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盐城市/学高三级第三次调研考试语文试卷.doc
《南京市、盐城市/学高三级第三次调研考试语文试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市、盐城市/学高三级第三次调研考试语文试卷.doc(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20102011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三次调研考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16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写在答题纸的对应位置。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横线上。考试结束后,请交回答题纸。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称赞称心如意 请帖俯首帖耳 婢女不无裨益 B测量量入为出 当权独当一面 契约锲而不舍 C稽首无稽之谈 曝光一曝十寒 谬误寥若晨星 D干练天干地支 差遣差强人意 剽悍虚无缥缈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中国达人秀”栏目因为没有任何条件
2、限制,所以前来报名的选手各年龄阶段都有,他们带来的绝活也多种多样。B日益狭窄的个人活动空间和社会交往范围,越来越重的职场竞争和工作压力,使现在的上班族很难享受到生活和工作的快乐。 C国产动画电影梦回金沙城,成功获得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提名,却票房榜中出局,这应当引起我们深刻的反思。D作为南京城市形象符号之一的梧桐树,负载了丰富内涵,如何看待城市建设与梧桐树保护的关系,要用经济与文化统一的视角。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题目。(4分) 中国画讲究“留白”,文学作品同样如此。十九世纪的作家大多是上帝,似乎什么都知道,比如雨果;读者是信徒,只能老老实实地听着。二十世纪的读者和作家则往往是平等的,比如在周
3、朴园对侍萍有没有爱这个问题上,读者可以有自己的理解。如果一篇作品把什么都说了,读者就会反感:你都说了,要我干什么?可见, 。 (1)根据文意,续写一句话结论。(2分) 答: (2)材料提到的法国作家雨果,著有长篇小说 ;周朴园这一人物形象出自现代作家 的戏剧作品雷雨。(2分)4近年来,更改老地名的现象屡见不鲜。请从以下两例中任选一个拟写赞成或反对的看法。要求:说出两条理由,使用一种修辞手法。(5分)(1)“砧杵桥”改名为“珍珠桥”(2)“仁怀市”拟改为“茅台市”答: 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书关桥老僧事朱辰应 里巷之侠,有尺寸之长,则思自表见于世。予读徐丈学观所传
4、关桥老僧事至奇,顾溷迹浮屠以老,何与?予考其行,盖亦失志于时者之所为也。呜呼!有明之季,戎政不修,而御下过急,试一不效,即从而弃之。既已无所归,则往往颓坠放废,老憎殆其流欤?惜乎老僧英略武备,仅见于关桥,而社稷已堕壤矣。 关桥吾禾郡治东南之通衢也。崇桢间,者僧偕其徒结庐驻锡,气昂藏,不善作缁流态。常终日危坐,有过之者,瞠目不起。问其出处,笑不应。乡之人多忽之。 顺治二年秋,大兵南下,游骑及关桥。老僧出所持杖,荷以前,负桥而立。骑至,厉声叱之,不退。乃引弓射,三射,三握其镞,兵刃交进,鼓声四起。老僧迎锋前敌,击杀数十人,骑皆咋舌惊去,戒弗犯。当是时,举乡人扶老携幼,狐兔窜伏,从苇茅中探首窃望。遥
5、见老僧出门前斗时,旌旗蔽空,甲盾森列,奋身搏战于白刃中,闪烁腾伏,左右冲突,所向莫当,乡之男妇,罔弗战栗流汗,拊手叫号。自是无问知与不知,始叹老僧固非常人也。既免,各归家,率老幼然香礼拜,老僧笑不纳。 后数年,老僧出访名山,竟不知所终。或曰:“老僧尝自号海涵,谓其徒曰月照.。精拳棍,类少林家数。”或曰:“人尝从老僧游,道遇官兵,急不及避。俄营帅传入见帐中,握手泣下,劳苦如平生。窃听其语,若故为军官者,终莫得其真。”徐丈云。 予既慨老僧溷迹浮屠,不克表见于世,而复惜徐丈有文,而行之不远也。爰节次纪之,以备外史氏采择。 (选自清谷文钞,有改动)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6、) A顾溷迹浮屠以老 顾:但、不过 B而御下过急 御:任用 C俄营帅传入见帐中 俄;忽然 D不克表见于世 克:能够6下列句子中,全部直接表现老僧“英略武备”的一组是(3分)( ) 常终日危坐,有过之者,瞠目不起 老僧出所持杖,荷以前,负桥而立 老僧迎锋前敌,击杀数十人 奋身搏战于白刃中,闪烁腾伏,左右冲突 乡之男妇,罔弗战栗流汗,拊手叫号 精拳棍,类少林家数 A B C D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明末不整治军政,朝廷用人无方,致使许多英才颓废堕落,老僧原来是军官,虽混迹于僧侣之中,但不同于稍有一点长处就想在世人面前表现的一般里巷侠客。 B顺治年间,清兵南
7、下,面对游骑的呵斥与多次射击,老僧独立关桥,搏杀迎击,所向无敌,使游骑惊恐地离去,百姓最终免遭战祸,各自归家。C老僧是“至奇”之人:带着徒弟筑屋修行,行为却不同于一般僧人,问他出处,笑而不应;击退清军后对乡里老幼的焚香叩拜,也笑而不纳;后来出访名山,不知所终。D作者读了徐学观老人所记载的关桥老僧的事略,叹息徐氏之文流传不广,于是查考老僧行迹,加以删改编写,来准备给野史编写者采纳选用。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予考其行,盖亦失志于时者之所为也。(3分) 译文: (2)举乡人扶老携幼,狐兔窜伏,从苇茅中探首窃望。(4分) 译文: (3)自是无问知与不知,始叹老僧固非常人也。
8、(3分) 译文: 三、古诗词鉴赏(10分)9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送温台唐朱放渺渺天涯君去时,浮云流水自相随。人生一世长如客,何必今朝是别离!雨夜宋张咏帘幕萧萧竹院深,客怀孤寂伴灯吟。无端一夜空阶雨,滴破思乡万里心。(1)送温台中“渺渺天涯”“浮云流水”分别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2分) 答: (2)“帘幕萧萧竹院深,客怀孤寂伴灯吟”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请简要赏析。(3分) 答: (3)两首诗的结尾两句抒情方式有何异同?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5分)答: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 。(荀子劝学)(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9、 。(陶渊明桃花源记)(3)沧海月明珠有泪, 。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 (4)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 (5)辅车相依, 。(左丘明左传) (6)为天地立心,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西铭)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1114题。哑巴与春天迟子建 最惧怕春风的,莫过于积雪了。 , 春风像一把巨大的笤帚,悠然扫着大地的积雪。它一天天地扫下去,积雪就变薄了。这时云雀来了,阳光的触角也变得柔软了,冰河激情地迸裂,流水之声悠然重现,嫩绿的草芽顶破向阳山坡的腐殖土,达子香花如朝霞一般,东一簇西一簇地点染着山林,春天有声有色地来
10、了。 我的童年春光记忆,是与一个老哑巴联系在一起的。 在一个偏僻而又冷寂的小镇,一个有缺陷的生命,他的名字就像秋日蝴蝶的羽翼一样脆弱,渐渐地被风和寒冷给摧折了。没人记得他的本名,大家都叫他老哑巴。他有四五十岁的样子,出奇地黑,出奇地瘦,脖子长长的,那上面裸露的青筋常让我联想到是几务蚯蚓横七竖八地匍匐在那里。老哑巴在生产队里喂牲口,一早一晚的,常能听见他铡草的声音,嚓嚓嚓,那声音像女人用刀刮着新鲜的鱼鳞,又像男人抡着锐利的斧子在劈柴。我和小伙伴去生产队的草垛躲猫猫时,常能看见他。老哑巴用铁耙子从草垛搂下一捆一捆的草,拎到铡刀旁。本来这草是没有生气的,但因为有一扇铡刀横在那儿,就觉得这草是活物,而
11、老哑巴成了刽子手,他的那双手令人胆寒。我们见着老哑巴,就老是想逃跑。可他误以为我们把草垛蹬散了他会捉我们问责,为了表示支持我们躲猫猫,他挥舞着双臂,摇着头,做出无所谓的姿态。见我们仍惊惶地不敢靠前,他就本能地大张着嘴,想通过呼喊挽留我们。但见他喉结急剧蠕动,嗓子里发出“呃呃”的如被噎住似的沉重的气促声,却说不出一句话来。 老哑巴是勤恳的,他除了铡草、喂牲口之外,还把生产队的场院打扫得干干净净。冬天打扫的是雪,夏天打扫能是草屑、废纸和雨天时牲畜从田间带回的泥土。他晚上就住在挨着牲口棚的一间小屋里。也许人哑了,连鼾声都发不出来,人们说他睡觉时无声无息的。老哑巴很爱花,春天时,他在场院的围栏旁播上几
12、行花籽,到了夏天,五颜六色的花不仅把暗淡陈旧的围栏装点出了生机,还把蜜蜂和蝴蝶也招来了。就是那些过路的人见了那些花儿,也要多望上几眼,说,这老哑巴种的花可真鲜亮啊,他娶不上媳妇,一定是把花当媳妇给伺候和爱惜着了! 有一年春天,生产队接到一个任务,要为一座大城市的花园挖上几千株的达子香花。活儿来得太急,人手不够,队长让老哑巴也跟着上山了。老哑巴很高兴,因为他是爱花的。达子香花才开,它们把山峦映得红一片粉一片的。老哑巴看待花的眼神是挖花的人中最温柔的。晚上,社员们就宿在山上的帐篷里。由于那顶帐篷只有一道长长的通铺,男女只能睡在一起。队长本想在通铺中央挂上一块布帘,使男女分开,但帐篷里没有帘子。于是
13、,队长就让老哑巴充当帘子,睡在中间,他的左侧是一溜儿女人,右侧则是清一色的男人。老哑巴开始抗议着,他一次次地从中央地带爬起,但又一次次地在大家的嬉笑声中被按回原处。后来,他终于安静了。后半夜,有人起夜时,听见了老哑巴发出的隐约哭声。 从山上归来后,老哑巴还在生产队里铡草。一早一晚的,仍能听见铡刀“嚓嚓嚓”的声响,只不过声音不如以往清脆,不是铡刀钝了,就是他的气力不比从前了。那一年,他没有在场院的围栏前种花,也不爱打扫院子,常蜷在个角落里打瞌睡。队长嫌他老了,学会偷懒了,打发了他。他从哪里来,是没人知道的,就像我们不知他扛着行李卷又会到哪里去一样。我们的小镇仍如从前一样,经历着人间的生离死别和大
14、自然的风霜雨雪,达子香花依然在春天时静悄悄地绽放,依然有接替老哑巴的人一早一晚地为牲口铡着草料,但我们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原来这小镇是少了一个沉默的人 一个永远无法在春天中歌唱的人! (选自散文选刊2011年第3期,有改动)11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1)说说“最惧怕春风的,奠过于积雪了”中“积雪”的含义。(2分) 答: (2)“老哑巴看待花的眼神是挖花的人中最温柔的”一句,表达了老哑巴什么样的情感?(2分) 答: 12老哑巴的“春天”指的是什么?请分条概括。(4分)答: 13第节各有一处描写了达子香花,请简要分析第三处在文章中的作用。(6分) 答: 14老哑巴与祝福中的祥林嫂有许多相似之处
15、,请加以探究。(6分)答: 六、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传记,完成1517题。生化学家邹承鲁 因为有糖尿病,几次提出想吃冰激凌都被拒绝。女儿最终还是给他买来了,吃完这杯他喜爱的甜美的冰激凌,83岁的邹承鲁心满意足地睡去,再也没有醒来。 在南开中学和西南联大求学期间,邹承鲁似乎没有节假日,整天沉浸在查阅文献、思考问题和撰写科研论文之中。为人师后,有一次一名学生准备发表一篇论文,论文中涉及的数据比书本上列出的数据高出了一倍。他苦苦思索,在论文发表前,突然发现数据之所以高出一倍,是采用了不同的计算方法。正是因为对科学发自内心的热爱和尊重,他才不敢对科学有丝毫懈怠。 上个世纪60年
16、代,邹承鲁作为主要参与者,共同完成了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的研制工作。这一重大成果,使他成为中国生化科学界的权威之一。由于种种原因,他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有人为他惋惜,他说,做研究的时候就没有想得奖的事情,为得奖而工作,不可能成为好的科学家。 邹承鲁最大的憾事是各种政治运动使他花在科研上的时间太短,否则或许可以做出更多的事情。他无法逃脱时代给他的局限,所以晚年一直在一种追赶时间的心态下工作。先前没有安定的研究环境,如今有了,科学界却刮起了浮躁之风,所以他着急,所以他批判。 如今人们在纪念他的时候,议论最多的不是他的科学成就而是他的“说真话”。 当年剑桥求学,邹承鲁在向自然杂志投的第一篇论文中习惯性地
17、署上导师的名字,却被导师删掉,他很是震撼。担任导师后,邹承鲁首先打破了中国科学教育界导师署名的潜规则。他曾说:“最可恶的是仗势署名,这是一种欺人的方式。”当选中科院院士不久,面对逐渐蔓延的学术造假现象,邹承鲁首次在科学界提出“科研道德”问题:“科学研究来不得半点虚假,个别人甚至不择手段剽窃他人成果,就更令人不能容忍。” , 邹承鲁曾任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委员。有一次评选院士,候选人来找他,希望得到照顾。他不客气地说:“院士选举条例有规定,如果个人搞公关,就取消资格。你最好别再找我了,下次再这样我就公开了,这样你的资格就会被取消。” 2004年他和同行联名在自然杂志发表文章,严辞抨击人治下的科技
18、体制。认为计划经济时代的科技管理体制已经严重阻碍了中国科技的创新和发展。这是邹承鲁晚年向中国科学界投下的最后一颗重磅炸弹。 这个有性格的老人“不识时务”的举动,使他在公众中赢得了“科学界真理斗士”的赞誉。回顾邹先生的一生,有一幕令我们难以忘怀:上世纪50年代,刚从英国回来的邹承鲁参加一个学术研讨会,一位老先生正在前面慷慨激昂地发言,突然,他从后排座位上站了起来,直率地说:“我不同意您的看法”15简要概括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表现邹承鲁是“科学界真理斗士”的。(6分) 答: 16从全文来看,邹承鲁为什么会坚持“说真话”?(6分) 答: 17文章开头和结尾刻画传主都用了哪种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6分
19、) 答: 七、作文题(70分) 18不管愿意还是不愿意,我们已经习惯了很多很多,但习惯之后你又有什么样的经历或感 悟呢? 请以“习惯之后”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盐城市20102011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三次调研考试语文附加题注意事项: 1由选考历史科目的考生解答,其他考生不做。本试卷总分40分,考试用时3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写在答题纸的对应位置。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横线上。考试结束后,请交回答题纸。 一、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10分) 杨补凡为余夫妇写载花小影,神情确肖。是夜月色颇佳,兰影上粉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南京市 盐城市 三级 第三次 调研 考试 语文试卷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210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