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酝酿中的变革》学案.doc
《人民版高中历史《酝酿中的变革》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版高中历史《酝酿中的变革》学案.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专题九 第一节酝酿中的变革学案【课程标准】1.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2.简述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及其特点。【重点难点】重点:1.戊戌变法的背景。2.维新派的思想主张及其特点难点:1.如何理解康有为的“托古改制”思想。 2.维新派与顽固派论战的实质。【学习方法】阅读法、合作探究等。【自主学习】一、大势所趋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一)国际背景::_(二)国内背景:1民族危机:_2.经济基础:_3.阶级基础:_4.思想基础:_二、新思想的演进戊戌变法的思想基础1.林则徐、魏源等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提出“ ”的主张。2.洋务派在“ ”和“ ”口号的指引下,试图通过单纯引进西方先进的科
2、学技术来挽救危机。3早期的一批维新思想家是从_中分化出来的,他们认为西方的_是最好的政治制度,主张自上而下的_,对后来的维新变法运动起到了一定的_作用。4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出现了一批思想家。其中,被称之为“火山大喷火”的是_,提出“民权论”的是_,被称赞为“中国西学第一人”的是_。5维新派与顽固势力争论的中心是:要不要实行_,要不要改变封建专制制度为_,要不要改革封建的_。三、 士人干政1维新运动从理论宣传发展成为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是指_。21898年4月,康有为在北京成立了_,提出了_、_、_的口号。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我的问题【合作探究】一、大势所趋1.19世纪
3、下半叶起世界历史经历两大变局?这说明了怎样的问题?2甲午战败、列强的瓜分对中国社会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这一时期初步发展的原因是什么?二、维新思想的演进1.近代以来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是怎样一步步发展起来的? 2.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各是什么?他的思想分别起到了怎样的影响?维新派的思想主张及其特点。康 有 为梁 启 超严 复代表作思想特点影响维新思想3.康有为托古改制的原因?4.比较抵抗派、洋务派和早期维新派、维新派的异同。三、士人干政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1.维新派宣传维新思想的方式有哪些?3.公车上书的意义是什么?【当堂达标】1戊戌变法运动的背景是 中国资
4、本主义初步发展 中国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机 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 A B C D2比较系统地接受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最重要的启蒙思想家是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严复3.下列关于早期维新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以后 B.主张推翻清王朝,实行君主立宪制 C.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D.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未付诸实践4.下列观点中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是A.夫不可变者,伦纪、圣道心术也,非工商器械、工艺也B.君权与民权合则情易通,议法与行法分则易就,二者行斯强也C.当世恶疾,帝制为最,唯合众共和为世界之
5、潮流,顺者昌,逆者亡D.当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5.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吸收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的内容,其中最主要的是A民主共和思想 B三权分立学说 C君主立宪思想 D人文主义思想6.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论战的实质是A.资产阶级与洋务派的正面交锋 B.资本主义思想和封建主义思想的正面交锋C.资产阶级阶级思想与农民阶级思想的交锋D.改良主义思想同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正面交锋7.19世纪末,维新变法从一种思潮得以发展成为一种政治运动,关键是A维新派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符合历史趋势 B维新派争取到光绪帝的支持C维新派把维新变法和救亡图存结合起来 D维新派拥有广泛的阶级基础8.将康
6、有为的下列活动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组织保国会创办万国公报第一次上书光绪帝发起公车上书A.B. C.D.【课后拓展】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材料二 康有为不但没有时时提醒光绪帝注意争取太后的支持,反倒时时鼓励光绪帝学习俄国彼得大帝“乾纲独断”,这就远离了当时的政治现实。更为严重的是,康有为、谭嗣同等维新派和光绪,从和平变法开始,却逐步走向武装政变之路,铤而走险,最
7、后归于失败也就无可避免了。 一项改革措施的出台,从理论上说将会有利于社会进步,但也必然会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这就要求改革者不能没有周全的设计。戊戌维新时期,康有为、光绪对此几乎是全然不顾,因此很多改革措施都遭到强力反对,反对者并非都是上层的顽固分子,也有中下层官员、士子和民众。材料三 关于戊戌变法的研究,所依据的材料主要是运动过后不久出现的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和康有为后来的陈述如康南海自编年谱,由于作者就是当事者,所以很难作为信史。但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强化了康梁系话语,而来自清政府方面的解释几乎一直没有看到。以上材料均选自回顾戊戌重温历史光明日报2008-12-07请回答:(1)材料一把戊戌变
8、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起点的主要依据是什么?(2)据材料二,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观因素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3)据材料三,说明文中提到的两部文献在研究戊戌变法运动史中的缺陷。由此,你认为史学研究应注意什么问题?10.(09福建文综)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若夫美、法民政,英、德宪法,地远俗殊,变久迹绝,臣故请皇上以俄大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敢为政法也。然求其时地不远,教俗略同,成效已彰,推移即时,若名书佳画,墨迹尚存,而易于临摹,如宫室衣裳,裁量恰符,而立可铺设,则莫如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矣。考其维新之始,百度甚多,惟要义有三:一曰大誓群臣以定国是,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酝酿中的变革 人民 高中历史 酝酿 中的 变革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222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