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数学优秀生成功因素的调查研究.doc
《关于高中数学优秀生成功因素的调查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高中数学优秀生成功因素的调查研究.doc(1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 录1 引 言31.1 选题缘由31.2 文献综述61.3 本文对数学优秀生的界定71.4 研究方法92 访谈调查及结果分析112.1 六名优秀生的选择112.2 访谈的准备和开展122.3 背景数据分析132.4 轴式编码结果总结452.5 访谈的结果及分析523 测试及结果分析543.1 测试过程543.2 测试结果及分析654 问卷调查及结果分析674.1 选用VAMS的理由674.2 VAMS定量工具的介绍674.3 广义维度和子维度684.4 VAMS的几个特点724.5 VAMS问卷调查744.6 三个层次学生之间的比较794.7问卷调查结果885 结论与教学启示915.1 结
2、论915.2 教学启示925.3 可以进一步研究的问题94附录1 访谈题目96附录2 测试题98附录3 高中数学优秀生数学观与数学行为调查问卷99参考文献106致 谢1091 引 言1.1 选题缘由重视人才、尊重人才,古往今来,已成为各国维持社会繁荣发展的重要国策之一。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谁拥有人才,谁就能立于不败之地,谁拥有优秀人才,谁就会占优势,把握主动权。中华的崛起、民族的振兴,主要依赖于大量的人才,特别是优秀的人才。因此,识别和培养各领域的优秀人才对于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要求优秀的人才来推动。在当今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各种高精尖人才的发现与培养显
3、得尤其重要。数学堪称“科学之王”,它的知识渗透在科学的各个领域,它的思想和方法更广泛地应用于各行各业之中,因此,数学教育关系着科技的发展和国家的兴衰,也关系着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朱水根等,2001) 。基础教育中的高中数学教育,占据特殊地位。大量事实证明,一个数学学得好的人,往往对他诸多方面的发展大有裨益,数学成绩优秀的人才,有机会为国家、社会做出的贡献就更多更大。所以说,数学优秀生是国家的宝贵的财富,重视对他们的选拔与培养,充分认识到他们的数学才能,有效地引导他们发挥智力潜能,更有着特殊而实际的意义。作为一门基础学科的数学,与其它所有相关科技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数学教育的意义不仅仅在
4、于培养大批一般的科技人才,而且还在于培养各科技领域的优秀人才。这种优秀人才的培养与国家的利益和发展密切相关。因为一个国家的富强不仅与成功的普及教育有关,更重要的是对于优秀人才的重视和培养(吴仲和,2002)。因此,基础教育不仅要实施“大众教育”,全民教育,而且也要关注差异教学,在高中阶段要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00,实验)强调指出,“高中阶段是学生成长和个性发展的重要时期,高中数学课程应为优秀人才的培养提供发展空间。”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数学优秀生,并能关注他们成长、研究他们成功的规律、为他们的脱颖而出提供有力支持,从而带动普通
5、生和差生。培养中学数学尖子生,也是造就优秀数学人才乃至以高超的数学素质为基础的创新人才的基础工程(赵一占,2002)。目前,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和发展,无论国家教育主管部门,还是当地教育机构,都加大了对差生培养的重视力度,很多教育专家都已参与了差生的教育和转化,并且已有大量的成果出现,如黄兴赞等(1993),莫克伦(1994),王海清(2000),赵继超等(2001),倪恒华(2002),杜玉祥(2003),卿利民(2003),陈国忠等(2003),徐史明(2003),姜慧(2003),赵正良(2003),孙兴杰等(2003),陶兴模(2004),唐平(2004),王顺耿(2004),王云波(2
6、004),金友良(2004),陈亚丽(2004),连四清等(2005)。这也极大的推动了中国基础教育对差生研究的重视。各地市、各中学,特别是重点中学,对差生的转化抓得轰轰烈烈,且成绩斐然。与此同时,对优秀生的重视,尤其对数学优秀生的重视程度就远远不如前者。很多身在一线的中学数学教育工作者,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几乎每周都要找差生促膝谈心、表扬鼓励、介绍学习方法、解答疑难、单独辅导等,在他们身上花了大量的时间,甚至课余的主要时间也花在数学差生身上了。而对于数学优秀生,除了少数学校,给他们必要的竞赛辅导,对于绝大多数学校的数学老师,只有当优秀生的成绩下滑时,才会给予一定的提醒;对待他们的疑问主要是提纲
7、挈领地给予指导;当他们在考试中取得不斐成绩时,想到他们的自然会多一些。显然,花在数学优秀生身上的时间要少得多。高中数学教师常有这样的共识,优秀生成绩已经优秀了。他们一般表现为基础好,脑子灵、接受快,学习有方、得法,自觉上进,的确让教师省了许多心,这些反而使教师轻视了对他们的重视与培养。诚然,少数重点中学从高一开始,就对一些数学成绩优秀的学生进行竞赛辅导,这是一种针对性很强的培养,目的就是选拔竞赛选手。竞赛选手是凤毛麟角的,很难培养一批优秀生,对促进普通生、带动差生产生的影响不大;而且单独的辅导或是集体授课的内容,主要为解奥赛题的思路、方法与技巧。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就是一种强化训练,而培养的模式
8、单一、简略,也很难从优秀生数学的可持续发展角度来考虑,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培养。因为,没有针对不同优秀生,挖掘出他们取得成功所具有的统一性规律,尤其在数学信念、数学行为以及非智力方面的因素。因此,对于广大的高中数学教师以及数学教育工作者来说,通过对高中数学优秀生的研究和培养,进而可以对普通生和差生产生辐射培养;对提高整体课堂教学质量,对发挥新教材多功能性,对提升教师育人理念,不仅具有极大理论价值而且具有重要实践指导意义。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对优秀学生的重视和培养由来已久且呈现规模,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大批高素质师资队伍,还有完善的体制。几乎所有发达国家都有专门研究天才或超常教育的组织和机构。美国1
9、972年成立了“天才教育局”,各州及著名大学也都有类似机构,并拨专款用于这项开支,且许多中小学及大学都设有天才班,以适合个性化教育的国策;长期开展了数学天赋学生培养的“如何在鱼腹中发现珍珠”计划(吴仲和,2002)。1974年,英国成立了“天才儿童国家协会”,并在全国设立了34个分会。日、韩、法、德、澳、印等都有相应的组织与学校。许多国家和地区还立法保护这一事业。如韩国于1999年12月通过了关于超常教育的法案,并在2002年生效(刘 淜,2001);数学是一切学科发展的基础,各种形式的超常教育,均离不开对数学思维的开发。1993年美国教育部曾发布过一份报告,宣布由于忽视了数学尖子学生的教育,
10、美国正在形成“悄悄的危机”。看来,国家越发达越重视数学优秀天才的教育。据深圳特区报(张美琦,2003)的报道,目前全国高中阶段教育(包括普通高中、职业高中、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成人高中、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共有学校3.28万所,在校学生2908.14万人,且每年以300万以上的速度递增。其中普通高中1.54万所,在校生1683.81万人。若以数学优秀生在同类人群的一般比例3%计算,仅仅计算普通高中学生,在校生中至少也有50万个优秀生。事实上,三年高中阶段这50万之众,又有多少得到培养,又有多少人在数学上取得斐然成绩。诚然,在奥林匹克竞赛中拿大奖算是一种成才,但那必定是凤毛麟角。试想,倘若
11、这些高中数学优秀生,在高中阶段得以重视和培养,且绝大部分都能最终成为我国栋梁之材,那何愁中国国力不强大、民族不富强!故此,对高中数学优秀生的重视和培育刻不容缓、迫在眉睫。1.2 文献综述近十多年来,国内外对数学优秀生的研究都有所涉及。Bielefeld给出了确定学生数学天赋的十个特征(Biehler, 1998),这对研究高中生有借鉴意义;M. A. Clements对澳大利亚的华裔数学超常儿童特伦斯陶进行三次观察、测试后获得,陶对未知的数学知识感兴趣,对挑战性难题能提出解题策略,在记忆、空间思维以及对数学专著的理解等方面均表现出超常能力(张奠宙,1998),其个案研究的方法可运用到对高中优秀
12、生的访谈和测试中;C. P. Benbow 和 O. Arjmand(1989)通过对1247名中学数学优秀生的跟踪调查,得出他们中的85%到了大学仍然保持数学成绩的优秀 ;A. H. Schoenfeld(1989)通过对不同年级学生大量具体的数学问题进行解答,利用大量的数据得出有关成功学习数学的一些重要结论,对研究各类数学优秀生的数学信念有指导意义;M. P. Carlson (1999)文章通过访谈、测试及VAMS的问卷调查,对优秀的数学研究生所具有的共同的数学信念进行了研究。在国内主要有方永梅(1997)从数学优生的思维表现、克服机械识记和形成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正确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和
13、优化其思维品质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高春龙(1999)研究了数学优秀学生与一般学生观察特征的差异,包括下列五个方面:观察具有全局性、观察具有联想性、观察具有动态性、观察具有深刻性、观察具有分辨性;高喜兰(1999)归纳了数学优秀生的思维特点表现为思维跨度大和联想丰富、具有逆向思维、具有化归意识,还提供了三种培养数学优秀生的策略;杜玉祥(1999)等人分析了数学优生和差生的素质差异,从不同群体的基础素质对数学学习成绩的影响,研究培养优生和转化差生的策略;李皖生(2001)介绍了国外数学家判断数学优秀生所要具备的九种能力;吴仲和(2002)不仅介绍了美国的数学天赋教育,而且着重从(1)如何在普通的课
14、堂上识别数学天赋学生,(2)教师的知识和信念如何影响数学天赋学生的成功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赵一占(2002)介绍了培养数学尖子生的四个教学策略:(1)培养他们正确的学习观,(2)实施“再创造”型的过程教学模式,(3)加强耐挫力、自信心、成就感等心理素质的培养 ,(4)“群体”培养和“重点”指导;方明(2004)介绍了数学天赋学生的主要特征、识别和培养;刘荣武(2004)阐释了数学优秀生的四个显著素质特征并提供了三个培养途径;张煜瑞(2000)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系统介绍了培养数学特长生的一些具体的做法;熊春连(2004)研究初中数学优秀生的学习心理特征,有助于对其因材施教,同时也为把普通生培养
15、成优秀生提供了努力方向,通过对数学优秀生学习心理特征的研究情况的分析和总结,发现对初中生的专门研究薄弱,尤其缺乏系统的研究;巩子坤等(2004)阐述了培养数学优秀生要明确四个观点(1)重视数学优秀生的培养:教育平等的观点,(2)数学优秀生的识别:质量统一,标准相对的观点,(3)数学优秀生的培养:创造宽松的环境,促进全面发展的观点,(4)发现、培养数学优秀生的一条途径:数学竞赛,一分为二、客观对待的观点;周长军(2005)通过对高三民族优生数学学习情感的个案研究,表明他们对数学价值的认识存在知行不一的现象,他们对教师的情感依赖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态度,数学教学活动超出他们数学学习的“最近发展区”的现
16、象是影响他们数学学习情绪的主要因素。王光明(2004)博士领导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数学教学效率论”江西师大附中的子课题究,该课题经过连续几个月的跟踪观察、记录、访谈等调查研究,发现高中数学高才生与普通生在学习数学的效率上存在明显差异,了解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和因素,同时采取了一系列相应的措施和对策;吴鹏、许云尧(2002)的北京景山学校“高中数学优秀特长生的培养与实验”,该课题从五个方面对数学特优生进行了界定:具有数学兴趣与求知欲、具有一定的思维水平和思维能力、具有较强的应用能力、具有较好的数学素养、积极参加数学学科竞赛并取得良好的成绩,并提出了具体的培养措施和方案。这些论述主要
17、集中在对数学优秀生的思维特点、素质特点以及培养措施和策略方面,或是将优秀生和差生、普通生在某一方面的比较。本研究将通过多种调查研究方式,从多个角度对高中数学优秀生成功因素进行系统的探讨,为培养优秀生提供科学的依据。1.3 本文对数学优秀生的界定无论是过去的“精英教育”,还是现在的“大众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会发现有些学生对数学表现出特别浓厚的兴趣,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明显比别的学生快,体会得深,记忆得牢,应用得自如,他们往往能很轻松地完成学校规定的课程内容,且学习成绩远远超过一般同学,这些表现优秀的学生常被称作“高才生”,且以平均大于1%3%的比例客观存在着(朱水根等,2001)。他们中的
18、大多数将来会成为社会的优秀人才。在学校教育中如何最大限度地发展他们的特殊才能,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和全面素质,使他们将来真正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是数学教学重要的一个层面。相对于“数学差生”而言,便出现了诸如“数学优生”、“数学天才”“绩优生”和“高才生”等名词,为方便语言习惯,我们统称之“数学优秀生”。对数学优秀生的界定主要有以下的几种:有学者认为,数学考试成绩最优秀的5%的学生是数学优秀生;有学者认为,在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能得奖的学生是数学优秀生;有学者认为,那些不必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就能得到较好数学成绩的学生是数学优秀生;还有学者认为,智商特别高,且数学成绩好的学生是数学优秀生。Maker
19、(1982)指出了数学优秀生是指那些数学学习进度快、深度掌握数学概念、对所学的数学课程有着浓厚兴趣的学生。Johnson (2000)提出数学优秀生应具有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数学学习速度快、对所学的数学知识深刻理解、能用独特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具有寻求最佳方法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不需要督促,能主动解决数学问题。这些认识,有的侧重数学学习结果,有的侧重数学学习过程,有的兼而有之,各种界定的标准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也都有一定的缺陷。我们更赞同兼而有之的全面性认识。美国心理学家任朱利对天才儿童的定义,对我们有启发。他强调不应忽视非智力因素,认为天才儿童是那些具有中等以上智力、对任务的承诺和较高创造性三
20、方面特征的儿童(李健,2005)。全美数学教师协会(NCTM)(唐瑞芬,2000)的57期年刊中对“有天资儿童”的界定对我们也有借鉴价值:“有天才或天资的儿童,就是在任何一种值得花费精力的专业学习中,尽力而为之后,始终一贯取得明显成绩的儿童。” 这样的界定不仅包括了智力上优秀的儿童,而且把更多学习责任心强、学习方法得当、学习成绩优秀的儿童都包括进来了。综合上面多种考虑,我们给予数学优秀生作如下的界定:数学优秀生是指那些很早就对数学感兴趣,学习数学知识积极主动,且能持之以恒,解决数学问题有信心,勇于挑战数学难题,对问题的解决喜欢质疑、富有创新,完成规定的学习内容轻松、高效,取得的成绩相对稳定且比
21、较优秀的学生。对数学优秀生作出上述的界定是基于这样出发点的:既要顾及到学生的智力因素,而更主要的是考虑到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因为一个人最终优秀与否是由他的非智力因素决定的。事实上,一个再聪明的学生,如果没有后天非智力上的因素作保证,就不可能成为数学优秀人才。在一个班级乃至一个学校中,所谓的“数学天才”必定是极个别的,甚至是没有的,但具备数学上优秀素质的学生总是存在的,而且是可以培养的。因此,数学优秀生不再是个别人的专利,更多的学生可以经过培养加入到优秀的行列中来,结果越来越优秀的学生又可以带动别人一起优秀。1.4 研究方法本研究对高中数学优秀生成功因素的探讨是通过访谈、测试6名优秀生以及通过大样
22、本的问卷调查这三种研究方法进行。关于访谈,首先要选择好接受研究的6名数学优秀生,做好充分的准备之后,对他们进行一对一的访谈。访谈的内容主要是按照事先准备好的33个问题展开的,访谈时除了笔录访谈内容,还要做好录音。结束之后,立即对笔记和录音内容进行文字整理,写出一份完整的访谈结果总结。然后根据这份总结,对方谈内容进行轴式编码。编码的对象即数学优秀生取得成功的因素有家庭的影响、老师的影响、早期积极的数学经历、外界的刺激因素、内部的动力因素、成功的主要因素、成功的主要策略、独特的学习方法、思维特点、个性品质、期望、结果、负面的经历、存在的问题。然后对6个人的轴式编码进行总结,围绕上述的14个编码因子
23、,画出轴式编码结果总结表,从表中可以看出每一个成功因子中所包含六个人的分布情况。最后再根据这个表,得出访谈的结论,即成功的主要因素。 关于测试,首先要根据要测试的目的,挑选好具有代表性的5道复杂数学问题。将问题打印好,测试时发给每个学生。有的问题采用6人同时进行测试,有的问题则只能2至3人同时进行测试和观察,5个问题分几次完成。学生在解题时,主要观察他们的解题思路和过程,必要时给予提示和提醒。测试一结束,立即对他们进行解题后的访谈,并记录他们解题的思维过程以及当时的感受和想法。每个问题测试结束后,根据对他们试卷上的解题思路、对解题时的观察结果以及对他们的题后访谈进行及时分析,并写出问题测试总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高中数学 优秀 生成 因素 调查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223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