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论文 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 “形式美”与“内容美”.doc
《教育教学论文 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 “形式美”与“内容美”.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教学论文 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 “形式美”与“内容美”.doc(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形式美”与“内容美” 摘 要:中小学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对青年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情感,提高审美素质,发展形象思维,启迪创新精神。要努力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为实现这一目的,音乐教育工作者都在积极的摸索最好的教学方法。在音乐教学课堂中增加“形式美”与“内容美”便是在探索中找到的方法。关键字:音乐教学,形式美,内容美目 录1. 引言32.音乐教育的目的与方式42.1音乐教学的目的42.2现阶段音乐教学中主要采用的方式方法42.2.1体验性音乐教学方法42.2.2实践性音乐教学方法52.
2、2.3语言性音乐教学方法52.2.4探究性音乐教学方法52.3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所取得的效果53.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形式美”和“内容美”53.1“形式美”的概述及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体现53.1.1教师的姿态美83.1.2教师的语言美93.1.3教师的范唱美93.1.4教师的伴奏美93.2“内容美”的概述及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体现93.2.1教学音乐的旋律美123.2.2教学音乐的寓意美124.音乐课堂教学中“形式美”与“内容美”的结合与体现124.1简单:“梨花一枝春带雨”124.2奇异:“忽如一夜春风来”124.3节奏:“坎坎砰砰随手长”144.4对称:“两岸桃花夹古津”134.5统一:“二十五
3、郎吹管竹”144.6和谐:“散入春风满洛城”145.“形式美”和“内容美”融入课堂的优缺点156.结论15致 谢16参考文献171. 引言 音乐学科的有效教学是通过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的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使学生学会唱歌、听赏、演奏、表演的方法,具有一定的评价能力,审美能力等。要达成教学的有效性必须从科学制定教学目标、合理的设计教学环节、积极的创设课堂情境、灵活的运用课堂语言、充分利用课堂评价等方面下功夫。2. 音乐教育的目的与方式122.1 音乐教学的目的 音乐教育是人类最早的教育现象至于,我国
4、的音乐教育也是世界上教育起源最早的国家之一,在3000年前的商朝就已经设置了音乐教育机构,单在历代宫廷中的音乐教育都是为统治者的精神享受服务的,而在当代,我们的音乐教育却是“育人”。前苏联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由此可见,音乐教育同其他的基础学科的教育目的都是一样的“育人”。而且,音乐教育对学生的全面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有着其他学科教育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音乐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至关重要,在对中小学的音乐素质教育中,不需要对学生进行纯理论和高技能的培养,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中,必然是老师教会学生乐理、识谱、唱歌等,但在素质教育中,教师的
5、主要责任就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审美能力等。2.2 现阶段音乐教学中主要采用的方式方法 现阶段教学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体验性音乐教学方法 实践性音乐教学方法 语言性音乐教学方法 探究性音乐教学方法1.2.2.1.2.2.1 体验性音乐教学方法以音乐感受体验为主,通过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感受鉴赏音乐美,情感体验外化等培养学生音乐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2.2.2 实践性音乐教学方法 以音乐实践活动为主,通过在老师指导下学生亲身参与的各项音乐实践活动,形成与完善音乐技能和发展音乐表现能力的方法。2.2.3 语言性音乐教学方法以语言 传递为主,通过老师和学生口头语言以及学生独立阅读书面语言
6、为主的音乐教学方法。2.2.4 探究性音乐教学方法 以探究、发现为主,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观察 、分析、综合、比较、收集、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多角度学习并的出结论的方法。2.3 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所取得的效果我国中小学音乐课程本身存在着一个较为严重和突出的问题,那就是音乐教育的非艺术化的倾向,即中小学音乐教育没有很好地突出音乐艺术的特点,以至于中小学音乐教育往往在实践中变成了非中小学的、非音乐的教育。3. 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形式美”和“内容美” 2.1233.1 “形式美”的概述及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体现 形式美是指生活中自然中各种形式因素,包括色彩、线条、形体、声音等的有规律组合,从而
7、产生美的样式。在音乐教学课堂中的形式美包括教师的仪表美、教师的语言美、教师的范唱美、教师的伴奏美,当然教学内容的形式美也是取得高质量的音乐教学效果的不可缺少的元素。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孔子论乐时提出过“ 美”和 “ 善”的标准,以区别形式和内容,他曾谈到:“ 乐,其可知也。始作,翁如也! 从之,纯如也,檄如也,绎如也,以成。”这里的“翁如、纯如、缴如、绎如等都是描述音乐的形式美。音乐形式的构成主要是通过对各种基本要素的组合( 包括旋律、和声、复调、 配器等) ,从而体现了音乐的 “ 形式美”的法则,即音乐应该是和谐对比、整齐一律、对称均衡、节奏韵律、多样统一等等。就形式美而言,是人
8、们从实践中不断审美而发现的,同时又指导着人们去运用和创造更多更新的美的形式。比如:被称为旋律大师的柴科夫斯基在他的旋律线条中,体现出一条各具色彩和情感的音乐线条美;贝多芬的交响作品中,渲染的则是英雄般的和弦力度与节奏;德彪西则偏向于新颖的、印象式的和声织体;格里格喜欢细腻的配器这些做法,尽管乐曲表现内容与方式不同,但美的法则却是一致的,即作曲家们在遵循形式美的法则, 并且在不断地探索与发现新的形式美。可以对形式美的法则作如下简要的归纳:从音乐形式各部分的关系看,对答、对称、对比、呼应、协和的审美法则起着重要作用,这几项都是自然律动的体现。美即生活,美贵乎自然;在音乐形式中体现 自然的美就包含着
9、这几项法则。有人因它由来已久,称之为古典的法则。其实我国的古典音乐和现代音乐都一直在运用着这些法则,从未背弃过,因为我们主张音乐是表现生活的。在西方,从浪漫主义到表现主义,虽然一再尝试,进行各种突破,但仍可以看到这些法则在作品中发挥作用的痕迹。甚至序列技术的倒影手法,它也还是属于对称原则的范围,尽管这种倒影只具有数学的意味。这几项法则同样也是发展的范畴,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内涵。例如:上、下旬对答,给人一种圆满和快意,这是先民很早以前就发现的;中世纪以后,西方复调音乐也运用这一法则作为发展原则,但已不是简单的上、下旬关系了。对比的法则在各个时期的变化、扩充则更大,由调式、力度、速度乃至音
10、区、音色、段落、背景与主题等等的映照、对比,成为音乐逻辑思维发展中的一项不可或缺的原则。音乐形式的各部分是有机联系体,通过各种法则联系起来,从而展现出美感。音乐在形式上也体现着数的规则,象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就认为宇宙的一切都可以用数来表达,而音乐的旋律就是数的表现。数的原则体现在形式上,也体现出美来,给人以美感,这就是音乐的形式美。从音乐形式的内在联系看,变化统一、对立统一、推陈出新的审美法则起着重要作用,这也是自然法则在音乐艺术中的反映。作曲家对生活的感受本身具有辩证的、逻辑的意味,那么与之相适应的形式也自然地带有这方面的特性。生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周易上讲“ 生生之谓易”。人的审美要求
11、也自然地追求变化、追求出新,新的不一定是美的,但美的应该是新的。音乐形式要适应人的这一审美心理,理应是多样的、富于变化的;音乐是音的流动建筑,如果只有变化而无统一, 变化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所以变化统一的法则在音乐艺术中,较之其它艺术门类更为重要。我国民问歌曲、乐曲,特别是戏曲音乐,都遵循着这一审美法则行事,移步换形,利用原有形式作各种变化,既新鲜又熟悉,既陌生又了解,在亲切感中引发出美感来。这都是音乐形式通过作者和鉴赏者的感受,丰富了形式美感。也是美学中一条重要的法则,音乐形式本身呈现的美是有限的,而是通过鉴赏者对形式的内部联系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从而极大地扩充、深化了音乐的形式美感。流畅、明
12、亮、纯净、连贯、协调、华丽、简朴、宏大、精细等等原则,历来多被人们所关注。孔子所谈翁如、纯如、檄如,就是指的这方面的审美要求。西欧古典音乐所以至今犹为各国群众所喜爱,形式上满足了人们这方面的审美要求,是一个重要原因。民歌能流传若干世纪而仍保持其永恒的魅力,简朴美是不容不考虑的因素。流畅、明亮、纯净等等原则也是生活中自然美的要求,将它们视为古典原则亦无不可,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原则的涵义显然有着不同的扩充。马勒的交响乐中所体现的宏大,远非海顿、亨德尔的作品所能企及:民族管弦乐队演奏的 春江花月夜中的细腻、精致也不是当年的 春江月夜所能比拟。所以这些原则,并不是一种凝固的程式,而是音乐家们共同遵
13、循的一些具有规律性的审美信条。我们应该看到音乐的外在形式不是自足的,不止涉及到乐调本身,而且受到音乐的内容的制约,内容和形式是统一的, 形式是内容的外在形式。自然美的要求,将它们视为古典原则亦无不可,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原则的涵义显然有着不同的扩充。马勒的交响乐中所体现的宏大, 远非海顿、 亨德尔的作品所能企及:民族管弦乐队演奏的春江花月夜中的细腻、精致也不是当年的 春江月夜所能比拟。所以这些原则,并不是一种凝固的程式,而是音乐家们共同遵循的一些具有规律性的审美信条。我们应该看到音乐的外在形式不是自足的,不止涉及到乐调本身,而且受到音乐的内容的制约,内容和形式是统一的, 形式是内容的外在形式
14、。在音乐课堂教育中,形式美应有以下几方面的体现:33.13.1.1 教师的姿态美教师是美育的播种者、耕耘者,也是收获者,所以,教师的仪表、姿态、举止以及课堂上的形体、眼神、脸部表情、手势都要有美感。特别是在处理歌曲感情时,适当地运用手势、动作,更能加深学生对歌曲的记忆和理解,因此应提倡音乐教师学习一些儿童舞蹈以及民族、民间舞蹈,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1.2 教师的语言美音乐教师的语言应富于感染力,要善于用歌词的语言、立意、音韵、诗意、趣味来引导、发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从教师美的语言中领悟到音乐的真谛,并获得应有的知识。 3.1.3 教师的范唱美要想把旋律美、节奏美的歌曲范唱好,教
15、师必须熟悉它、掌握它,使范唱真正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 3.1.4 教师的伴奏美教师必须熟练地、准确无误地把歌曲弹奏出来,并能根据歌曲的情感,配上相应的伴奏,使学生在美的伴奏中尽情歌唱。3.2 “内容美”的概述及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体现固然,形式在音乐作品中非常重要,但真正体现音乐作品目的和灵魂的还是音乐的内容。所谓内容,是相对于形式而方言的,它是事物的内在含义,也可以说是形式的组织安排的内在依据。事物的内容有时候比较模糊,有时比较明显,有时候则隐藏在暗处,这主要取决于表达方式的运用,音乐的内容就是通过某种具体形式表现出来的。它的清晰或模糊主要取决于音乐思维的不同类型,亦即不同音乐体裁在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教学论文 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 “形式美”与“内容美” 教育 教学 论文 中小学 音乐 课堂教学 中的 形式美 内容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217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