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烛之武退秦师》教学实录.doc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烛之武退秦师》教学实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烛之武退秦师》教学实录.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烛之武退秦师教学实录一、导入新课师: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左传中的一篇文章烛之武退秦师。(板书课题)一提起左传来,你会想起初中学过的哪篇文章?生:(齐)曹刿论战师:那篇文章里面有一句话非常著名,“夫战”生:(齐接背诵)“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师:背诵得很流利。那谁能给大家来介绍一下左传?生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叙事为主的编年体著作,记叙了春秋时期240年间的史实,包括政治、外交等方面。作者是春秋的鲁国史官左丘明。师:“相传”是鲁国的史官左丘明所作。好,请坐!师:请同学们记下这些重要的文学常识。左传当中记载了很多战争事件和外交事件。和平时期杰
2、出的外交可以促进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和谐相处,而战争时期出色的外交辞令能够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奇效。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烛之武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师:我们先来一起看题目。烛之武是谁呀?生(齐):郑国的大夫。师:看来同学们是注意到了注解中对人物身份的介绍。我们再来看“秦师”中的“师”是什么意思?生(齐):军队师:好!谁来给大家解一下题目?生2:烛之武使秦国的军队撤退师:解释得很准确。那么一个人怎么能使强大的军队撤退呢?我们现在就来读课文。二、初读文本,读准字音,读清句读师:同学们在学习文言文时有什么好办法呀?生(多数学生):多读。师:多读,这的确是个好办法!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现在我们放声地
3、来读课文。在读书时,拿起笔来,把你认为读得不准的或者需要特别注意的字圈出来,把要注意断句的句子划下来。生:(自由朗读)师:哪位同学给大家说一说要特别注意哪些字的读音?生3:“秦军氾南”的“氾”,还有“佚之狐”的“佚”,“夜缒而出”的“缒”,还有“越国以鄙远”的“鄙”,“焉用亡郑以陪邻”的“陪”,“君之薄也”的“薄”,“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的“舍”,“朝济而夕设版焉”的“朝”,“杞子、逄孙”的“逄”,“微夫人之力”的“夫”,“失其所与,不知”中的“知”。生4(补充):还有第2段中的“秦伯说”中的“说”。师:你为什么读“悦”呢?生4:这句话来看,是“秦伯很高兴”的意思,这个“说”应该是“喜悦”的“悦
4、”,是高兴的意思。师:请同学们为这个词加个注解,“说”通“悦”,高兴的意思。师:刚才同学提到一个字,“微夫人之力”,这个地方读二声,同学们看到这篇文章当中还有一句话“夫晋,何厌之有”,这里的“夫”也应读二声。“夫”读二声的时候是句首发语词,刚才背诵的“夫战,勇气也”和它是一样的。那么“夫人之力”的“夫”是什么意思?(停顿)代词,那,那个。(生记录笔记)师:请一位同学来给大家朗读一下这篇课文。(生5朗读全文)师:读得很通顺,但是有一个字还是读得不准。哪一个字?生6:“夫晋,何厌之有”的“夫”是二声。师:我们一起来读这句话。(生齐读“夫晋,何厌之有)师:下面我们一起来读这篇课文,要特别注意刚才同学
5、们强调过的字音,还有断句,刚才那个同学把“晋军函陵,秦军氾南”这句断得很好。我们一起来读,“晋侯秦伯围郑”开始!(生齐读课文)三、再读文本,理解文意师:同学们在读的过程当中有哪个字、词或是句子读不懂的,找出来,我们共同来解决这些些问题。生7:能不能解释“邻之厚,君之薄也”的“厚”和“薄”。师:要想读懂这个句子,我们可以看一看上面那个句子是怎么说的。请你给大家读读上面那句话。生7: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师:“焉用亡郑以陪邻?”是什么意思?你来给大家说说看。生7:为什么要越过郑国而加强邻国的实力?师:你说得也很对,增加邻国的土地,那么这里面他们谈论的是一个什么话题呢?生7:领土。
6、师:领土的问题,关于国力的问题。那么下面这个“厚和薄”跟这个话题有没有关系呢?生7:应该有。师:那么“厚和薄”应该指什么?你来给大家说说看。生7:“厚”是指土地广阔,“薄”是指土地被被削弱。师:那你再给大家来翻译一下这句话。生7:邻国的土地增加了,您的国家的土地就被减少了师:大家说他这种翻译行不行啊?生(齐声):行!师:这位同学是自已解决了这个问题,而且还提示我们如果在翻译哪句话不懂的时候,可以想很好的办法,是什么办法?生8:联系上下文。师:这是很好的办法!还有哪个同学有不懂的地方?生9:“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东封”和“西封”里的“封”意思一样吗?师:你的观点呢?生9:应该不一样吧师:
7、怎么不一样生9:“东封”的“封”应该是动词。“西封”的“封”是名词,西边的边界。师:她这样理解,其他同学同意吗?来,这位同学说说。生10:东封郑,应该是把“封”看作动词,郑国将东面封为自己的土地。后面那个“西封”就是“西边的边界”,“封”是一个名词。师:你觉着这两个“封”字的用法是不一样的。生10:对。师:大家同不同意?生(齐):同意。师:看来有的同学对“东封”与“西封”还不太理解。我们可以看一春秋时期的一个国界地图。(大屏幕展示春秋时期地图)怎么叫“东封郑”(手指郑国)向东,以郑国的边界作为东边的领土;西封,秦在晋的西侧。看一看这个图,我们就知道了这句话什么意思。好,刚才这个同学抓住了一句话
8、当中一样的词出现了两次,意思是不一样的。我们要注意,在读文言文当中关注这种现象。还有哪位同学有问题?生11:第一自然段的“夜缒而出”师:“夜缒而出”这一句,你个地方不懂?生11:“缒”的意思是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它的意思是将烛之武送出城外,还是别的什么吗?师:你的理解呢?生11:用绳子将烛之武送出城外师:她理解的对不对呀?生(齐声):对师:要坚定自己的想法,这位同学在理解句子时把省略的成份烛之武补出来了,这样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生12:60页第一行的“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不明白。师:这一句你在理解时难点在哪里?生12:“舍郑”的“舍”。师:哪位同学给他解释一下?生13:放弃,舍弃师:那你
9、来给大家翻译一下这个句子。生13:如果放弃了郑国,把郑国作为东方道路的主人。师:翻译得非常准确。这句里面的“以之为”那个“之”应该指谁?生(齐):郑国师:这位同学在翻译的时候把省略的成份给补出来了。我们在翻译的时候,要注意把省略的那些内容结合上下文把它补出来。师:我们在读文言文时常常会遇到一些理解上的问题,一方面要在平日积累文言知识,另一方面可以试着用结合上下语境、补充省略的成份等办法来帮助我们理解句子的意思,这样同学们就能够把课内的知识迁移到课外去,去解决更多的问题。现在没有同学提问了,看来咱们已经基本理解了文章的意思了。哪位同学能用比较简洁的话来讲一下这个故事?要求起因、经过、结果。好,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烛之武退秦师 新人 高中语文 必修 武退秦师 教学 实录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224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