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新教科版科学《感受空气》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新教科版科学《感受空气》说课稿.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科学感受空气说课稿开始: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将要说课的课题是感受空气。一、说教材本课是三年级上册空气单元的第1课。本单元的教学内容隶属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的物质科学领域,指向“空气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混合物质”这一科学概念。作为单元的起始课,本课将空气和另外两种不同状态的物质进行对比研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重点关注空气与固体、液体之间的相同点,进而对这些相同点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比如,空气和石块、水一样,占据一定空间,有质量;空气和水一样,可以流动。当然,空气还具备其他两种状态的物质不具备或不明显的特征,比如可压缩。在本课活动中,学生要通过对比研究获得关于空气特征的充分的感性认知,从而为本单
2、元后续的内容做好概念、认知上的铺垫。二、说学情在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第7课认识一袋空气,学生已经对空气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知道了空气、木块、水三种物质,既有许多不同的特征,也有一些相同的特征。他们对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形状不固定的气体,也有了感性认知基础。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观察方法和研究方法,他们能用各种简单材料开展研究、用气泡图梳理前概念,这些都为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提供了很好的知识和技能基础。三、 说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空气具有无色、透明、无味、会流动等特征。空气总会充满各处。科学探究目标能运用多种感官和简单的方法观察空气。能以讨论、绘画、文字、图表等形
3、式进行描述和交流。尝试以气泡图组织、整理信息。科学态度目标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乐于小组合作探究,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需要从自然界获取资源,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观察空气、石头和水的共同特征。难点:用与空气有关的游戏和活动,丰富学生的认知,发现空气的更多特征,证实自己的观察结果。五、 说教学法1、教法:在科学教学中,教师通过语言描述、实物演示、知识渲染等手段创设课堂的教学情景, 小学生们大都具有很强的好奇心,但自制力和理解力相对较差,通过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社
4、会实践,使学生大胆表现自己认识世界,我尝试采用如下教学法:(1) 想象法:通过教师巧妙的介入,引导学生在大自然中感知植物的特点。(2) 表现法:通过感知,使学生产生强烈亲身体验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大胆的表现对事物的了解。(3) 实践法:通过教师有效的引导和亲身的体验,让学生通过感情去亲身实践。(4) 探究法: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实践生活中更好的去体验。2、学法:本课在学法上主要采用了尝试学习法、对比学习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首先让学生尝试想象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植物,然后小组活动、最后通过讨论交流和亲身体验相结合的学习方法,最终解决问题。从而
5、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练习,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六、 说教学过程最后我来具体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一)、聚焦1利用空气特性的有趣演示实验。让学生根据演示实验的现象说出这是利用了空气的什么特点,并说说自己的已有经验。2谈话:空气还有什么特征和作用呢?设计意图:一方面,了解学生关于空气的特征和作用的前概念;另一方面,本单元后面的研究内容都需要在此基础上展开,从而完成对空气更全面的、更科学的认知建构。3绘制气泡图。4学生汇报,教师板书记录。设计意图:在汇报环节,教师要及时将学生的描述记录到这张气泡图上。“气泡”最好采用磁贴卡片的形式贴在黑板上,便于移动、修改。教师帮助学生提炼概括,规范科学
6、用词。(二)、探索活动一:传递游戏1明确活动要求。以班级的竖排为小组,用不同的容器盛装3种不同的物质,看看哪一组传递的速度最快。2小组讨论传递方法。3选择传递工具,学生比赛。4学生汇报。汇报时要求学生用“我用什么方法,知道空气什么特征。”这样的句式。5小结分析:在气泡图“特征”的部分做好标记,标出空气与石头或水的相同特征,如:较稳定的外形特征(无色、透明)、有质量、占据空间、能流动。设计意图:游戏开始前和过程中,要重点引导学生观察空气、石头和水的共同特征。本环节既是对空气特征的总结,也是对观察方法的总结。活动二:感受空气1让学生用很大的透明塑料袋装起空气,感受空气能占据空间,具有质量。2学生通
7、过吹气球、颠球、吹哨子等游戏发现空气更多更有趣的特点。3. 学生修正和补充之前关于空气的认识。设计意图:通过游戏丰富学生的认知,发现空气的更多特征,在游戏中了解、验证空气的特征。再次引导学生回到气泡图的归纳整理上,气泡图里整理出来的关键词,是整节课乃至整个单元的探究线索。(三):拓展出示一些图文资料,介绍物质的三态是如何科学划分的,利用有趣的资料拓宽学生视野。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进行课外科学阅读,激发学生科普阅读的兴趣,比如,三态之间是否可以相互转化?如何转化?有时候,三态之间的界限似乎不那么明显,比如沥青、果冻。(四)、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认识到空气具有无色、透明、无味、会流动等特征。而且,空气在地球上无处不在,空气中包含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空气中的氧气帮助火柴燃烧,动植物需要呼吸空气。我们还发现一些空气特征,但不很确定,需寻找更多的证据验证,具体内容我们将在以后慢慢学习。七、板书设计: 一个好的板书,可以使人一目了然,清晰易懂。因此,本课我采用了知识网络式板书,把黑板分为三部分,把知识要点写在左侧,把知识的推导过程写在中间,实例应用写在右边。以上是我对 感受空气这节课的说课。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224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