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版九级物理上册教学设计导学案及练习题全套.doc
《沪粤版九级物理上册教学设计导学案及练习题全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粤版九级物理上册教学设计导学案及练习题全套.doc(10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沪、粤版)物理教学设计方案九年级(上册)主讲: 马鞍山市第八中学二一年九月目录第十一章电路初探 第十四章 热机与内能111 从闪电谈起 14. 1 认识内能 112 电路的组成和连接方式 14.2 热量和热质113 怎样认识和测量电流 14.3 研究物质的比热容114 探究电路中的电流 14.4 热机与社会发展115 怎样认识和测量电压 第十四章补充训练题116 探究电路中的电压 第十五章 电磁铁与自动控制 第十一章补充训练题 15. 1 从永磁体谈起第十二章探究欧姆定律 15. 2 奥斯特的发现121 怎样认识电阻 15. 3 探究电磁铁的磁性122 探究欧姆定律
2、 15. 4 电磁继电器与自动控制123 欧姆定律的应用 第十五章补充训练题 补充教材 第十二章补充训练题 第十三章机械功与机械能 131 什么是功132 比较做功的快慢133 如何提高机械效率 134 认识动能与势能第十三章补充训练题 2010.9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进度表学 科物理周课时12年级初三班级4、11、12任课教师江铁铸 周 次月日教 学 内 容 课时备 注111.1从闪电谈起 11.2电路的组成和连接方式 4211.3怎样认识和测量电流 11.4探究电路中的电流 4311.5怎样认识和测量电压 11.6探究电路中的电压 44第11章小结、测试4512.1怎样认识
3、电阻 12.2探究欧姆定律4612.3欧姆定律的应用 第12章小结4713.1什么是功 13.2比较做功的快慢4813.3如何提高机械效率 13.4认识动能与势能 49期中测试410期中测试评析 14.1认识热量期中考试1114.2研究物质的比热容12 14.3 认识内能 14.4热机与社会发展413 第14章小结、测试 15.1从永磁体谈起41415.2奥斯特的发现 15.3探究电磁铁的磁性41515.4电磁继电器与自动控制 第15章小结、测试 416初三下第十七章417 初三下第十七章418 初三下第十八章419初三下第十八章420期末复习测试、阅卷21放假第十一章电路初探一、课标要求1从
4、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2会读、会画简单的电路图。3能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4能说出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串联或并联电路的实例。5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二、本章教材分析本章是电学的入门篇,主要内容有: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电路的组成,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电流和电流表,电压和电压表。 教材第一节“从闪电谈起”,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摩擦起电现象,认识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然后了解摩擦起电的原因。这些知识为理解电流、电压的概念奠定了基础。 关于电路,教学从最简单电路入手,由简单到复杂、从定性到定量逐步认识电路。先学习电路的基本组成,再研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然后定量研究电流的强弱,学习
5、电流的概念,进而用电流表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最后探讨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电压,用电压表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关系。 作为电学部分的入门,教学应尽可能地让学生多动手连接电路。通过“怎样使小灯泡发光”“怎样使两个小灯泡同时发光”“用电流表测电流”“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用电压表测干电池的电压”“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关系”等一系列实验活动,让学生动手实践操作,在实验中观察、思考,逐步熟悉电路,认识电路,进而定量研究电路,并探究出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规律。教学中要关注与物理有关的生活现象、社会问题和科技发展,以拓宽学习物理的空间。本章的教学重点:1串联和并联是电路2电流
6、表和电压表的重要仪器的教学本章的教学难点:1电路的连接和识别2串联、并联、短路、开路、电流表、电压表等知识。三、课时安排本章教材共 6 节,建议全章教学用15课时,其中第2节用3课时,其余每节各用2课时,复习总结用2课时。111 从闪电谈起 教学点滴:教学目标1了解摩擦起电现象及其原因。 2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的规律。 3知道闪电是一种瞬间发生的大规模放电现象。4. 通过学习,消除对“电”的神秘感。 重、难点静电教学的成败关键在于实验,课前一定要尽心准备,处理好器材。教学重点: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教学难点:解释摩擦起电的原因 器材准备 起电机、丝绸、玻璃棒、毛皮、橡胶棒、轻小
7、物体、验电羽、验电器等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让学生感受一下静电作用,对课的教学有奇效。 实验1:感受静电通过起电机起电,让学生感受一下静电作用。实验2:用起电机模拟闪电现象观看闪电景象,提出问题:闪电是怎样产生的呢?电是什么?二、新课教学(一)电是什么活动1:体验摩擦起电现象,了解电是什么。1实验:摩擦起电。2让摩擦过的物体接近轻小物体,谈谈有什么发现?规律在于发现!教重在于引!生活与规律原来是这么近。物理源于生活!摩擦过的物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总结:摩擦可以使物体带电,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列举生活中摩擦起电的一些实例:(1)用塑料梳子梳干燥头发时,发现梳子能吸引头发;(2)穿化纤衣
8、服很容易吸灰尘;(3)切割或捏碎泡沫塑料时,细碎的泡沫颗粒会吸附在手和衣服上。分析摩擦起电实质: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物体显示出带电的状态。(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1两种电荷摩擦可以使物体带电,那么不同物体摩擦所带的电荷是一样的吗?(1)实验探究:先让验电羽带上电; 这样处理学生对两种电荷认识要好一些!将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它,观察发生的现象?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它,观察发生的现象?描述观察到的现象。讨论一下,看看什么有没有什么规律: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上所带的电,跟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 所带的电是不同的;不同的带电体之间,不是相吸,就是排斥。表明,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
9、。(2)两种电荷:正电荷: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相同,叫正电荷;对于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我将实验作了改进,效果非常好。可推广!负电荷: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相同,叫负电荷。(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进一步实验探究:通过起电机分别给两个验电羽带上相同电荷,再将两个验电 羽靠近,描述观察到的现象。通过起电机分别给两个验电羽带上不同性质的电荷,再将两个验电羽靠近,描述观察到的现象。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是重点,补充练习十分必要!归纳: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练习: 1有A、B、C、D四个带电体,用细线悬挂起来,它们相互作用的 情况如图所示,已知B带正电,则D带_电荷。 2用毛皮
10、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一个用丝线悬挂着的通草球时,若通草球被吸引,则该通草球( ) A一定带负电; B一定带正电; C一定不带电; D可能带正电,也可能不带电3薄膜塑料袋的袋口合在一起,有时很难张开。如果把塑料袋在衣服上摩擦几下,就容易分开了,这是为什么?(三)怎样知道物体带了电好班补充一点利用验电器检验物体带什么电,学生还是容易接受的。普通班效果不好,学生不易理解。1观察验电器,了解它的构造;2验电器的使用方法;3验电器的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4验电器的作用:(1)检验物体是否带电;(2)检验物体带什么电。(好班补充)四、电现象的应用和防护1实验:用起电机模拟闪电现象2利用多媒体演示说明闪电形
11、成的原因和尖端放电现象。3生活中“放电”现象:干燥的冬天,脱毛衣时,会听到“噼噼啪啪”的声音,如果在夜晚还能看到火花,这是衣服之间摩擦起电然后放电产生的现象;冬天,身穿毛衣和化纤衣服,由于摩擦,身体上会积累电荷,这时如果手指靠近金属物品,将发生放电现象,你会感到手上有针刺般的疼痛感;油罐车的后面常拖有一条铁链,使油罐上产生的电荷经铁链流入大地,避免放电产生的电火花引发火灾;上网学习,现代生活的趋势!教师必须用好引导工作!在存放大量易燃物品的工厂车间或实验室里,工作人员要穿一种特制的鞋,这种鞋的导电性能很好,能够将人体所带的静电导入大地,避免因放电产生火花引起火灾;高压输电导线和高压设备的元件,
12、表面要很光滑,可避免因尖端放电而损失电能或造成事故等。课后登录互联网,搜索有关资料,了解静电复印机、避雷针等设备 的构造、原理等。小结1摩擦起电现象及其原因。2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的规律。练习设计合理设计作业,对课的巩固是非常有益的!1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_电。这是因为在摩擦过程中橡胶 棒_电子(选填“得到”或“失去”)。2实验室常用的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是 ,它是利用 原理制成的。3如图所示,甲、乙两个通草球用丝线悬挂着,当乙球靠近甲球时,两球互相排斥,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球带正电,乙球不带电B甲球不带电,乙球带负电C甲球带正电,乙球带负电D甲、乙两球都带负电或都带正电4有4个轻
13、质小球A、B、C、D,已知C带正电,A与C相互吸引,A与D相互排斥,B与D相互吸引,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A带负电,D带负电,B一定带正电BA带负电,D带正电,B一定带负电CA带负电,D带负电,B可能带正电,可能不带电DA带正电,D带正电,B一定不带电5小红在加油站看到一条醒目的标语:“严禁用塑料桶装运汽油”。 装运汽油为什么不准用塑料桶,而要用金属桶?6小明参观科技馆时,一组静电实验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家后他把实验情景绘成一幅平面示意图,图中A为放在绝缘支架上的带正电球体,B为用绝缘丝线悬吊的带正电的小球。先后将小球B悬吊在距离A球远近不同的P1、P2、P3处(如图所示)。(1)小球
14、偏离竖直方向的原因是什么?(2)请你根据图,提出一个猜想。112 电路的组成和连接方式 教学点滴: 本节教学要重视学生实验,通过“活动”让学生对电路获得足够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学习电路的基本知识。另外,学生第一次做电路实验,要注意对学生连接电路进行规范训练,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教学目标1知道电路的组成,知道通路、开路和短路。 2会连接简单的电路,并能画出电路图。 3知道电路的两种连接方式:串联或并联。4.会连接简单的串、并联电路。5. 能识别串联和并联的电路,会画出串联和并联电路图。重、难点重点:电路连接的两种基本方式:串联和并联;电路图。难点:短路及其危害;根据实物图或电路图判别用电
15、器的连接方式。器材准备 两节干电池、开关一个、灯泡两个,导线若干、示教板(插件)、教学用软件(初中电学实验室)。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展示生活中的一些电路和跟电有关的精彩画面。上网搜索生活中有关电器线路板,展示电的路径。对电路知识的学习,我们从最简单的电路入手。利用学生喜欢动手的特点,让学生在实际操作思考、交流,使小灯泡亮起来,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二进行新课(一)认识电路活动一:怎样使一个小灯泡发光? 明确任务:让灯泡亮起来,并用开关控制灯泡。注意事项:切不可用导线直接把电池两端连接在一起;连接电路时,先断开开关,待连接完毕、检查无误后再合上开关。裸线接线方法介绍。学生实验,教师指导。电路连好后,
16、让学生代表上台展示自己连接的电路。引导学生观察电路,思考各元件的作用,共同总结电路的组成: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指出各元件的作用:“接触不良”是电路连接中常见的故障,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找原因,排除故障,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用电器:利用电来工作。 电源:供电;开关:控制电路通断;导线:连接电路,形成电流的路径;电路:用导线把电源、用电器、开关等连接起来组成的电的路径。(二)通路、开路和短路1结合学生连接的电路介绍通路和开路。2短路教学:(1)用一根导线,在发光的小灯泡两端迅速试触,观察到的现象: 灯泡熄灭。(2)分析小灯泡熄灭的原因。(3)短路及其危害:短路:导线不经过用电器直接跟电源两极
17、连接的电路,叫短路。展示家庭电路因短路而引燃导线绝缘皮的图片。强调:做实验时,一定要避免短路; 家庭用电时也要注意防止短路。(三)怎样画电路图简单的电路,我们可以很容易看清它的连接情况。但是一些复杂的电路(如电视机的线路板,出示实物),我们很难掌握它的连接情况。为此我们使用专门的符号代替元件,用画图的方式表示电路的组成。 引入:你能不能用简便明了的方法,把刚才连接的电路画下来? 1.阅读教材有关内容,了解几种常见电路元件的符号,以及画电路图的基本方法。2.尝试画出活动1中所连电路的电路图。3.结合学生画的电路图说明注意事项:用统一规定的符号;连线要横平竖直;线路要简洁、整齐、美观。练习:画出下
18、图所示电路的电路图。 上面电路中连接有两个小灯泡,是怎样连接的,能同时发光吗?还有其它连接方法吗?(四)电路的连接方式1活动2: 怎样使两个灯同时发光?提出要求:一定让两个灯泡同时发光;想出其它连接方式;把连接成功的电路,用电路图的形式记录下来。学生活动。实验完毕,几个有代表性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让共同合作两位同学上台,演示自己所连电路,并把电路图画在黑板上。实验软件效果不错,有机会推荐给全市的同行们。而且还便于学生在家学习使用。2串联与并联接法 3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的区别根据学生的交流,进行总结(教师可以补充、演示):串联电路并联电路连接方式用电器顺次连接用电器并列连接有无分支只有一条路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沪粤版九级 物理 上册 教学 设计 导学案 练习题 全套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2140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