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课题.doc
《通州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课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州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课题.doc(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通州区2013年人口发展战略研究课题通州区人口规模未来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纲要通州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北京市人口研究所(北京市委党校社会学教研部)通州区委党校二一三年六月目录一、通州区人口发展的基本态势3(一)常住人口规模已逾百万,流动人口占比激增3(二)非农人口比例达五成,人口城镇化逐步提速3(三)老龄化、少子化与人口红利并存,青壮年流动人口为补给主体4(四)生育水平极低但略有回升,生育年龄整体推迟4(五)常住人口性别比处于正常水平,出生人口性别比略高5(六)死亡率处于低水平,受教育水平逐步提升5(七)就业人口占比下降,制造业和传统服务业占比提升5(八)人口分布集中,新城人口集聚效应明显5
2、(九)城乡居民食品支出比例大幅下降,但收入差距扩大6二、通州区未来人口发展的趋势分析6(一)本研究预测方法简介6(二)通州区人口规模的预测结果7(三)常住人口结构变化趋势的预测9(四)其他预测方法及结论12(五)小结13三、人口发展对通州国际新城建设带来的挑战14(一)人口规模将持续膨胀,人口调控和管理的压力骤增14(二)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复杂化,生态文明建设任重道远15(三)人才队伍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产业升级和人才引进受限15(四)居民基本公共服务需求激增,政府服务供给能力和方式待改善16(五)就业人口低端聚集且职住分离,新城综合功能推进受阻17(六)人口与城市规划的协同性不高,城市功能定位
3、的导向性需增强18(七)人口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人口安全预警系统亟须建立18(八)人口密集易发公共安全问题,应急管理机制亟须完善19四、通州区人口发展的对策建议20(一)加快优化产业结构布局,发挥产业发展对人口规模和结构的调节作用20(二)大力推进新城人口素质升级,形成产业结构调整与人口素质提升互动的发展态势21(三)积极推进产业就业置业平衡发展,努力实现区域人口均衡分布21通州区人口规模未来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纲要人口问题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通州区人口发展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一是打造首都经济圈,要求加快推进环渤海城市群人口一体化发展;二是实施北京城市发展转型战略
4、,要求加快郊区新城人口的承接;三是建设世界城市,要求强化现代化国际新城的人口支撑;四是建设功能完备的首都城市副中心,要求在更高层次上把握人口发展态势。本研究围绕聚焦通州战略,以实施北京城市发展转型战略,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和首都经济圈建设为背景,以建设功能完备的首都城市副中心为目标,从通州区的功能定位、产业布局、人口承载能力以及承担首都功能核心区人口疏解任务、区内人口变动历史等方面,分析预测通州未来510年的人口规模,并结合“一核五区”建设,提出优化通州区人口结构、调控人口规模的对策建议,为区委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理论依据。一、通州区人口发展的基本态势(一)常住人口规模已逾百万,流动人口占比激增
5、通州区常住人口规模从2000年的67.4万倍增至2012年的129.1万,十二年间增加了76.6万人,平均每年约增加6.4万人,尤其自2005年来,通州区常住人口的年均增量及增速在区县中均位于前列,年均增速高于北京市常住人口的年均增速;从流动人口来看,其规模及占比则不断提升,但增速得到有效控制。从2000年的7.9万增加到2012年的50.7万,流动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例也从2000年的11.72%迅速增长为2012年的39.27%,成为通州区常住人口增长的最大来源。(二)非农人口比例达五成,人口城镇化逐步提速在通州区的城乡人口分布中,户籍人口非农比例呈明显的增长态势且增幅较大。2000年时,户
6、籍人口的非农比例仅为31.93%,2012年,非农比例首次突破五成,达到52.80%。常住人口的城乡结构也在发生重大变化。2000年时,常住人口约为66.8万,非农人口约为22.4万,所占比例为31.99%。到2010年时,常住人口增加到约118万,非农人口规模为55.96万,比例达47.47%。(三)老龄化、少子化与人口红利并存,青壮年流动人口为补给主体2000年,通州区常住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例为11.9%,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为8.2%;到2010年时,60岁及以上人口比例达到12.3%,而65及以上的人口比例为7.7%。更为严重的老龄化表现在通州区户籍人口群体上。2010年时,
7、通州区户籍人口中60岁以上人口的比例已达到17.2%,65岁及以上的人口比例也已达到11.3%。在老龄化的同时,通州少儿人口比例在不断下降。在常住人口中,2000年,14岁及以下人口比例占到16.8%,而到2010年时,这一年龄段人口比例却迅速下降为9%,十年时间内,下降7.8个百分点。从劳动力资源来看,在2000年到2012年这十几年中,常住人口中15-64岁劳动力总量迅速增加,即由2000年的50.57万人增加到2010年的93.22万人。其中,流动人口的贡献明显,相应年龄段流动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例由2000年的13.08%迅速上升到2010年的39.85%。流动人口成为通州区劳动力人口的
8、重要组成部分。(四)生育水平极低但略有回升,生育年龄整体推迟从生育情况来看,常住育龄妇女的总和生育率处于极低的水平。2000年常住人口总和生育率仅为0.656,而2010年略微提高到0.764。从户籍人口生育来看,2012年,通州区户籍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为1.19,这也是自2000年以来,通州区总和生育率的最高值。同时,通州区常住育龄妇女的生育年龄明显后移。2000年,通州区育龄妇女的生育年龄集中于20到29岁这两个年龄组内,到2010年时,20到24岁年龄组的育龄妇女的生育率大幅下降,从54.1%下降到20.66%;而30至34岁年龄组的生育率大幅上升,从13.59%升至52.44%。此外,
9、35到39岁年龄组的生育率也呈现出显著增长的趋势。(五)常住人口性别比处于正常水平,出生人口性别比略高通州区常住人口中的性别比例在正常的幅度内,2000年是101,2010年是106。常住人口出生性别比略微偏高,2010年达到113.39,但户籍人口出生性别比基本上维持在100-110的变化幅度内。(六)死亡率处于低水平,受教育水平逐步提升从人口健康素质来看,2000年到2012年间,通州区常住人口的死亡率处于全世界低死亡率的水平,2012年死亡率仅为4.06。从人口文化素质来看,近年来通州区人口总体的文化水平不断改善。2000年时,通州区常住人口中6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8.3年,2
10、010年提高到10.2年。(七)就业人口占比下降,制造业和传统服务业占比提升2000年,通州区16岁及以上人口约为55万,就业人口约为35万,失业人口约为1万。2010年,通州区16岁及以上人口上升到107万,而就业人口仅为65万左右,失业人口3.3万左右。相比于2000年,2010年的经济活动人口比例明显下降,2010年,自20至65岁以上各年龄段就业人口占该年龄段总人口的比例都低于2000年,其中下降幅度最大的是45至49岁年龄段人口,本年龄段的就业比例从93.67%下降至72.1%,其次是20至24岁年龄组人口,本年龄段的就业比例从75.91%降至66.46%。从总体上来看,通州区在业人
11、口主要集中于农林牧渔业、制造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批发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所占比例有明显的上升,其中尤以批发零售业的上升趋势最明显,男性从8.42%上升到13.30%,女性从14.23%上升到21.54%。(八)人口分布集中,新城人口集聚效应明显第一,超半数的常住人口集中在新城。2010年,根据区统计局“六普”统计数据,新城内的常住人口总量约68万人,已突破2010年60万的规划目标,约占全区总量的57.4%;2005-2010年全区新增常住人口31.7人,其中新城新增16万人,也占全区增量的51%;主要分布在北苑街道、中仓街道、玉桥街道、永顺镇等,而这
12、些街道也主要承担着外省来京人员的居住功能。第二,超七成的流动人口聚集在新城。通州新城的流动人口约33万,占新城常住人口的48.6%,占通州区外省市来京人员的76%。流动人口主要分布在北苑街道、中仓街道、玉桥街道、果园地区、永顺镇,并且呈现出密度增强和向周边扩散的趋势,其中,北苑街道外省市来京人员密度由30人/公顷增长到56人/公顷。其中新华街道受运河核心区和西海子棚户区的拆迁影响,人口大幅减少。第三,超过半数的就业人口聚集在新城中心区。56%就业人员集中在新城中心。2004年从业人员约25.3万人,2008年从业人员约29.4万人,增长约4万人,增长速度低于常住人口及外省市来京人员的增长速度。
13、从空间分布来看,2008年,约56%就业人口集中在新城,主要分布北苑街道、中仓街道、新华街道、玉桥街道,但就业密度变化不大。(九)城乡居民食品支出比例大幅下降,但收入差距扩大不管是城镇居民还是农民,通州区居民食品支出比例都在缩小,且幅度都较大,这得益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升。其中,城镇从1988年的40.68%缩小至2007年的24.26%,农村则1980年的50.60%,缩小至2007年的42.40%,城镇的缩小幅度大于农村。自1988年至2007年之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460元,增加到18887元,增长近13倍;农民纯收入也从1067元,增加到9115元,增长8.5倍。农民收
14、入的增长速度远落后于城镇居民的收入增长速度。1988年,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36.83:100,2007年时达到207.21:100。二、通州区未来人口发展的趋势分析本文以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为预测基础,并在综合比对各部门提供的相关数据之后确定预测参数,最终对20112020年通州人口规模和结构进行模拟预测,以期为区委区政府未来决策提供前瞻性的数据支持。(一)本研究预测方法简介本研究所使用的人口预测方法为分要素人口预测方法,使用的是联合国人口预测软件MORTPAK。该方法采用系统仿真的思想,将人口变动的三个要素出生、死亡、迁移分别构造参数进行预测。首先,利用当前分年龄人口数和分年龄死
15、亡人口数建立生命表,利用生命表方法计算年龄别存活概率,并由此存活概率利用年龄移算法计算预测年份的分年龄人口数量;第二,通过设定的总和生育率和分年龄生育率计算年龄别生育模式,并由此计算出历年新出生的0岁人口数。由于通州区是一个开放型人口,进行人口预测时必须考虑人口迁移流动的影响,而最近几年通州人口流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本研究主要利用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构造出人口迁移流动的模式,并预测未来不同年份的常住人口各项指标。(二)通州区人口规模的预测结果1. 常住人口总量变化趋势表1 不同方案下常住人口规模预测(单位:万人)低方案中方案高方案2011年124.9124.9124.9
16、2012年131.5131.8132.72013年138.1139.3141.92014年144.7147.1152.22015年151.4155.4163.92016年158.1164.21772017年164.8173.3191.52018年171.4182.9207.42019年178.0192.9224.62020年184.6203.4243.3图1:不同方案下通州区历年常住人口规模预测(单位:万人)2. 户籍人口总量变化趋势表2 不同方案下户籍人口规模预测(单位:万人)低方案中方案高方案2011年67.367.367.32012年68.668.969.32013年70.270.972
17、.22014年72.073.376.02015年74.076.280.72016年76.279.686.32017年78.683.492.82018年81.287.6100.32019年84.192.3108.82020年87.197.5118.2图2:不同方案下通州区户籍人口规模预测趋势图(单位:万人)3. 常住流动人口总量变化趋势表3 不同方案下常住流动人口规模预测(单位:万人)低方案中方案高方案2011年57.657.657.62012年62.962.963.42013年67.968.469.72014年72.773.876.22015年77.479.283.22016年81.984.6
18、90.72017年86.289.998.72018年90.295.3107.12019年93.9100.6115.82020年97.5105.9125.1图3:不同方案下通州区常住流动人口规模预测趋势图(单位:万人)(三)常住人口结构变化趋势的预测1. 年龄性别分布预测表4 中方案下2020年通州区年常住人口的年龄性别分布常住人口规模(万人)常住人口比例(%)男性女性合计男性女性合计0-4岁5.75.110.75.485.095.295-9岁4.44.08.34.213.984.1010-14岁3.43.26.63.293.173.2315-19岁2.72.65.32.612.562.5820
19、-24岁4.54.59.04.314.504.4125-29岁8.68.817.48.278.878.5630-34岁13.613.927.513.1513.9313.5335-39岁12.912.825.712.4712.8512.6640-44岁10.99.820.710.549.8510.2045-49岁9.17.516.68.797.558.1850-54岁7.46.213.67.156.186.6855-59岁6.05.611.65.825.595.7160-64岁4.84.99.64.594.914.7565-69岁4.34.79.04.194.774.4770-74岁2.62.8
20、5.52.512.862.6875-79岁1.41.63.01.371.591.4880-84岁0.841.01.80.810.960.8985岁及以上0.460.781.240.440.780.61合计103.799.6203.4100.00100.00100.00图4:中方案下2020年通州区常住人口单岁组年龄金字塔(单位:%)表5 常住出生人口规模预测(单位:万人)2010年2013年2015年2020年低方案0.771.21.31.4中方案1.31.62.3高方案1.452.03.6注:在中方案中,2011年和2012年出生人口预测分别是1.03万和1.17万人。表6 常住育龄妇女规模
21、预测(单位:万人)2010年2013年2015年2020年低方案36.6642.1645.5853.92中方案42.5646.9359.90高方案43.5150.0873.85注:在中方案,2011年和2012年常住人口中育龄妇女预测分别是38.57万和40.53万人。表7 65岁以上常住老年人口规模预测(单位:万人)2010年2013年2015年2020年低方案9.1411.3113.3020.12中方案11.3313.3820.59高方案11.3913.5821.68表8 0-14岁常住少儿人口规模预测(单位:万人)2010年2013年2015年2020年低方案10.6813.3915.6
22、720.88中方案13.6516.5925.66高方案13.9917.8833.03注:由于人口普查数据存在一定的漏报率,因此,综合各种因素,本研究认为,不同时期可以考虑在预测值的基础之上增加2-3万人作为修正。表9 4-6岁常住人口规模预测(单位:万人)2010年2013年2015年2020年低方案3.233.724.55中方案3.253.785.7高方案3.293.937.32注:由于人口普查数据存在一定的漏报率,因此,综合各种因素,本研究认为,不同时期可以考虑在预测值的基础之上增加1万人作为修正。表10 7-12岁常住人口规模预测(单位:万人)2010年2013年2015年2020年低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通州区 人口 发展战略 研究课题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216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