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生物课堂讨论.doc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生物课堂讨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生物课堂讨论.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生物课堂讨论文章来源 毕业论文网 摘要 课堂讨论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式,在高中生物新课程的理念和背景下,精心选择讨论话题,有效管理课堂讨论,这对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开发学生创造潜能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本文以不同内容的课堂讨论为例,介绍课堂讨论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 新课程 课堂讨论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开展和深入,生物课堂的结构和组织方式有
2、了很大的改变,“课堂讨论”这种教学方式时常被用于生物新课程教学中。一、课堂讨论的内涵 现代汉语大词典对“讨论”的定义是就某一问题交换意见或进行辩论。马太利普曼探讨了“交谈、对话和讨论”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他认为,所谓讨论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成员组成小组,互相分享、批判各自的想法,与另外两者相比,讨论过程要保持适度的严肃和嬉闹。”课堂讨论虽是发生在课堂情境之中,但同样持有讨论的内涵,即在既严肃又活泼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就教材中的基础理论或主要疑难问题,在独立钻研的基础上,共同进行讨论和辩论。课堂讨论有三种基本类型:用以扩大和加深有关学科的理论知识而组织的系统的专题课堂讨论
3、;就某门学科中个别主要问题或疑难问题而组织的课堂讨论;日常教学中采用的带有研究性的课堂讨论。其中第二类讨论在我们的教学中最为常见。课堂讨论的意义在于通过学生各抒己见,互相启发,在信息的多项传递过程中巩固已取得知识,或解决有争论的、学生难以直接理解的问题,有助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他们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训练口头表达能力。 课堂讨论作为一种教学组织方式,必有其规律和理论基础,应该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组织方法、控制手段和评价体系,使课堂教学能更加有趣有序有效,尽量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思辩、交流、表达的科学探究能力。我在这方面作了一定尝试,有效的课堂讨论的确能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培养
4、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二、课堂讨论的内容选择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是一个基本常识。在课堂讨论之前,教师首先要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特点等合理地选择讨论的话题并提出要求,即课堂讨论内容的选择是有规律可循的。(一)讨论话题的选择标准 首先,讨论话题要有难度,独立学习或听老师讲解无法很快内化的知识点和能力要求是讨论的好话题,如果大多数学生能独立完成的问题一般就没必要讨论;其次是容易产生不同理解的内容,因为讨论题的答案不是简单现成的,不同观点的碰撞最能锻炼学生的思维;第三要有趣味,来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但有不十分明了的问题,会让学生充满探究的乐趣。&nb
5、sp;在人教版的生物新教材中就有许多已经明确要求讨论的内容,比如每一节的开始都有问题探讨栏目,根据内容提供了知识背景、图片和问题,在课文内也有思考、讨论和资料分析等栏目,可以为我们教师自己选择讨论话题提供良好的范式。当然,教师对这些已有的栏目要根据自己的教学思路和学生学习状况有选择地应用。有些话题由于信息不足不适合讨论,比如 “细胞多样性和统一性”这一节的问题探讨,学生大多不认识这四种细胞,后面的讨论无从说起;在蛋白质一节中问题讨论第三题问“为什么有些食品中要添加某些氨基酸?”,学生因不知道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关系而无法顺利完成讨论,这个问题可用来设置悬疑作课堂引入,等学完这一节后就根本没必要再讨
6、论。在教学过程中,我尝试过不同方面的讨论话题,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现举例如下。(二)讨论话题实例分析1课题讨论在疑难概念学习中的应用 在一些疑难概念的教学过程中,如果用讲述的方法,先呈现概念的文字表述,再逐字逐句地解释,是最差的办法。这是因为讲授法对学生构建知识的刺激强度不理想。我觉得在概念的教学过程中适当组织讨论,往往能收到更好的效果。比如,在染色体组的概念教学中,我先在黑板上画出雌雄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图解后进行提问:“图中果蝇体细胞内有多少对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后的配子中有几条染色体?”然后让学生把这几条染色体用不同的颜色标记出来,接着告知这四条染色体可构成一个染色体组。当学生感
7、到理解困难的时候,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试图用自己的语言给染色体组下定义,再把自己的定义和教材中的定义进行比较。在这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先对直观的图解有个初步的印象,这与人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是一致的,并且能锻炼学生从具体图像中抽象出概念并组织语言描述的能力,在与同学的交流讨论中进行修正、完善、加深对疑难概念的理解。2课堂讨论在生理过程教学中的应用 细胞分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生理过程,内容抽象,且信息量大,学生初次接触时识记、理解都较困难。此时,教师若能在适当时机组织讨论,比较相关生理过程间的区别和联系,容易使知识点在学生脑海中明朗、清晰。例如,多数教师在减数分裂的教学中
8、,往往采用常规教法,即先讲授精子的形成,再学习卵细胞的形成,并采用多媒体课件或列表比较的方法进行教学辅助,这种方法对培养学生自主获得、处理信息的能力不怎么有效。我的做法是:让同桌的两位同学,一人把书翻到哺乳动物精子形成过程图解,另一人翻到卵细胞形成过程图解,两人据图合作讨论出这两个过程的相同点和区别,教师再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并板书。这种教学方法由于是通过学生自己的合作学习得到的结论,所以不但理解深刻而且不易遗忘。3课堂讨论在模型构建中的应用 模型构建是高中生物新课程的一个重要内容,包括物理模型、数学模型和概念模型等。而课堂讨论对模型建立是极为有利的。下面以数学模型的建
9、立举例说明。数学模型的建立是指从现有的数据资源,由具象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建立某一类生物学事实的数学公式,或画出坐标图的过程。数学模型的建立非常有利于解题和解释相关现象。但是数学模型较抽象,是教学中一大难题,用常规教学往往效果不佳,而采用讨论的方法,则可达到较好的效果。以下是适合数学模型建立的讨论话题: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数和DNA数量变化规律、DNA复制n次的数量规律、杂合子自交数代产生的纯合子比例规律(包括不去除隐性性状和逐代去除隐性性状两种类型)等;教材中还有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解释模型,要求用解释模型来说明长颈鹿的进化也是讨论的好话题。4课堂讨论在解题分析中的应用 在高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课程 背景 高中生物 课堂 讨论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224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