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17.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盲点探究.doc
《3317.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盲点探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317.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盲点探究.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盲点探究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下,信息技术学科列入了高考科目,这对我们信息教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对我们日程教学工作带来的挑战,机遇和挑战并存,同时也给广大学生带来了新的要求,起点高了,对我们教与学的要求高了,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开拓创新,努力挖掘我们平时会忽略的许多细节问题,和我们看不到盲点。探究挖掘盲点就尤其显得重要。 关键词:信息技术盲点 创新 盲点,在生理学上,将视神经突出处无视感细胞无感光能力的点。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也存在这种视觉和思维上的“死角”,那些不易引起师生注意,进而会导致肤浅、片面,甚至错误认识的知识、过程和思维缺陷,即为信息技术盲点。盲点
2、不同于难点,也不同于教学重点,它常伴随着教学过程不知不觉地产生,故更难把握。盲点构成了学生知识体系内结点上的“病灶”和思维上的“断层”,模糊了学生对事象的正确认识,制约着学生综合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探究、扫除盲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并清除学习中的认知盲点,使学生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更加全面、扎实、牢固,知识结构更显系统、完整,因为突破了盲点,便意味着获得了新知,扩大了视野;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点击并化解思维盲点,有助于培养学生全面仔细、严谨有序、灵活变通的思维品质,也完善了认知结构,深化了认知过程。可见,帮助学生发现盲点和引导学生克服盲点
3、,实际上是教会学生学习、发掘学生潜能的有效途径,因为知识体系的完整和思维能力的健全将激发学生进行新的努力,提高学习积极性。另外,信息技术盲点往往是是会考、高考命题选择试题背景材料的基点之一,其频频“亮相”的程度,甚至超过“热点”。如2008年会考试题,欢欢录制了一段时长为2分钟的WAVE格式的配乐课文朗读,文件属性设置如图1-1所示:图1-1存储该音频文件需要的磁盘空间约为(其中1MB=1024KB)这里的声道就是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一个盲点。又如今年3月份高考选择第6题是一道考查平时在Windows操作过程中,考查“My Documents”知识的题目,平时老师或则学生都会忽略,在高考中出现了,
4、从而盲点正起到了“试金石”的作用。二、盲点的形成因素分析对于教学双方,被一个个盲点所蔽,是客观的,也是必然的,尤其是学生来说,。盲点的数量与性质是因人而异的,产生原因也不尽相同,但多为综合影响形成,概括而言,主要有三类因素。1、教学因素(视而不见型)教学双方由于受到知识经验的限制和思维范围的局限,只强调分析某些“典型知识”和“重点知识”,而对相关部分同样蕴含本质的知识点没有引起足够注意或一般不会引起注意,难免陷入一种认识上的片面性,产生知识“死角”。又如上面的一个例子中,对声道数的讲解可能有时候会忽略掉,单声道、立体声、多声道等,这几个“盲点”稍有不慎,就会不知不觉地犯错误。2、思维定势(一叶
5、障目型)教学上的视而不见常造成认知盲点,而过量的课后习题训练和过于机械的上机操作则形成并强化了思维定思,导致学生分析问题上的近视和信息技术 知识运用上的僵化,构成了思维上的 “一叶障目”。如在EXCEL中,传统的复习思路是给学生做大量的习题,而缺少具体问题的分析能力,对得出的结论看不懂,看不明白。真是由于受传统思维方式的束缚,学生脑子里就会记住操作,而不会深刻去理解这个操作对表格中的具体数据的变化或则结果的分析。他们往往都是把课本上的所谓操作步骤记住,但是题目要求稍有变化,学生就感到不习惯,甚至糊涂。这极大影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做起题来也就力不从心,不得要领。3、生活感知(盲目应用型)每个人都
6、生活在现代信息技术的环境之中,对外界环境的生活感知显著地影响着他们的信息技术的学习。一方面,日常生活当中的一些错误生活习惯形成中的消极影响,使学生的认知发生偏差。如对学生讲解对计算机的开关机顺序问题、U盘等外设不要随意插拔等,由于受那种随意性影响,使他们忘记顺序。另一方面,知识迁移在新概念形成中的消极影响,使学生的认知发生偏差。学生在过去的学习阶段中,通过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已获得一些经验,但他们往往只凭知觉、感知把过去的经验不合理地、盲目地迁移到新条件中,给新概念的形成造成许多困难,导致运用概念解题失误。如在学习VB程序设计初步这一章时,学生由于受数学知识影响,常常出现不正确的迁移,对一些表达式
7、不能正确的书写。三、盲点的教学创新探索通过以上三类盲点的成因分析,结合本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中对盲点的探索,谈谈怎样探究盲点,突破盲点,实施教学创新,提高教学效益,发展学生素质等等方面谈几点看法。1、拓宽双基本底(1) 精讲基础凸本质:信息技术复习是大容量和高密度的。上课时既不能蜻蜓点水,以防止学生信息技术知识掌握上的全面渗漏,为盲点的滋生提供土壤,也不能面面俱到,应从高中课时紧张的实际出发,精讲内容,突出重点,凸现信息技术本质。事实证明,以盲点为载体的教学是全面扎实双基,进一步提高学生能力的要诀之一。盲点里蕴含着信息技术本质内容,引导学生分析解剖盲点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综合创新能力的过程。如在
8、讲述二进制的时候可补充下题,以提高学生对数进制本质的理解深度。例1(1)请同学们解释成语“半斤八两”的意思?(2)说说它的引申意思是什么?(3)说说它字面上的意思是什么?(4)半斤=5两=8两? 是否正确,为什么?解:【解释】:八两:即半斤。一个半斤,一个八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一:“问:来时无物去时空,二路俱迷,如何得不迷去?师曰:秤头半斤,秤尾八两。”宋释惟白建中靖国续灯录:“踏着秤锤硬似铁,八两元来是半斤。”【示例】:众将看他两个本事,都是的,打扮也差不多。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一百七回【近义词】:旗鼓相当、不相上下、平分秋色【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3317. 高中 信息技术 教学 盲点 探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221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