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高三历史模拟试题.doc
《【历史】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高三历史模拟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高三历史模拟试题.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高三模拟试题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 田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秦朝创建了从中央到地方一整套官僚机构,其特点是 官员实行俸禄制 官位概不世袭 通过科举考试选拔 选官不问身份A B C D2唐朝陆龟蒙诗云:“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该诗反映的制瓷技术最早出现在 A东汉 B北朝 C唐朝 D两宋3外国有个迈克尔哈利迪教授悬赏6.4万美元征求一个答案:中国为什么没有工业革命?你若应征,提供的答案应包括 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 自然经济长期占主导地位 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封建土地国有制长
2、期存在A B C D 4不能从右图中提取的历史信息是 A中国开始了近代化的历史进程B认识到“师夷长技”的重要性C洋务派打出了“自强”的旗号D揭开了“断发易服”改革序幕5恩格斯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 第一批赴美幼童在轮船招商局门前合影进步为补偿的”。若以甲午战争为例,符合这一说法的是 A资本主义入侵开始以资本输出为主 B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C中国洋务运动在战争中彻底破产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6下列近代中国社会思潮兴起的先后顺序是 “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得以下逮” “中华(民国)立国,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人道之大经。政体虽更,民彝无改”
3、“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惟有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 “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A B C D71931年春毛泽东制定出一条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线:“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有关这一土地路线实施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改变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B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C调动了农民革命积极性 D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基础81949年年初,毛泽东、周恩来在邀请宋庆龄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的电报中称“中山先生遗志迄今始告实现”。“中山先生遗志”是指 A推翻满洲贵族统治 B消除两极分化 C建立民主共和国
4、 D建立社会主义制度9右图是苏州工业园区,符合这一开放类型特点的评价是 A成为全国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排头兵B汇集优秀人才和先进技术,知识密集C成为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D成为中国对外开放全面展开的 “突破口”102008年海峡两岸关系终于实现了“三通”,结束了长达多少年的两岸隔绝状态? A113年 B63年 C59年 D29年 11对右图最准确的评价是A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B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C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D积极发扬国际“人道主义”精神 中国维和警察在海地街头12“当我说文艺复兴是一个表现的时代时,我的意思是说:人们不再满足于坐在那里当观众;而由皇帝和
5、教皇告诉他们如何做、如何想。他们在生活舞台上充当演员,他们坚持要对自己个人的思想进行表达。”此话的作者认为文艺复兴的意义在于 A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 B否定了天主教会的权威C冲破了封建等级观念 D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13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列强进行了疯狂的殖民扩张和掠夺,对此有一些评价,你认为这些评价的立足点分别是 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 激起亚非拉人民强烈反抗A全球史观、近代化史观、革命史观 B近代化史观、全球史观、革命史观C全球史观、革命史观、近代化史观 D革命史观、近代化史观、全球史观14独立之初的美国被人形象地比喻为“头脑听从四肢的怪物”,为改变这种状况,采取
6、的措施是 A实行联邦制 B实行君主立宪制 C实行三权分立制 D建立政党政治15共产党宣言和物种起源的发表是19世纪欧洲思想界的重大事件。二者都 A抨击了分配不公现象B挑战了传统观念 C揭示了生命演变规律 D指导了国际工人运动16以下是历史学家统计的19世纪英国人口结构的变化图(注:图中农民工人中产阶级),其中合乎史实的是A B C D17在某人的葬礼,被人赞到“他的所有作品仅仅形成了一部书,一部有生命的、光亮的、深刻的书,一部了不起的书,他题作喜剧,其实就是题做历史也没有什么,”这里的“某人”应该是 A雨果 B巴尔扎克 C海涅 D海明威18有人在评述苏联改革时说:“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了,勃列日
7、涅夫把苏联改死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说“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的主要论据可能涉及戈氏 A没有在经济领域进行消除斯大林模式弊端的改革B与美国进行激烈的军备竞赛加剧了国内的经济危机C实行政治多元化和意识形态多元化将改革引向了歧途D缺乏丰富的从政经验、灵活的应对政策,个人独断专行19在1970年在日本大阪世界博览会上,人们可能听到或看到的是 互联网已在美国诞生 苏联的赫鲁晓夫正在进行改革欧共体国家组团参展 日本已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A B C D 20由图一到图二的变化中,你得出最准确的结论是 图一 布雷顿会议各代表团团长合影 图二 欧盟A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与发展 B世界经济向法制化
8、方向发展C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发展与变化 D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题,满分60分。其中第21题12分,第22题14分,第23题14分,第24、25题各10分。21以下各段材料是我国古代一些思想家论述“君”、“民”关系的言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伪古文尚书五子之歌“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下) “以百姓心为心。” 老子第四十九章材料二 “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春秋之大义也”。“下事上(皇帝)如地事天也,可谓大忠矣。” 春秋繁露材料三 顾炎武推崇议论朝政的风气,要求以强大的社会舆论来监督制约当权者,以“众治”代替“独治”
9、。黄宗羲进一步提出用“各得其私,各得其利”为原则的“天下之法”取代“桎梏天下人之手足的”的“一家之法”,以约束帝王的“人治”。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哪一理念?结合材料简述该理念的内容。(4分)(2)概述材料二内容的作者、主要思想及目的?(3分)(3)材料三的思想与材料二的思想有何不同?(2分)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3分)(1)“以民为本”(或“民本”思想)。(1分)内容:民众是立国的根本;要关注民生;民为贵,君为轻;(3分)(2)董仲舒,“君权神授”,适应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3分)(3)不同:材料二强调君权;材料三主张限制君权,赋予民众一定权力。(2分)原因:所处时代和生产
10、力发展水平不同,材料二处于需要加强中央集权的阶段,而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阻碍社会进步。(3分)2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出口的商品仅占市场商品总量的3%左右,中国对外贸易渐趋萎缩。 人民教育出版社 必修二材料二 清末民初中外进出口贸易入超比率示意图材料三 1950年4月中苏两国贸易协定和苏联向中国贷款的协定签订后,当年两国间的贸易额在中国内地对外贸易的比重,由1949年的第三上升为第一。到1952年,中国与苏联、东欧及亚洲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总额已占到中国内地对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历史 江苏省 海安 高级中学 模拟 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2082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