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联盟捆绑计划【可编辑版】.doc
《学校联盟捆绑计划【可编辑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联盟捆绑计划【可编辑版】.doc(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学校联盟捆绑计划学校联盟捆绑计划 篇一:关于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学校联盟捆绑关于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学校联盟捆绑 发展的指导意见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 见 (国发48 号)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自治区推进义务 教育均衡发展的指导意见 (新政发56 号)精神,促进义务 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整体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现就推 进县域义务教育学校联盟捆绑发展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针,以促进教育公平、全面提高教育 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遵循“县域统筹、政策引导、 因地制宜、合理配臵”的原则,发挥优质学校的资源优势,带动薄 弱学校、农村学校整体水平
2、的提升,实现县域内优质资源共享、 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办好每一所学校,促进教育公平和谐。 二、工作目标 通过推进义务教育学校联盟捆绑发展办学模式改革,充分发 挥优质学校在办学理念、教育教学、文化建设、课程改革等方面 的优势,促进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模式转型、优质资源共享,实现 联盟捆绑发展的学校教育资源优质化,教师交流常态化,教育管 理规范化,教师队伍专业化,学校发展特色化,推动城乡教育一 体化发展,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为完成到 年 30%左右 县(市、区) 、到 2020 年所有县(市、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 衡奠定基础。 三、管理模式1义务教育学校联盟捆绑发展办学模式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联 合
3、联盟办学;一类是合并式集团化办学。 (一)联合联盟办学模式:以优质学校为龙头,捆绑区域内 对应学段的 23 所薄弱学校 (包括农牧区学校) , 组建相互对应、 相对固定、紧密联系的办学联盟,构建“法人独立、互联互助、 以强带弱、对口支援”的运行模式,逐步形成“资源共享、荣辱 共担、交流互动、同步发展”的一体化管理,在龙头学校的统筹 组织下,在教育管理、教育研究、教育资源等方面合作互助,促 进各成员学校教育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的共同提高,实现县域义 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有效缓解“择校”现象。 (二)合并式集团化办学模式:以优质学校为龙头,吸收合 并 2-3 所薄弱学校(包括农牧区学校) 、新建学校
4、组建教育集团, 通过“合并校”、 “建分校”、 “新建校”等形式,构建“一个法人、 一套班子、统一管理、资源共享”的运行模式,实行人事管理统 一、经费管理统 一、教学管理统 一、资源配臵统 一、考核评价统 一的管理模式。通过管理重构、资源重组等实现一体化办学,带 动薄弱学校、农牧区学校快速发展。以上两类办学模式,可在同一区域内同时运行。各地要结合 实际,大胆创新,积极探索“优质学校+农牧区学校”、“优质学校+ 新建学校”、“优质学校+薄弱学校”等形式,拓宽县域义务教育优 质均衡发展途径。 四、管理办法 联盟捆绑发展要立足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的实际、统筹兼 顾,实现“四个一体化” 。2 (一)实现
5、学校管理一体化。联盟捆绑发展的学校要通过互 派管理干部交流学习、参与成员学校管理等形式,促进管理水平 的共同提高。龙头学校要在办学理念、管理制度、教师培养、教 育科研、文化建设、特色培育等方面对成员学校进行扶持,推进 联盟捆绑发展各成员学校规范化、制度化、精细化、现代化管理, 整体提升教育质量。 (二)实现教师发展一体化。联盟捆绑发展的学校要在教师 交流、学科建设、教师培训、教学研究等方面合作互助。龙头学 校要派出一定数量的骨干教师到成员学校,通过师徒结对、专题 讲座、示范课、公开课、观摩课等形式,开展形式多样的培养培 训活动, 成员学校教师通过对等交流, 到龙头学校进行顶岗学习, 提高教师的
6、教育教学能力。联盟捆绑发展的学校要通过开展联片 教研、网络教研、校本教研、评课赛课等活动,扎实推进义务教 育课程改革,加快联盟捆绑发展学校骨干教师专业成长,促进教 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高。 (三)实现教育资源一体化。学校联盟捆绑发展要合理配臵 各学校的教育资源,以互惠互利为前提,在办学设施、教师队伍、 网络平台、 校园文化等方面优势互补, 达到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 最大限度地形成资源共享的集团优势。龙头学校要充分发挥骨干 教师的资源优势,促进联盟捆绑发展各学校之间的教师流动,最 大程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四)实现考核评价一体化。学校联盟捆绑发展要构建目标 统一,内容一致,兼顾
7、差异,面向全体的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体系, 对各成员学校进行统一的发展性评价。龙头学校要发挥考核评价3的指导作用,促进各成员学校健康有序特色发展。同时要建立统 一的教学质量监测和反馈体系,定期进行教学质量分析和研究, 确保联盟捆绑发展所有学校办学质量和效益的共同提高。 五、运行机制 (一)深入调研制定方案。各地(州、市) 、县(区、市) 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认识推行学校联盟捆绑发展管理对于促进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作用,要对区域内联盟捆绑发展学校办 学的规模、布局、管理模式、运行机制、投入状况等进行深入调 研,科学论证,综合评估区域学校办学水平,确定优质学校作为 城乡学校联盟捆绑发展的龙头学校,每
8、个县(区、市)至少确定 23 所学校先行试点,以点带面,制定方案,积极行动,构建城 乡学校联盟捆绑发展办学。各县(区、市)要于 年 1 月 1 日前,将推行学校联盟捆绑发展办学的三年规划和实施方案报送 地(州、市)教育局。地(州、市)教育局要加强对县(区、市) 的指导,制定本地(州、市)学校联盟捆绑发展办学的三年规划 和实施方案并于 年 3 月 1 日前,上报自治区教育厅基础教 育处。 (二)组建运行管理机构。联盟捆绑发展学校要签署协议, 成立内部组织管理机构,建立以共同愿景为核心、以制度体系为 框架、以规则程序为纽带的学校联盟捆绑发展的运行机制,决策 或协调学校联盟捆绑发展的重大事项,制定学
9、校联盟捆绑发展有 关规划、具体的运行方案等。管理机构负责人原则上由龙头学校 校长、成员学校校长担任,按照管理权限由有关部门任命。要建 立完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制定学校联盟捆绑发展工作章程 。4联盟捆绑发展学校内部组织架构及其管理,按学校联盟捆绑发展 章程规定执行。联盟捆绑发展学校既要促进整体优化、均衡 发展,又要形成各自鲜明的办学特色。 (三)创新教师管理制度。积极建立与联盟发展相适应的人 事管理制度,逐步实行以联盟捆绑发展学校为单位,统筹使用、 岗位聘用的管理制度。根据教师队伍结构和学科建设需要,联盟 捆绑发展学校管理机构可在联盟捆绑发展内各学校合理选任教 师,互补编制余缺,解决教师超编、超
10、岗位结构比例聘用、超学 科岗位配备问题,逐步实现教师由“学校人”向“系统人”的转 变。要扎实推进联盟捆绑发展学校间干部教师交流工作,优化教 师资源配臵,实现教师队伍的有序流动。鼓励具有中小学一级以 上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通过跨校竞聘的方式,从岗位职数相对紧 张的城镇学校、优质学校交流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 (四)完善收入分配办法。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学校联盟捆绑 发展学校教育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和绩效考核情况,核定联盟捆绑 发展学校绩效工资总量。联盟捆绑发展学校根据教育教学质量评 估结果,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确定各成员学校绩效工资, 各成员学校按照“优绩优酬、多劳多得”的原则,建立科学、合理 的分配
11、激励机制,通过规范的程序和要求,合理确定教职工收入 水平。 (五)建立经费保障机制。为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大力扶持农牧区学校等薄弱学校,推动学校联盟捆绑发展工作, 各地(州、市) 、县(区、市)要给予经费保障。对办学成效显 著的学校和个人要给予奖励,对农村教师和交流到农村学校的城5镇教师,各地要结合当地实际分别发放农村教师津贴和交通补 贴。 六、工作要求 (一)建立领导机制。实施学校联盟捆绑发展是促进义务教 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现实需要。各 地(州、市) 、县(区、市)要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成立 本地学校联盟捆绑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统筹协调学校联盟捆 绑发
12、展的相关工作。建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与各有关联盟捆绑发 展学校联系制度,加强指导与服务。 (二)建立考核机制。各地要建立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联盟 捆绑发展考核评估机制,制定学校联盟捆绑发展考核评估方案, 对联盟捆绑发展学校实施考核评估。尤其要将帮助和扶持成员学 校提升“软实力”,纳入对龙头学校办学业绩重点考核内容之一。 (三)建立监测机制。对学校联盟捆绑发展状况实行动态监 测,并以适当方式接受社会的评价和监督,确保龙头学校及捆绑 学校“软实力”的提升及社会认可度。 (四)建立激励机制。建立与学校联盟捆绑发展相适应的奖 惩制度。对于作出突出成绩的领导和教师, 在绩效考核等级确定、 评优评先、高层次培
13、训、后备干部选拔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对 工作态度消极,浮于表面,无任何进展,甚至造成质量下滑的单 位,将追究相关人员领导责任;对不服从学校安排或消极怠工的 教师严格按有关规定执行。6 篇二:联盟捆绑校第二小学方案创新管理机制聚力共促发展福海县第二小学联盟捆绑学校方案 为了贯彻落实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县域义务教育联盟捆 绑发展的指导意见(新教基31 号)精神,促进义务教育优 质均衡发展,整体提升城乡各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我校响应福海 县教育局 (30 号)文件精神,以优质学校为龙头,捆绑县域内 对应学段的 2-3 所薄弱学校,组建办学联盟,构建“互联互助、以强 带弱、对口支援”的运行模式。与
14、福海县齐干吉迭乡小学、解乡小学、 一农场小学进行“一帮三,捆绑式评价”联盟。结队帮扶的学校之间 通过多种形式开展交流与合作,实现了法人独立,管理统 一、信息互 通、教学同步、资源共享。现初步总结如下: 一、 创新管理机制,共促提高。 1、成立领导小组。设福海县第二小学校长张凤琴为组长,齐乡、解 小和一农场校长张茂玉、 好吾兰、 许鲁湘为副组长, 实现全方位合作、 多方面协调的工作领导小组, 调动各校中层领导职责相对应的捆绑联 盟制度。依托福海县第二小学校园网站,开辟龙头学校工作室网页, 建立捆绑学校 QQ 群,及时采集各种信息,给大家提供一方交流的平 台。 2、深入了解各校优势与薄弱环节,学习
15、各校特色和亮点,为“一帮 三、捆绑式评价”学校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组织捆绑校成员深入各校实地参观、查看资料、召开座谈会,对开展“一帮 三、捆绑式评价”亮点学校进行了现场观摩。在此基础上, 结合学校实际情况, 对今后如何做好“捆绑式评价”学校发展工作交换 了意见,共商合作交流的具体内容。 3、签订联盟捆绑学校责任书。在分析过各校优势及不足后,召开全 体成员会议,围绕各校培养目标,大家群策群力,讨论制定了每年度 和周期内的工作计划、学习内容、目标任务以及工作室相关职责和制 度,并签订了责任书。 4、 创新“捆绑式”学校管理模式。在“捆绑式”试点学校管理体制上, 尝试实行法人独立、 互联互动、 以
16、强带弱、 一套领导班子、 独立核算、 一体考核评估的管理运行机制;在“捆绑式”重点学校,实行顾问校长 制,即城区学校的校长兼任乡镇学校的顾问校长,乡镇学校在重大问 题决策上要听取顾问校长的意见建议。实行“包保责任制”,为每一对 捆绑学校指定了一名副校长、 一名中层以上领导和一至二名骨干教师 (根据学校对科目需求指定) ,具体负责跟踪、协调和指导捆绑学校 的工作。建立八大“教育共同体”。管理同谋、计划统筹、工作同步、 互助协作、共谋发展,在教育科研、教师交流、文体活动等方面实现 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使农村学校在教育管理、教学质量、教师素 质等方面都有明显提高。 二、搭建交流平台,聚力发展。我校
17、充分结合校内优势资源及校园特色,实行义务教育“优质学 校+薄弱学校”联盟捆绑发展办学,充分发挥优质学校在办学理念、教 育教学、 文化建设、 课程改革等方面的优势, 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在行政、教学、德育和总务四个联合工作组,各负其责,把我校先进 的教学经验、课改成果推行到联盟学校。重点指导教学、教研活动。学校全面协调、统筹安排,建立起各种交流合作机制。具体采取以下 措施: 1、优秀班主任、骨干教师定期到对方学校进行中、短期支教和任教, 使联盟学校的班级管理和课堂教学能够及时交流、 互相借鉴、 共同提 高。 2、课题结对指导。在长期教学工作中,我校结合教学实践,形成自 己的课题研究。其中自治区
18、课题结题三个,地区级课题结题两个,开 题一个。在课题负责人吴学红副校长,教研主任张炜老师牵头下,带 着骨干教师课题研究成果到对口学校, 通过典型教学案例片段进行研 究,不断推进两校教学发展。 3、以青蓝工程为契机,以“课程改革”为论坛主题,开办研讨活 动。我校和联盟学校教师进行师德修养、业务培训、心理健康、基本 功竞赛等不同形式的交流,有计划地提高各校教师素质。大家借此平 台,畅所欲言,既充分展示了各自校园文化的内涵,体现了各自的管 理智慧,充分探讨课改中的成绩与困惑。 4、各种课型交流。举办“春雨杯”送课下乡活动。我校派青蓝室 成员与联盟学校同课异构,实现资源共享。在县级名师张炜、地区学 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可编辑版 学校 联盟 捆绑 计划 编辑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2116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