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柯桥中学选修课程《生活中的物理》 .doc
《绍兴柯桥中学选修课程《生活中的物理》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绍兴柯桥中学选修课程《生活中的物理》 .doc(7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生活中的物理 目录绪论第一章 体育中的物理一:推铅球与打乒乓球二:排球运动三:篮球运动四:跳水运动五:山地滑雪六:蹦极运动与荡秋千七:体操运动八:足球运动九:短跑运动十:保龄球运动第二章 家电中的物理 一:电饭煲与保温瓶二:电动自行车三:空调与冰箱四:用电常识五:电风扇六:小家电第三章 生活中的物理一:杂技表演二:奇妙的瑞典“称”三:南极考察四:超级球五:汽车运动六:中华世纪坛七:上海科技馆中的物理 八:双瓶“输液”九:自动称米机十:双摆奇观十一:水火箭 绪论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物理是联系实际的。当我们把物理和生活联系起来,运用我们学过的高中物理知识,对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思考,进行改造,
2、进行练习,进行探究,必将使我们的物理学习变得更轻松,更有趣,更精彩!在同学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有许多问题与我们学习的物理知识和规律相联系。例如,在我们十分喜爱的体育运动中,体操运动中的转动问题,篮球运动中的受力问题,投掷运动中的运动问题,跳水运动中的技巧问题,乒乓、保龄运动中的流体问题,。又如,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医院中的“输液”过程,家庭中的摆钟摆动,家电中的用电常识、电路连接,交通运输中的运动规律、能量功率,。如此等等。这些与生活密切联系的问题,它的情景、它的过程、甚至于它的某些结论,都是同学们十分熟悉的,都隐含着许多物理原理和规律,只要我们运用物理知识,对这些问题进行恰当的
3、建模,其实就是一个一个物理练习题,通过对这些问题(习题)的思考,练习,想象,必将使我们的物理学习收益非浅。在新的课程标准中,对中学物理的学习也提出了这方面的要求,这就是更注重于物理学习的知识面,更注重于物理学习的联系实际,无论从物理课本中的课外阅读材料,还是新教材中丰富多彩的彩色插图,都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这样一个信号:物理学习要趋向更活、更新。实际上,从全国人民普遍关心的高考物理试题中,有自行车中的发电题,有跳水中的上抛运动题,有高速公路上汽车的刹车题,。这更说明了对生活中的物理问题进行探究的意义。在新的高中学习模式中,研究性学习已成为中学的必修课,也成为中学教学的一大难点。然后,利用生活中的物
4、理问题作为背景,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具有物质和实践的基础。我们平时对生活中的这些问题大多都停留在观赏、了解这一层面上,很少思考它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如果我们进行一些有目的的研究(限于中学水平上的研究),我们可以进一步认识自然科学的现象和规律。学习对一些复杂问题的一种建模过程,学习对实际问题进行模糊处理的策略。在本书中,对生活中的物理问题进行探究,大多是这样进行的:通过我们的观察和思考,摘取身边的一些物理问题,确定这个问题中的某一部分,或某一小点作为研究对象,然后,对这个对象进行科学的抽象,首先是忽略其次要因素,抓住其主要因素,如探究乒乓球的上旋和下旋运动时,我们先忽略乒乓球运动中的空气阻
5、力,对它进行流体运动的分析,并运用伯努利方程对它所受的压力进行分析和处理,因为我们抓住了主要因素,分析和处理的结果应该是符合科学性的。另外是运用中学物理的常用方法,进行相对的简化,如跳水运动,当计算跳水运动员下落时间时,既把运动员的运动看作是一个质点的运动,又考虑到运动员身高对实际发生的位移的影响,因此,它既能基本符合运动实际,又基本上不超出中学物理的要求。总之,我们对生活中的物理问题所进行的探究,或编成一个一个问题,或进行一次一次讨论,或进行一步一步拓展,它实际上是一种学习的过程。我们把这种学习的方式和过程奉献给大家,相信同学们通过这个小册子的学习,必将有所收获。 第一章:体 育 “物理和体
6、育相通,各项体育运动中都要用到物理知识。”摘自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物理第一册。一推铅球与打乒乓球探究1:怎样才能把铅球推得更远? 许多同学都喜欢体育活动,但往往不注意技巧。比如,推铅球时,同学们都认为力气大的同学肯定推得远,而力气小的同学肯定推不远。其实铅球能否推得远,并不单纯地取决于投掷人用力的大小,还与其他因素有关。有的同学用力很大,却不如另一个用力较小的同学推得远,这是为什么呢?怎样才能把铅球推得更远呢? 分析:让我们从物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一下,哪些因素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在不考虑空气阻力情况下,铅球离开手后的运动是一个初速度与水平方向成角的斜抛运动(见图)。首先,忽略投掷者的身高和空气
7、阻力对铅球水平位移的影响。设铅球离开手时得到一个速度,把这个速度分解成两个分速度:一个竖直向上的分速度和一个水平向前的分速度。它们分别是 铅球上升了t秒后就停止上升了,这时候: 从而:,因此,铅球从抛出到落地的时间是 铅球在水平方向作速度为的匀速运动。因此,在这段时间里,铅球前进了: 这就是铅球被投掷的距离。 由公式可知,距离的大小取决于和v。当=45O时。Sin2达到最大值。这就是说,在没有大气阻力的情况下,投掷者沿与水平方向成450角投掷铅球,会投得最远。而要取得最大值,不但力要大,更重要的是讲究用力的技巧。从上面的分析来看,要把铅球推得更远,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脚用力蹬地,使投掷者获得
8、一个向上的作用力。 2、在脚蹬地的同时,要有一个挺腰的动作,使获得的向上作用力转移到手臂上。 3、手臂在掷铅球时,不能抛,要用最大的力去推。这样才能达到作用在铅球上的力与铅球的运动方向一致,使铅球在投掷者用手推的过程中获得一个较大的初速度u。 4、沿与水平方向成450角的方向将铅球推出,这是不考虑空气阻力和身高对水平位移的影响时的情况。如果考虑身高,考虑空气对铅球的阻力作用时,则应沿与水平方向成380一420角的方向将铅球投掷出去,才能掷得最远(可用几何画板对议程进行求解,类似于本书跳远中的研究)。实际上,人的高度在1米以上,铅球抛出的距离在10米左右,因此,人的高度也是不能完全忽略的。 综上
9、所述,在推铅球时,光凭力大蛮千是不行的。要动作规范,按上述要求去巧干。那么同学们推铅球时,就能得到一个较好的成绩了。拓展:如果考虑人的身高,应以多大角度推出?探究2:乒乓球旋转后怎样运动?一般情况下,不产生转动的乒乓球飞行的弧线如图中E线所示,为了使乒乓球的飞行弧线比E线高些(如图中所示),试分析,飞行的乒乓球必须:A,向上旋转;B,向下旋转;C,水平旋转;D,不能确定。解析:该题主要通过分析乒乓球上下气流的速度,然后再根据气流速度与压强关系确定乒乓球上下压力的大小,因此,确定气流速度是关键。如果乒乓球在飞行过程中不产生旋转,上下、左右气流流动的速度是相等的,如果乒乓球相对于水平轴产生向下旋转
10、,乒乓球上下部分气流的流线速度就不相等,上面气流由于乒乓球旋转带动变得更快,下面则变慢,即上面气流的速度大,下面气流的速度小(如右图)。这样,根据伯努利方程,气流流速大,压强小,气流流速小,压强大,乒乓球上部压强小于下部压强,故乒乓球的飞行弧线会比E线偏高,这就是乒乓球运动的下旋球,反之就是上旋球,故本题B答案正确。探究3:乒乓球反弹速度怎么会变大?在乒乓球比赛中,一运动员打出上旋球,在飞行轨迹的最高点,球离桌面高度为h处,水平速度为v,角速度为,半径为r,质量为m ,球落到桌面上后,与桌面碰撞后反弹,反弹后,球的水平速度明显变大,试问,球的速度为什么会变大?(设球在竖直方向的碰撞为弹性碰撞,
11、球与桌面间的摩擦系数为)分析:球从离桌面高度为h处向下运动,相当于平抛运动,在与桌面相碰时,竖直方向的速度为:因此,乒乓球受到竖直方向的合力的冲量大小为:,方向向上。乒乓球所受的支持力的冲量为:,因此,可得乒乓球所受摩擦力的冲量为:再分析这个摩擦力的方向,当乒乓球与桌面相碰时,接触点相对于桌面静止,故桌面对乒乓球的摩擦力方向与乒乓球转动的方向相反,即如图所示的方向。正是由于这个摩擦力的冲量方向与乒乓球质心运动方向盘一致(如图),故将使乒乓球产生沿原速度方向的加速度,从而使乒乓球的速度变大,这就是乒乓球与桌面相碰后速度增大的原因。当然,要进行进一步定量计算其速度增大的条件,还需考虑乒乓球的转动惯
12、量等,比较复杂,这里就不展开了。拓展:试分析,如果打出的是下旋球,情况又如何?二排球运动探究1:一传为什么难到位?观看排球比赛,常常听到解说员说:“一传不到位”。好象一传到位很难。那么,一传为什么不能到位呢。这还得从一传手接球后的速度分析开始。假设排球以v的速度射向对方,试分析一传手接球后的速度大小?(假设球与手的碰撞是完全弹性的)分析:我们分三种情况进行分析,(1)假设运动员的手保持不动来托球,球碰手以后反弹,因为它们是完全弹性碰撞,故托球后球速度大小不变,方向相反,这样,排球以原速返回,显然,这样的一传不会到位。(2)假设运动员在托球时手向前移动,速度为u(对地),手移动速度与排球速度方向
13、相反,此时,球相对于手的速度为,托球后,球以相对于手的速度反弹。即反弹后球对手的速度为,这样,球对地的速度应为,速度比原来增加,这样,一传当然也不会到位,或者说,他相当于扣球,球的速度将变得更大。(3)假设运动员在托球时手向后移动,速度为u(对地),同理可得,球相对于手以速度反弹,球对地速度为,必小于原来速度,这样,就有可能使球顺利地传给二传手,当然,这里还有方向的问题需一传手把握。例如:对方发出的排球以速度v=20m/s射来,一传运动员以u=5m/s的速度向后移动手,此时球反弹的速度就为v=10m/s。总之,球反弹的速度由一传手托球时手向后移动的速度来调控,同时不要靠手碗的转动来调节方向,由
14、此可见,其难度不小。 探究2:跳发球为什么失误多? 排球比赛中的跳发球很有杀伤力,但使人遗憾的是往往失误很多。设排球网高h为2.43米,场地的长度L为18米,假设一位身高为1.9米的运动员,在后边界外跳起后发球,球出手的高度是H=3.3米(摸高2.5米,跳起0.8米),再设球作平抛运动,试分析使球既不碰网又不出界的速度范围? 分析:球运动的情况如图所示,设球抛出时的速度为V,由平抛运动规律可知,要使球不触网,则必须满足以下关系式: 同理,我们根据平抛运动,考虑球刚好落到后边界的情况,即刚好不出界的条件。 从以上关系式中我们可以看出,球的速度如果大于21.93(m/s),就会出界,反之,如果球的
15、速度小于21.36(m/s)就会触网,速度范围只有0.57(m/s),由此可见,发球不失误的难度所在。当然,有人会说,还可以从二个方面去降低这个难度,一是发球的高度增加,二是让球作斜上抛运动。从理论上讲,这都是有效的,对于第一点,实际上,我们可以求出发球的最低高度,将二种情况下的速度消去,得到以下关系式: ,化简得:,也就是说,如果发出的球作平抛运动,跳发球出球的高度至少是3.24米,否则,无论多大的速度,要么是触网,要么是出界。然后,从实际情况看,增加高度将受到运动员的身高和弹跳力的制约,让球作斜抛运动,会失去球的威胁力。 拓展:假设在某一次比赛中,扣球手将球以30m/s的速度将球扣入对方,
16、接球手0.1s内将球接起并以原速反弹,设排球质量为0.4kg,试分析排球对手的作用力多大?三篮球运动 篮球是中学里最普及的体育运动之一,我们以篮球运动为情景,真实数据为素材,可以设计出许多适合高中生学习的物理问题,通过这些问题的学习,我们一定会体会到这一点:原来物理就在我们身边。探究1、篮球运动的抛物线怎样?篮圈附近的俯视图如图所示,篮圈离地的高度为3.05m,某一运动员,举起双手(离地高度为2m)在罚球线旁开始投篮,篮球恰好沿着篮圈的外沿进入,且篮球运动的最高点就是刚要进入的一点,如果把篮球看作质点,球出手的速度是10m/s,试问:运动员应以多大的角度投篮,才能达到此要求?分析:从正向看,球
17、的运动是斜上抛运动,运用逆向思维,把球的运动看作反方向的平抛运动,画出人投篮时的侧面图如图所示,由图可得:X=vXt ,Y=(3.052)= gt2/2设球离手时的速度为v0,又因为球在最高点的速度为vX =v0cos,联立以上关系式可得v0= vX / v0 = 。代入数据可得610。探究2、吃“萝卜干”是怎么回事?假设篮球的质量约为600克,如果它以20m/s的速度飞来,运动员用手接球时总要将手向后缩,试问:(1)试根据有关物理定律说明,运动员接球时为什么手要向后缩?(2)如果运动员的手不向后缩,在0.05秒内接住这个仰面飞来的球,手所受到的平均作用力多大?分析:(1)由动量定理,动量变化
18、一定,作用力与作用时间成反比,在接球的过程中,动量变化是相同的,手向后缩,可延长作用时间,减少作用力。(2)由动量定理:Ft=mv ,而当篮球被接住时速度约为零,所以mv就是初动量mv ,故有F = mv/t = 0.620 / 0.05 = 240(N)。这个力是比较大的,也正是手容易“吃罗卜干”受伤的原因。探究3、篮球需打几下气?篮球的半径约为12cm,当它充足气时,球内气体大约为二个大气压,如果用一只容积为103m3的打气筒打气,须打气多少次才能达到上述要求?分析:先计算出球的体积为V= 4r3/3 = 7.2 103m3。每打一次气,相当于充入一定质量的(p0V0)气体,故由玻意耳定律
19、:(设打气次数为N) Np0V0=P V 。 得N = PV/ p0V014(次)探究4、运动员上篮的功率多大?一个优秀的篮球运动员,在1.2s时间内完成三大步和扣篮动作,若已知运动员的体重为80kg,运动员在完成上述动作时,必须跳起80cm,同时并获得5m/s 速度,试求运动员在上述过程中做功的平均功率为多少?分析:运动员在这过程中所做的功主要是他自身增加的内能和势能,由能量关系可得: W= mgH + mv2/2 = 1640(J) 运动员在这过程中所做的功的功率为:P=W/t = 1640/1.21367(W),这个功率约等于二匹马力。探究5、最佳入射角在如何?右图一是从球场另一侧望过去
20、,篮板及地面的平面图,篮板的高度、人的位置、篮圈的位置分别如图上所示。如果人在地面所在位置投擦板球,且球的高度一定碰在AB线上。假设球碰到板上AB线后的反弹相当于光在AB镜面上的反射,试用作图法画出球的最佳投射角。分析:我们把篮球开始投出点看作发光点,现在要求的是,光沿多大仰角斜向上射到平面镜上后,反射光将射到篮圈中心。因此,类似于作平面镜成像光路图的方法,先作出篮圈CD的对应位置CD,再连接球和CD的中点,在AB上得到一点P,再作P与CD中点的连线,即得到所求的线路和角,如图二所示。 探究6:扣篮高度为多少? 在一次NBA扣篮大赛中,一位球星用某种方式扣篮,先把球以某一角度抛出,速度为v,让
21、球作斜抛运动,再让其落地反弹再向上弹起。而人在球抛出的瞬间,以加速度a向球奔跑(假设在同一条直线上),在经过时间t后的某一时刻,人跳起抓住在飞行的篮球,此时球和人刚好到达最高点,求人起跳的高度h?(假设在这过程中能量守恒,空气阻呼忽略,并设人的高度为H)分析讨论:对于上述运动过程,我们可以建立一个物理模型,球和人的运动模型如图所示。先假设球第一次上升到最高点的时间为t2,t1时间则为一次从最高点到落地,再弹起到最高点的时间。 由于能量守恒,球在水平方向始终作匀速直线运动,则有: 运用全过程的上抛运动关系,我们可以得同竖直方向的位移关系式如下所示: 又有水平位移关系: 联立式,可以解得: 这是一
22、个比较复杂的关系,但如果我们知道已知数量,也就变得很简单了。 四跳水运动中国跳水队称之为跳水“梦之队”,举世瞩目。其实,在我们欣赏到跳水运动优美动作的同时,还可以联想到许多中学物理问题呢!尤其是哪些和运动有关的综合问题,对我们复习高中物理知识,提高物理应用能力是有很大帮助的。探究1:何处跳起? 问题1,某跳水运动员在3米跳板上起跳,我们通过录像可观察到跳板和运动员都要经过如图A、B、C、D这样几个位置,其中A为人踏跳后人和跳板所处的最低点,B为人站在跳板上静止时的平衡点,C为跳板上无人时的静止点,D为跳板弹起后的最高点,假设跳板的质量可以忽略,试分析人在起跳过程中,人和跳板分离的位置是:(A)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活中的物理 绍兴柯桥中学选修课程生活中的物理 绍兴 中学 选修 课程 生活 中的 物理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2156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