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2全套教案课件第六单元 第3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2全套教案课件第六单元 第3课.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课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酝酿和爆发本课教材主要讲述清末中国专制与民主势力的斗争和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的两个问题: 一是清末中国的民主力量是怎样与专制势力进行斗争的? 二是从清末民主与专制斗争的历程, 可以得到怎样的启示? 在此过程中需要学生明确的主要概念有两个: 预备立宪和辛亥革命。这一课内容多, 头绪复杂, 建议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进行一些知识的前后比较和理清民主与专制势力斗争的线索, 能够透过现象看清一些史实的本质。一、挽救专制统治的“预备立宪”本目介绍了清政府为挽救专制统治的两项举措:一是新政, 二是预备立宪 。(一)清末新政的目的、内容和结果。1、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
2、的背景19011904 年间实行的新政,19051911年间的预备立宪, 是在八国联军入侵, 辛丑条约的签订后; 中外反动势力完全勾结在一起, 进一步激化了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 广大人民反抗清政府的斗争, 尤其是民主革命蓬勃发展的情况下实行的。其目的是挽救清朝危局, 继续维持其专制统治。可以将新政与戊戌变法的背景相比, 既有相同点一一一民族危机的加深, 也有不同点是领导阶级不同, 即新政是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势力, 而戊戌变法是康、梁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 从新政内容角度看, 改革官制、兵制和学制等, 主要是为了取悦于列强, 以表明清政府能够适应列强的需要; 以法保护和奖励工商业等, 则为了
3、恢复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社会上层对其统治的支持, 笼络人心。分析结果时, 要求树立一分为二的观念看问题, 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但更多是其局限性。由于没能跳出中体西用的案臼, 没有涉及政治制度的变革, 实行过程中大量增加捐税, 更加促使人民不断起来反抗, 革命运动日益高涨。(二)预备立宪出台的历程、实质和后果。回顾清末新政时提到的背景, 得出预备立宪目的是为遏制革命, 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教师可以补充一些资料对专有名词如宪政预备立宪资政院咨议局立宪派皇族内阁等做一简单介绍。讲述 预备立宪的历程, 可以采用大事年表的形式如:1905 年派五大臣考察宪政、1906年宣布预备立宪、 1907年设资政院咨
4、议局、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到1911年皇族内阁的出台。从过程中逐步认清其真正的目的是为皇位永固 、外患渐轻 、内乱可拜气从而暴露了清王朝借立宪之名继续加强封建专制集权的国家机器, 使满洲贵族继续专权, 遏制并消灭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的实质所在。在预备立宪的过程中, 还形成了立宪派, 它是抵制革命的, 主张君主立宪的。后果是立宪派分化, 汉族官僚离心, 清朝专制统治陷于空前孤立境地。二、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这一目内容重在讲述辛亥革命志士反封建专制斗争的历程。引导学生理清其斗争的历程即民主革命的思想传播革命团体、政党涌现革命党人与保皇舆论的论战和反清起义武昌起义、清帝退位。(一)民主革命思
5、想的传播和团体、政党的涌现。20世纪初, 民族危机使革命知识分子拿起了18世纪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武器。杰出代表有章炳麟、陈天华、邹容等, 他们声讨清朝统治的罪恶, 号召人民革命, 主张推翻清政府,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伴随着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和革命形势的发展, 出现了以知识分子为主体的革命团体如华兴会、光复会、日知会等。1905年孙中山联合各革命团体成员, 组建了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要掌握同盟会成立的时间、地点、政治纲领。重点讲清其政治纲领与三民主义的关系。突出说明: 第一,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对同盟会政纲的展开表述。第二,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即民族, 目标是推翻
6、清朝统治; 创立民国即民权, 建立民主共和国; 平均地权即民生, 改变封建土地制度。(二)民主革命的蓬勃发展和武昌起义。民主革命的蓬勃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通过与抵制革命的保皇舆论进行论战, 维护和发展了三民主义理论; 另一方面, 举行多次起义, 打击了清朝政府。这主要是两方面的斗争即思想和政治斗争。尤其是一系列的起义, 沉重打击了清王朝。武昌起义将反清斗争推到了高潮。结局是成立了中华民国, 清帝退位, 清王朝终结。三、列强对辛亥革命的干涉本目介绍了列强对中国革命的干涉、辛亥革命的结果和意义三个问题: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1(一)列强干涉革命的方式和步骤。结合课文内容, 分析帝国主义准备
7、于涉辛亥革命的原因。列强不希望中国实行西方式的民主政治, 更担心辛亥革命会威胁其在华的实际利益; 另外对中国人民的革命采取仇视和镇压的政策是帝国主义一贯做法。不久, 帝国主义抛出了严守中立的政策。分析其转变的原因和实质, 一方面是帝国主义认识到, 公开干涉难以达到阻止革命的目的; 另一方面由于当时正值一战前夕,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重重, 很难协调行动。他们在严守中立伪装下积极寻找新的共同代理人一袁世凯, 因为此人是个既有军事实力又有政治手腕的野心家。帝国主义想通过袁世凯窃取革命的果实, 达到阻止和破坏中国革命的目的, 这也是严守中立政策的真正目的和实质。(二)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主要有四个方面因素, 一是帝国主义的支持,对南京临时政府采取军事威胁、外交军事威胁、外交孤立和经济封锁; 二是国内革命政权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的进攻; 三是孙中山等革命党人的软弱妥协; 四是袁世凯个人的权术和阴谋如指使段祺瑞等采取逼宫、宣布共和等行为。(三)辛亥革命的意义。阅读教材后, 归纳总结出几个方面性质(一次伟大的民主革命运动); 国内政权和政治体制的变化(推翻了清王朝, 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人民的观念的变化(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显示了精神(争取民主、英勇战斗、不怕牺牲等)。结局是失败, 主要表现为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没有改变中国社会的性质。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222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