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琵琶行(并序)》 .doc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琵琶行(并序)》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琵琶行(并序)》 .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琵琶行(并序)教案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顺畅的诵读全诗并理解文章内容。2理解并体会琵琶女与诗人相通的思想情感。教学方法:讲授 讨论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高山流水”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俞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巍巍乎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乎若流水。”后来,钟子期去世,俞伯牙将琴摔断,不再弹奏,因为世上没有人能听懂他的琴声了。岳飞也曾在其词小重山中写道:“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由此可见,世上“知音”难觅。可是,一千多年前,一位曾经色艺双绝、名满京城的琵琶歌女在荒凉的浔阳江头独自弹奏、排遣忧愁时,居然遇见一位
2、知音,而这位知音竟然是当时的大诗人白居易。琵琶女的弹奏引起了诗人深深的共鸣,他就将自己的所听、所感用笔记了下来,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课文琵琶行。2题目及作者简介行:文体的一种,缘于汉乐府,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用韵富于变化,如长歌行、短歌行等。到了唐代,多是即事名篇,多无依傍,如兵车行、丽人行等。白居易:唐代继李白、杜甫之后又一位伟大的诗人,忠君爱国,关心百姓。作品语言明白晓畅,通俗易懂,作品流传甚广,有“童子解吟长恨歌,胡儿能歌琵琶篇”的说法。3研读文章(1)教师范读课文。(2)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课文中一共写了几次琵琶的弹奏,听者尤其是作者听后有什么反应。4概括 讨论 分析文章一共写了三
3、次琵琶的弹奏。 琵琶女 诗人(听者)第一次 自己弹奏 主人忘归客不发第二次 受邀弹奏 如听仙乐耳暂明第三次 被求弹奏 江洲司马青衫湿三次描写,有详有略,第一、三次略写,第二次详写。琵琶女第一次弹奏的原因是什么?(要求用课文中的诗句来回答。)“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守空船”说明其孤独,“梦少年事”说明其感叹自己遭遇,有身世之悲,所以,琵琶女第一次弹奏是为了排遣自己的孤独和忧伤。诗人与客人之所以被琵琶声吸引,“忘归”,“不发”,从第一段诗句可以看出他们同样也怀有忧伤之情,其原因一是因为二人将要别离,悲伤难过,江淹别赋中说
4、“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二是因为离别时有酒无乐,“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无法充分抒发他们的忧伤之情。第二次弹奏,作者重点描写,也是文章的主要部分。(1)作者诚挚邀请,千呼万唤,琵琶女犹豫再三,犹抱琵琶半遮面,同意弹奏。(2)弹奏的乐曲:霓裳 绿腰(3)弹奏时的动作:“轻拢慢捻抹复挑”说明其技艺非常娴熟。(4)乐曲的基调:“弦弦掩抑声声思”,思,悲伤之意。(5)弹奏的内容:“私诉平生不得意”,“说尽心中无限事”。乐曲中蕴含着弹奏着不得意的心事。(6)具体的音乐描写:作者运用各种生动地比喻描绘音乐,把视觉形象、听觉形象有机联合起来。乐曲的旋律变化:滑难涩绝歇乐曲中透出的情思:“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琵琶行并序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琵琶行并序 苏教版 高中语文 必修 教案 琵琶行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225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