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 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doc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 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 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必修三 第五章 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包括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能量流动的特点和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三部分。教材内容的知识要点较易掌握,但关于能量的来源与去路中涉及的能量变化往往需要把将分析和应用结合在一起,学生较难做到分析透彻。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形象说明能量流动过程的两大特点,另一方面以实例巩固是必不可少。本教材以“生态系统结构”中的食物链为基础,结合必修一第五章“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内容,具有一定的综合度性。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与特点。 (2)引导学生概述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
2、析能量流动的示意图,掌握能量流动的过程。 (2)通过赛达伯格湖能量流动的图解和数据分析,学生阐述能量流动的特点。 (3)通过能量金字塔物理模型的构建进一步理解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关注农业的发展和生态农业的建设。三、教学思路本节课首先直接从教材中“问题探讨”提供的素材入手,在此基础上增设第三种生存策略:“先吃鸡,同时种植玉米,然后再吃玉米”,供给学生选择哪种生存策略最适合(设置悬疑)。要求学生写出相关的食物链(网)形成能量在食物链(网)中流动的感性认知。其次,以一只鸡为例,分析一个个体的能量来源与去路;提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单位是什么,再从生态系统水平(个体-种群-
3、营养级)总结能量流动过程的图解,构建能量流动的概念模型。其次,利用多媒体展示林德曼的研究资料,引导学生分析赛达伯格湖每一个营养级能量的来源与去路,计算上下营养级能量的传递效率,总结出能量流动的特点。然后让学生根据能量流动的特点构建数学模型与物理模型(能量金字塔);以古代的“桑基鱼塘”和现代的“沼气池”为例总结出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意义。最后,对本节课内容进行课堂小结,投影出本节课的知识网络以便帮助学生对本节课形成系统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讨论为主线,问题设计由浅入深,得出结论。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自主获取新知识,从而突破教学的难点。同时在教学中,重视“分析和处理数据”技能的训练,让学
4、生体验尝试整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并用数据说明生物学现象和规律。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与特点。 2.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二)教学难点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与特点。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具准备 1. 文字资料1:生态系统能量分析图。 2. 文字资料2:赛达伯格湖能量流动图解。七、教学过程学生活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教学意图学生讨论,选择生存策略,画出食物链(网)创设情境:假如像鲁滨逊那样流落到一个仅有饮用水,几乎没有任何事物,只有随身携带的一只鸡与15Kg玉米的荒岛上,如何使用尚存的食物才能存活更长的时间以待援救?1.让学生根据创设情境选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 第五章 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人教版 高中生物 必修 第五 第二 生态系统 能量 流动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2226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