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学习困难学生课堂学习心理分析与调适策略探....doc
《普通高中学习困难学生课堂学习心理分析与调适策略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高中学习困难学生课堂学习心理分析与调适策略探....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普通高中学习困难学生课堂学习心理分析与调适策略探究课题结题报告上海大学市北附属中学课题组关键词:普通高中 学习困难学生 课堂学习心理 成因 调适策略一、课题的提出 1、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 教育学和心理学工作者对学生学习心理的关注:如孔子提出学生学习应处于“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心理准备状态;孟子提出学生学习时要专心致志,反对学习中呈现“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的注意力不集中的学习心理;朱熹认为“今学者只是悠悠地无所用心,所以两年、三年、五年、七年及在相间,只是如此”,分析了学习者学习效率低的主要原因在于学习者始终没有进入主动学习的心理;贺尔特认为,作为一个好学生,部分原因在于他学会意识到自己
2、的心理状态和理解程度,好学生可能常常说他不懂,只是因为他在不断核查自己的理解,而差学生不会察觉自己正在努力理解,大多数时间不知道自己是否理解,揭示出学习的监控状态、意识状态对学业成绩的影响;董奇提出元认知中的元认知体验与元认知监控观点,发现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习者对学习过程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的心理;齐莫曼提出与学生进行自律学习相关的三个心理过程:自我观察、自我判断和自我反应,认为学生在学习中应具有一定的觉察状态、监控状态等等。前苏联心理学家列维托夫认为:“心理状态是心理活动在某一特定时间内的完整结构。”即学习心理状态是一个完整的结构,表明学习者在从事学习活动时心理活动在当前一
3、段时间内的特征,如分心、疲劳、镇定、紧张、松弛、克制、欲望和动机斗争等。学生学习心理状态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划分。从学习心理的水平角度,可以分为适宜的学习心理和不适宜的学习心理;从学习心理的性质角度,可以分为积极的学习心理和消极的学习心理;从学习者对学习过程的参与形式角度,可以分为主动的、自组织的学习心理和被动的、他导式学习心理;从照学习者学习时的觉醒水平角度,可以把学习心理分为意识状态和无意识状态以及模糊学习状态。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存在着两个心理过程:一个是感觉思维知识、智慧(包括知识技能的运用)的过程;另一个是感受情绪意志、性格(包括行为)的过程。前者是一种认知过程,是智力活动
4、;后者是情感过程,是非智力活动,两者密不可分,缺一不可。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恰似一节课的影子,它直接决定着一堂课的教学效果,良好的课堂学习心理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基础。前辈们的大量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心理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内隐性与外显性:学习心理是学习者学习活动时心理活动的内部体验,但是学习心理却以行为指标(如行为的紧张度、指向性、灵活性、稳定性、协调性)和注意指标(如注意集中时间、范围宽窄)等外显的形式表现出来,可以观察和测量。、短暂性和相对稳定性:学生的学习心理具有时间上的短暂性,某种学习心理出现以后只保持一个相对短暂的时间,但是另一方面又具有相对稳定性。学习心理一经出现并
5、不会立即消失,总要保持一段相对稳定的时间。、情境性和变化性:某种学习心理是和特定情境中的内外刺激、主体特定的活动状态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这种特定情境下,学习者的学习心理就可能产生,脱离这种学习情境学习者的这种学习心理就可能消失,所以学习者的学习心理在不同情境下,在不同时段中是可以变化的。、指向性和弥散性:学生的学习心理往往被具体的对象所引起,学习活动也总是朝向特定事物的方向。同时,已形成的某种学习心理又具有扩展性,在从事相邻或相近的学习活动时具有相同的心理。、共同性和个别差异性:学生学习心理由共同的内容组成,从形成到发展都会遵循从无意识状态到意识状态,从消极被动状态到积极主动状态,但是学习者的
6、学习心理却表现出巨大的个体差异性。、可控性:学生的学习心理是可以控制调节的,学生学习心理具有主体性、体验性的特征,学习者本身可以充分体验到的不同学习心理对学习产生的不同影响,为此,外部调节和内部调节都能够实现学习心理的有效控制。、主动性与被动性:学习者的学习心理有主动性与被动性之分,有的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主动调节自己的学习心理,使自己的学习心理与学习过程相适应,而有的学习者却处于被动阶段,不能实现学习心理的自主调节。有良好的学习心理,学习者就能在学习中实现高效率的学习。生理心理学研究中发现:学习者处于不同的学习心理状态,其脑电、肌电、皮温、皮电、心率等生理指标呈现不同的变化,并伴随着大量外部
7、行为反应,如在高度注意的状态下,学习者大脑中会出现优势兴奋中心,许多与活动无关的外部行为反应被停止。在高度焦虑状态下,学习者会出现注意力不能集中或注意范围狭窄、感觉迟钝或过于敏感、思维不灵活、暂时性遗忘甚至大脑一片空白等;与此同时学习者肌肉的紧张度、血压、心律、呼吸以及腺体活动方面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而当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处于“想学、学不进去”时,他们往往情绪或亢进或抑郁,注意状态起伏过大或注意分散,表现出浮躁、焦虑、冲动的外部行为。我们由此可见:一方面学习者的学习心理状态既是可以观察到,可以测量到的,又是可以控制和调节的;另一方面良好的学习心理是学生有效、高效学习的载体、前提和保障,是学生形成
8、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品质和获取众多信息的基础。因此我们认为,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在学生课堂学习活动中,研究一些带有共性的课堂学习心理,适时调整学生的课堂学习心理,并针对学生心理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形成一种有利于教学,有利于素质培养的良好心理,对深化课堂教学效率和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 “温馨教室”建设的需求:上海市教委为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48号),落实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和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创建让学生喜欢、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平安、健康、文明的
9、和谐校园,提出了推进上海市中小学“温馨教室”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全体教师在教书育人中确立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的人文精神,以帮助学生解决思想困惑,疏导情绪,保持心理和谐,寻求共同的价值取向、奋斗目标。要求我们必须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主动应对挑战,努力改进工作,积极营造和谐愉悦的成长环境,有效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潜能。“新课标”的实施的需求:上海市二期课改的新课程标准确立了课堂学习过程中的三维教育目标,这是新课程的“独创”,是新课程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体现。它使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有了重要的抓手和坚实的操作性基础。“知识和技能”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学会,“过程和方法”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
10、学生会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乐学。毫无疑问,课堂学习过程是实施自主学习、创新学习的主渠道,也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主阵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需求:当前,普通高中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普遍存在着许多不良的学习心理问题。而这些问题在我们这样以全区后30%学生为主的群体中,更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我校学生的不良课堂学习心理主要表现有:思考不积极、不肯或不善于动脑筋、参与性弱;注意范围狭窄、注意力分配差、转移慢、注意易泛化;思维上存在惰性,经常回避那些较难的问题;学习随意性强,缺乏科学的记忆方法,知识迁移能力差;学习无目的,缺乏自觉性、激情和责任感;学习情绪冷漠、厌学;缺乏自制力,
11、经不起挫折;意志软弱,缺乏毅力与恒心;缺乏对学习的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课业责任心不强,不知“勤奋”为何物等。如何使这个群体的学生达到学会、会学、乐学的教育目标,是我校在当前的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这也是一般普通高中学校面对学习困难学生急需关注的普遍问题。研究他们的课堂学习心理问题,调节和优化他们的课堂学习心理,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心理显得尤为迫切。因此,在我区开展“基于创建温馨教室的学生课堂学习心理提升项目”活动之际,我校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开展“学习困难学生课堂学习心理分析与调适策略探究”的研究,不仅对我校学生,对广大的普通高中学生都具有一定的实践与指导意义。 3、学习
12、困难学生的界定学习困难学生是一个繁杂的异质群体。在全球范围内,对于学习困难学生的概念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如美国的能力缺陷者的教育执行法是这样定义学习困难的:学习困难是与个体理解或运用语言(书面或口头语言)有关的基本心理过程的一个或多个方面存在障碍,它可能表现为个体在听、想、说、阅读、写作、拼写或数学计算等方面的能力缺陷。在国内,所谓学习困难学生是指“智力正常,且处于正常的教学环境下,再同类群体中,学习效果低下,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教学大纲要求的学生。”在本研究中,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综合专家的有关论断,我们对学习困难学生的理解是:在知识基础、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心理品德等方面存在
13、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智力得不到正常的开发,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均不能达到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给予补偿和矫治的学生。具体包含三层含义:、具有一定的学习动机。也就是说,这种学生客观上还是想搞好自己的学习的,只是由于自我智力水平发展失调或其他原因,比如基础差、情感失调等原因才导致学习困难。、智力正常,没有感官障碍。这里的智力主要指整体智力水平正常,不排除智力结构发展失调,因此可以表现出在听、说、读、写、推理和数学能力的获得和使用方面明显存在的障碍。、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不能达到预期学习目的,因此这些学生要达到一般学习水平或达到教学大纲(或课程程标准)所要
14、求的水平需要额外的督促与辅导。“明显低于”是一个描述性标准,一般我们可以根据正态分布的概率来确定,也就是说,位于全年级倒数30%以内的学生,我们可以相对地确定为本年级的学习困难者。第一,文化课综合平均成绩居于年级后30%以内的学生;第二,班主任和主要任课教师对其学习能力的综合评定为“学习困难”;第三,智商中上,没有明显的大脑或精神疾病。这三层含义,第一、第二是条件,第三是诊断的标准。对学习困难学生的界定时,我们注意把握好三性,即外延的明确性、揭示本质特征的准确性和内涵的全面性。钟启泉在差生心理与教育中分析“学习困难”的涵义时谈到“学习困难”指学习进行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状态,而不是依据最终阶段的
15、结果作出的判断。学习困难并不局限于学生自已意识到的,也包括教师所鉴定的“教授困难”,有特定学科、特定课程的学习困难,也有几乎所有学科的学习困难。但这种学习困难是可逆的或基本可逆的,在一定的补救教育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从学习困难学生的本质特征上看属于“其才能未被开发的人”。目前,对学习困难学生的界定主要通过学业成绩,通常以几门主要学科经过一学期或一学年的平常考查、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其成绩总评不及格为标准。因此,我们基本上按此方法来界定,但操作时,还与学习过程诊断配合使用,在了解学生在学科内容方面的缺陷、情形,了解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具体原因基础上上进行界定。二、研究的目标从能力和动力两个维度看,
16、学习困难学生主要可分为暂时型学习困难学生、能力型学习困难学生、动力型学习困难学生和整体性学习困难学生四种。其中动力型困难学生是我校学习困难学生中比例最多的一类。他们往往学习态度不良、没有强烈的学习动机、缺乏发自内心的学习欲望、课业责任性不强、学习意志弱以及自信心低等,他们的能力更多的是被动机不足所抑制。教育上如何调适他们的课堂学习心理,提高他们的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自我概念,激发其学习动机是对这类学生教育的关键问题。一方面,课题试图从课堂教学、学科渗透的角度对我校学习困难学生课堂学习心理开展诊断与调适探究,通过学科课堂教学案例研究、学法指导案例研究以达到协助学生端正学习动机,培
17、养浓厚的学习兴趣,认真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会应付由学习心理障碍导致的挫折、冲突、压力、紧张、恐惧、疲劳带来的种种心理困惑。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心理品质、探究适合学生课堂学习的心理教育模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和提高教学质量进而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的目的。另一方面,从主题教育的角度进行探索,分析集体荣誉感养成教育、和谐师生关系对学生健康学习心理形成的影响,探究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养成教育、和谐师生关系与学生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之间的关系链,矫正学生的学习心理失衡和行为偏差,建立相互间的对应关系。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力求使我们的研究能够做到:1、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探索出有
18、效的调适学习困难学生课堂学习心理的教育教学策略或方法,最大限度地改变他们的学习现状,既为学生完成高中阶段的学业提供帮助,也为他们今后的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2、起到一定的教学研究示范效应:在探索调适学习困难学生课堂学习心理策略的同时,会激励部分对学习困难学生失去信心的老师改变观念、重振士气,形成教育教学研究的氛围。3、带来一定的教学力量群效应:一个班的成功必然会点燃该班教师的成就热望,部分教师的成功必然会带动一批教师的激情,课题研究所辐射出的群体效应是我们更高的期望。4、为其他普通高中学校学习困难学生教育提供可操作性的实例。三、研究的实施 (一)充分准备,精心组织2008年3月顾而康副校长组
19、织了相关成员对课题如何开展进行了专题研讨。会议确定:在物理、化学、语文、心理等学科角度和主题教育角度开展相关的课题研究,2008年12月结题。成立课题组,确定课题组成员;由组长拟定课题研究的总体方案,并准备开题报告。1、课题专家指导组芮彭年(闸北区教师进修学院德育室主任)沈虹(闸北区教师进修学院德育室副主任)钟向阳(闸北区教师进修学院德育室心理学专家)2、课题研究小组组 长:陈 芬(上大市北附中校长,中学高级教师)副组长:顾而康(副校长,课题执行,中学一级教师) 陈亚红(年级组长,执 笔,中学高级教师)成 员:汪安良(语文教师,班主任,中学一级教师)蔡 亮(语文教师,班主任,中学二级教师)祝岩
20、岩(化学教师,班主任,中学二级教师)秦 利(政治教师,班主任,中学高级教师)商会敏(心理教师,班主任,中学高级教师)顾玲玲(物理教师,班主任,中学二级教师) 蒋 伟(教导员,资料收集、整 理、记 录) (二)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本课题实施分成以下几个阶段:第一实施阶段(200803200804)是制定计划和初步尝试阶段,主要是组织参与课题教师学习课题的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统一课题组的思想认识,研讨并确定课题实验的可行性计划,并对计划进行修改完善,4月初相关人员从学校教育面临的实际问题出发确定子课题,并拿出基本研修方案。第二实施阶段(200805200810)是全面实施阶段,主要是课题实验的全面
21、展开。各子课题成员,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座谈会、作品分析、案例探究、主题教育等活动,多角度研究分析影响学生学习心理变化的主要因素和发展环节,有目的地进行课堂学习的心理干预与调适,从而寻求有效调节和优化学生课堂学习心理的途径和方法,促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心理。期间教育局相关领导多次亲临给予指导,各子课题成员边研究边进行阶段性的总结,作出书面的阶段性总结报告。第三结题阶段:(200811-200812)在前期研究探索的基础上,课题组成员总结评估课题研究情况,收集整理研究成果,形成书面的研究报告,并撰写课题结题报告。第四推广阶段:(200902-200904)进一步完善结题报告,确定课题
22、的推广形式,推选落实培养学生良好课堂学习心理的展示课,总结研究的经验,研究进一步培养提升学生课堂学习心理的专业化教师队伍的途径和方法。四、研究的方法本课题主要涉及到的研究方法有文献检索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案例研究法、观察法等。课题组成立初期,我们利用网络系统以及校图书馆资源大量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同行研究成果,了解学习困难学生形成的一般原因和教育策略,在此基础上根据总课题需要,结合我校实际确立相关研究课题。研究实施阶段,课题组根据课题需要,一是通过编制相关问卷并运用所设计的问卷向被选取的调查对象了解学习的现状和形成学习困难的原因;其次是通过对学生、老师的个别访谈或部分学生的集体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普通高中 学习 困难 学生 课堂 心理 分析 调适 策略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224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