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一、选择题(37分)(一)基础知识(共22分,每小题2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修葺 凝涕 捣衣砧 回眸一笑B岩霏 訇然 东南坼 戎马生涯C舟楫 刈旗 工技击 踌躅满志D俳优 逸豫 暴霜露 切中肯綮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代诗人张若虚以吴越文士名扬京都,开元初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号称“吴中四士”。代表作春江花月夜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B孟浩然的诗语言清淡,意境清远,多自然超妙之趣;王维的诗清新淡远,自然脱俗的风格,创造出一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禅”的意境。此二人均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并称“王孟”。C苏洵,
2、北宋著名散文家,精于古文写作,尤长于策论,为文见解精辟,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语言犀利,有战国纵横家的风度。他的儿子苏轼、苏辙也以文学著名,后人并称他们“三苏”。D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动,对我国古代散文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他提出了“文以载道”和“文道结合”的主张, 六朝以来的骈偶之风。其散文与欧阳修齐名,位居“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称。3下面对孟浩然夜归鹿门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开篇两句写渡头的喧闹,是为了反衬鹿门山中的幽静和诗人内心的孤独。B“人向江村”,“余归鹿门”,这样的比照暗含着诗人隐逸的志趣。C“鹿门月照开烟树”中的“开”字用词生动,意境全出。山月一出
3、,清光朗照,暮雾竞消,树影清新。D诗歌最后一句中的“幽人”,既指庞德公,也是自况,塑造了一个高蹈出世、悠然自得的隐者形象。4下面对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并非实指,只是极言其高:诗人并不直接说天姥山多高,而用夸张和衬托的手法,把那高耸入云的样子描写得淋漓尽致。B诗人完全挣脱了诗律的束缚,随着梦境的变化、情感的运行而遣词造句。这种句法、韵法适应了李白狂放的性格、奇绝的想像、忽高忽低的情感流程,达到了内容和艺术形式的高度统一。C诗中特意提到南朝诗人谢灵运,是因为谢灵运在政治失意后游山玩水,他游天姥山时,曾在剡溪住宿,李白有意仿效之。D
4、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所写的梦游,也许并非完全是虚托的。虽然诗末有不卑不亢的气概,但作者逃避现实,消极颓废,不免给人一定的消沉之感。5下面对杜甫登岳阳楼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虚实交错,今夕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早年始闻洞庭盛名,如今终于实现登临的愿望,开篇即充满了初登岳阳楼的喜悦之情。B颔联描绘了洞庭湖分开吴、楚两地,日月星辰昼夜都漂浮在洞庭湖上的景象。意境波澜壮阔,宏伟奇丽,体现出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C颈联写诗人漂流湖湘,以舟为家,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自叙如此落寞,于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与对照中寄寓无限情意。D尾联写诗人眼望国家动荡
5、不安,却报国无门的悲伤。诗人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前途联系在一起,体现了忧国伤时的情怀,意境深远,余韵无穷。6用典,是古诗词常见的一种修辞格。诗词用典时词语十分简约,这些包含着典故的词语的含义、内容十分丰富。下面对姜夔扬州慢用典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过春风十里”化用杜牧诗句,是指先前扬州繁华的街道,诗人这里是反衬眼前“尽荠麦青青”的荒芜残破,表达悲凉痛惜之情。B“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这句是说扬州在金兵大举,南侵之时变得破败,面目全非,就算善于游赏的唐代诗人杜牧来到这里也感到吃惊。C“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化用杜郎(杜牧)的诗句,反衬今日扬州破败荒凉,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抚今追昔
6、的感情。D“二十四桥犹在”化用杜牧的诗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昔日的热闹景象,而今荡然无存,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抚今追昔的感情。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李牧连却之 忧劳可以兴国 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 盖世强援,不能独完 函梁君臣之首 客奋椎左右击闾里之侠皆宗之 礼天下之奇才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余既耸然异之ABCD8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B江东虽小,地方千里C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D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9对下列句中的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失向来之烟霞 向来:原来B游人只合江南老 合:应该
7、,应当C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与:参与D请归取其孥 孥:妻子儿女的统称10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B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C扣其乡及姓字D技盖至此乎11下列各句句式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洎牧以谗诛A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B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C技经肯綮之未尝D吾实为之,其又何尤(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4题。(共6分,每小题2分)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尝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任,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
8、“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胯下,匍匐。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及项梁渡淮,信仗剑从之,居麾下,无所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腾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
9、,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始为布衣时,贫,无行 无行:没有品行B信往,不为具食 具食:
10、吃饭的器具C好带刀剑,中情怯耳 中情:内心D坐法当斩 坐法:犯法判罪1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韩信的过人才能的一组是( )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 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 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曰:“吾为公以为将。” 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A B C D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信初为布衣,家庭贫寒,生活无着,常常寄人篱下;但他却胸怀大志,忍辱负重,努力习武,积极投军献策,最后终于成了一位杰出的军事家。B本文主要是描写韩信的才能。不过,这里不是正面描写,而是侧面烘托,即通过其他人物的反映,表现了一个天才的军事家的形
11、象。C文章叙述了汉高祖刘邦的雄才大略。他能够知人善任,采纳滕公和萧何的意见,拜韩信为大将,让他为自己打天下。D韩信起初在项羽军中做郎中,曾几次向项羽出谋献策,可是都没有被采纳,这就决定了项羽必然失败的悲惨命运。(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7题。(共9分,每小题3分)高睿幼孤,聪慧夙成,特为神武所爱,养于宫中,睿读孝经,至“资于事父”,辄流涕嘘欷。十岁丧母,神武亲送至领军府。为发哀,举声殒绝,三日水浆不入口。居丧长斋,骨立,杖而后起。神武崩,哭泣呕血。及壮,将婚,貌有戚容。文襄谓曰:“我为尔娶郑述祖女,何嫌而不乐?”对曰:“自痛孤遗,方从婚冠,弥用感切。”言未卒,呜咽不自胜,文襄为之悯然
12、。励之勤学,常夜久方罢。文宣受禅,进爵为王。睿身长七尺,容仪甚伟,闲习吏事,有知人之鉴。天保二年,出为定州刺史、六州大都督,时年十七,称为良牧。六年,诏睿领兵监筑长城。于时六月,睿途中屏盖扇,亲与军人同劳苦。定州先常藏冰,长史宋钦道以睿冒热,遣倍道送冰,正遇炎盛,咸谓一时之要。睿对之叹曰:“三军皆饮温水,吾何义独进寒冰!”遂至销液,竟不一尝,兵人感悦。八年,除都督、北朔州刺史。睿抚慰新迁,量置烽戍,备有条法,大为兵人所安。无水处祷而掘井,泉源涌出,至今号曰赵郡王泉。睿后因侍宴,帝从容谓常山王演等曰:“由来亦有如此长史不?”孝昭帝临崩,预受顾托,奉迎武成于鄴,拜尚书令。河清三年,周师及突厥至并州
13、。武成戎服,将以宫人避之,睿叩马谏,乃止。帝亲御戎六军进止并令取睿节度而使段孝先总焉帝与宫人被绯甲登故北城以望军营甚整。突厥咎周人曰:“尔言齐乱,故来伐之。今齐人眼中亦有铁,何可当邪!”乃还。于是以睿为能,加尚书令,封宣城郡公,拜太尉,监五礼。晚节颇以酒色为和士开所构。武成崩,睿与冯翊王润等奏后主云:“和士开不宜仍居内。”并入奏太后,因出士开为衮州刺史。太后欲留过百日,睿正色不许。旦欲入朝,妻子咸谏止之。睿曰:“社稷事重,吾当以死效之。吾宁死事先皇,不忍见朝廷颠沛。”入见太后,太后复以为言,睿执之弥固。出至永巷,被执送华林园,于雀离佛院令刘桃枝杖杀之,时年三十六。节选自北史高睿传)15下列对文
14、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亲御戎六军进止并令取睿节度而使段孝先总焉帝与宫人被绯甲登故北城以望军营甚整 B帝亲御戎六军进止并令取睿节度而使段孝先总焉帝与宫人被绯甲登故北城以望军营甚整 C帝亲御戎六军进止并令取睿节度而使段孝先总焉帝与宫人被绯甲登故北城以望军营甚整 D帝亲御戎六军进止并令取睿节度而使段孝先总焉帝与宫人被绯甲登故北城以望军营甚整1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居丧指处在直系尊亲的丧期守制中。尊亲死后,在家守丧,不办理外事。B崩是帝王去世的讳称,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以山塌下来作比喻。C受禅是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禅让制也
15、用于后来的王朝更替。D公是古代封建制度五等爵的第一等,封建社会爵位制度严格,不可世袭。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睿自幼被人抚养,为人十分孝顺。读孝经思念父亲泪流满面,母亲病逝数次哭晕,为神武帝守孝期间长斋念佛,以致骨瘦如柴。 B高睿好学勤政,深得帝王信任。北齐建立后,他历经文宣、孝昭、武成等皇帝,多次担任要职,官至太尉、尚书令。C高睿奉旨监修长城,与士民同甘苦。时值盛夏酷暑,有人送来冰块,高睿不忍独自享用,直到冰块融化也没尝一口。D高睿敢于犯言直谏,毫不退让。武成帝去世后,他坚持将太后身边的和士开调任外职,面对太后求情和妻子的劝阻,他不为所动。第卷二、文言
16、文翻译(10分)1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2分)(2)吾宁死事先皇,不忍见朝廷颠沛。(2分)1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2分)(2)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2分)(3)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2分)三、名句名篇默写(10分)2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出师表中,表达诸葛亮早年隐于乱世,淡泊名利的句子是“ , 。”(2)归园论语十则中,“ , ”说的是好的榜样对自己的震撼,要努力赶上;坏的榜样对自己的“教益”,要学会反躬自问,汲取教训。(3)孟子鱼我所欲也中,
17、“_ _,_ _”是“不为苟得”,死“患有所不辞”的原因。(4)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能受下赏的条件是:“ , 。”(5)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夸张的手法写阿房宫楼阁林立,举步皆是的句子是“ , 。”四、古代诗歌鉴赏(8分)21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秋夜独坐(节选)王维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夜深周弼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1)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请具体说明。(4分) (2)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试简要分析。(4分) 五、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2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林庚:喧闹时代的
18、隐退者张伟如果不是他去世的消息被媒体报道,林庚似乎已被人们遗忘了。今年中秋节的前两天,这位97岁的老人在睡梦中辞世,人们这才又记起早年与吴组缃、李长之、季羡林并称“清华四剑客”、后来又与吴组缃、王瑶、季镇淮并称“北大中文四老”的林庚先生。北大中文系教授钱理群曾告诉自己的每一个学生,要去接触林庚,拜访林庚,因为这位老人有着故去的知识分子们身上最深厚、最值得传承的精神财富。这笔精神财富近20年来一直隐居在北京大学燕南园里。上世纪80年代林庚从北大退休,便一直居住在这里。学生们从门口偶尔路过,能看到林庚先生正静坐在藤椅上,他的侧影清癯而安详。这些学生再也听不到林庚讲课了。据听过课的人们回忆,林庚讲课
19、,有时身着白衬衣,吊带西裤,有时身着丝绸长衫。他腰板挺直,始终昂着头,大多时间垂着双手,平缓地讲着,讲到会心关键处,会举起右手,辅以一个有力的手势,他从不用讲稿,偶尔看看手中卡片,但旁征博引,堂下鸦雀无声,仿佛连“停顿的片刻也显得意味深长”。林庚退休之前,中文系特意为他安排了一堂“告别课”。尽管从1933年在清华大学给朱自清当助教开始,林庚已经执教半个世纪,但他的讲课题目还是几经更换才定下,讲课内容也斟酌再三,教案足足准备了一个多月。这一课,讲的是“什么是诗”。讲课那天,他穿一身经过精心设计的黄色衣服,配黄皮鞋,头发一丝不乱。照钱理群的说法,“美得一上台就震住了大家”。然后,他款款讲来,滔滔不
20、绝。但是,课后当钱理群送他回家,他一进门便倒下,大病一场。晚年,燕南园里这位坐在藤椅上的老人,已经少问世事,不接受媒体访问,淡出公众视野,甚至,连那些从他门口路过的学生,有些也已经不知道他是谁了。“功利、名望,仿佛已经完全从先生的心里消失。”张鸣说。隐居中的林庚,惟独在有人请他为学生讲课时绝不推辞。“对学生,对年轻人,林庚有一种超乎寻常的感情和期待。”张鸣说。在他那间20多年毫无变化、简朴陈旧的客厅里,他面对来访的学生,很容易激动起来。阳光从东、南、西三面的窗户里洒进来,学生们“坐在他面前,甚至连敬仰的心都很难产生,他实在太随和,太真诚”。学生袁行霈回忆,他从不对学生耳提面命,疾言厉色,也不肯
21、当面表扬,或者说些惯常的客套话。学生去看望他时,他起身迎接。离开时,又总是要送出大门,说声“谢谢”。这位曾经的北平现代派诗人、后来的古典文学研究者,一生追慕的是“寒士文学”和“布衣感”。他推崇不在权贵面前低头、“贵者虽自贵,视之若尘埃。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的骨气。他的学生袁行霈至今记得先生的一句话:“人走路要昂着头,我一生都是昂着头的。”不过,“文革”中林庚曾被选调入“两校写作小组”。这段历史,成为有人指责林庚的罪名之一。但钱理群向记者转述,在一次为一本古书做注的讨论会上,江青曾送给林庚一枝花,托他“转交夫人”。林庚不卓不亢,接过花,随手放在桌上,没有任何受宠若惊的表情。“这起码说明林庚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福建省 厦门 第一 中学 下学 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Word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215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