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第六课练习.doc
《生活与哲学第六课练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活与哲学第六课练习.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生活与哲学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练习题1、2014海南卷 山海经中追日的“夸父”,淮南子中射日的“后羿”,西游记中七十二变的“孙悟空”和聊斋志异中一个个善良的“狐仙”,这些虚构的形象在现实生活中都有其“原型”。这是因为()意识本质上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能够在反映现实世界基础上创造幻想的世界观念中的矛盾与现实生活中的矛盾不具有同一性观念中的矛盾的解决取决于人的意识的发展A B C D2、2014海南卷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项羽说完这句话后在乌江边自刎而亡。唐朝诗人杜牧为此嗟叹:“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宋朝政治家王安石则认为:“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可见()主体对客体
2、的认识具有主动性和选择性主体对客体的认识的真理性取决于主体本身不同主体对同一客体的认识具有同样的真理性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受主体的知识、情感和价值观的影响A B C D3、 2014海南卷 3D打印是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以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黏合材料为原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生产各种形状的产品的技术;3D打印不用模具,无需机械加工,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3D打印技术的发明应用表明()观念的存在不通过实践也能转化为现实的存在观念的存在与现实的存在没有本质的差别生产实践活动的具体形式是不断发展的实践是主观与客观的交汇点和连接纽带A B C D42014海南卷 以往台湾地区改良水果注重提高甜
3、度,水果以甜而多汁著称。为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台湾地区的科研人员目前正在研究如何使水果回到合理的“糖酸比”,使菠萝、释迦、葡萄等当地优质水果带有一定酸味,以扩大销路。这表明()认识总是来源于实践并能够指导实践认识决定于实践并始终落后于实践认识始终受人们的实践能力和认识能力的制约实践的需要始终是认识正确与否的检验标准A B C D5、2014广东卷 下图漫画中,“幸运”壁虎对“中奖”经历应该作出的合理反思是()A以哲学指导实践就不会犯错误B应该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C认识主体立场不同结论自然不同D实践才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6、2014新课标全国卷 2013年8月,十万个为什么第六版出版,
4、开放性、探索性是其突出亮点。对于科学界没有定论的问题,该书汇集了多家观点,以引导读者进一步思考。在一些问题上不设标准答案,其合理性在于对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是一个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克服片面性甚至错误的过程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永无定论的过程往往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推翻和超越已确定的真理的过程A BC D7、2014天津卷 现实世界的空间是三维的,绘画作为平面艺术是二维的。画家在二维平面所画的,只能是三维现实空间中实际物体的一部分,而人脑则通过这个部分将其想象成完整情形。这种现象表明,意识是()A对客观对象本质的反映B对客观对象能动的反映C对客观对象的正确反映D对客观对象的直
5、观反映8、2014浙江卷 不久前,研究人员发现,把健康成年小鼠置于黑暗中一周后,它们辨别音高的能力也可显著提高。此前,科学界通常认为这种变化主要发生在幼年阶段,且需要更长的时间。这表明()科学的价值在于造福社会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真理具有反复性和相对性认识的真理性需要不断经受实践的检验A BC D9、2014北京卷 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讲,就是要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某地在实践中对这“两座山”关系的认识经过了三个阶段:一是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二是既要金山银山,也要保住绿水青山;三是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这一认识过程()每一阶段的特点相同是一个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是
6、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达到了更高境界A B C D102014江苏卷 被誉为“咫尺之内再造乾坤”的苏州园林,其设计源自江南风景中的曲径流水、雕窗匾额、楹联书画置身于其中,“风载书声出藕花”的江南情思油然而生。材料蕴含的哲理是()A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B意识是沟通主客观世界的桥梁C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D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11、 2014江苏卷 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的发现表明,生物体中的每一个细胞都像一个工厂,会生产和输出许多物质,这些物质被包裹在囊泡内运输到细胞周围和细胞外。细胞内囊泡运输调控机制的发现,特别适用于解释一些疾病发生的
7、原理,并研发药物以用于治疗。这说明()A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B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C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D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122014江苏卷 曾几何时,由于技术所限,人类眼中的海洋只是邻近的一方水域;随着造船技术的提高和海上罗盘的使用,人类进入地理大发现时代,视野投向更广阔的海域;而今,借助载人深潜器、大洋钻探船等高新技术设备,深海世界的神秘面纱逐步被揭开。这表明()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A B C D132014全国卷 农谚说:“蚯蚓叫,大雨到。”一位农民气象员对此感到怀疑,经过反复观察和实验,他发现下雨前鸣叫的是蝼蛄而不是蚯
8、蚓,于是把这条农谚改成“蝼蛄叫,大雨到”。经过进一步观察和研究,他又发现“春秋蝼蛄叫,大雨定会到”,但“盛夏蝼蛄叫,大雨不会到”。这表明()亲身的实践经验比他人的实践经验更可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根本动力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A BC D14 2014重庆卷 李克强总理说,向雾霾等污染宣战,不是说向老天爷宣战,而是要向我们自身粗放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宣战。这表明()A顺应社会发展规律就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B向污染宣战需要从根本上变革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C改善生产与生活方式有助于消除人与自然的斗争性D尊重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是治污成功的关键15、2014
9、山东卷 19世纪,科学家发现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20世纪初,科学家发现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认识到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现在,科学家正在对质子和中子的内部结构进行研究。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过程说明()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B彻底认识世界是不可能的C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D随着实践的发展总会发现真理中的错误16、2011海南卷22斗牛是西班牙的历史传统。近年来,人们就斗牛运动的存废问题发生了激烈的争论,反对斗牛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继1991年西班牙加那利自治区禁止斗牛之后,2010年加泰罗尼亚自治区议会决定自2012年1月1日起禁止斗牛。而支持者认为,斗牛代表
10、西班牙的国家形象,应当发扬光大。人们之所以对斗牛运动持不同的看法,是因为 不同的认识主体对同一客观对象的认识是客观的 不同主体对同一事物总是作出不同的价值判断和选择 认识主体的立场不同导致对同一客观对象的认识不同 价值观对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具有制约和导向作用A B C D中国既是茶的故乡,又是茶文化的发源地。17、2011安徽卷9.茶叶因生长环境的差异而带有不同的味道,一些品茶专家根据多年的经验品一品便知茶叶的产区在哪里。这表明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就在于矛盾的特殊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具有自觉反映的特性人的认识是在实践中不断的深化和发展的人为事物的联系形成后不在人的意识之外A. B. C. D.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活 哲学 第六 练习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2151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