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鲁教版高中地理《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精品教案.doc
《新课标鲁教版高中地理《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精品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鲁教版高中地理《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精品教案.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课标鲁教版高中地理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精品教案【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2)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典型地貌形成的动画演示或模拟实验的分析和探究,掌握常见地表形态及其变化的主要内力或外力因素,进而学会分析引起地表形态变化原因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和探究问题的能力;(2) 结合乡土地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养成学以致用的习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在引导学生实验、观察、分析、比较、归纳等活动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地理、探究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地理思维和创新意识,并学会主动与他人合作;(2)通过对地
2、表形态变化原因的分析学会运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和综合的观点看待事物,树立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观;树立正确认识自然、运用自然规律,趋利避害改造自然的可持续发展观。【教学重点】(1)地表形态的变化及其内、外力因素(2)地质构造的基本类型及常见地貌(3)流水和风力作用与地表形态【教学难点】(1)板块构造学说的运用(2)背斜成山、向斜成谷的原因(3)冲积扇的形成【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和教学课件 模拟实验用品(螺纹塑料管 小木棒 簸箕型塑料或铁质容器 喷水壶 粗细不均的泥沙等)【课件设计思路】依据本课三维目标及教学重、难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以“师为主导,生为主体,以思导学,”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利用景观图、素描图
3、、模拟实验和多媒体动画等创设情境,把教材中抽象的成因、原理和现成的结论形象化、动态化、过程化,引导学生动眼、动手、动脑,通过观察、对比、分析、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和地理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并通过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和研究性学习,实现本课的三维目标。【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播放课件1 高原、盆地、山地、平原等宏观地形景观图和沙丘、风蚀蘑菇、冲积扇、冲沟等微观地貌景观图由此导入新课:地球表面千姿百态,既有崇山峻岭,也有一马平川,既有悬崖绝壁,也有深壑幽谷,很多地方成为旅游和探险的胜地。如此多姿多彩的地表形态是怎样形成的呢?学习新课:(一) 内、外力
4、作用播放课件2 内、外力作用的比较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内力作用外力作用要求学生阅读教材P30第一段,进行归纳总结,自主完成上表。教师提问点评过渡:全球海陆分布、高大山系、大裂谷等的分布和变化,一般通过板块构造学说加以解释。(二) 板块构造学说引起播放课件3 六大板块示意图、动画(加上板块碰撞、张裂的模拟声音)演示板块运动。学生观看动画及阅读“板块构造学说”有关图文,分组探讨以下几个问题并在全班展示交流结果。教师参与小组讨论、对学生回答点评。(1)板块是怎样划分的?全球岩石圈可分为哪六大板块?(2)板块的运动哪里比较平稳,哪里比较活跃?火山、地震主要分布在板块的哪个位置?(3)板块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 新课 标鲁教版 高中地理 外力作用 地表 形态 变化 精品 教案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224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