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鹏之徙于南冥也》导学案.doc
《人教版高中语文《鹏之徙于南冥也》导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语文《鹏之徙于南冥也》导学案.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鹏之徙于南冥也导学案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重要的文言字、词、句的准确含义,加强文言知识积累 2、结合课文注释及工具书读通全文,训练理清思路、把握文旨的能力。3、 初步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及其形象化说理的风格。重点难点:1、体会文章对比手法的运用。 2.了解寓言体的特点。 3.理解孟子超乎寻常的想象力。学法指导:讲解法、诵读法、引导法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一. 自主学习 (一) 作者及作品 (回忆所学知识)1.庄子(公元前369-前286年),名周,战国时宋国人。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复杂的时代,做过漆园吏。他对现实不满,不与统治阶级合作。相传楚王
2、曾经用千金聘礼请他为相,被他拒绝。 庄子的生平事迹流传下来的不多,我们仅能从史记和庄子中了解一点零碎的东西。他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庄子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文笔汪洋态肆,想象奇特丰富,气势波澜壮阔。庄子共33篇、内篇7篇是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学术界认为是他人伪作。庄子善于虚构,十有八九是寓言作品。庄子的想象力十分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变化,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人胜。2、庄子的主要思想 有“天道无为”,相对的认识论,无条件的精神自由等。他的思想属于唯心主义体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异,否定客观真理,在认识论上走向相对主义。从这种认识论出发,他
3、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 庄子散文最富有想象力和浪漫主义色彩,擅长用寓言故事来说明道理,史记载:“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如丑女效颦、望洋兴叹、鲲鹏展翅、不龟手之药等,都是巧妙隽永、妙趣横生的寓言。 3、 背景介绍: (学生自查资料,教师点拨总结)庄子天才卓绝,聪明勤奋,“其学无所不窥”(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并非生来就无用世之心。但是,“而今也以天下惑,予虽有祈向,不可得也”(庄子?天地)。一方面“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胠箧)的腐败社会使他不屑与之为伍,另一方面,“王公大人不
4、能器之”(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的现实处境又使他无法一展抱负。人世间既然如此沉浊,“不可与庄语”(天下),他追求自由的心灵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绝对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写出了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逍遥游。 本篇是庄子的代表篇目之一,充满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寓说理于寓言和生动的比喻中,形成独特的风格。“逍遥游”也是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全篇一再阐述无所依凭的主张,追求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在庄子的眼里,客观现实中的一事一物,包括人类本身都是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的,这就没有绝对的自由,要想无所依凭就得无己。因而他希望一切顺乎自然,超脱于现实,否定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一切作用,把
5、人类的生活与万物的生存混为一体;提倡不滞于物,追求无条件的精神自由。 (二)预习课文,疏通文意1.熟读文本。读准字音,掌握字音、字形和关键实词与虚词的意义和用法。2.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疏通文本大意,做到比较准确地理解每一句文字的意思。二、引领探究1.梳理结构并交流。 第一段:世间万物皆有所待(不自由) 第二段:世间万物皆有所待,又有小大之辨(亦不自由) 第三段:从自然界到社会的人,无不有所待,真正的逍遥者是不受外物的限制的他们无所待(无己、无功、无名-追求绝对的自由-逍遥的境界)。2.第一段中写了哪几种事物?请选取其中感兴趣的一个作介绍。 鲲、鹏、野马、尘埃、大舟、杯、芥、蜩、学鸠等 3、作
6、者对这些事物的感情倾向是否一致? 对鲲鹏作者抱赞美态度;对蜩与学鸠则明显表示嘲讽、贬斥。 4、作者写这些事物的目的是什么? 阐明世间万物,大至鹏鸟,小至尘埃,它们的活动都“有所待”,都是不自由的。 三. 训练检测(一).字音鲲( )鹏 抟( ) 齐谐( ) 坳( )堂 迁徙( ) 北冥( ) 夭阏( ) 沮( )丧 榆枋( ) 斥鴳( ) 舂( )米 晦朔( ) 泠( )然 蓬蒿( ) 翱( )翔 蜩( ) 恶( )乎待哉 穷发( )之北 知( )效一官 决( )起而飞 数数( )然 飡( ) 蟪( )瓠( ) 鹪鹩( ) 瞽( ) 俎( ) 樽( ) 掊( )洴( ) 澼( ) 絖( ) 鬻
7、( )(二). 解释加点字词:1 怒而飞 2 志怪者也3 去以六月息者也 4 之九万里5 众人匹之 6 而后乃今培风7 适百里 8 以久特闻9 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 10 我树之成而实五石11 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12 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三) 判断文言句式1 鹪鹩巢于深林。 2齐谐者,志怪者也。3 莫之夭阏者。 4 之二虫又何知!5 物莫伤之。 6 彼且奚适也?7 彼且恶乎待哉? 8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四) 解释古今异义词果然:古义: 今义:虽然:古义: 今义:文章:古义: 今义:众人:古义: 今义:(五) 翻译固定句式1 奚以为?2 其?其?(六 )文化常识(关于纪日法)晦:望:朔:
8、四. 总结升华 逍遥游“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文笔汪洋恣肆。诵读时,针对不同描述对象,应读出不同情感。诵读大鹏怒飞一层,要读出气势和力量;读“蜩与学鸠”一层,要读出其渺小;读“小年与大年”一层,要读出鲜明的对比;读“汤之问棘”一段,要读出对鲲鹏的赞美,读出对斥鴳渺小、短视的蔑视。第三段举例论证,对“知效一官而征一国扩,读时要带不屑顾的态度;对宋荣子、列子,要有赞美之情,又要强调他们“犹有未树”、“犹有所待”。结尾“故曰”句是结论,要读得十分肯定。五.作业反思找出第一段中所描写的事物的“所待”。 【板书设计】:第一段:世间万物皆有所待(不自由) 鹏之徙于南冥也 第二段:世间万物皆有所待,又有小大
9、之辨(亦不自由) 第三段:无己、无功、无名-(追求绝对的自由-逍遥的境界)。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重要的文言字、词、句的准确含义,加强文言知识积累 2、结合课文注释及工具书读通全文,训练理清思路、把握文旨的能力。4、 初步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及其形象化说理的风格。重点难点:1、体会文章对比手法的运用。 2.了解寓言体的特点。 3.理解孟子超乎寻常的想象力。学法指导:讲解法、诵读法、引导法回顾复习:1、鲲鹏上九万里,非逍遥,有所待。有所待的是什么? 明确:是海运时的六月巨风。 2、蜩与学鸠“枪榆伤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说明什么? 自主学习:照样讲明它们也不逍遥,是有所待,都是不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鹏之徙于南冥也 人教版 高中语文 南冥也 导学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222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