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可编辑) .doc
《论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可编辑)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可编辑) .doc(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论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中 中 中 中 文 文 文 文 摘 摘 摘 摘 要 要 要 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学 习语言不仅仅是学习词句篇的表面, 更 应该是文化学习 的过程。 只 有 在真正了解语言所包含的文化含义并且能成功地运用于跨文化交际的实 践中, 才 算是真正掌握一门语言。 因 此, 从 语言学的角度看来, 教 一 门语言同时也是 在教一种文化。 习 得一门语言也是在习得一种文化。 高 中英语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 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交 际能力不单单涉及词汇能力, 而 且包括对语言密切相关 的社会文化因素的了解和掌握能力。在我国的高中英语教学中, 教 师和学生的文化意
2、识现状不容乐观, 文 化教学的 概念没有得到普及和重视。 现 代化教育的要求, 促 使教育者在教学的实践中思考如何 加强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 针 对高中英语文化教学的现状, 本 文作者根据自己的亲 身实践, 力 图探索出一条注重文化教学和文化意识培养的教学之路; 笔 者在教学实践 中反复尝试和验证不同的方法, 充 分地利用课内课外的实践活动, 试 图寻求行之有效 的策略和手段,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实践证明, 注 重 文化意识的习得和培养更加有利于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和跨文 化交际能力的提高。关 键 词:语言, 文化意识, 跨文化交际, 策略iiA A A A b b b b s s s
3、s t t t t r r r r a a a a c c c c t t t tLanguage is the carrier of culture. 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 is not just learningwords and articles on the surface. Instead, it should be regarded as a cultural learningprocess. The ultimate purpose of 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 therefore, is to have a r
4、ealunderstanding of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s and to apply them successfully in the practice of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From a linguistic point of view, to teach a language is toteach another culture and learning a language is a process of culture acquisition.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involves n
5、ot only vocabulary ability, but also theunderstanding and grasp of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factor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language.In our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the state of cultural awareness of teachers andstudents is still far from satisfactory and the concept of culture teaching is lack o
6、fpopularity and attention.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modern education, teachers arepromoted to think about how to enhance cultural education in the practice of teaching.Faced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in SEFC culture education, the author of this paper,according to her own personal practice, is m
7、aking efforts to explore a road leading to thefocus on culture education and cultural awareness training in language teaching; the authorhas tried repeatedly in the teaching practice and validated different methods, taken fulladvantage of the practice of curricular and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in
8、the hope of findingeffective strategies and methods to enhance the students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vecompetenceIt has been found that the fostering and acquisition of cultural awareness in Englishteaching is more conducive to students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capabilities.K K K K e e e e y y y
9、y w w w w or or or or d d d d s s s s : : : : language , cultural awareness ,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 strategiesiii华 东 师 范 大 学 学 位 论 文 原 创 性 声 明郑重声明:本人呈交的学位论文论 论 论 论 高 高 高 高 中 中 中 中 英 英 英 英 语 语 语 语 教 教 教 教 学 学 学 学 中 中 中 中 学 学 学 学 生 生 生 生 跨 跨 跨 跨 文 文 文 文 化 化 化 化 意 意 意 意 识 识 识 识 的 的 的 的 培 培 培 培
10、 养 养 养 养 ,是在华东师范大学攻读硕士/ 博士(请勾选)学位期间,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 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 本 论文不包含其他个人已 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对 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均 已在文中 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作 者 签 名 : 日 期 : 年 月 日华 东 师 范 大 学 学 位 论 文 著 作 权 使 用 声 明论 论 论 论 高 高 高 高 中 中 中 中 英 英 英 英 语 语 语 语 教 教 教 教 学 学 学 学 中 中 中 中 学 学 学 学 生 生 生 生 跨 跨 跨 跨 文 文 文 文 化 化 化 化
11、 意 意 意 意 识 识 识 识 的 的 的 的 培 培 培 培 养 养 养 养 系 本人在华东师范大学攻读学位 期间在 导 师 指 导 下 完 成 的 硕 士/ 博士 ( 请 勾 选 ) 学 位 论 文 , 本 论 文 的 研 究 成 果 归 华 东 师范大学所有。 本 人同意华东师范大学根据相关规定保留和使用此学位论文, 并 向主 管部门和相关机构如国家图书馆、中信所和 “知网”送交学位论文的印刷版和电子版;允许学位论文进入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及数据库被查阅、 借 阅; 同 意学校将学位论 文加入全国博士、 硕 士学位论文共建单位数据库进行检索, 将 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 汇编出版,采用影印
12、、缩印或者其它方式合理复制学位论文。本学位论文属于(请勾选)( )1.经华东师范大学相关部门审查核定的“内部”或“涉密”学位论文*,于 年 月 日解密,解密后适用上述授权。( )2.不保密,适用上述授权。导师签名 本人签名年 月 日* “涉密” 学位论文应是已经华东师范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或保密委员会审定过的 学位论文(需附获批的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申请学位论文“涉密”审批表方为有效) , 未经上述部门审定的学位论文均为公开学位论文。此声明栏不填写的,默认为公开学位论文,均 适 用 上 述 授 权 ) 。iv_ _ _ _ _ _ _ _ 邹 元 霞 _ _ _ _ _ _ _ _ _ _
13、_ _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答 辩 委 员 会 成 员 名 单姓名 职称 单位 备注吴文涛 中学高级 上海市建平中学 主席刘乃银 教授 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王世静 副教授 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刘蕴秋 副教授 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陈舒 副教授 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v目 录第 一 章 引 言11 研究背景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2第 二 章 国 内 外 跨 文 化 理 论 综 述21 国外跨文化研究 4211 Hymes 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理论 5212 Canale and Swain 的“交际能力”四层面 6213 Szalay and Fisher 的词汇文化内涵研究7214 Hanve
14、y 的跨文化意识概念界定822 国内跨文化交际理论 8胡文仲的教学与文化研究 8文 秋 芳 的 “跨文化交际能力”界定 9新课标对跨文化意识的解读 10第 三 章 高 中 英 语 阅 读 教 学 中 的 文 化 意 识 现状 和 成 因31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教师的文化意识现状和成因 113. 3. 3. 3. 1. 1. 1. 1. 1 1 1 1 教师教学中的文化意识现状 11312 教师的文化意识现状的成因 13? 教师对自己角色的认知不够13? 教学观念和方法滞后 14? 教师自身文化意识薄弱 14? 教育相关部门的重视不力1532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的文化意识现状和成因 163
15、. 3. 2. 2. 1 13. 3. 2. 2. 1 1 学生学习中的文化意识现状 16322 学生文化意识现状的成因 18? 缺乏教师的积极引导 18? 母语定势的影响 19vi? 实践接触的缺乏 20? 语体意识的匮乏 21第 四 章 英 语 文 化 教 学 的 有 效 对 策4.1 4.14.1 4.1 改善教师的文化教学意识 224.1.1 4.1.1 4.1.1 4.1.1 提升教师的自我角色认定 234.1.2 4.1.2 4.1.2 4.1.2 呼吁教育主管部门的积极助推 244.2 4.2 4.2 4.2 促使文化教学方法多元化 24421 文化对比法 25422 课堂参与示
16、范法 25423 直观呈现法 26424 课外实践法 2643 丰富文化教学内容,激发学习兴趣431 立足牛津课本教材 27432 增加牛津课本延伸阅读 29433 积极开发校本教材 3044 尊重教学规律,增加实践机会 3145 重视本土文化的习得和理解 3446 迎合学情,在阅读中感受文化 3547 及时更新教学中的硬件配套设施 36第 五 章 实 施 文 化 意 识 培 养 的 教 学 前 后 对 比分 析5.1 5.1 5.1 5.1 实验的总体设想 385.2 5.2 5.2 5.2 实验的经过 385.3 5.3 5.3 5.3 实验的结果与分析 39第 六 章 结 语 42参 考
17、 文 献 43附 录 47vii第 一 章 引 言11 论 文 的 研 究 背 景英语 教 学 的 根 本 目 的 就 是 为 了 实 现 跨 文 化 交 际 , 就是 为 了 与 不 同 文 化 背 景 的 人成功地进行双向交流。因此大面积地、全面地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大幅度地提高 学 生 的 英 语 应 用 能 力 , 既 是 中 国 国 民 经 济 发 展 的 迫 切 需 要 , 同 时 也 是 跨 世 纪 中 学 英语教学的一项紧迫任务。为了实现这个目标 ,就要求我们在中学英语教学中重视学生跨 文 化 意 识 的 培 养 , 将 之 提 到 应 有 的 高 度 , 使 学 生
18、在 实 际 交 流 中 具 备 多 元 文 化 的 包 容性。一直以来的英语教学中, 有 一大部分人认为只要进行听、 说 、 读 、 写 的训练, 掌握了语音、 词 汇和语法规则就能理解英语并且用英语进行交际。 然 而, 实 际情况是在英语的教学中,由于师生不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或不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歧义、和误解, 导 致语用失误频频出现于跨文化交际中。 鉴 于此, 中 学英语 新大纲 、 新课标明确提出了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的目标和要求。在高中阶段的英语学习中,学生掌握扎实的语言基础知识,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是非 常 重 要 的 。08 年进 行 的 江 苏 省 高 考 改 革 , 江
19、 苏 英 语 试 卷 总 分 从 原 先 的 150 分紧缩到 120 分, 其 中英语阅读理解的考查依然占试卷总分的 25%: 分 值的减少意味着 阅读这块要争得好成绩并非易事, 纵 观历年高考, 学 生在阅读中因为英语文化因素的 缺失而导致的失误比比皆是; 再 有, 在 新编牛津版的英语课本中大量引进了原版阅读 材料, 学 生在阅读之后只是停留在理解词句篇的层面, 对 其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外 延知之甚少, 而 2003 年教育部颁布的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 试验) 将 高 中英语课程中文化意识的渗透和培养以不同的级别罗列如下:七 级 : 理解英语中常见成语和俗语及其文化内涵; 理 解
20、英语交际申常用典故或 传说; 了 解英语国家主要的文学家、 艺 术家、 科 学家的经历、 成 就和贡献; 初 步了解主要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情况;了解英语国家中主要大众传播媒体的情况;了解主要英语国家与中国的生活方式的异同; 了 解英语国家人们在行为举止、 待 人 接物等方面与中国人的异同; 了 解英语国家主要宗教传统; 通 过学习英语了解世界文 化 ,培养世界意识;通过中外文化对比,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八级: 初 步了解英语语言与英语国家的关系 ( 例如: 有 些词汇与表达方法与文 化1背景的关系) ; 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能发现隐含在语言中的对他国文化的态度(例如:文化崇拜或文化
21、歧视) ; 对英语和英语国家的人民及其文化传统有比较客观和公平的认识; 了 解英语国家最突出的文化特色; 初 步了解英语国家重要 ( 历史) 文 化 现象的渊源;初步了解英语国家文化在日常生活和人们的价值观中的体现。同时课标中针对外国语学校提出的阅读能力要求是:能阅读一般的英文报刊杂志, 获 取主要信息; 阅 读一般英文原著, 抓 住主要情节, 了 解主要人物; 能 读懂各种 商 品 的 说 明 书 等 非 专 业 技 术 性 的 资 料 ; 能 根 据 情 景 及 上 下 文 猜 测 不 熟 悉 的 语 言 现象; 能 使用多种参考资料和工具书解决较复杂的语言疑难; 有 广泛的阅读兴趣及良
22、好的阅读习惯;能有效地利用网络等媒体获取和处理信息。12 论 文 的 研 究 目 的 和 意 义国外早在 20 世纪 60 年代就意识到文化因素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拉 多 的文 化对比概念, 旨 在帮助学生克服外语学习中由于文化背景不同所引起的学习困难。 我 国的外语界对外语教学中语言与文化关系的重视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 而 这 个理念还 只是局限在大学英语教学中, 直至 20 世纪 90 年代, 我 国中学英语才开始使用人教版 与英 国 朗 文 出 版 集 团 合 编 的 一 套 教 材 (J/SEFC ), 对 文 化 意 识 的 培 养 和 重 视 开 始 萌 芽 ,在教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论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可编辑 高中英语 教学 中学生 文化 意识 培养 编辑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225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