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氯及氯气泄露事故处置方案.doc
《液氯及氯气泄露事故处置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液氯及氯气泄露事故处置方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液氯及氯气泄露事故处置方案1、 事故的特点剧毒,吸入高浓度可玫死。气体比空气重,可沿地面扩散,聚集在低洼处。包装容器受热有爆炸的危险。气体具强氧化性,与易燃物可引发火灾爆炸。2、事故的危险性、危害性2.1 理化特性氯气是一种黄绿色带有刺激性气味的剧毒气体,液氯由氯气压缩或低温液化而成。沸点-34,熔点101;相对密度(水=1)1.47,相对密度(空气=1)2.48;蒸汽压673kPa(20);稍溶于水,水中溶解度20时0.7g/100ml。液态氯蒸发时要吸收大量的热,接触液氯可引起严重冻伤液氯以钢瓶包装,在060范围内,其蒸汽压约0.371.78MPa。液氯钢瓶充装系数为不大于1.25kg/l
2、,液氯气瓶超装极易发生爆炸。2.2 危险特性氯具强氧化性,氯本身不燃烧,可助燃,一般可燃物大都能在氯气中燃烧,一般易燃物质或蒸汽也能与氯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氯气能与许多有机化合物、氨、氢、金属粉末等发生猛烈反应,有着火和爆炸危险。有水存在时,有腐蚀性,可浸蚀许多金属,浸蚀塑料、橡胶和涂层。氯碱生产中如果生产工艺控制不严,容易导致三氯化氮(NCl3)在设备中积聚。三氯化氮是一种剧烈的爆炸物,自燃爆炸点95,在热水中易分解,在冷水中不溶,在空气中易挥发、不稳定,在气相中浓度达到5-6%(V/V)时,有潜在的爆炸危险。60时受震动或在超声波条件下,易发生分解性爆炸,与油脂或有机物等接触也可以发生爆炸
3、。2.3 健康危害。急性中毒:轻度者有流泪、咳嗽、咳少量痰、胸闷,出现气管炎的表现;中度中毒发生支气管肺炎或间质性肺水肿,病人除有上述症状的加重外,出现呼吸困难、轻度紫绀等;重者发生肺水肿、昏迷和休克,可出现气胸、纵隔气肿等并发症。吸入极高浓度的氯气,可引起迷走神经反射性心跳骤停或喉头痉挛而发生“电击样”死亡。皮肤接触液氯或高浓度氯,在暴露部位可有灼伤或急性皮炎。慢性影响:长期低浓度接触,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可引起职业性痤疮及牙齿酸蚀症。急性毒性:LC50850mg/m3,1小时(大鼠吸入)。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MAC 1mg/m3。2.4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
4、对大气造成污染,水吸收液对土壤、水体造成污染。该物质对水生生物有极高毒性。3、事故处置的有效方法或一般措施3.1容易发生事故的部位1)液氯储罐的气相进出口、液相进出口、排污口、放散口、液面计接口、压力表接口等接管、阀门、法兰连接密封等部位失效或泄漏。2)液氯罐车装卸用软管泄漏或爆裂。3)液氯钢瓶阀门和丝堵的密封面失效或泄漏。4)氯气管道、阀门、法兰等连接密封部位失效或泄漏。3.2应急处置3.2.1一般泄漏处置原则。启动本企业(生产单位、使用单位、贮存单位)、本地区(运输过程中)应急救援预案。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对事故现场进行隔离。隔离与疏散距离:小量泄漏,初始隔离60m,下风向疏
5、散白天400m、夜晚1600m;大量泄漏,初始隔离600m,下风向疏散白天3500m、夜晚8000m,并根据事故处理过程中现场的检测结果和可能产生的危害,随时调整隔离区的范围。应急救援人员进入现场应佩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及早切断泄漏源。泄漏现场应彻底去除有可燃和易燃物质,防止发生火灾和爆炸事故。防止泄漏的液氯进入下水道。合理通风,加快扩散。喷洒雾状碱液吸收已挥发到空气中的氯气,防止大面积扩散,防止隔离区外人员中毒。3.2.2液氯钢瓶泄漏处置。首先应做好个体防护,应急处理人员应佩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穿防毒服。严禁在泄漏的液氯钢瓶上喷水。立即转动气瓶,将泄漏点朝上(位于气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氯气 泄露 事故 处置 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2248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