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丢铜仔教案初中音乐湘文艺课标版七级下册教案6006.doc
《丢丢铜仔教案初中音乐湘文艺课标版七级下册教案6006.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丢丢铜仔教案初中音乐湘文艺课标版七级下册教案6006.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丢丢铜仔教案教学目标1、聆听丢丢铜仔初步感知这首民歌的风格与谐谑活泼的旋律和方言音韵魅力。2、通过欣赏、教唱等方法,让学生能用自然、轻快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3、能根据火车律动积极创编相应的声势节奏,以此为歌曲背景素材合作演唱歌曲,体验合唱乐趣。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生理年龄特征充满好奇,对于这首歌曲用方言的演唱和其中称词的加入,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正值变声期的学生需要引导他们用自然轻快的声音去演唱。重点难点能用自然、轻快的声音有表情地进行二声部合唱,并用符合歌曲背景素材的声势节奏为歌曲伴奏。分声部演唱丢丢铜仔,并有机地融合本歌的背景音响材料。教学过程4.1 教学活动【导入】律动1、带学生做
2、简单的体态律动(恒拍稳定)。 2、歌曲背景素材的准备火车律动节奏的即兴创编(三连音进入):教师模仿火车的车轮滚动声:克特克 克特克老师刚才模仿火车的车轮滚动节奏是:(板书: 三连音) 你能试试用刚才的声势节奏模仿吗? 3、启发学生:创设火车由远及近的场景,请同学们用声音表现!(强弱)【讲授】节奏读词、柯达伊手势练习音准等方式教唱歌曲 1、 听赏丢丢铜仔 (1)从歌曲中听到了什么?并请同学们为歌曲伴奏(声势伴奏,初听旋律)。 出示课题丢丢铜仔 (2)老师简介丢丢铜仔的由来。丢丢铜据说是早期台湾宜兰人在玩“丢铜钱仔”的游戏时,听者铜钱落地,咚咚作响,铿然有声而灵感忽至,随口唱出来的。宜兰这个地方三
3、面环山,一面靠海,开发比较晚,后来修建起了与台北相通的铁道时,人们心中的喜悦是不可言喻的。于是,他们就将自己熟悉的曲调丢丢铜配上词。在欢庆通车时高唱。了解歌词意义:引导学生分辨歌词的主体部分和衬词部分。并知道“磅孔”(火车隧道)和“丢丢”(水滴落的声音)的意思。 (3)第二遍聆听:学生从以上声势节奏中,选择一种作为固定音型(如:XXX X XXX X ),为教师范唱伴奏。在学生演唱的固定音型伴奏下,教师演奏歌曲丢丢铜仔旋律。 2、学唱歌曲 (1)有节奏的读歌词:听老师引导学生找出歌曲中的衬词,并按照歌曲的节奏朗读歌曲中的衬词。注意:老师领读时刻意将有意义的词重读,虚词轻读。 (2)音叉定音,教
4、师用柯达伊手势,带学生无节奏唱音准(歌曲中的音) 注意:音准、节奏和发声,轻声读唱 (3)模唱旋律,完整学唱乐谱(滑音解决) 注意:难点的解决(反复练习)、提示歌唱状态 (4)填词、合成歌曲,合成伴奏,反复练习(采用接唱等方法) (5)方言特点教师播放歌曲丢丢铜仔作为音乐背景。老师教学生“火车行到磅孔内,磅孔的水滴落来”的客家方言。 磅孔内(pang kong lui)-隧道 丢丢铜(deng) 仔(giang)-水滴落的声音【活动】二声部练习加入伴奏乐器 1、仔细看谱面,请同学发现二部合唱的谱面异同 2、练习二声部结尾 3、练习二部合唱 4、歌曲的完整表现 (1)老师引导学生分组探讨、设计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丢丢铜仔 教案 初中 音乐 文艺 课标版七级 下册 6006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217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