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高中历史课程资源整合的有效性研究.doc
《信息技术与高中历史课程资源整合的有效性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与高中历史课程资源整合的有效性研究.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信息技术与高中历史课程资源整合的有效性研究【摘要】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与高中历史课程资源整合(integration)早已受到同行教师的关注,是教育教学发展的趋势和必然。但是如果使用不当,反而会影响有效性教学,导致一些老师对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的有效性产生质疑。本文立足于高中历史学科教与学的特点,从情趣学习、情境设计、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互动切磋、评价反馈、反思成长七个角度说出“整合”的有效性,道出“整合”的教学优势,同时对整合中存在的一些误区和无效做法提出中肯的建议。【关键词】信息技术 高中历史 课程资源整合 有效性 “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这是
2、新课改留给大多数教师印象最深刻的最务实的两句话,因为在社会呼吁“五严”和“减负”的大潮下,这两句话以成为上下政府和教育界的共识,随之相应的便是不少学校提出有效性教学,是时势所逼、教学所向。有效性教学(effective teaching)作为一种鲜活的教学理念和自觉的教学实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育科学运动。说起有效性教学,是如今社会的期待、教师的追求,一点也不言过其实,那众多学科中的高中历史学科将何去何从呢?何为有效性高中历史教学?有位高中学生家长说得很直白,也很现实:就是教师不加班加点补课占课,不毫无约束的布置作业,让学生考得好就是有效性教学,把课堂讲得漂亮、学生伸着脖子盼你上课,就
3、是有效性教学,只要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哪怕是某一方面的需要也算是有效性教学。看来有效性历史教学也是如此,作为高中历史教师,用历史去启迪学生的智慧,接受高考神圣的洗礼,不免深感自豪,但肩负的有效性教学的重任也不言而喻。走进高中历史新课程,如何在“效果”和“效率”上做文章,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我们历史教学为什么而教、应该怎样教,学生才能事半功倍、学有所获,学生才能饶有兴趣的要学历史学科,同时我们历史教师也要思考一个问题,学生为什么而学、怎样有效的学、怎样在快乐的学习中收获着历史知识。笔者认为高中历史课堂改革的有效性重在设计,贵在实践,实施场所的关键点在课堂,要立足于史料的运用,通过现代信息技
4、术将大量历史史料有目的有选择地呈现给学生,将本真的历史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探索中得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体验。假如一个高中历史文科生只是一味为参加历史高考而学,没有一点对历史的真爱挚爱,没有对历史的冷静思考、没有对历史的纵情感悟、不能从历史的沧桑中看到人类历史的进步,那也是历史教学的悲哀。问题出在哪儿?出在历史教师一味的口头说教上,枯燥无味;出在教学方式的单一上,呆板平庸;出在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上,如出一辙;出在教师的教学理念上,落后保守等等。如何扭转历史教学中的“无效”问题,如何使历史课堂图文并茂、影音结合、情景交融、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我们可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找到领悟:“大
5、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资源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1.信息技术与高中历史课程资源整合,对历史教学的情趣学习很有效。对历史学科的嗜好是奠定一节课有效性教学的一半,有效性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兴趣是创造一条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由此可见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何等的重要。万事开头难,一堂精彩的有效的优质课,对导入新课部分必定要加以精雕细琢,哪怕是一闪而
6、过的开场白。设计好导入新课这个环节,能唤起学生对本节课强烈的认知欲,引导学生乐于参加教与学,有利于将原本索然无趣的历史被赋予了本真历史的滋味,有利于学生感受到现在是历史的延续和发展,从而使学生对历史产生一种亲切感,并逐渐学会用历史的眼光看待、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验历史源于生活的理念。如,对于大多数历史教师而言,罗斯福新政的教学是个老面孔,因为在旧课程中它是重点部分,然而人总容易受到固有思路的限制,越是熟悉的内容越难以推陈出新。但北京市第161中学胡京昌就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他另辟蹊径,借助信息技术的辅助功能老戏新唱。导入新课时,胡老师首先出示2007年有关中国经济运行的图片、数字资料和中
7、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历史的图片。胡老师边演示多媒体课件边因势道白:对于我国在经济运行过程中面临的新问题,我们应采取什么态度?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日理万机,这时他们在百忙之中挤出时间聆听两位世界史专家讲课,目的是借鉴人类发展过程中成功的经验和汲取失败的教训,避免重蹈覆辙。历史是人类前行中的良师,70年前的罗斯福“新政”给我们提供了哪些深刻的启迪?让我们一起去追问历史吧。请同学们看一段历史视频资料大国崛起有关美国经济大危机视频片段,在观看过程中让学生去体验、研究世人在“大萧条”的苦难现状,从而获得历史质疑和感悟。该课胡京昌老师借助多媒体课件以展示图片和视频的形式,布置历史课堂情境,导入简明。由现实经
8、济现象和问题、以及由国家领导人集体学习历史的生动情节导入,既贴近学生感受,又引发学生深思;既启示“今”与“史”的联结,更揭示了本课要探究的主题。为设计好本课教学,胡老师还挖掘历史资源,围绕罗斯福新政的主题选用相关历史图片、历史漫画、当事人的言论评语、文献资料、表格数据对比以及辅助说明问题的有关示意图,从图文材料中引出历史话题,入情入境,有助于扩大历史教学的眼界,提升教的质量,取得良好的学的效果。2.信息技术与高中历史课程资源整合,对历史课堂的情境设置很有效。情境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在真实或类似真实的社会环境中,学习者通过参与真实或仿真的任务活动,与已知的知识经验相联系,在个人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
9、用中使知识情感化、条件化,从而与共同体中成员的行为、态度、情感和价值观都发生积极影响的一种有效学习方式。当前运用情境学习方式最广泛的就是信息技术的多种手段在课堂中的巧妙运用。历史是不断逝去的今天,有些历史的人和事早已灰飞烟灭,导致历史学科所授的历史内容有不可再生性,但不是一点蛛丝马迹都没有,今天人类生活的现状与昨天人类社会生活息息相关,昨天社会生活的变迁也无不影响着今天的生活。目前影响当前社会生活的因素很多,最不可或缺的信息技术正无孔不入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当然也冲击着新课程改革的高中历史教学。信息技术作为高中历史教学辅助教育媒体,它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和发展前景,特别是对于高中历史课程资源的整
10、合和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具有突出的作用。因为传统的历史教学单凭历史教师的语言表达来情境化教学,是无济于事的。对此北京四中的教研组长李明赞说:历史,是一门极富有煽情的学科,但是我们常把“情”搞丢了,只剩下干瘪的一堆菜,索然无味。相形之下信息技术的辅助教学有着其他教学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教学手段的直观性、内容的丰富性、摆脱了以前历史教师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嘴的传统呆板的历史教学模式,它将历史长河中的文本、图形、声音、动画等历史信息加以整合,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双重角度获取更加生动形象的教学内容,使死水一潭的历史课丰富多彩、新颖有趣,从而创设了一种为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历史课堂氛围,学生学得开心
11、、教师教得舒心,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使学生走近历史,感同身受的理解历史,理性深刻的思考历史,深入浅出地表达历史,知行合一的分析历史,使学生的心灵得到震撼、精神境界得到进一步升华,课堂效益和教学质量必将随之提高,反之教学质量的提高,也让辅助教学的信息技术的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众所周知,真实是历史教学的生命,理性是历史思维的核心。有效性教学所追求的就是,历史教师与学生一起理性的体验、反思历史的真实本质。北京四中的教研组长李明赞还说,有一年叫学生写历史学习体会,一个高中生写了这样一段话:“老师我们学了辛亥革命,知道了它的来龙去脉,掌握了它的历史功绩意义。我在语文课上看了阿Q正传视频片段,才知道历史
12、原来不是这样的。”历史原来不是这样的,刺痛我们历史教育工作者的心。学生学到的历史并不是学生想要得到的说教历史,而学生心中的历史我们教育工作者又武断的说那不是历史,那是文学。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出在教师传统呆板的教学方式上,出在教学内容的简单说教上,出在教师的陈旧理念上。历史课堂学生需要还原本真的历史,而不是一味空洞说教的历史,所以历史教学适时牵手历史剪辑视频、图片等整合的既直观又新颖的历史课件,使学生在欣赏图文的同时理解历史的教材内容,既掌握历史知识,又能化解历史难点。那么如何利用现有的信息教学手段,将优秀的传统历史教学方法能恰到好处的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一起,实现优势互补,全方位、有效性的提
13、高中学历史教学质量,就成为中学历史教育工作者迫切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对于历史情境的课件设计,我们要把准三个“度”:一是多媒体辅助教学不排斥传统教学;二是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发展,依旧是教学的辅助手段;三是不要刻意追求感官冲击,要牢记课件要以服务课堂学习效率为宗旨。如,在授课抗日战争之前,历史教师可以先播放纪录片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惨状和悲痛,以最现实的画面最直接地展现在学生眼前时,学生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撞击,产生了强烈的历史震撼。随即,教师又播放了松花江上、黄河大合唱等音乐,以最直接诉诸心灵的方式再次深入感染学生。此后学生的眼睛湿润了,民族情感
14、得到最大程度的调动,与当时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产生共鸣。3.信息技术与高中历史课程资源整合,对历史教学的自主探究很有效。历史自主探究活动作为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与发展。历史因不可复原性,其特点比较适合自主探究活动,其中基于主题话题的历史学习资源的收集与整合,是实现历史自主探究学习与信息技术整合的一个有效途径。历史教学的自主探究,就是把历史教学中一些历史疑点、焦点、热点等问题,以较多小主题任务和形式提前一周布置给学生,让学生35人自由组合成各个小组,并根据本组小组成员的兴趣、爱好选择一个探究主题,选题尽量避免重复。让学生自主利用课余时间在网上收索相关主题资料,并要求
15、各小组将自己小组研究的成果制成专题网页或多媒体课件。当课程教学内容涉及到某小组研究的相关问题时,就让选择这个主题的小组的学生代表来当主讲人,用自己做的课件,给学生讲解,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事前教师把学生感兴趣的、有不同争议的历史话题适时抛向学生,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并引导学生查阅相关的网络知识,知道他们该做什么,怎样做,通过事前设计好的评价表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活动过程中,以“学生学习为主,教师辅导为辅”,评价贯穿于活动的始终,实现融教学、学习和评价于一体的新课程评价体系。如,在讲必修三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的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与发现,教师可以将本课分解为四大
16、发明、数学、天文、农学丛书、历法、医学等科技门类供学生兴趣小组选择。讲到四大发明时,老师说秦汉时期国家的统一,文化的发展,对书写材料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这些促使蔡伦在原来的基础上发明了一种轻便、低成本、高质量的书写材料。于是就有了蔡伦改进造纸术。那纸是怎样发明的呢?我们学生整日与纸打交道,但在没有“四大发明”兴趣小组提供相关辅助材料前,直接叫其他小组学生回答造纸的工艺流程,不少同学不知道或者一知半解。于是讲到我国四大发明时,就请“四大发明”兴趣小组上讲台边讲边演示,还播放视频造纸的工艺流程、答解同学的提问。关于火药,“四大发明”兴趣小组先准备了详实的资料,还通过图片将唐朝时的火箭与现在的火箭进行
17、原理、结构、功能的比较。关于地震的研究一直是当今世界的难题,中国汶川大地震、海地大地震对当地经济生活的破坏极大。教材中提及张衡发明的地动仪,一个小小的地动仪既有如此大的威力,能测出千里之外的地震,太神奇了,许多同学质疑是根据什么原理,想看看地动仪的内部结构。“天文”兴趣小组播放专题动画:地动仪的内部结构及神奇原理。原来地动仪是利用物体的惯性来捡取大地震波进行远距离测量的,这种原理至今仍使用,张衡发明的地动仪也是世界上公认的地震仪器,比欧洲早1700多年,但遗憾的是,张衡发明的地动仪不知何时失毁了,今天看到的地动仪模型,是现代科技工作者努力的结果。在自主探究中,学生潜移默化地增强了“共同保护我们
18、历史文化遗产”的意识和责任感。4.信息技术与高中历史课程资源整合,对历史教学的合作学习很有效。我们所处的是一个需要合作的社会,在一个小的历史情境中让学习者进行合作学习,培养人与人之间相处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如何与别人谋事和体会“互利共赢”这个概念。历史合作学习的形式具有多样性,可不拘泥教材进行社会实践、开展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围绕研究性学习课题探讨、建立专题学习网站、辩论会的资料收集整理等等,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任务分解的协作能力。如学习历史必修二第五单元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时,我们组织了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专题成果展示活动,因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涉及面太广,我们因地制宜将其分解为“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信息技术 高中历史 课程 资源整合 有效性 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2229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