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论文论当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结构与矛盾.doc
《资本主义论文论当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结构与矛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资本主义论文论当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结构与矛盾.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论当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结构与矛盾 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并没有消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而是改变了这1矛盾的存在形式,扩展了这1矛盾的运动范围。因此,需要我们对于当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新形式和新特点做出进1步的研究。1、全球化与当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发展当代世界经济体系是经济全球化的长期历史进程的最终结果。第2次世界大战以后,经济全球化全面展开,大规模的资本跨国运动与资本国际循环的建立,使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性的生产方式。经济全球化,从根本上来说,是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出现联系在1起的。人类的生产活动不仅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也是生产关
2、系的再生产。经济全球化不仅意味着生产活动超越了某1国家的疆域,更意味着生产关系的扩张,即资本运动的全球化,资本国际循环的形成。经济全球化是1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尽管从殖民时代就开始了全球化进程,包括殖民地在内的1切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活动都具有了1定的世界性。但是,那个时代的殖民地经济并非采取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而只是资本的循环与增殖过程中的某些环节,主要是部分原料的购买和产品的销售越出了国界,而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仍然基本上在1国内完成。从根本上讲,殖民地经济仍然是外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世界经济全面进入全球化阶段是在第2次世界大战以后。战后,西方国家在产业资本大规模跨国运动的带动下,形成了资本的
3、国际大循环,西方资本的增殖运动迅速而全面地在全世界展开。在资本循环的购买阶段上,战后,世界范围内的商品物资流通大幅度增长。前面我们已经提及西方国家普遍依赖第3世界的生产性资源,大量进口能源、原材料。在资本循环的生产阶段上,战后西方资本跨出国界,向海外大规模投资,形成了全球性的生产体系。从60年代到80年代,西方海外生产比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快1.5倍,海外投资与生产已经成为西方国家重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从国际直接投资的流量看,1970年国际直接投资额为400亿美元,1980年上升为1700亿美元,1989年为2320亿美元,1996年达到3490亿美元,2001年达到7350亿美元。(注:联合国2
4、002年度世界投资报告。)在资本循环的出卖阶段上,战后国际贸易以空前的速度增长,从战后国际贸易的规模扩大看,1950年世界出口贸易额仅为610亿美元,1970年增加到3150亿美元,1990年增加到34470亿美元。目前据联合国世界投资报告的数据,2002年世界贸易出口额已超过90000亿美元。从出口系数看,即出口额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1950年为6%,1973年增加到12%,1997年接近19%。国际贸易增长速度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之比,在19751984年间平均为1.51,19851994年间平均21。战后西方资本的大规模跨国运动,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了向全世界的内涵式的扩张,使世界范围内
5、的生产活动内化于资本再生产过程,资本增殖的循环与周转在全球范围进行,即形成了资本的国际循环。资本国际循环的形成则标志着经济全球化的全面展开,经济全球化进入了最终完成的阶段。2、“中心”与“外围”: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2元结构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使当代世界经济体系中形成以西方为样板的1元化的统1模式,相反却出现了分化,形成了2元对立结构。即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中心”,以欠发达的第3世界国家为“外围”的,存在于统1的世界范围的资本循环过程中的双重结构。中心结构支配外围结构,即在资本国际循环中发达国家通过不等价交换以及其他形式的剩余价值的转移,对发展中国家进行资本积累。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当代
6、国际分工体系也逐步形成。垂直分工是这1体系的基本特征,即在国际分工与交换当中,发达国家主要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发展中国家主要生产低附加值产品,并相互交换。同时,发达国家掌握了大部分资本产品和服务资讯,而发展中国家极其缺乏。国际垂直分工构成了世界经济体系中2元结构的物质基础。在垂直的分工体系中,第3世界国家向发达国家输出的主要是原油、农矿原料及其它初级产品。在这种状况最为严重的60、70年代,如19681972年间,在85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中,1种或少数几种初级产品的出口占本国出口总额的比重,在50%以上的就有69个国家,其中比重占70%90%的国家有37个,占90%以上有11个。另1方面,发达国
7、家向发展中国家电子产品、机器设备、精密仪器、民用飞机、汽车以及高级耐用消费品等高附加值产品。高、低附加值产品交换的价格差距是相当惊人的。迄今为止的经济全球化仅仅是资本运动的全球化,而非经济福音的全球化。西方资本的大规模跨国运动将世界的生产和交换活动连为1体,但是从世界性的生产和交换活动中产生的经济利益,却没有在全球呈现正态分布。资本流遍世界,利润流向西方。西方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的赢家,第3世界却在可悲地扮演着输家的角色。在资本国际循环过程中,作为“外围”的发展中国家成为处于“中心”的发达国家的资本积累的对象,发达国家凭借在资本、技术、信息等方面的垄断优势,通过国际间产品、技术、资金、劳动力、信
8、息的不平等交换及剩余价值的转移,获取巨额利润。目前,只占世界人口15%左右的西方国家集中了全世界绝大部分财富,消耗了全世界约75%的开发资源,并产生全球大致相同比例的污染物。这1事实集中反映了当今世界贫富分化的严重程度,凸显了南北之间不平等的经济关系。经济全球化使资本以不同的形态在世界范围流动,但不同形态的资本流动所产生的利润或经济剩余却在向西方转移和集中。不平等交换这样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1,国际贸易中不平等交换。战后以来高附加值产品与低附加值产品之间的价格“剪刀差”1直在扩大,第3世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不断恶化,如果以1950年发展中国家的出进口价格总指数之比为100,至1958年下降
9、到90以下,至1972年则进1步下降到80以下。80以来第3世界的贸易条件依然在继续恶化,根据世界银行提供的材料计算,1985年至1994年间,在有统计数据的81个第3世界国家中,贸易条件指数有所提高的为21个,持平的3个,而下降的则有57个。(注:根据1996年世界银行发展报告有关数据计算。)1999年与1995年相比,发展中国家总体贸易条件指数下降了5.3个百分点。第2,发达国家直接投资于第3世界国家,利用其廉价劳动力资源,赚取高额利润。前面我们已经列举了西方国家投资第3世界的利润率高于平均利润率的情况。西方资本向第3世界的输出使其获得和强化了对第3世界国家经济的控制能力。60、70年代,
10、是拉美经济发展较为迅速的时期。正是在这1时期西方资本的大量输入拉美国家,许多重要的生产部门为西方的跨国公司所控制。例如:巴西在19681974年间,国内生产总值以10.1%的年均速度增长,被称为“巴西奇迹”。但是,在“奇迹”的背后是西方资本的大举进入,美国等7个西方国家的资本占当时巴西国内投资总额的60%和国内生产总值的约50%。(注:参见吕向生主编:国际贸易地理,中国审计出版社1996年第1版,第243页。)80年代初,巴西的烟草行业80%,电子与通信行业79%,交通部门75%,医药行业50%的产值来自外资企业。从表面上看,巴西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很快,但实际上有大量的利润由外资企业汇出国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资本主义 论文 当代 世界 体系 结构 矛盾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225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