河、洋溪为、大平河、坝坨河等6条。区内年平均温度13.317.5,最热为七月,月平均温度为2428,最冷为元月,月平均温度为46。年最高温度一般为3538,全年正积温为50006500度,无霜280300天。水温随气温的变化而浮动,年均水温比月均气温高并有利于鱼类的越冬和生长。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年平均降雨量为11001400毫米,最多可达1765毫米,最少是678毫米,降雨量集中于
3、410月。2、生态环境我区溪流、泉、陷穴、伏流甚多,据统计全区冷水资源约50m3/s,水质良好,环境僻静,森林植被完整,生物种类繁多,具有极其适宜大鲵生存、生长和繁育的独特生态条件,野生大鲵资源在区内梵净山一带和石阡五德镇等地分布极为丰富。野生大鲵栖息于海拔200-1500米的山区水流湍急,水质清凉,石缝裂隙和岩石孔洞甚多的溪河中,在有回流水的洞穴中生活,洞穴位于水面以下。具外鳃的幼鲵喜群居在溪河支流的小水潭内。大鲵多单独分散活动,穴居时不喜集群,人工养殖的大鲵,不论是幼鲵还是成鲵均群居。大鲵有喜阴怕风、喜静怕惊、喜洁怕脏的特点。二、大鲵资源及保护现状1、大鲵资源我区大鲵资源丰富,各县、市、特
4、区都有分布。主要分布在梵净山一带的江口、松桃、印江县和石阡、思南等县。据统计:江口县野生大鲵数量为0.61.3万尾,松桃县大鲵的数量约为0.51万尾。松桃县1970年统计,大鲵储存量达3万公斤,一九九八年曾捕获过41公斤巨型大鲵。由于过渡捕捞,资源数量急剧下降,到1984年,储量下降至1.5万公斤,1992年储量下降到0.8万公斤。今年2月,松桃县冷水乡桐子坪村黄泥岔组冷水河边一条山洞溪流有大量大鲵苗流出,5月在瓦溪乡小沟村的山洞溪流里又有230多尾大鲵苗流出。2、保护现状由于环境污染,人为捕捉、走私、贩运,使大鲵资源遭到毁灭性破坏,分布范围逐年缩小,部分县、市、特区的大鲵资源濒临绝迹,大多数
5、山涧溪流基本绝迹,加强大鲵资源的保护迫在眉睫。(1)保护措施开展野生动物法律法规的宣传,增强广大群众的法律意识。我区结合禁渔期制度的实施,在全区广泛深入地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全区群众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的意识普遍得到提高。严厉打击非法捕捉和经营利用水生野生保护动物的违法行为。一是加强对宾馆酒楼、运输通道、大鲵资源重点区域的监督检查,严厉打击非法捕捉和经营利用水生野生动物的违法行为;二是加强对驯养户的规范管理;三是在我区主要进出关口设卡,对进出水产品进行严格检查。保护大鲵生态环境,划定大鲵保护区。如松桃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已于2007年5月将冷水乡、乌罗镇
6、的溪河划为大鲵自然保护区。(2)存在的问题对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不到位,广大人民群众保护水生野生动物意识有待增强。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非法捕捉和经营利用,以及电、毒、炸鱼现象时有发生。自然环境恶化、水量减少、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梯级电站的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使各类水生野生动物栖息环境和许多水生种质资源受到严重破坏,资源衰竭,加剧了大鲵种群数量的减少。技术力量薄弱,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仅有少量民间投资。在开展大鲵资源保护和科学研究方面存在诸多困难,执法工作无保障,严重制约了大鲵保护工作的正常开展。三、大鲵生产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1、大鲵生产现状近年来,我区大鲵养殖发展迅速,在松桃、江口、
7、石阡、铜仁等县市开展人工养殖大鲵。到目前为止,松桃县已有5户养殖户驯养大鲵,驯养尾数为1560余尾,有原种亲本400余尾。江口县人工养殖大鲵已有5户,养殖规模700余尾。铜仁市已建有大鲵养殖基地3个,建标准化养殖池140余口,养殖大鲵450余尾,平均规格2公斤左右,最大个体达10余公斤。石阡县冷水溪建规模为:办公楼400平方米10间、科研实验室4间100平方米;修建养殖场4000平方米、饵料鱼养殖池2000平方米64口;引购大鲵种283尾的珍稀养殖场。此外,铜仁市金梨园原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铜仁市梵净山特种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正在建设大鲵仿生态繁殖及规模化人工驯养基地,拟采取“公司+基地+农户+
8、协会”的运行模式,对大鲵进行人工驯养与繁殖。2、已有经验1989年松桃县年蓼皋镇中坪村农民利用水井驯养大鲵做试验, 1993年试验成功,1994年驯养大鲵61尾,放养时平均每尾幼鲵重0.5公斤,经过5年的精心管理,最大个体达13.5公斤;1999年松桃县水产站修建大鲵池21口,驯养大鲵21尾,经过一年的精心管理,最大个体达5.6公斤。2002年,石阡县五德镇烂沟村成立的黔东珍稀养殖场,养殖大鲵500组。3、具体做法利用本地民间资金,发展大鲵养殖由于我区是欠开发、欠发展地区,政府对大鲵养殖基本没有资金投入。目前,区内大鲵养殖资金全部为民间资金,如松桃县黄板乡散水村一村民投入80多万元户建大鲵养殖
9、场600平方米,已驯养大鲵750多尾。分户养殖模式快速发展,养殖规模不断扩大。江口县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和区域优势,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综合效益,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目前全县家庭养殖大鲵已有5户,养殖规模700余尾,大鲵养殖成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 4、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政府缺乏规划和引导,导致大鲵养殖处于无序状态。没有规模化、规范化的大鲵驯养繁殖基地,导致苗种来源困难。由于政府没有资金投入,民间资金投入小,导致养殖不集中,规模小。由于养殖技术落后,服务水平跟不上,养殖产量较低。无专供大鲵养殖的饵料鱼基地,大鲵饵料供给无保障。第二章 大鲵发展潜力及市场分析 大鲵属于两栖
10、纲、有尾目、隐鳃鲵科,大鲵属。拉丁学名Andrias davidianus,英文名giant salamander。由于其叫声似婴儿啼哭,故俗称“娃娃鱼”。隶属大鲵属的还有日本大鲵(大花椒鱼),属隐鳃鲵科的有美国隐鳃鲵。在自然条件下,由于大鲵性成熟晚,繁殖率低,加之历史上地质地貌多次变迁,大鲵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其野生资源已日趋枯竭,大鲵有3亿多年的历史,是从水生到陆生过渡进化的典型动物,是现存个体最大的两栖类动物,有“活化石”的美称。我国于1989年将大鲵列为国家二类保护动物。根据国家野生动物保护法的规定,在加强资源保护的前提下,积极鼓励驯养繁殖与合理开发利用。养殖者只要依法办理相关“许可
11、证”,国家是支持鼓励的。“保护法”明确指出:“在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科学研究和驯养繁殖方面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由政府给予奖励。”近十年来,国内大鲵的驯养繁殖已有了长足的发展并取得了举世注目的丰硕成果。从大鲵苗种繁育方面,规模从小到大,出现了集约化工厂化人工繁殖与仿生态繁殖的格局,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我国大鲵人工繁殖苗种已超过30万尾,并涌现了一些年繁殖量超万尾的重点企业,为大鲵规模化养殖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在国内已涌现几百家“持证”养殖大鲵的企业与个人,在政府的主导下,如湖北的房县、陕西的汉中等,涌现了山区农户利用生态优势驯养繁殖大鲵,保护珍贵资源,增殖、发展野生资源的热潮正逐步兴起。国内大鲵
12、驯养繁殖总量在45万尾以上,并且每年以稳步增长的势头向前发展,从而在整体上大大缓解了大鲵资源濒危的局面。大鲵养殖将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济增长点,也是山区农户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和朝阳产业。一、大鲵发展潜力1、大鲵药用价值早在李时珍的药典名著本草纲目、及本草拾遗等药典中有:“治痴疾、治斑疾”等记载,表明大鲵入药,在提高人的智力、美容,益肤方面的显著功能。后经临床观察与不断实践证明,大鲵确有滋阴补肾、补血行气之功效,对贫血、霍乱,痢疾、麻疹、血经等皆有一定的疗效。民间利用大鲵治疗烧伤、消化不良等等的偏方应用甚为广泛。所以大鲵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药用动物。2、大鲵开发价值研究发现,大鲵营养价值高、
13、而且全面,它富含17种氨基酸,其中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活性钙等,作为人的营养补给它可列为上等珍品佳肴;从保健来看,大鲵含有50多种活性物质,其中突出的是肝脏中,含有较多的金属硫蛋白(MT),它能清除人体的有害“自由基”,能吸取结合有害的重金属离子排除体外,而起到 “排毒”作用,它能有效改善人体的血液微循环,增强免疫力、延缓衰老等多方面功效;从美容、化妆等方面,大鲵皮肤含有较多的活性胶原蛋白,实验证明,它对人体有较强的亲和力,不产生排异性,尤其是排毒功能,可以在美容产品开发方面,具有独特的竞争力与优势;从医药方面,最近发现大鲵的白色分泌物中,含有一种新的抗癌物质,中、美科学家正在联合研究之中,另
14、一方面从中医药学的原理,其药用价值更为广泛。3、大鲵观赏价值世界上只有美国隐鳃鲵和日本山椒鲵的零星分布。美国隐鳃鲵分布在美国东部,由于河流淤积、筑坝成湖、捕杀与过度采集,水污染等原因,资源已经濒临灭绝;日本大山椒鲵,主要分布在日本岛的南部,虽被列为一级保护,但由于捕杀和河流水质污染等原因,资源也面临灭绝的危险。因此,就资源而言,中国大鲵处于绝对优势。它还是当今世界上仅存的从水生演变成陆生动物,为最典型的过渡动物,它有“活化石”之称,最近调查发现,大鲵还出现了“白玉色”,“红色”与“金黄色”的珍美绝品,所以中国大鲵是世界上神奇而美丽的观赏动物,又是难得的动物进化研究的好材料,其身价越来越高。4、
15、大鲵的科研价值大鲵是现存两栖动物中较为原始的种类,在研究动物进化及其它科研与教学方面有较高的科研价值。5、大鲵野生资源逐渐枯竭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目前大鲵的数量在50万尾左右,由于生态环境的日趋恶化、非法大量捕杀,加上大鲵自然繁殖低等因素,大鲵的资源仍将急剧下降。因此,开展大鲵的养殖,是保护这一特有物种的重要手段,对大鲵进行有效人工生态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必将产生较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二、大鲵市场发展分析 1、随着我区经济不断发展,人民众群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结构观念也发生改变,水产品在改变人们膳食和营养结构作用明显,水产品需求将越来越大。2、据统计我区每年市场水产品需求1.6万
16、吨左右。2008年全区水产品总产量9600吨,我区目前水产品市场缺口大约0.6万吨左右,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流动人口的增加,对水产品需求将会进一步加大。目前,区内大鲵市场供应为空白。3、大鲵从古代的药用到70年代作为营养补品原料供给,大量捕捉及环境破坏,致使大鲵物种面临濒危。80年代国家立法对野生动物的保护,人工繁殖技术突破,带来21世纪大鲵资源保护、驯养繁殖,合理开发利用的新的可持续发展的春天,研究成果层出不穷、价值不断提升与显现。4、大鲵养殖是新的水产养殖品种,因其对环境条件要求较高,资金投入较大,养殖技术和大鲵繁殖率低等影响,养殖规模化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制约。我区周边重庆、怀化、吉首等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铜仁 地区 大鲵 养殖 规划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225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