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中学浙江省特色示范普通高中申报表.doc
《余姚中学浙江省特色示范普通高中申报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余姚中学浙江省特色示范普通高中申报表.doc(5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浙江省特色示范普通高中申 报 表学校名称:_ 浙江省余姚中学 _(盖章)学校地址:_ 余姚市四明西路392号_ 邮 编:_315400_ 网 址: 现有等级:省一级重点中学 申报等级:省一级特色示范高中 校长姓名:_ 王胜战_ _ 联系电话: 057462720377 电子邮箱:_ yysszxwsz 申报时间:_ _2012年9月15日_学校申请浙江省教育厅:为积极响应我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推动学校的特色发展、高位发展,根据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印发的通知要求,结合学校实际,现向省教育厅提出申请,申报浙江省一级特色示范普通高中。余姚中学创建于1935年11月,前身为“余姚私立实获初级中学”,是
2、余姚第一所中学。1961年被列为省24所试点中学之一,1981年被列为省80所重点中学之一,1995年被评为省18所一级重点中学之一。在历代姚中人的努力下,学校形成了“知行合一、止于至善”的教育理念,为国家培养了3万名各条战线的优秀人才,在省内外享有盛誉。办学条件一流。1999年,学校易地新建,占地175亩,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校园环境优美,绿化面积达到40%,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形成“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美景。学校教育教学设备完善,信息化程度高,为首批“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学校崇尚“学术至上教育自觉”教风,致力打造“大爱大智大气”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180
3、余名,其中2/3为中高级教师,2/3教师获得市级以上荣誉称号,近2/3教师已完成或正参加硕士研究生课程进修。“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已经成为姚中教师共同的价值追求。校本课程丰富。学校确立“本色做人、卓越做事”的学生发展目标,为学生终身的发展服务。开发了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一生一课表,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搭建载体。每学年开展“八大节四大主题周”德育活动;成立二十余个学生社团,促进学生全面成长。集智100、感字系列教育、模拟联合国、中学生党校等活动,成为省市名牌社团、学校德育品牌。学校校本课程建设经验曾在省、大市推广。教育管理精细。学校秉承“实获”精神,落实“精雕细刻抓教育”管理思想。重视优良校
4、风建设,追求“铁的纪律、金的人格”的育人境界,实行全程、全员、全面的精细化管理。积极实施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方式,努力打造高效、生态和智慧课堂。注重学生自主发展,“自主学习、专注学习、高效学习”成为姚中学生的学习特质。教学质量优异。近年来,高考第一批(重点大学)上线率保持在80%以上,成绩名列全大市前茅;六年来有53名学生考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香港大学;每年有100余名学生被中国“常春藤大学”(C9)录取;每年学生在省级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奖达100人次以上;综合教学实力名列全省前列。学校获得2012年“北京大学中学校长实名推荐”资质;北大前校长许智宏先生曾赞我校“兴学重教、人才辈出”。办学特色鲜
5、明。学校形成“文理兼备,全面发展”办学特色,近些年来,尤以文科、数学、信息学见长。学校在2004-2011年的七年中有六年取得全国数学联赛浙江省团体优胜奖,学校连续五年获得全国信息学联赛优秀参赛学校;数学和信息学全国联赛颁奖大会多次在我校举行。学校先后被评为中国百强中学、浙江省文明单位、浙江省和谐校园、浙江省科研兴校200强、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单位等。对照浙江省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建设标准(试行),五个评估内容、16个评估条目中的一级指标,我校16个全达标。特此申请。 浙江省余姚中学 2012年9月15日 县(市、区)教育局推荐意见负责人签名: 单位公章: 年 月 日设区市教育局审核意见 负
6、责人签名: 单位公章:年 月 日学校自评报告开放至善 卓越发展浙江省余姚中学争创省一级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的自评报告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进取办学传承的余姚中学,自1935年建校近八十年来,始终致力于学校的个性发展、品牌经营和特色培育。近八十年的风雨兼程,历代姚中人高举“实获卓越”的发展大旗,传承姚江学脉,走特色办学之路,用智慧和劳作奠定了学校坚实的办学基础和良好的教育声望。当下的姚中,站在教育哲学的高度,回归基础教育的原点,关怀学生的个性张扬和精神成长,实现以人为本的终极发展目标;遵循教育的生态规律、应答时代召唤,追求学校的特色营建与卓越发展。在学校特色发展与理想教育追寻的征途中,开放至善、自觉
7、自为,拒绝平庸、追求卓越,崇尚第一、追求一流,做最好的自己。学校构建的充满活力、独具特色的课程体系,学校培育的充满张力、优质丰厚的学校文化,是姚中特色发展的物质抓手和教育情怀,“学术开放、教育自觉、心灵自由”的学校文化价值取向又一次让余姚中学获得腾飞的正能量。一、学校概况(一)社会状况余姚中学地处浙江省余姚市城区,有深厚的姚江文脉浸润。余姚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素有“姚江人物甲天下”、“东南最名邑”和“文献名邦”的美誉,是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现当代的余姚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富裕,社会和谐幸福。在“十二五”期间,余姚市政府提出要率先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和幸福城市的奋斗目标,践行“教育优先发
8、展、率先发展、科学发展”的理念,在宁波大市内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把余姚建成“历史积淀深厚、发展适度超前、育人质量一流、教育特色鲜明”的教育名城。这种独特的地理位置、深厚的历史文化和蓬勃的现代城市发展,为学校发展创设了得天独厚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源泉。同时,国家、浙江省、宁波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余姚市“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2011-2015)的颁布,为学校的特色发展、高位发展提供了强劲的思想支持和精神动力。(二)发展状况1、总体状况余姚中学的前身是成立于1935年11月的余姚私立实获初级中学,是余姚第一所中学。1961年被列为省24所新学制试点中学之一,1981
9、年被列为省80所重点中学之一,1995年12月被确定为省一级重点中学,1999年成为浙江省首批(18所)通过复评的省一级重点中学之一。目前,学校仍是余姚区域内唯一的省一级重点中学,肩负着家乡父老的重托与学校教育的光荣使命。建校近八十年来,在历代姚中人的努力下,学校始终秉承“追求卓越”的姚中精神,为国家培养了3万余名各条战线的优秀人才,铸就了学校一次又一次的辉煌,赢得了社会的信任和尊敬。尤其是近十年来,学校进一步深化“知行合一,止于至善”的办学思想,求真务实,积极进取,形成了“文理兼备,全面发展”的办学特色,学校各项工作得到了新发展,学校各项事业开创了新局面,具有特色的教育品牌逐步形成,在省内乃
10、至全国的影响日益扩大。学校在2004年-2011年中有六年取得全国数学联赛浙江省团体优胜奖,学校连续五年获得全国信息学联赛优秀参赛学校。近几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浙江省文明单位”、“浙江省首批和谐校园”、“浙江省科研兴校200强”、“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单位”、“浙江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浙江省教科研先进学校”、“中国百强中学”等,在省内外享有良好的办学声誉。学校还成为国内多所一流大学的优质生源基地,并且荣获北京大学2012年“中学校长实名制推荐”资质。北京大学前校长许智宏先生曾用“兴学重教,人才辈出”称赞学校。2、硬件状况1992年2月,学校易地新建迁入现址,余姚市四明西路392号。校
11、园占地面积175亩,建筑占地面积6.5万多平方米,校园绿化面积达到40%,形成“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物有序、地无尘”的优美环境。科学馆、实验室、体艺馆、图书馆、天文台、电子阅览室、广播站、心理健康辅导站和通用技术精工教室一应俱全。学校教育教学设备完善,信息化程度高,已建起了8大数字通信系统:计算机校园网、有线电视网、校园广播网、校园监控网、校园虚拟电话网、校园收银网、校讯通网和标准化试场通信网,为“浙江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正在争创宁波市示范性数字化校园。随着新课程进一步推进实施,学校将进一步完善各类场馆的硬件建设,进一步开发场馆辅助新课程实施的功能,为实施新课程奠定扎实的硬件
12、基础。3、师生状况学校现有39个班级,学生1850人。近几年中,第一批(重点大学)上线率保持在80%以上,名列宁波大市前茅。近六年来有53名学生考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香港大学,每年有100余名学生被中国“常春藤大学”(C9)录取,每年在全国、全省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奖的学生达100人次,综合教学实力位居全省前列。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六年来已经输送28名优秀学生进入北京大学,其中我校07届毕业生、北大学生苏炜杰同学去年获得全国丘成桐数学竞赛一金二铜、总分第一的好成绩(现就读美国斯坦福大学)。学校现有教职工185名。师资力量雄厚,拥有宁波市级及以上名特教师、学科骨干教师14名;50%教师具备高级教师职
13、称;2/3左右老师获得市级以上各类荣誉称号,获得国家和省市级各类先进荣誉称号的教师有80余人次,其中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1人。有国家级数学奥林匹克一级教练5名,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优秀指导教师3人,全国信息学联赛优秀指导教师5人次。有100余位教师已完成或正在进修硕士研究生课程。学校已经形成结构合理、敬业奉献、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二、特色发展(一)前瞻的学校发展规划学校的规划引领着学校的发展方向,并在积淀着学校的底蕴与特色。毋庸置疑,学校的特色都意蕴在学校课程之中。在学校“十五”规划中就非常前瞻性地进行了学校的课程设置改革,提出课程体系由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和研究性课程三类
14、构成,并在国家级课题“实施良知教育,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中付诸于学校的教学实践之中;在“十一五”期间,尤其在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规划课题余姚中学“良知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和实践的实践中,我校的校本课程实施与开发逐步走向“开放至善”的建设之路,初步构建了有校本特色的多样、丰富的校本课程。行走在“十二五”,学校以更有远见的办学目标和更加丰富的教育智慧,结合浙江省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建设标准(试行)颁布了“知行合一,止于至善”的学校教育余姚中学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2012.8-2012.12),推进学校的“转型升级、内涵发展”发展战略。在对学校发展的精准定位后,学校在新一轮学校发展规划“知行合
15、一,止于到善”的学校教育中与时俱进地升级办学理念、明晰办学目标与育人目标,并设计了学校在今后四年内改革和发展的十大特色项目以及六大保障机制。顶层设计的升级与优化,将为学校的“转型升级、内涵发展”的发展战略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思想和智力支持,确保学校科学发展、高位发展、特色发展。学校的校训是:知行合一,止于至善。学校的办学目标是:坚持“知行合一,止于至善”办学理念,把余姚中学建设成为一所校园美、理念新、师资强、管理精、质量高、特色明,全体师生拥有充分自主发展机会,凸显“本色做人、卓越做事”育人特色,大市领先、全省一流、长三角知名的示范性特色高中。学校的育人目标是培养学生“本色做人、卓越做事”的品质
16、和能力。再经过近四年的奋力超越,到建校八十周年时,努力把姚中建设成一所更受人敬重的现代化、示范性特色窗口学校。学校在“知行合一,止于到善”的学校教育中提出了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十大项目,以进一步培育先进开放的学校文化、教育自觉的工作境界、学术至上的专业情怀、校本特色的项目优势和幸福生活的价值取向,积极推动学校改革向纵深前进,引领学校高位发展、特色发展、科学发展。(二)优质的学校文化培育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的核心发展力。在未来学校的发展中,学校文化将成为其稳定的核心驱动力和竞争力,学校的特色在于其文化,学校的优质指向其文化。我们精准地提升着学校文化内核,培育优质的学校文化,不断增强学校的核心发展力。我
17、们进一步唤醒姚中人的“实获”、“优秀”等基因,在学校文化中进一步加注“优秀”这个底色,“让自己更优秀”成为姚中人的一种习惯,“知行合一,止于至善”成为姚中人的生命自觉,对学校精神、教育理念追求真正成为学校文化核心价值,成为支配教育教学行为的文化习性,成为每一个姚中人的文化品格。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学校确立了“唤起良知、追求卓越”的教育思想,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办学个性。近些年来,在传承优秀办学文化的基础上,学校与时俱进地提出“知行合一,止于至善”的教育理念、“本色做人,卓越做事”的育人目标、“学术至上,教育自觉”的教风、“自主专注高效”的学风,对学校顶层核心文化进行了的优化、升级设计。学校发扬
18、“精雕细刻抓教育”的经营思想,倡导“精细合作卓越”的行政工作文化,建设一支高效、精干、结构合理的学校管理服务队伍,打造“民主+科学+高效”的管理特色。在“精细合作卓越”的行政工作文化下,教务处、学生处、总务处、教师发展处等处室的工作文化又将呈现不同形式与特色,凝聚这些特色与个性进一步奠定、丰厚学校文化。同时,提炼学科教研组品牌文化,振奋学科组成员、提升学科影响力、打造学科品牌特色;引领主流差异化班级文化,在创新班级文化、凸显个性特色的实践中,用学校的核心理念精神文化进行引领,在主流文化长河中呈现多姿多彩;培育教师的教学个性文化,形成学校文化成就教师个人教育梦想的格局。(三)多样的学校课程设置在
19、进行现代课程体系的构建过程中,我们着力基于育人目标的校本课程的实施与开发,拓宽学生的生活空间,增加学生的生命厚度,提升校园的幸福指数。在教育哲学和课程理论的指导下,优化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三级课程的设置,学校进一步完善了在“十一五”期间构建的学校课程体系,为满足学生个性充分发展和创新素质培育的课程需要,逐步建构了基于学生培养目标的学校课程体系,以国际大视野、学术大课程、人文大关怀形成校本课程特色,并以“学术性”意蕴充足的现代课程体系适应学校“止于至善”的顶层设计。基于“知行合一、止于至善”教育理念和“本色做人、卓越做事”育人目标,学校构建了如下图所示的“球状发展”型学校现代课程体系。其
20、价值取向是:围绕育人目标,追求卓越发展。注重人文教化精神成长,突出文史哲艺大文科、德性身体心理大和谐、数理逻辑实践大能力、国际教育交流大视野这四大主线,追求学生个性核心竞争力基础上更全面的发展,形成“以个性和谐促进发展,以个性特长培植成功”的育人机制;实践“给创新思维以适宜空间,融素质教育于文理学科,文理兼备全面发展,知行合一精神丰满,个性发展幸福成长”的课程建设宗旨。学校“球状发展”型学校现代课程设置以“本色做人、卓越做事”为内核,在以国家(地方)必修课程进行充分的素质养成和个性发展的基础性上,开设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个性发展课程(主要是科技知识类、人文知识类、社团活动类校本课程)和基于高端引
21、领的特色创造课程(主要是学科竞赛类校本课程),并在科技与人文的交融中促进全体学生的精神成长、在高端引领的拓展与研究中给予学生个性特长充分的发展空间。根据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的精神,学校现代课程体系中的三大功能性系列课程从课程属性上分为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校本课程),其中必修课程96学分,选修课程至少48学分(其中社团活动类选修课程学分不少于6学分,主题德育类选修课程学分不超过8学分),总学分达到144学分,同时在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达到规定要求。学校致力于多样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选修课程的开设,我校由来已久,在“十五”期间就有比较完善的体系,如文学社、大课间活动、
22、军训、艺术、学农等活动,并在一些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十一五”期间实现了较多的内涵发展,如“感”字系列德育课程、数学竞赛课程、信息学竞赛课程、中学生党校课程、社团活动课程,在宁波大市甚至在省内均有较大的影响力,特色显露。“十二五”以来,强烈的发展意识和进取精神的学校领导,紧紧抓住深化新课程改革的契机,梳理、优化学校已有的校本课程,开发与构建现代课程体系,谋求学校的高位发展,提升学校品位。近几年,充分利用校本研修阵地,邀请了大量的课程专家(如北师大裴娣娜教授等)来校讲学,为学校教师作高中课程多样化、特色化的专题报告,尤其是全校教师的90学时培训,利用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课程系的力量,多次
23、就深化新课程改革、校本选修课的开发等理论和实践操作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解读、指导,为选修课的全面开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我们还邀请浙江省基础教育研究中心的专家对学校的课程体系进行解构、论证和提升。目前,学校已全面开设科技知识类、人文知识类、学科竞赛类、社团活动类、主题德育类五大类校本选修课程。更为具体的介绍详见下文的课程设置专题。(四)卓越发展的姚中群体学校“止于至善”在育人上的具体表现就是“让每位学生得到卓越发展”,这是学校的核心教育理念。“卓越发展”包含三层意思:一是全面发展,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素质得到发展;二是个性发展,学生个性得到自主、充分、和谐的发展;三是幸福发展,学生在校三年得到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余姚 中学 浙江省 特色 示范 普通高中 申报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209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