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高中地理“宇宙中的地球”教材二次开发研究毕业论文.doc
《中图版高中地理“宇宙中的地球”教材二次开发研究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图版高中地理“宇宙中的地球”教材二次开发研究毕业论文.doc(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毕业设计(论文)论文题目: 中图版高中地理“宇宙中的地球”教材二次开发研究学生姓名: 学 号: 专 业: 方 向: 指导教师: 20 年 月 日目 录摘要1关键词1引言21教材“二次开发”的概述31.1教材“二次开发”的涵义31.2教材“二次开发”的理论基础41.3教材“二次开发”的必要性和作用51.3.1教材“二次开发”的必要性51.3.2教材“二次开发”的作用52高中地理“宇宙中的地球”教材分析62.1分析“宇宙中的地球”教材的指导思想72.2分析“宇宙中的地球”教材采用的教学方法72.3分析“宇宙中的地球”教材内容的选择与安排82.4分析“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82.5高中地理“宇宙中的
2、地球”教材评价83“宇宙中的地球”教材二次开发实践103.1开发流程103.2开发方法113.2.1采用探究型地理教学方法113.2.2采用交流型地理教学方法123.2.3适当调整教材和教学顺序123.3案例实践133.3.1设计文本133.3.2实践效果154总结16参考文献17致 谢18附录:课题任务书附录:外文文献翻译附录:文献综述附录:开题报告中图版高中地理“宇宙中的地球”教材二次开发研究 摘要: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逐步展开,新的课程标准正在实施。然而,传统教学过分依赖教材“教教材”的弊端难以适应基础教育新课改的进行,教育界倡导了创造性使用教材“用教材教”的理念,提出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
3、。笔者曾在高中一线实习,亲身经历了新课程实施以来的一轮教学,深刻认识到教材二次开发的重要性。本文以中图版高中地理“宇宙中的地球”一章为例,揭示了高中地理“宇宙中的地球”教材“二次开发”中存在的弊端和创新的必要性,再根据教材“二次开发”的流程进行实践开发。关键词 :教材二次开发;高中地理教材;宇宙中的地球On the teaching material of geography(SINOMAPS PRESS)in high school -A case study of Earth in the Universe Abstract: With the gradual development of
4、 the new round of reform in basic education course,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is being carried out. However, the shortcomings of over-reliance on traditional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is difficult to adopt the new curriculum for basic education. In this case, the education sector pro
5、poses to promote the creative use of materials-“materials used to teach”. Thus the idea of the textbook redevelopment is produced. The author once taught in a high school and experienced the teaching material reform, during which he realized the importance of the textbook redevelopment. So this pape
6、r takes the first chart Earth in the Universe in the geography textbook of the high school in China as an example to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textbook and to stress the necessity of the textbooks secondary development. Then it carries out on the basis of textbook redevelopment flow path.k
7、ey word: Textbooks secondary development;Textbook of Geography in Senior Middle Schools;Earth in the Universe引言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人们获取知识的渠道已经超越了传统的纸质资源而变得日益多样。在此背景下,课程与教材的内容与外延都在无限扩大,教材的绝对权威地位受到挑战,教材也已不再是学生学习的唯一资源。新课程改变过去国家统一教材的做法,而是采用基于国家课程标准的多样化教材的课程管理政策,试图让一线教师在课程实施中拥有更大的自主权。以地理课程为例,仅高
8、中地理就包括了人教版、鲁教版、湘教版、中图版四个版本的教材。除了教材的版本增多以外,新教材较老教材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教材的编写形式上,打破过去那种“地理八股”以及学科间的人为界线,把地理科学原理用丰富多彩、图文并茂的形式表现出来,用简明扼要、生动活泼的文字表达出来;从教材结构来看,每一节由正文和非正文两部分组成,而非正文则包括地图、地理景观照片、地理示意图、阅读和活动等五个部分,教师可以依据此内容引导学生开展阅读、观察、实践和探究活动,给教师提供了较大的、创造性的发展空间;从教材内容来看,删除了教材中“繁、难、偏、简”的方面,增加了更多富有时代气息和人文气息的内容,地理信息量大
9、大增加。新的地理教材无论从版本还是内容上来说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教材的弹性增强,给教师进行教材二次开发留下了很大的空间。新课程改革新课程倡导教师创造性地和个性化地运用教材,赋予教师“二次开发”的权利,拓展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和空间,也使教师的专业成长有了合法的土壤。教师在使用过程中,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必要的加工,要转变以往的教材观,站在课程的角度去重新审视教材,对教材进行合理的二次开发,有效利用新教材预留下的弹性空间,实现由“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从这个意义上可以看出,新课程实施的关键在于“教材的二次开发”。因此,实施新课程改革,深化素质教育,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为新课堂
10、增加活力,提高质量是每一位教师必须要研究的课题。1教材“二次开发”的概述1.1教材“二次开发”的涵义对教材的“二次开发”,我们首先要搞清楚教材的涵义。教材是供教学用的资料,如课本、讲义等。教材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材指课堂上和课堂以外教师和学生使用的所有教学材料,比如课本、练习册、活动册、故事书等等。教师自己编写或设计的材料也可称之为教学材料。计算机网络上使用的学习材料也是教学材料。总之,广义的教材不一定是装订成册或正式出版的书本。凡是有利于学习者能够增长知识或发展技能的材料都可称之为教材。狭义的教材即教科书。教科书是一个课程的核心教学材料。教科书除学生用书外,几乎无一例外地配有教师
11、用书,很多还配有练习册、活动册子以及配套读物、音像带等等。而本文所要涉及的教材是狭义的教材高中地理教材。那么如果说课程和学科专家连同出版单位编制教材是对教材的“一次开发”,那么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对教材创造性、个性化的处理就是对教材的“二次开发”。它主要有四个过程:课程情景化的过程,课程重构的过程,多元主体对话的过程以及课程教学一体化的过程。新课程倡导教师二次开发教材,这要求教师从传统的课程“消费者”转变为积极的课程开发者,从“教教材”走向“用教材”。教师也拥有课程开发的话语权,其被赋予了自主教学的权利。事实上,教材的二次开发自有教材开始就存在,当教师接过专家开发的教材,面对特定的教育情景和具
12、体的教学对象,关于教材、编者、学生、教师必然有着自己的解读和见解,从而对教材进行加工,只是在传统教学中,多数教师对教材的加工行为可能是基于经验和直觉,并未上升到理性和自觉的认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提倡教师利用教材创造性地教学,它一方面要求教师对教材要持科学的态度,在使用教材时要严禁规范,而不流于随意,另一方面要求教师不能把教材神圣化,要把教材作为基本的课程资源来使用,在使用过程中,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必要的加工。正如俞红珍教授所定义的那样:教材二次开发,主要是指教师和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依据课程标准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度增删、调整和加工,合理选用和开发其他教学材料,从而使之更好地适应具体的
13、教育教学情景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它既以教材为依托基于教材,又超越教材,是对教材灵活地、创造性地和个性化地运用;是对其它教学资源的选择、整合和优化;又是自主地开发其他新的教材资源。教材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变通性,可以根据学习情景的需要进行选择和取舍。与教材相比“学习情景的问题、需要和兴趣具有优先性”,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各因素的持续不断的交互作用构成了一个有机的、动态的“生态系统”,必须保持各要素之间的动态平衡 俞红珍.教材“二次开发”:涵义与本质J课程教材教法,2005(25)9-10.。在新课改的标准下,教师对教材的二次开发是一种自觉的有意识的行为。相对于传统的“教教材”教学行为,教材的二次开
14、发是教师在对教材二次开发的原因、依据、目标都有清晰的认识的基础上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的需要、教学的实际情况积极主动地对教材进行加工,创造性地使用,整合教材之外的课程资源,开发新的课程资源。同时,教材的二次开发也是教师对教材的二次开发是将理想的课程和正式的课程转化为学生经验课程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包含了对课程理念和课程标准的执行过程,即教师进行教材二次开发时始终要以课程标准为基本和主要依据;另一方面包含了对具体教学情景和教材间矛盾的调和过程,即通过教师的教材二次开发,使教材更加切合教学情景。但是教材的“二次开发”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加工,它既不是对教材简单的技术加工,也不是教师随意的
15、主观行为。它是基于课程标准和实际教育情景的“课程重构和教学法上的调整和改造。它要求教师站在课标的高度,从分析教育教学情景和学生需求出发,剖析教材,设立目标,系统、周密地考虑教学中的各种要素,整合各种教学资源,甚至补充材料,最后设计方案。教材“二次开发”不同与专家、学者开发教材。“二次开发存在于教师的日常生活,也是教师专业生活的一部分,它反映教师职业的内在必然需要,是基于教师教育哲学的一种课程实践。它立足于教师自己的课程理论和实践知识,直接指向具体生动的课堂教学。所以教师在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时应该坚持以下基本原则:上承标准、下启教学;坚持预设性与生成性的辨证统一;以学生为中心;基于具体教学情景,
16、联系社会和生活实际。值得注意的是,学生也是教材“二次开发”的主体,他们不能被排斥在“二次开发”的过程之外,被动地接受教师开发的“产品”或“成果”。他们也拥有“二次开发的权利。学生参与教材二次开发过程可以视为他们作为课程实施主体的一种实践。他们不仅要对教材二次开发要做出积极回应,而且要积极参与其中。总之,教材二次开发是一项创造性工作,它凝聚着教师的创造性智慧,释放了教师个性,为教材增加了弹性。它是一个动态的、充满反思的过程,而不是一个单向的线性的过程。1.2教材“二次开发”的理论基础理论基础一:杜威哲学知识论20世纪初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杜威认为知识是有活力的,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系统的、
17、具有个人属性和时间属性,不能将知识视为当然的、已经决定的东西,而应加以思考和补充。知识的意义不仅需要认知,更需要领悟。他强调教学不应该是直接向学生注入知识,而应是诱导学生全身心参与活动,以活动为载体间接获得知识,让学生在“做学问”的过程中构建核心概念。杜威的知识观对教材“二次开发”理论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指出教材的二次开发要能够引导学生进入知识的意义世界,需强调教材的生活性、生命性、对话性。理论基础二:建构主义教学观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称为结构主义,其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亚杰(JPiaget)他坚持从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来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
18、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利用讲解、板书和各种媒体作为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则被动地接受教
19、师传授的知识,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这就意味着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思想,这必然会摒弃传统的教学理论、教学观念,形成新一代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同时也逐步形成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思想王晓洁. 新课程条件下高中历史教材二次开发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苏州大学,2008.10.。理论基础三:“范例教学理论 “范例教学兴起于20世纪中后期欧洲。所谓“范例”就
20、是“隐含着本质因素、根本因素、基础因素的典型事例”。范例教学就是根据好的、特别清楚的、典型的事例进行的教学。传统的教学是通过“教教材”让学生掌握一大堆所谓系统的材料,这种点滴不漏的系统性使学生不但不能把握学科的全局,而且头脑中只留下一些不扎实的、肤浅的知识。“范例教学”认为教学应该给学生传授学科的整体观念,无须过于强调学科的系统性。教材反映的是重点知识,教学中使用教材,深入“范例”、“解剖麻雀”、举一反三,使那些在课上无法逐一教学的同类内容也能为学生所认识,或者引起学生自发学习它们的兴趣。克拉夫基认为“范例教学”不能像一道准备好的菜那样,向学生呈现准备好的知识,必须“发展地”进行教学,而帮助学
21、生寻找知识的内部逻辑,正是实现“发展教学的重要途径王晓洁. 新课程条件下高中历史教材二次开发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苏州大学,2008.10.。理论基础四:后现代主义知识观后现代主义知识观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威廉多尔。他认为,知识是动态的、开放的,并不是一种绝对可观的、固定不变的终极真理,而是具有不确定性、多样性和质疑性等特征。而这些特征也正是教材“二次开发”所要提倡的。后现代主义课程知识观在实践上、课程内容上、教学方法上、教学手段上都为教材“二次开发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拓展了教材“二次开发”的理论意义。上文理论基础的研究,是为了让教材二次开发更具有学理。教材的二次开发虽然将目光聚焦于教材,却离不开
22、教学系统中其他因素如教师、学生、环境等的影响,从而构成了一个动态的、不断生成的系统。1.3教材“二次开发”的必要性和作用新课程理论认为:“课程开发包括两个步骤:第一步,先由一批人(如专家)来负责开发,然后在此基础上,又有一批新的人员(教师)开始第二步工作。”由于第一步教材编写中存在一些不足,第二步工作即教材的“二次开发”在实际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1.3.1教材“二次开发”的必要性首先,教材内容本身相对滞后于知识的发展。教材是按照课程标准编订的教学用书,知识入选教材的范围和程度总是受课程内容和时数的限制,知识总是持续发展的,但作为教学内容进入课程会有一定期限,所以课程整体上会滞后知识的发展。其次
23、,教材内容不全面,功能过分单一。较全面的学科门类,既包括学科课程,也包括活动课程、隐性课程、研究性课程。学科课程注重知识传授而淡化能力培养,必须借助教材“二次开发”加强能力培养,丰富学生的感性学习经验,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自主精神和创造能力充分发挥隐性课程对学生情感态度的积极影响。再次,教材缺少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经验养成方面的内容。我国传统课程内容,重视学科经典内容的选择,但与学生现实生活中需要的知识、技能缺乏联系。所以需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以适合学生需要。1.3.2教材“二次开发”的作用A. 教材“二次开发”对教师的作用教师从教材的“忠实传递者”转向教材的“创新者”,是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图版高中地理“宇宙中的地球”教材二次开发研究 毕业论文 图版 高中地理 宇宙 中的 地球 教材 二次开发 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221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