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试题.doc
《信息技术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试题.doc(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是什么?答: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各学段的教学目标是: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
2、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3、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4、能够在他人的帮助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2、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指导纲要中规定小学信息技术技术内容有几个模块?那些是必学部分?那些是选学部分?答教学内容分为基本模块和拓展模块。必学部分模块一信息技术初步(1)了解信息技术基本工具的作用,如计算机、雷达、电视、电话等。(2)了解计算机各个部件的作用,掌握键盘和鼠标器的基本操作。(3)认识多
3、媒体,了解计算机在其他学科学习中的一些应用。(4)认识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道德和责任。模块二操作系统简单介绍(1)汉字输入。(2)掌握操作系统的简单使用。(3)学会对文件和文件夹(目录)的基本操作。模块三用计算机画画(1)绘图工具的使用。(2)图形的制作。(3)图形的着色。(4)图形的修改、复制、组合等处理。模块四用计算机作文(1)文字处理的基本操作。(2)文章的编辑、排版和保存。选学部分:模块五网络的简单应用(1)学会用浏览器收集材料。(2)学会使用电子邮件。*模块六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1)多媒体作品的简单介绍。(2)多媒体作品的编辑。(3)多媒体作品的展示。3、任务驱动教学中,设置任务
4、要考虑哪些因素?1)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任务2)任务的可操作性要强3)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认识能力、年龄、兴趣等特点,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等原则4)、“任务”设计要注重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5)、“任务”的设计要注重与其他学科课程的整合。4、在信息技术教学,如何使用教材?答把自己当做一个要自学的学生根据教材亲自动手完成教材布置的内容。任务一:看看操作过程中操作步骤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任务二:看看哪些问题自己容易出错;任务三:看看哪些内容书本强调的比较多。并根据自己的答案做以下相应的调整:根据任务一反馈调整自己的教材组织顺序;根据任务二的反馈明确教学中的
5、难点注意点;根据任务三的反馈决定教学的重点。你容易出现的问题通常也是学生会遇到的。也算防止了课堂的突发事件吧。 5、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答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合作学习6、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为何建立有效的学习共同体?答因为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践和创新是该门课程的灵魂。如何给学生创建一种适合这种特点的学习环境,来改变过去传统的授课模式,将课堂构建成学习共同体的学习环境,基于问题的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解决办法。7、举例说明,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如何利用“迁移”的方法进行教学?答:掌握知识的目的在于应用,因此,学生能否将学到的新知识
6、运用到新的情境中去解决相应的问题,这是至关重要的。有时即使头脑中具备解决某个问题所需的全部知识,也不能保证这个问题就能得到解决。于是在我们面前就出现这样的问题:教师怎么进行知识教学,怎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将新知识迁移和应用到新的情境,顺利地解决有关问题。知识的迁移也叫学习的迁移,心理学上把已获得的知识、情感和态度对后续学习活动的影响或者后续学习活动对先前学习活动的影响称为学习迁移。学习有先、后之分,我们把先前学习对后续学习的影响称为顺向迁移,反之,则为逆向迁移。学习之间的影响有促进和干扰之分,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的称为正迁移;如果起干扰或抑制作用的,称为负迁移。知识
7、的迁移在学生学习知识的不同阶段都表现出来并发挥作用,教学中,教师应遵循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原则,尽量引导正迁移,充分体现为迁移而教,促进学生对所学新知识的迁移与运用。8、举例说明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智力技能与动作技能的发展?答:信息技术课是以学生操作技能(动作技能)为主要学习内容的学科,但操作技能学习决不是信息技术学科学习的全部学习内容,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智力技能)的发展。结合教学实践举例说明。9、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答小学信息技术学习应该是学生自主的学习活动,要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探究、发现、解决问题10、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学准备策略包括哪几个方
8、面的内容?答首先备课时准备一定要充分,要做到全面掌握,清楚各模块的知识结构以及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准确把握教科书的深广度,清楚各部分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在我们课前准备时,不要只注重教材,只注意重点难点,而忽视了学生,而忽视对学生问题的设计,因为课堂的一切活动都是要以学生为中心进行的,他们是课堂的真正主人。教学相长这句话没有错,学生和教师的关系是可以互补的,我通过学生提出的问题又学习到了新的知识,同时我又将我学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这样不断的教、学就形成了一个真正的教学循环。另外只掌握教材和大纲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一定要不断的充实教材以外的知识,不断的学习,这也是由计算机这个学科的特点决定的。总之信
9、息技术教师要为自己立上一条戒律“不上无准备的课”。11、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采用哪几种教学评价策略?答可以分日常评价和期末评价。日常评价的内容包括日常表现和单元检测情况,这需要教师在每个单元学习后随时进行跟踪记录,给出等级。日常表现中的课堂学习表现可以参考学生平时的课堂观察考核表的评价情况给出,合作与交流以及学习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可以根据日常评价中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情况以及学习情感的多元评价来给出。期末测试可以分纸笔测试、典型作品设计、项目型作品或实践活动等形式,其中纸笔测试可以根据本学期的学习内容,按教学模块进行考核,使教师、学生本人和家长能够全面了解学生在这方面的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而不只是
10、一个总的分数或等级;在典型作品设计中可以侧重检测学生的任务是否明确、作品构思是否合理、综合技能、布局合理、综合效果、交流评价等方面是否符合要求。在项目型作品或实践活动中要侧重检测学生明确主题、分工合理、设计方案、实践活动、作品报告、展示交流、完善修改。在期末综合评价表中,还应关注了学生学习的发展趋势,注重学生的纵向评价,使学生能够清楚地看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趋势,以提醒其要不断地努力学习。12、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使用“电子档案袋(包、文件夹)的方法?成长记录的内容要在教师组织、指导下,根据教育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有目的、有计划地收集、整理,要能够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
11、教师、同学的观察和评价表,家长反馈表,各种奖励卡、家校联系卡,自己特有的材料,最满意的作品,印象最深的学习体验,探究性活动的记录,对解决问题的反思,纸笔测验卷等等,并不断充实、调整。要把成长记录收集、整理的过程变成促进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调整、不断完善、反思提高的成长过程。学生是成长记录的主要记录者,成长记录要始终体现诚信的原则,要有教师、同学、家长开放性的参与,使记录的情况典型、客观、真实,尽可能地展现自己的学习成果与进步历程。13、简述在数字化的学习三要素?答它包含三个基本要素:即:数字化学习环境、数字化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学习方式。14、信息化学习环境有哪几方面的特性?答具有信息显示多媒体化、
12、信息传输网络化、信息处理智能化和教学环境虚拟化的特征15、信息化学习资源有哪些特点?答数字化学习资源具有切合实际、即时可信;可用于多层次探究;可操纵处理;富有创造性等特点。16、信息化的学习方式有哪些特点?答学习者的学习不是依赖于教师的讲授与课本的学习、而是利用数字化平台和数字化资源,教师、学生之间开展协商讨论、合作学习,并通过对资源的收集利用、探究知识、发现知识、创造知识、展示知识的方式进行学习,因此,数字化学习方式具有多种的途径17、网上教学资源有哪几种类型?答教案、课件、论文、试题、图形图像类素材、视频类素材、音频类素材、动画类素材、教与学的参考资料、学生学习作品、网络课程、常见问题解答
13、18、如何设计一体化的信息技术校园环境?(FTP、校园网络、视频点播、电子课件点播)19、请你设想一下,如何用FTP手段实现校园内教育资源的共享? 20、请你设想一下,如何用班级网页实现班级内课堂教学的补充?答:利用班级网页进行一对一、一对多的教学方式,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班级网页进行实时/非实时和交互式的教与学。可实时/非实时传送教师版书、声音、图像和电子课件。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课件之间通过班级网页在各自的电脑上进行交流。学生通过上网,就可以完成听课、提问、讨论、提交作业等一系列学习过程。,学生和老师之间可以进行实时对话,教学双方还可以随时按需变换教学场景或在全班范围内引用教学参考
14、资料。21、在网络和信息技术及大发展的今天,为什么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信息技术手段所起的作用是什么?答:教学活动是借助于一定的手段、工具展开的。教学活动的具体过程、组织方式以及质量效益等都和教学活动中使用的工具密切相关。可以说,不断地把人类在社会生产与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新技术、新设备加以改进并运用于教学活动中,这是人类教学进步的重要动力,是教学效率和效果得以不断提高的重要物质保证。作用: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并对这种应用的痒痒足点作了明确的阐述:“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
15、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这就要求我们既要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巨大的作用,又要看到它的工具本质。从而既防止技术至上主义,又避免陷入技术无用论的泥坑。2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是什么?答:目标是指将信息技术以工具的形式与课程整合,以促进演习也指将信息技术融入课程教学系统各要素中,使之成为老师的教学工具,学生的认识工具,重要的教材形态;主要的教学媒体;或指将信息技术融入课程教学的各个领域;班级授课、小组学习、自主学习、成为既是学习的对象,又是学习的手段。2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教学策略是什么?答:信息技术
16、与课程整合不是简单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而是高层次的融合与主动适应。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单一辅助教学的观点,从课程的整体观考虑信息技术的功能与作用。创造数字化的学习环境,创设主动学习情景,创设条件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接触信息技术,让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强大的认知工具,最终达到改善学习的目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其主体是课程,而非信息技术,切勿为使用技术而使用技术,甚至不惜以牺牲课程目标的实现为代价。应以课程目标为最根本的出发点,选用合适的技术。避免在使用传统教学手段能够取得良好效果的时候,生硬地使用信息技术。2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哪三种模式?答: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三种基本模式 :学科本位型课程模
17、式、学科辅助型课程模式、学科研究型课程模式。不同的模式存在不同的适用范围与运作方式25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26、作为学习方式的“研究性学习”与作为课程的“研究性学习”,二者是什么关系?答: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作为一种课程形态,“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为“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充分展开所提供的相对独立的、有计划的学习机会。具体地说,是在课程计划中规定一定的课时数,以更有利于从事“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
18、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为使“研究性学习方式”尽快深入人心,有必要设置专门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再者,即使各门学科有效渗透了“研究性学习方式”,也有必要设置“研究性学习”课程。27、简述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设计教学流程。准备阶段选题阶段开题评审实施阶段课题成果展示答辨报告会学生成绩评定学年课程实施情况总结。 28、研究性学习中课题的目标定位在哪里?选题的教学策略?答:1.培养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2.发展创新精神,获得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体验3.学会沟通与合作4.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5.发展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6.激活各种学习中的知识储存,尝试相关知识的
19、综合运用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多门学科的知识积累,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了有利的基础。29、研究性学习课程评价的原则和方法?答: 原则:即转变性发展原则、对话性原则、自组织的关系协调原则、自我反思原则,以及开放社区原则。方法:根据不同层面的课程目标,分别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即:基础性目标的自我调节式评价,伴随性目标的情境诊断式评价,和表现性目标的展示表现式评价。30、在信息技术课中的研究性问题,教学目标应该重点放在什么方面?答:信息技术重点在于帮助学生发展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信息素养。这既包括发展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和,还包括发展学生对浩如烟海的信息的反思和辨别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的信息伦理。31、
20、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主题研究性学习(webquert)的教学设计包括哪几部分?请你例兴趣一个具体的教学设计案例说明(基于网络学习环境下的主题研究性学习)的设计步骤。32、用框图的形式描述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33、请分析说明在研究性学习中,师生的角色定位是什么?答:应强化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和教学相融,让教师与学生对各自角色进行合理定位和协调,加强心理与行为的沟通和理解,强化教师队伍的团队合作与创新精神,促进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与统一,才会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有机的课堂教学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更新过程。34、网络是把“双刃剑”如何理解在INTERNET互联网资源进行教学中老师“把关人”
21、的作用?答35、建构主义有哪四方面的核心要素?答: (1)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根据先前认知结构主动地有选择性地知觉外在信息,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 (2)知识是个人经验的合理化,而不是说明世界的真理。因为个体先前的经验毕竟十分有限,在此基础上建构知识的意义,无法确定所建构出来的知识是否就是世界的最终写照。 (3)知识的建构并不是任意的和随心所欲的。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必须与他人磋商并达成一致,并不断地加以调整和修正,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当时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 (4)学习者的建构是多元的。由于事物存在复杂多样性,学习情感存在一定的特殊性,以及
22、个人的先前经验存在独立性,每一个学习者对事物意义的建构将不同。36、新课程学生的学习方式较传统教学方式有哪些变化?答:传统教学只是教与学两方面的机械叠加,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37、我国现行的课程体系中有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其中信息技术学科课程作为必修课程,属于地方课程范畴。请你结合当地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分析一个信息技术学科作为地方课程的合理性。38、在新课程改革中为什么强调综
23、合课程的重要性?答:(一)实施综合课程,可以有效地通过学科合并,减少学科门类和内容,以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二)实施综合课程,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三)实施综合课程,有利于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综合、融会贯通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四)实施综合课程,打破了学科界限,可以采用包括形成性评价、行为评价等在内的综合性的学业评价手段与方法。这对于转变“应试教育”无异于釜底抽薪,意义重大。(五)实施综合课程对学生的终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39、如何理解新课程中的三维目标?答:在新课程的各学科“课程标准”
24、中,新课程方案的培养目标价值取向上的新变化,具体是通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维度的目标要求而体现出来的。所谓“知识与能力”强调的是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所谓的“过程与方法”强调的是了解和体验问题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并初步掌握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真正学会学习;而所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则关注的是“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具有科学的精神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社会公民等”。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就必须要融为一体不可分割的。40、教学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还是课程创造与开发的过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信息技术 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209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