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想象的闸门是怎样打开的——对“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的思考.doc
《音乐想象的闸门是怎样打开的——对“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的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音乐想象的闸门是怎样打开的——对“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的思考.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音乐想象的闸门是怎样打开的 对“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的思考 论文摘要 如何打开学生音乐想象的闸门,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这是“感受与鉴赏”领域教学的重要课题。在新课程改革中由于缺乏理论与方法的指导,教学实践走入误区。本文通过对一个典型案例的深度剖析,从三个方面论及在音乐欣赏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展开音乐想象时所必须遵循的原则,以及这些原则对学生音乐想象力培养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探寻实现“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这一教学建议的正确途径。关键词 音乐想象力 独立的 感受与见解 音乐音响 联觉规律 理解向导 认知规律“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
2、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第11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是音乐课程标准中对“感受与鉴赏”领域教学提出的重要的教学指导性建议,它是针对传统音乐教学悖离现代教育精神,违反教育规律,忽视音乐学科特点,在进行最需要想象力,最能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音乐欣赏教学时,将教师个人对音乐的主观感受或教学参考、欣赏指南上的现成文本作为“标准答案”,采取我讲你听的传承式教学,强加给学生,不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与见解这种错误的教学方式而提出的。时至今日,这条教学建议已深入人心,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特别是音乐欣赏教学时,都在努力地贯彻它,但由于缺乏科学、全面、细致的理论与方法指导,许多教
3、师在教学中由于把握不当,走入了教学操作的误区,在此我试举一个案例:用音乐打开想象的闸门王安国、吴斌主编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第46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这是登载在中国音乐教育上一篇有关音乐欣赏教学的文章,更值得一提的是,它又被选录入音乐课程标准解读中,作为理解“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的辅助案例。应该说文章的主要观点是十分正确的,值得商榷的是作者在文中陈述的两次教学实践活动:实践一:教师指导学生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听过全曲后,启发大家:“轻轻的长笛声像是告诉我们大家春天到了,我看到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像,写出你对乐曲的感想。”同学们用文字(或图画
4、)描述出了许多精彩画面:有柳树恋人篇;有小河天鹅篇;有田园牧歌篇教师认为这是让学生敞开心扉,用自己的心独立感受音乐的震撼,唤起无尽遐想的一次成功尝试。实践二:教师播放大海和空山鸟语,让学生发挥创造力给它们取名字,学生为大海取了“流水欢歌”、“清泉”、“清澈的溪水”等名字,为空山鸟语取了“争执”、“百鸟争鸣”、“捉鸡”等名字。教师认为这种教学活动有益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学生在其中体现了敢于想象,敢于发表与别人不同意见的可贵素质。在这个案例中,教师抛开了附着在经典作品欣赏过程中需要被逐一落实的音乐课程标准对相应学段的目标任务要求,让学生自己听音乐后完全自由地发挥,学生无论有何感受都被认为是对的
5、,教师觉得,这样就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学生音乐想象的闸门就在这样的欣赏教学活动中被打开了。相似的案例在新课改的实验过程中屡见不鲜,“请大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你想是什么就是什么哇,你的想象力真丰富!”这类语言一度成为时髦,教师不敢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描述,不敢指出学生在欣赏时的理解偏差,总担心对学生的独立见解鼓励不够。然而,音乐想象的闸门真能通过这样的教学被打开吗?我认为:不能!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论及在音乐欣赏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展开音乐想象时所必须遵循的原则,以及这些原则对学生音乐想象力培养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探寻实现“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这一教学建议的正确途径。原则一:音乐想象
6、应以音乐音响为依据,并符合联觉规律。音乐的非语义性使音乐理解具有“不确定性”和“多解性”两个特点。面对同一首乐曲,不同的欣赏者会产生不同的联想与想象。如听贝多芬的升C小调钢琴奏鸣曲,德国诗人路德维希莱尔什塔勃从中感受到的是充满幻想的,沉思的、宁静的月光形象,而俄国钢琴家安东鲁宾斯坦却捕捉到音乐中“悲剧性”的形象,感受到贝多芬内心深处的孤独和悲伤。 “音乐表现对象的不确定性是绝对的,不可避免的” 张前主编音乐美学教程第134页,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年2月第1版。,音乐想象绝对不存在“标准答案”,这就是我们强调一定要尊重欣赏主体的感受的原因,也是“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这条教学建
7、议提出的基础。但我们也要认识到由于人类联觉的心理活动机制,音乐理解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确定性”和“共同性”。在听肖邦的葬礼进行曲时,它那在低沉的音区,以缓慢的速度、呆板的节奏运动,并不断下行的旋律进行,给人以极其哀伤、沉重、压抑的感觉,在没有标题指引的情况下,听众联想到的也许不一定是“葬礼”这一场景,但至少会是任何一种建立在相似情绪体验上的对象,而不会与此偏离太远,更不会相反。联觉是人类心理活动的客观规律,音乐理解的“共同性”就产生于联觉这一基础,“确定性”也与联觉对应关系是否充分、明确有关。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想象时,不能脱离联觉规律的制约,当学生表达的感受与见解明显违背联觉规律时,如果能
8、排除心理异常这一特殊因素,只会存在几种可能:1、未能认真地倾听音乐,导致没抓准音乐形象;2、缺乏表达的技巧,导致心想与口说南辕北辙;3、追求标新立异、哗众取宠的效果。而无论是哪种情况,都不应该得到老师的鼓励。其中,第一种情况在教学实践中最常见。音乐音响是音乐想象发生的依据,对音乐音响的感知越敏锐、越细腻、越完整,在此基础上发生的音乐想象也就越具体、越生动、越丰满,获得的情感体验、理解感悟也就会越丰富、越深刻,有价值、有个性的见解才越有可能产生。能从彼得与狼的“彼得主题”中捕捉到其中降E到B的增五度进行导致的紧张感的学生,对彼得的认识就不仅仅是快乐、明朗了,还会有危险、淘气、不听话的感受;能从卡
9、门序曲结尾捕捉到不祥音调的学生,会对这一故事的悲剧性产生更强的预感 。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专注地倾听音乐,学生忽略音乐音响运动的诸多特征进行的天马行空的“想象”应受到教师干预,否则不利于学生对音响的听觉感知辨别能力、对音乐特征的捕捉能力以及对音乐稳定的注意力和记忆力等能力的建设,并最终妨碍音乐想象力的真正发展。在案例“实践二”中,表现“大海”(德彪西大海“早晨到正午的海”)这一平静微澜、波光跳跃而又宽广深邃、能量巨大的对象所需要的音响与表现“流水”、“清泉”这些涓细、清澈、流动的对象所需的音响还是有很大差别的。在不给出标题的情况下,学生若能专心倾听音乐,真正地捕捉到了音乐音响的诸多特征,在
10、联觉对应关系的作用下,他们产生的想象即使不拘于“海”这个唯一的形象,也会是其它具有相同感性特征的形象。案例中的学生能产生“流水”、“清泉”的想象,说明他们捕捉到了“水体”这个形象的部分感性特征,如“明亮闪耀”“涌动荡漾”等,但显然还是不够充分,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引导,而不是盲目的鼓励。在“实践一”中,梁祝这样一首有明显的戏剧冲突和情节发展的音乐作品,它的音响组织与安排是丰富的、变化的、充满对比的。然而在欣赏完全曲后,老师和学生都只注意音乐的前半部分,并在此基础上发生柳树恋人、田园牧歌的想象,而忽略了后半部分音乐音响紧张、压抑、激烈等感性特征。这种不认真倾听并记忆音乐的欣赏习惯是有害的,这种没有建
11、立在对音乐音响特征完整把握上的想象是缺乏依据的,对此,也不应该盲目鼓励。学生的音乐想象要以音乐音响为依据,并符合联觉规律。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认真倾听音乐,并尽可能完整地捕捉音乐音响的诸多特征,让听觉感受在联觉规律作用下自然地引起对表现对象的联想与想象。对学生不认真听音乐的习惯要纠正,对学生捕捉音响特征的敏感度要训练,对学生违背联觉规律的毫无依据的“想象”要干预。原则二:音乐想象应接受“理解向导”的指引。“理解向导”是指在确定音乐表现对象中起定向作用的标题、文字说明及与作品相关的背景资料(如时代特征、作者生平、创作背景)等等,它是使音乐理解具有“确定性”的两个重要条件之一(另一个条件是:联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音乐 想象 闸门 怎样 打开 鼓励 学生 听音乐 独立 感受 见解 思考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217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