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版高中生物《种群增长方式》教案.doc
《浙江版高中生物《种群增长方式》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版高中生物《种群增长方式》教案.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种群的增长方式教案 一、教学目标根据生物课程标准,本节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区别种群的指数增长和逻辑斯谛增长两种方式,阐明隐含在“J”形曲线和“S”形曲线中的信息。(2)举例说明环境容纳量的概念。(3)通过“活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概述数学建模的一般过程,利用实验结果建立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生物数学模型,并据此解释种群的数量变化。2能力目标(1)能概述数学模型建模的一般过程,能利用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结果建立种群数量变化的生物数学模型。(2)通过引导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关注人类活动对种群数量变化的
2、影响。二、教材分析 本章为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四章第二节。本课内容包括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种群增长的方式两大内容。在实际生活中存在着较多相关的实例,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可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三、学情分析本节是新课,学生不熟悉种群的增长方式,通过实例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探究实验得出数据,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分析,建模,得出种群的两种增长方式。四、重点与难点及教学策略的选择本节课重点是种群增长方式和环境容纳量,难点是尝试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并据此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本节课通过四组不同条件下培养的酵母菌数量,请学生画成曲线图并进行分析,得出种群的两种增长方式及环境
3、容纳量,让学生自己分析得出结论 五、教学过程【导入】播放洞庭湖区鼠灾现场的视频.观察并思考:目前,该地方政府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而且不单单洞庭湖区连年鼠害,历史上世界多个地区都曾发生类似的鼠类大爆发现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英国的埃尔顿、美国的阿利、罗利麦等生态学家都积极投入到种群动态变化的研究工作之中。请问:他们工作研究的核心是什么?教师结论:工作研究的核心应该是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怎样研究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可是很多生物的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研究所需时间很长,我们能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到一般的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呢? 可以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培养微生物,得出一般的种群数量变化规律。【探
4、究实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给出实验步骤:A、B、C、D四个锥形瓶中分别加入10mL无菌葡萄糖溶液,接种等量的酵母菌,用棉塞塞好,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A瓶每隔3小时更换一次培养液, B瓶每隔12小时更换一次培养液, C瓶每隔24小时更换一次培养液, D瓶不更换培养液。每天在相同时间取样(先振荡),进行细胞计数,记录数据。教师提问:先振荡处理的目的是什么?讲述:酵母菌是单细胞的,如何进行细胞计数呢?引出细胞计数的常用方法:用红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进行细胞计数。并且简要的分析使用红细胞计数板时的注意事项。用比浊计测定溶液的浑浊度。得出数据如下:时间(天)01234567酵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种群增长方式 浙江 高中生物 种群 增长 方式 教案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2248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