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精品教案 全册.doc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精品教案 全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精品教案 全册.doc(5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课题进位制课型新授课课时1备课时间教学目 标知识与技能理解进位制的概念,了解一个数能够作不同进位制之间的转换;根据对进位制的理解,体会计算机的计数原理;能设计不同进位制之间转换的算法程序框图及程序。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由探究算理,到抽象算法步骤,绘制程序框图,再到设计并优化程序的全过程,使学生明确自己是在学数学而不仅仅是在编程序或玩计算机,这一过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得到算法思想的熏陶与提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问题引导学习,体现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学生认知的过程性,加强数学知识间的联系性,促使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重点“十进制转k进制”与“k进制转十进制”的算理分析难点“十进制转
2、k进制”与“k进制转十进制”的算理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情景步骤师生活动设计意图1“猜生月生日游戏”:“请先依次指出表格(见附注1)中哪些行有你的生月,然后再依次指出表格中哪些行有你的生日,便知道你的生月生日”教师给出生月生日表,并同时讲清游戏规则,然后请一位或两位学生根据表格回答,教师记录学生的回答,并立即给出学生的生月生日这个游戏中用到的“生月生日表”的制作原理是二进制记数法,它需要掌握“十进制转二进制”的方法;计算生月生日的程序1的算理是“二进制转十进制”的算理,这一过程可以引起学生对游戏的算法的兴趣,从而引入本节课2提出进位制的定义、表示法及进制的一般表现形式。教师在学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
3、介绍进位制的意义及发展历程。让学生体会十进制记数法及不同的进位制实质。3以3721为例,探究十进制数的含义教师启发,学生观察了解进位制的基本特点,为学习k 进制的含义做准备9以1011001为例,探究“二进制化十进制”的算理师生一起将“情景步骤4”中的“师生活动”所得到的算式由后往前代入并整理得到:101100112602512412302202112089通过实例体会“二进制转十进制”的算理,为得到“k进制转十进制”的算法程序作铺垫6从操作过程中提炼出“二进制转十进制”算法步骤,并推广到“十进制转k进制”的算法步骤教师让学生先思考上述操作中的算法结构,然后写出算法步骤并进行交流,最后由教师评
4、析并给出正确的算法步骤得出“二进制转十进制”的算法步骤,并推广到“k进制转十进制”的算法步骤(见附注4)7. 由“k进制转十进制”的算法步骤写出程序框图让学生写出程序框图并进行交流,随后教师评析并给出正确的程序框图得出“k进制转十进制”的程序框图(见附注5),进一步领会算法结构10编写计算机程序并上机运行“十进制转k进制”程序让学生在编写程序并运行,以1011001、324分别转十进制,检查学生的程序是否正确使学生掌握“十进制转k进制”的算法程序(见附注7),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并有效地学习4以十进制数89为例,探究“除2取余”的过程让学生模仿得出:89 = 442 1, 44 = 222 0,
5、22 = 112 0, 11 = 52 1, 5 = 22 1,2 = 12 0,1 = 02 1.得出“除2取余”的二进制记数法则5以89为例,实现“除2取余”的过程师生一起进行下述操作:89 (取余)(取商)重复进行上述取余与取商的操作,直至商为0探究“十进制化二进制”算法中的主要算法结构:条件结构与循环结构6从操作过程中提炼出“十进制转二进制”算法步骤,并推广到“十进制转k进制”的算法步骤教师让学生先思考上述操作中的算法结构,然后写出算法步骤并进行交流,最后由教师评析并给出正确的算法步骤得出“十进制转二进制”的算法步骤,并推广到“十进制转k进制”的算法步骤(见附注4)7. 由“十进制转k
6、进制”的算法步骤写出程序框图让学生写出程序框图并进行交流,随后教师评析并给出正确的程序框图得出“十进制转k进制”的程序框图(见附注5),进一步领会算法结构8根据“十进制转k进制”的程序框图,在TI92PLUS图形计算器上编写程序并运行让学生在TI92PLUS图形计算器上编写程序并运行,以89分别转二进制、五进制,检查学生的程序是否正确这是本节课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仅能使学生正确掌握“十进制转k进制”的算法程序(见附注6),还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并有效地学习9以1011001为例,探究“二进制化十进制”的算理师生一起将“情景步骤4”中的“师生活动”所得到的算式由后往前代入并整理得到:101100112
7、602512412302202112089通过实例体会“二进制转十进制”的算理,为得到“k进制转十进制”的算法程序作铺垫10在TI92PLUS图形计算器上编写并运行“k进制转十进制”程序让学生在TI92PLUS图形计算器上编写程序并运行,以1011001、324分别转十进制,检查学生的程序是否正确使学生掌握“k进制转十进制”的算法程序(见附注7),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并有效地学习11把二进制数1011001化为五进制数让学生先利用“k进制转十进制”的程序得出:101100189,先利用“十进制转k进制”的程序得出:89324,所以,1011001324(5)体会任意两种进位制的数之间的转化方法:先
8、“k进制转十进制”,再“十进制转s进制”12讨论与小结让学生讨论、交流对算法的认识及利用算法思想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教师进行归纳小结使学生体会教学任务中所期望的学习目标课题2.1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课型新授课课时2备课时间教学目 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数列的递推公式,明确递推公式与通项公式的异同;会根据数列的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理解数列的前n项和与的关系过程与方法经历数列知识的感受及理解运用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重点根据数列的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难点理解递推公式与通项公式的关系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题导入复习引入 数列及有关定义.
9、讲授新课数列的表示方法1、 通项公式法:如果数列的第n项与序号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2、 图象法3、 递推公式法知识都来源于实践,最后还要应用于生活用其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观察钢管堆放示意图,寻其规律,建立数学模型 模型一:自上而下: 第1层钢管数为4;即:141+3 第2层钢管数为5;即:252+3 第3层钢管数为6;即:363+3 第4层钢管数为7;即:474+3 第5层钢管数为8;即:585+3 第6层钢管数为9;即:696+3 第7层钢管数为10;即:7107+3若用表示钢管数,n表示层数,则可得出每一层的钢管数为一数列,且n7)运用每一
10、层的钢筋数与其层数之间的对应规律建立了数列模型,运用这一关系,会很快捷地求出每一层的钢管数这会给我们的统计与计算带来很多方便。让同学们继续看此图片,是否还有其他规律可循?(启发学生寻找规律)模型二:上下层之间的关系自上而下每一层的钢管数都比上一层钢管数多1。即;依此类推:(2n7)对于上述所求关系,若知其第1项,即可求出其他项,看来,这一关系也较为重要。递推公式:如果已知数列的第1项(或前几项),且任一项与它的前一项(或前n项)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递推公式递推公式也是给出数列的一种方法。如下数字排列的一个数列:3,5,8,13,21,34,55,89递推公
11、式为:数列可看作特殊的函数,其表示也应与函数的表示法有联系,首先请学生回忆函数的表示法:列表法,图象法,解析式法相对于列表法表示一个函数,数列有这样的表示法:用 表示第一项,用 表示第一项,用 表示第 项,依次写出成为4、列表法简记为 例3 设数列满足写出这个数列的前五项。例4已知, 写出前5项,并猜想 .课堂练习课本P36练习2补充练习1根据各个数列的首项和递推公式,写出它的前五项,并归纳出通项公式(1) 0, (2n1) (nN);(2) 1, (nN);(3) 3, 32 (nN).课时小结本节课学习了以下内容:1递推公式及其用法;2通项公式反映的是项与项数之间的关系,而递推公式反映的是
12、相邻两项(或n项)之间的关系.课后作业习题2。1A组的第4、6题教学反思课题2.2等差数列课型新授课课时1备课时间教学目 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公差的概念,明确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的限定条件,能根据定义判断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 正确认识使用等差数列的各种表示法,能灵活运用通项公式求等差数列的首项、公差、项数、指定的项过程与方法经历等差数列的简单产生过程和应用等差数列的基本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等差数列概念的归纳概括,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资料的能力,积极思维,追求新知的创新意识。重点等差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难点等差数列的性质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题导入创设情境上两节课我们学习
13、了数列的定义及给出数列和表示的数列的几种方法列举法、通项公式、递推公式、图象法.这些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反映数列的特点。下面我们看这样一些例子。课本P41页的4个例子:0,5,10,15,20,25, 48,53,58,6318,15.5,13,10.5,8,5.5 10072,10144,10216,10288,10366观察: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看看以上四个数列有什么共同特征?共同特征: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面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即等差);(误:每相邻两项的差相等应指明作差的顺序是后项减前项),我们给具有这种特征的数列一个名字等差数列.讲授新课1等差数列: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
14、,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就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常用字母“d”表示)。 公差d一定是由后项减前项所得,而不能用前项减后项来求;对于数列,若=d (与n无关的数或字母),n2,nN,则此数列是等差数列,d 为公差。思考:数列、的通项公式存在吗?如果存在,分别是什么?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或】等差数列定义是由一数列相邻两项之间关系而得若一等差数列的首项是,公差是d,则据其定义可得:即: 即:即:由此归纳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可得:已知一数列为等差数列,则只要知其首项和公差d,便可求得其通项。由上述关系还可得:即:则:=即等差数列的第二通项公式 d=范例讲解
15、例1 求等差数列8,5,2的第20项 -401是不是等差数列-5,-9,-13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解:由 n=20,得由 得数列通项公式为:由题意可知,本题是要回答是否存在正整数n,使得成立解之得n=100,即-401是这个数列的第100项例3 已知数列的通项公式,其中、是常数,那么这个数列是否一定是等差数列?若是,首项与公差分别是什么? 分析:由等差数列的定义,要判定是不是等差数列,只要看(n2)是不是一个与n无关的常数。解:当n2时, (取数列中的任意相邻两项与(n2)为常数是等差数列,首项,公差为p。注:若p=0,则是公差为0的等差数列,即为常数列q,q,q,若p0, 则是关于n的一
16、次式,从图象上看,表示数列的各点均在一次函数y=px+q的图象上,一次项的系数是公差,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为q.数列为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是其通项=pn+q (p、q是常数),称其为第3通项公式。判断数列是否是等差数列的方法是否满足3个通项公式中的一个。.课堂练习课本P45练习1、2、3、4补充练习1.(1)求等差数列3,7,11,的第4项与第10项.解:根据题意可知:=3,d=73=4.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3+(n1)4,即=4n1(n1,nN*)=441=15, =4101=39.评述:关键是求出通项公式.(2)求等差数列10,8,6,的第20项.解:根据题意可知:=10,d=810=2.该
17、数列的通项公式为:=10+(n1)(2),即:=2n+12,=220+12=28.(3)100是不是等差数列2,9,16,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如果不是,说明理由.解:根据题意可得:=2,d=92=7. 此数列通项公式为:=2+(n1)7=7n5.令7n5=100,解得:n=15, 100是这个数列的第15项.(4)20是不是等差数列0,3,7,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如果不是,说明理由.解:由题意可知:=0,d=3 此数列的通项公式为:=n+,令n+=20,解得n= 因为n+=20没有正整数解,所以20不是这个数列的项.课时小结.课后作业课本P45习题2.2A组的第1题教学反思课题2.2等
18、差数列课型新授课课时2备课时间教学目 标知识与技能明确等差中项的概念;进一步熟练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推导公式, 能通过通项公式与图像认识等差数列的性质,能用图像与通项公式的关系解决某些问题。过程与方法通过等差数列的图像的应用,进一步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函数思想;通过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运用,渗透方程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等差数列的研究,使学生明确等差数列与一般数列的内在联系,从而渗透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重点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性质的理解与应用难点灵活应用等差数列的定义及性质解决一些相关问题教学方法灵活应用等差数列的定义及性质解决一些相关问题教学过程.课题导入首先回忆一下上
19、节课所学主要内容:1等差数列: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即=d ,(n2,nN),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就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常用字母“d”表示)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或=pn+q (p、q是常数)3有几种方法可以计算公差d d= d= d=.讲授新课问题:如果在与中间插入一个数A,使,A,成等差数列数列,那么A应满足什么条件?由定义得A-=-A ,即:反之,若,则A-=-A由此可可得:成等差数列 补充例题例 在等差数列中,若+=9, =7, 求 , .分析:要求一个数列的某项,通常情况下是先求其通项公式,而要求通项公式,必须知道这个数
20、列中的至少一项和公差,或者知道这个数列的任意两项(知道任意两项就知道公差),本题中,只已知一项,和另一个双项关系式,想到从这双项关系式入手解: an 是等差数列 +=+ =9=9=97=2 d=72=5 =+(94)d=7+5*5=32 =2, =32范例讲解课本P44的例2 解略课本P45练习5已知数列是等差数列(1)是否成立?呢?为什么?(2)是否成立?据此你能得到什么结论?(3)是否成立?你又能得到什么结论?结论:(性质)在等差数列中,若m+n=p+q,则,即 m+n=p+q (m, n, p, q N ) 但通常 由 推不出m+n=p+q ,探究: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的关系.课堂练习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人 高中数学 必修 精品 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224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