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册备课地理4.2《山地的形成》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
《高一上册备课地理4.2《山地的形成》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上册备课地理4.2《山地的形成》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二节 山地的形成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复述褶皱、断层的概念,认识褶皱山和断块山的形成及基本形态。 2绘制褶皱构造的示意图,判断褶皱的基本类型。 3描述火山的形成、结构和规模。 4说明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阅读褶皱、断层示意图,分析褶皱、断层的成因及地貌表现。 2通过读图,分析地质构造的基本类型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 通过分析各种山地的成因,初步培养读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案例探究:山地对交通运输线路结构、线路分布格局、线路延伸方向的影响。(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
2、过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和“板块学说”教学,树立事物是运动的、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2通过对山地形成的学习,树立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1. 山地的类型的判断。2. 山地对交通的影响。教学难点1 正确判断背斜和向斜。2 阅读褶皱、断层示意图、分析褶皱、断层的成因及地貌表现。教学方法讲授法、模拟演示法、地图法教学课时安排 三课时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直接导入同学们,我们开始上课!山地是陆地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陆地的骨架。世界上有许多著名的山地,哪位同学能和我们一起分享一下你所知道的山地(或山脉)?(生:略)很好,这(几
3、)位同学知道的山脉很多。从全球范围看,有纵贯南北美洲西部的科迪勒拉山系,横贯亚欧大陆中南部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从我国来看,有著名的五岳等。那同学们知不知道这些山脉是怎样形成的呢?好,那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学习山地的形成。请同学们翻到书第73页,先自己浏览一下课本。第二节 山地的形成(板书)【新课学习】 同学们浏览书本后,知道山地主要有哪几种类型吗?(生:略)对,山地主要有褶皱山、断块山和火山等。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褶皱山。一、褶皱山(板书)要学习褶皱山,首先我们知道褶皱,我们主要从褶皱的概念、形成、基本形态以及判读方法等几个方面来学习褶皱。(一)褶皱(板书)1. 概念(板书)演示讲解原始地壳上
4、覆盖着厚厚的岩层,是一部地球几十亿年演变发展留下的“石头大书”,岩层从最古老的地质年代开始,层层叠叠达到地表。一般来说,先形成的岩层在下,后形成的岩层在上,越靠近地层上部的岩层形成的年代越近。地球上的岩层就像我手中的这本书一样,是一层一层的,我们可以知道岩层是由老到新变化的。当岩层受到水平挤压力的作用时,岩层会发生弯曲,我们把这样一个弯曲叫做褶曲,把向上拱起的这部分叫做背斜,向下弯曲的这部分叫做向斜,把这一系列的弯曲叫做褶皱。刚刚演示了褶皱的一个简单的形成过程,我们现在看书上褶皱的概念。 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就叫做褶皱。(边板书边讲解)简单
5、的说褶曲就是一个弯曲,而褶皱就是一系列的波状弯曲,褶皱的基本单位是褶曲。 褶曲:一个弯曲 褶皱:一系列的波状弯曲(板书) 2.基本形态(板书)讲解 根据我们刚刚的演示,我们知道褶曲有两种基本形态,一种是背斜,一种是向斜。 背斜 向斜(板书)那这两种形态怎么判断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褶皱的判断。3褶皱的判断(板书)岩层外部形态(板书) 根据我们刚刚的演示,某某同学回答一下,在外部形态上它们有什么不同?(生:略)很好,请坐下。从外部形态上看,背斜一般是岩层向上拱起的,向斜一般是向下弯曲的。现在我们来看这幅图(说明背斜和向斜的中心和两翼)。 背斜 向斜 图1背斜和向斜示意图 下面我们请一位同学来判断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地的形成 上册 备课 地理 4.2 山地 形成 教案 新人 必修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225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