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场经营复习资料.doc
《草场经营复习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草场经营复习资料.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草场经营复习资料一、基本概念1.牧草:狭义:凡能够被家畜采食的一切草本植物广义:凡能够被家畜采食的一切草本植物、灌木、半灌木及部分的乔木的枝叶2.草地:是一种土地类型,是草本和木本饲用植物与所着生的土地构成的具有多种功能的自然综合体。3.草业:以草原为基础,利用日光能合成牧草,然后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现代科学技术,通过生物,再通过化工、机械手段创造物质财富的产业。4.草地畜牧业生产:在当地气候土壤等立地条件下,以植物性生产为手段,以动物性生产为目的的生产过程。5.草地生产: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获得动物性产品的能力。6.畜产品单位:1公斤酮体就是1个畜产品单位。酮体(ketone body):在
2、肝脏中,脂肪酸氧化分解的中间产物乙酰乙酸、-羟基丁酸及丙酮,三者统称为酮体。二、草地功能(一)草地生产功能:维持人类生存的食物、医药、工农业生产原料供给库之一。(二)生态功能:1.水土保持(1)截留降水,保护土壤 (2)分散、延缓、减弱径流,减轻土壤冲刷(3)提高土壤渗透,减少地面径流,防止土壤冲刷2.防风固沙 3.改良土壤 4.净化空气、维持碳氧平衡和调节气候(三)游憩功能三、世界草地的主要类型1、短草草地 2、高草草原 3、稀树草地 4、荒漠 5、栽培草地 中国草地类型 按照中国草地分类系统,我国草地划分18类:温性草甸草原;温性草原类;温性荒漠草原类;高寒草甸草原类;高寒草原类;高寒荒漠
3、草原类;温性草原化荒漠类;温性荒漠类;高寒荒漠类;暖性草丛类;暖性灌草丛类;热性草丛类;热性灌草丛类;干热稀树灌草丛类;低地草类;山地草甸类;沼泽类;未划类草甸四、草场经营1.概念:农业科学的一个特殊分支,是以草地生态系统的基本规律为理论基础,来研究怎样合理利用草地,怎样改良草地,以提高其生产力,怎样适当利用饲草饲用家畜,在保持并提高草地生产力的原则下,能够获得高额的畜产品的理论与生产技术的一门综合性学科2.草场经营的目的:保护和改善土壤和植被; 维持或增加草地畜产品的产量。3.草场经营的生产模式:高度集约化草地畜牧业;草地资源丰富,草地经营管理多样化;草地管理粗放,生产力不发达;4.与其他学
4、科的关系第一章 草地植物的生物学特点一、饲用植物的生活型1. 生活型的含义植物的生活型是植物与环境相互影响,长期适应的结果,同一生活型的植物,在外部形态特征,对生活条件的要求及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方面,都具有相同和相似的地方。2.饲用植物的生活型的分类在草地学中,常采用德国学者克涅尔的分类方法,其根据植物的外貌和生长寿命把草地植物划分为六个不同类型的生活型:乔木、灌木、多年生草本、一年生草本、苔藓、地衣。3.不同生活型饲养植物在草地生态系统中的地位1) 乔木:一般情况下,常绿乔木的叶没有饲用价值,而夏绿乔木的枝叶可作为家畜的饲料。2) 灌木:属多年生木本植物,无明显的主干,由其基部开始分枝,成丛状
5、。按其植株的高矮,可把灌木进一步分出一类小灌木,即半灌木,高度一般只有2030cm,通常不超过50cm,其生长特点,地上部是一年生,地下部是多年生。灌木在草地生态系统比乔木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3) 多年生草本:生活年限在一年以上,其生长特点,地上部枝条,每一年在开花结实后,或没有完成生育期的枝条在生长季结束后都要死亡,每一年的春节能丛位于地表或地下的生殖器官的更新芽形成新的枝条。多年生草类种类多、分布广,是组成各类草地植被的主要建群种。4) 一年生草类:生活周期在一年内完成。一年生草类在各类草地上均有分布,但数量不多,不能 形成建群种。5) 苔藓:高等的胞子植物,几乎没有饲用价值。6) 地衣:
6、由真菌和藻类组成的一类共生植物,几乎没有饲用价值。 上繁草:植株高大,枝条中所有的短枝都能发育成长枝,株丛由生殖枝和长营养枝组成为主,常 被刈割利用。 下繁草:植株低矮,株丛主要由短营养枝组成,适于放牧利用。 莲座丛草:株体矮小,没有茎,叶直接从根颈长出,形成莲座状的叶丛。三、多年生草类的发育速度与寿命根据多年生牧草发育速度和寿命的长短,可把多年生牧草划分为以下类型:二年生植物:该类型牧草发育速度迅速,但寿命短。少年生植物:该类型牧草发育速度较慢,植株寿命中等,播种第一年产量最高,第二年不如第一年,第三年显著下降,平均寿命58年中年生植物:该类牧草发育速度缓慢,寿命10年左右,第二、三年产量最
7、高,第四年产量开始下降。多年生牧草:发育速度很慢,寿命1015年,第45年产量最高,第5年开始下降。四、多年生牧草枝条形成类型1.根茎型:有两种茎,一直地上茎,另一种由分蘖节上发育的与地面主枝垂直的地下的根茎,其能在顶端或节间处形成新的枝条,这些枝条也能形成自己的根系,该类型的草对土壤要求较严各,结构良好、肥沃的沙壤土和粘土生长最为优良。如:芦苇2.根蘖型:具有地下横走的根,在横根上有不定芽(分蘖节),分蘖芽可向地面产生枝条,该类型的牧草对土壤要求疏松、通透性良好、肥沃。3.疏丛型:具有入土不深的分蘖节,侧枝与主枝成锐角方向由分蘖节上发出,发育完全的侧枝又能形成自己的侧枝,各代侧枝都以锐角的形
8、式向上发出,因此株丛表现为稀疏的株丛。各侧枝都能形成自己的根系,在地下能形成强大的根系,与土壤结合能形成草甸,但缺乏联系。4.密丛型:具有位于地表的分蘖节,枝条自分蘖节发出后,彼此紧贴和母枝平行向上生长,株丛表现为密集的株丛。该类型的牧草对土壤要求不严格,能在通透不良或完全厌气的土壤上生长。5.根茎疏丛型:具有位于地表的分蘖节,可形成短的根茎,根茎可向地面形成枝条每一枝条又以疏丛型牧草的方式进行分蘖,从而形成以根茎相连的疏丛型。该类型的牧草对土壤的要求既要满足根茎的要求,又要满足疏丛型牧草的需要,即在疏松、渗透与结构性好的土壤上发育最好。如:早熟禾。6.匍匐茎型:该类型牧草能在根颈上产生匍匐于
9、地面的匍匐茎,匍匐茎发育特点是节间长,茎细弱,节处能形成叶族、茎枝和不定根,发育完全匍匐茎能在节处可产生匍匐茎,如此往复,因此该类型牧草的营养繁殖能力强。7.轴根型:具有垂直粗壮的主根,其入土深度可达23m或更深,在根与茎连接处由加粗的膨大部分,称之为根茎,根茎上有分蘖芽,枝条被利用后,再生枝条的形成主要由根茎上分蘖芽形成,因此该类型牧草营养繁殖较差,主要由种子繁殖。该类型牧草对土壤:要求土层深厚,通透性良好。8.粗壮须根型:具有短的根茎和数量多的分枝根,无明显向下生长的主根,一般进行种子或营养繁殖。9.鳞茎型:多在土壤5-20cm处形成鳞茎,是一种特殊的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主根死亡早,靠茎生
10、出不定根吸收营养。10.块茎型:地下茎末端形成膨大而不规则的块状,是适于贮存养料和越冬的变态茎;其顶端部肥大,有发达的薄壁组织,贮藏丰富的营养物质;块茎的表面有许多芽眼,一般作螺旋状排列,芽眼内有2-3个腋芽,仅有一个腋芽容易萌发,能长出新枝。五、多年生牧草的物候期多年生牧草每一年随气候的变化,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要通过在形态特征和完成生理功能上彼此不同的几个时期,称为多年生牧草的物候期。1.萌发或返青:多年生牧草每年春季,当条件适宜的时候开始萌发再生,此时称为萌发期或返青期。鉴别的标准:一般以50的植株返青时多年生牧草就进入返青期。2.分蘖分枝期禾本科牧草从分蘖节上产生侧枝的时期称为分蘖期;
11、豆科牧草和杂类草产生从叶腋处产生侧枝的时期称为分枝期。鉴别的标准:50植株开始产生侧枝的时多年生牧草进入分蘖分枝期。3.拔节期:禾本科牧草在地面出现第一个茎节时称为拔节期。鉴别的标准:50植株第一节露出地面12cm时禾本科牧草进入拔节期。4.抽穗现蕾期:禾本科牧草50的花穗从顶部叶鞘伸出时称为抽穗期;豆科及杂类草50植株形成花苞时称为现蕾期。5.开花期:花冠(禾本科称为)张开,雄蕊伸出,开始散布花粉时称为开花期。鉴别的标准:禾本科牧草50植株开花时即进入开花期,豆科及杂类草花期可分为初花期和盛花期,20的植株开花称为初花期,80植株开花称为盛花期。6.结实期:由雄蕊和雌蕊受精至种子完全成熟的时
12、期称为结实期。禾本科牧草的结实期可分为乳熟、腊熟、完熟3个时期,鉴别标准:50以上的籽粒内充满乳汁时称为乳熟期;80以上的种子内含物质变干呈腊质状时称为腊熟期;80的种子变坚硬,开始脱离时称为完熟期;豆科及杂类草的荚果有80由绿变黄时称为豆科及杂类草的结实期。7.枯黄期:牧草在结实后由于水分不足、气温下降、霜冻等危害而使牧草地上部分死亡,变枯黄,自此至次年返青前称为枯黄期。 牧草由春季萌发至种子完全成熟的这一时期称为牧草的生育天数或生育期。 从返青至枯黄的这一时期称为牧草的生长天数。六、多年生牧草繁殖、更新及再生(一)多年生牧草繁殖 种子繁殖是指植物通过种子发育呈新的植株。 营养繁殖是指植物从
13、某一营养器官上获得一个完整植株。在天然草场上,多年生牧草以营养繁殖为主,种子繁殖所占比重较小,主要原因:(1)放牧或刈割破坏了生殖枝;(2)天然草地上,种子发芽率低;(3)幼苗生长初期竞争力差。只得注意:尽管种子繁殖与更新在天然草地中占的比重较小,但具有非常重要的生物学意义。(二)多年生牧草的更新牧草的再生是指牧草被刈割或放牧后重新恢复绿色株丛的能力。衡量牧草再生能力大小的指标参数:再生速度、再生次数和再生量。牧草的再生方式:(1)生长点未受损的短枝的继续生长 (2)休眠芽形成再生枝条 (3)由茎和叶未受损伤的长枝的继续生长 (4)腋芽的继续生长(三)影响草地再生能力的因素1、生物学特性 2、
14、利用时期 3、利用的留茬高度4、利用强度 5、光合产物 6、外界条件七、草地牧草的产量分级与质量评定(一)草地牧草产量的概念与测定草地牧草的产量:是牧草生物量(biomass)、牧草现存量(standing crop)、和产草量(yield)的统称。牧草生物量:是指牧草在某一生长阶段光合作用积累的净生产总量。包括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可以表示为最大生物量和阶段生物量。牧草现存量:是指牧草生物量减去各种因素消耗后而剩余的绿色部分量;在利用条件下,指的是原生草的剩余量和再生草的量;可以在生长季的任意时刻测定。产草量:是指地上生物量中有经济价值的草量。有时把某一时刻的现存量称为可食干物质产量(avai
15、lable dry matter);把非生长季的现存量称作牧草的保存量。1、刈割收获法测定牧草产量2、间接测定牧草产量测草仗法在样地取1m2样方3-5个,用测草仗测定高度后剪草称重,建立此草高度与产量的回归方程,然后,在取样的草地上四处走动,随机测定40-50个草层高度,去平均值带入公式,利用已建立的回归方程计算草地产量。3、中国天然草地分级标准按每公顷干草产量的多少分为8级,反映草地“量”的潜力。(二)草地牧草质量性状与评定主要指牧草的适口性、可食比例和经济价值1、牧草的适口性(1)测定方法:访问法;放牧观察法(2)影响牧草适口性的因素:牧草的化学成分 牧草的生长期牧草的形态特点和各部分的比
16、例 利用方式和培育方式(3)一般饲用植物适口性的评价等级一般饲用植物适口性分为六个等级五级稽食,在任何情况下都首先被采食,家畜表现出贪食状态四级喜食,一般情况下家畜都吃,但不从草群中挑着吃三级乐食,能经常被采食,但不像前两类那么喜爱二级可食,只有在上述几类植物被吃掉后才被采食,一般采食量较少一级厌食,一般不被采食,只有在某一时期才可被采食0食不食,从不被采食2、牧草的经济性评定可用质量特征和数量特征分别来体现,也可以将两者结合起来对牧草做出质量的综合判断。优等牧草:适口性为喜食,在营养物质组成上,粗蛋白含量占干物质15%以上,粗脂肪占2%以上,粗纤维含量在30%以下;能够成为建群种或优势种;在
17、生态生物学特性方面表现出较强的抗逆性和侵占性;在生产性能上可刈牧兼用或专用性强,叶量占茎、叶穗比的30%以上,种子成熟良好,有希望成为建立栽培草地或天然草地的补播对象或作特种饲料等;草质柔软,耐牧性很好;冷季保存率高良等牧草:适口性为乐食,在营养物质组成上,粗蛋白含量占干物质10%以上,粗脂肪占1.5%以上,粗纤维含量在30%-35%;能够成为建群种、优势种或常见种;抗逆性和侵占性强;放牧和刈牧兼用性强,叶量占茎、叶穗比的25%以上,种子成熟较好,有希望成为建立栽培草地或天然草地的补播材料;草质柔软,耐牧性很好;冷季保存率高中等牧草:适口性为乐食或可食,在营养物质组成上,粗蛋白含量占干物质8%
18、-10%以上,粗脂肪占1%以上,粗纤维含量在40%以下;是草地中常见种、伴生种或优势种;抗逆性和侵占性强;放牧和刈牧兼用性强,叶量占茎、叶穗比20%以上,种子能成熟,在利用前途上,是一般放牧或刈草利用对象;耐牧性很好,成熟及枯黄后较粗硬;冷季保存率一般低等牧草:适口性为可食,粗蛋白含量占干物质5%-8%,粗脂肪占1%以上,粗纤维含量在40%以下;是草地中伴生种、偶见种或优势种;叶量占茎、叶穗比的20%以下,种子能成熟或不饱满,在利用前途上,是一般放牧或刈草利用对象;只在某个季节利用,耐牧性较差;冷季保存率低劣等牧草:适口性为不食或少量,可能为有毒植物,在草群中的作用上,仅在局部地区少量出现;适
19、宜性差,耐牧性不强;枯黄后或经加工后可利用。3、中国草地质量分等标准按照牧草等级,根据各等牧草在草群中所占重量的比率,把中国草地按质量划分为优、良、中、低、劣五等。等(优等)草地优等牧草占60%以上等(良等)草地良等以上牧草占60%以上等(中等)草地中等以上牧草占60%以上等(低等)草地低等以上牧草占60%以上等(劣等)草地劣等牧草占40%以上4、草地等级的综合评价将某一草地的等和级相连缀就是其等级的综合评价。草地的5个等和8个级可以组合为40个不同的草地等级,综合反映草地数量和质量的综合潜力。其中等一级(用1表示)就是经济价值最高(质量最好,产量最高)的草地;等八级( 8)经济价值最低(质量
20、最差,产量最低)的草地;等七级( 7)就是经济价值一般(质量中等,产量较低)的草地,一次类推。5、可利用牧草比例评价草地质量在一般经营管理条件下评定草地质量,根据草群中可利用牧草的相对量,把草地等级分成4级。一级可利用牧草占产量的75%-100%二级可利用牧草占产量的50%-75%三级可利用牧草占产量的25%-50%四级可利用牧草占产量的25以下第二章 放牧草场的合理利用一、放牧的意义1、放牧是高质量、低成本利用草地饲养家畜的有效方式2、放牧能促进家畜的健康3、放牧是草地管理的重要环节二、放牧对草地的影响(一)放牧对牧草生长的影响:1、采叶 2、对牧草根系的影响3、对牧草牧草繁殖的影响 4、对
21、草地植物种类成及牧草产量的影响(二)遗弃和践踏1、遗弃牧草 2、践踏牧草(三)放牧对草地土壤的影响1、践踏土壤 2、排泄粪尿营养归还 影响草地利用面积(四)放牧的综合作用对草地牧草的影响在草地生态系统演变过程中,放牧家畜的多种影响可以看成是一组输入要素转化为某种输出的过程,如果用X1,X2,Xn代表一组放牧作用要素,如采食茎叶强度、践踏作用、粪尿返还等,Y代表与该输入要素相应对应的输出,如牧草产量、草地退化或草地恢复,这一过程可表述为:放牧管理的作用,实际上相当于一个调节器,它使家畜放牧采食过程的“激励响应”效果得以放大,从而使家畜放牧采食活动要素输入下的输出发生改变。如果用M代表草地演变过程
22、中放牧管理的强度,则这种输入可表示为:这种关系可以定量描述为:三、草地牧草对放牧的响应1.牧草对放牧的响应:耐牧;避牧2.避牧机制(1)形态避牧机制(2)生理避牧机制四、放牧优化理论MCNaughton提出放牧优化理论:认为食草动物和牧草的进化是协同的,适度放牧对草地植被有益。草地植物对放牧的响应有3中:第一种,植物对放牧特别敏感,属于欠补偿性生长;第二种,植物开始放牧没有响应,当放牧达到一定强度是才会受 到伤害,属于等补偿性生长;第三种,植物在放牧作用下快速生长,当放牧强度达到一定水平, 植物生长也会达到一个最优水平,但如果放牧超过这一强 度,植物的生长将减速直至死亡,属于超补偿性生长。草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草场 经营 复习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225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