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毕业设计精品]高中数学新课标实验教材(数学1)的适应性研究——基于温州市人教A版教材实施情况的调查.doc
《[优秀毕业设计精品]高中数学新课标实验教材(数学1)的适应性研究——基于温州市人教A版教材实施情况的调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秀毕业设计精品]高中数学新课标实验教材(数学1)的适应性研究——基于温州市人教A版教材实施情况的调查.doc(5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单位代码 学 号 教育硕士学位论文高中数学新课标实验教材(数学1)的适应性研究基于温州市人教A版教材实施情况的调查论文作者:指导教师:专业领域:学科教学(数学)提交论文日期:2007 年 04 月 15 日论文答辩日期:2007 年 06 月02 日学位授予单位:2007年4月独创性声明学位论文题目:高中数学新课标实验教材(数学1)的适应性研究基于温州市人教A版教材实施情况的调查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
2、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学位论文作者: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研究生院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本论文:不保密,保密期限至 年 月止)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目 录摘 要IABST
3、RACTII1研究概述11.1问题的提出11.2研究的意义21.2.1为教材的修改提供相应的依据21.2.2为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提供一定参考31.2.3为更好实施新课标教材的课堂教学提供一定的思路31.3文献综述31.3.1标准理念下数学教材的内涵理解31.3.2影响教材适应性因素假设41.3.3教材适应性的相关研究概述51.4研究的问题、方法和过程81.4.1研究的问题81.4.2研究方法81.4.3研究过程112研究结果与分析122.1教师对教材的适应状况分析122.1.1教师对教材使用情况的调查量化分析122.1.2典型教学案例分析162.2学生对教材的适应状况分析192.2.1学
4、生对教材使用情况的调查量化分析192.2.2教材的学习目标、课程目标阐述及抽样测试分析233研究结论与思考273.1研究结论273.1.1教师对教材的适应状况273.1.2学生对教材的适应状况273.2思考283.2.1进一步完善教材283.2.2建立与新课程相协调的评价体系283.2.3进一步更新教学观念293.2.4进一步完善课程资源,面对教学手段先进性的挑战293.3讨论30参考文献31附录1:33附录235附录337附录4:43致 谢44高中数学新课标实验教材(数学1)的适应性研究基于温州市人教A版教材实施情况的调查摘 要教材作为课程的载体,教材的变化是新课程理念作用下的结果,也是新课
5、程改革的一个缩影。本文选定教材的适应性作为研究问题,以人教A版数学1为载体,以教师和学生为研究对象,利用问卷调查、案例分析(含深度访谈)和抽样测试等方法,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了实证性研究:第一,通过教师调查结果和典型教学案例的分析后得出:(1)教师对新教材有较高的满意度,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但教师在教材内容处理、教学要求把握、教学评价、探究性教学的组织等方面感到困难,出现一定的不适应。(2)不同性别、不同学校、不同教龄的教师之间对教材的适应性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不同地区的教师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城镇、农村教师对教材的适应程度相对低一些,尤其在教学方式的影响上,农村教师和10年以上的教师对教材的适
6、应程度最低。第二,通过学生的调查结果和对教材的学习目标、课程目标的阐述和学生抽样测试结果的比较分析后得出:(1)学生对教材的学习基本上是适应的,学生通过教材学习能够基本实现课程目标。但学生在教材学习过程中感到课业繁重,学习中的自我效能感较差,对数学的兴趣、自信心、成功体验不是太强,对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操作感到困难。(2)学生对教材的认同感、教材学习过程中的自我效能感以及教材对学习方式的影响方面,不同性别、不同学校和不同地区的学生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对教材的适应程度表现出:女生比男生低,普通中学的学生比重点中学的学生要低,农村学生比城镇和城市学生要低。基于以上的研究,最后提出了如下的拓展性思考
7、:(1)进一步完善教材;(2)建立与新课程相协调的评价体系;(3)进一步更新教学观念;(4)进一步完善课程资源,面对教学手段先进性的挑战。关键词:高中数学新课标 实验教材 适应性 调查The adaptation research about experimental teaching materials of new curriculum creteria in senior middle - school mathematicsBased on the convey of how to carry out the teaching material (A) in Wenzhou ABSTR
8、ACTThe textbook changes a lot as a result of the conception of new curriculum. The essay chooses the adaptation of teaching materials as the research problem by questionnaire, case analysis and samples to prove the following:Firstly, Through the result of teacher investigation and typical teaching c
9、ase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teachers are well content with the new textbooks but less suitable for the difficulty how the teachers deal with the material and how to explore and assess the teaching. Besides, there are some big differences in adaptation between schools, sexes, ages and areas. Espec
10、ially, the teachers from rural areas and above 10 years show the least adaptation to the textbooks in teaching style.Secondly, Through the result of students convey and the target of curriculum, its also concluded that the students are basically suitable for the textbook-learning. However, they feel
11、 a little difficulty taking interest in maths, cooperating with others and self-exploring in class. On the other hand, the convey shows tha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sexes, schools, areas and learning styles influence the adaptation greatly. The girl students show less suitable for the textbook than
12、boy students. Students from common schools show less suitable than those from key schools.In conclusion, it is thought from above research that the textbook needs to be further improved and the assessment system should be established in harmony with new curriculum, besides, the teaching conception s
13、hould be further renewed and curriculum resources needs to be improved to face the advanced challenge in teaching.Key words: new curriculum criteria. Experimental teaching material.adaptation. investigation1研究概述1.1问题的提出从2003年4月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的颁布(以下简称标准),到2004年9月新课标实验教材在广东、山东、宁夏、海南4个省区的实验,再到各省、市、地区新课程
14、改革的逐步铺开,新课程在教育的热土上已“千树万树梨花开”,结成累累硕果。作为数学课程的一个重要依托与载体,数学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之一,也是实施课程理念的重要媒介,教材的变化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缩影,体现了当前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按标准要求编写的实验教材数学1(人教A版)的主要内容是集合与函数。全书分为三章,共同36课时。具体内容见下图目录:与全日制普通高中教科书数学(试验修订本必修)第一册(上)中的“函数”一章比较,发现有了不少改变。主要表现:(1)改变了函数与映射出现的顺序;教材通过三个具体的实例,体会数集之间的一种特殊对应关系,即函数。再通过问题“如何用集合语言来阐述上述三个问题的共同
15、特点?”引出数集之间的对应,从初中函数定义上升为高中函数定义,而将映射概念作为函数概念的推广放在函数的表示一节的最后处理。(2)删去了“反函数”一节;教材中删去了“反函数”一节,将反函数的定义放在对数函数的相关链接里。这一做法符合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对反函数处理“不要求一般地讨论形式化的反函数定义,只要求以具体函数为例进行解释和直观处理”的要求。(3)增加了“幂函数”一节;在2000年修改教材的时候,删去了有关幂函数的内容。缺少了幂函数的知识,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是一种损失。因此,新教材恢复了“幂函数”一节,但只研究五个特殊的幂函数。(4)增加了“函数与方程”;“函数与方程”作为函数应用中的一节新
16、增的内容。更加突现“函数是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增加数学的应用意识。(5)每节都增加了“函数有关的实际问题”;教材在函数章节的引言部分都增加了生活例子,在例题、习题、阅读材料等,都增加了实际问题,最后一节标题就是“函数模型及其应用”,还有“探究案例”中的应用问题,旨在引导学生不断体验函数是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基本数学模型。除教材内容变化外,新课标实验教材在版面设计上更美观、清晰;编排形式上增加了思考问题、提示语、总结语、探究问题、阅读材料、信息技术应用等内容。依据标准编写的教材无论在内容编写、内容呈现,还是在体系编排、素材选择等方面都做了很大的改变。尤其是教材更加注重的学生的
17、阅读,充分关注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教材的地位、作用在新课程理念作用下悄悄的变化。教材编写的指导理念是教材的灵魂,教材的变化是新课标理念作用下的结果,反映出标准的基本理念,教材的变化必然要求有相适应的教材观、数学观、教学观和学习观。按标准编写的高中数学教材,在反映标准的要求上做得怎样?对教学一线教师的使用情况如何?学生在学习上又有何反映呢?这些问题都与教材在实施过程中的适应性有密切关系。对教师而言,教材是教师实施教学的主要资源,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载体,教师利用新课标教材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对教材变化内容的处理,反映出教师是否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的基本理念,这就反映出教师对教材教学的适应情况。对学生
18、而言,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素材,也是影响学生数学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学习状况、要求掌握程度和目标达成等方面是否有效,这就反映出学生对教材学习的适应情况。数学教材的适应程度实际上也反映出整个数学课程改革是否真正的被理解和实施,所提出的理念是否已经深入人心。如果教师和学生对数学教材不适应的话,谈何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与实施?所以,数学课程改革中的教材适应性研究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本文以新课标实验教材数学1(人教A版)为载体展开研究,它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指导意义。1.2研究的意义1.2.1为教材的修改提供相应的依据课程改革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磨合、调整
19、和推进的过程,教材作为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在实施过程中会碰到很多实际问题,必须在使用过程中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充实。按标准编写的教材是否被教学一线的师生所接受?是否被普遍适应?若没被适应,是哪些方面不足?若已经被适应了,那么它的优点又在什么地方?这些问题都是我们这场改革应该关注的重要的问题。温州作为一个经济活跃教育质量中等偏上的中小城市,在推行数学课程改革中,具有某种典型性,为教材的修改提供可靠和有力的依据。1.2.2为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提供一定参考教材是师生对话的“话题”,体现了教材的“中介性”和“工具性”。教材作为数学课程的重要载体,教材的适应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整个数学课程改革的
20、实施程度。数学课程改革的理念是否真正有效地被贯彻和实施是数学课程改革是否能够成功的必要条件,也是确定改革下一步工作的重要依据。对教材的适应性研究,可以进一步了解新课程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为新课程改革制定下一个发展方向和相关政策提供一定的参考。1.2.3为更好实施新课标教材的课堂教学提供一定的思路教师是新课程改革的主力军,课堂是教师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新课程的理念需要通过教师转变为现实的行动。当新教材呈现在教师面前时,我们面临的问题是理解标准要求,思考教材编写的意图,思考新教材“新”在哪里,“改”在何处?如何“实施”。教师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更需要从操作层面把握课程改革中原有内容要求和处
21、理方式的变化,对新增内容的合理性和操作性作相应的思考,更好发挥新课标教材的“新”功能。通过教师对教材的适应性研究,在操作层面,进一步探讨新教材课堂教学的新思路。1.3文献综述1.3.1标准理念下数学教材的内涵理解教材的含义相当广泛,不同的背景下对教材的理解各不相同,与课程和教学相关的教材观包括以下几种:教材即狭义的课程;1 欧阳钟仁.现代启发式科学教学研究M.广西:幼狮文化事业公司,1979.教材是课程的物化形态从教学的角度看,教材就是一种教与学的矛盾的产物,是教学的一种工具;2 李嘉瑶等.教材学概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2教材包括了教师教授行为中所利用的一切素材和手段。在这个意义
22、上,教材是教授及学习的材料。它作为师生之间的媒介,使教育活动得以开展;3 丁尔升等.中学数学课程导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4.3中小学教材指用于课堂教学的教科书及必要的教学辅助资料。1基础教育教材建设丛书编委会.中小学教材的编写出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31以上提到的教材观中,与课程和教学有一定的关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强调了教材是权威,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标准的颁布和相应教材的实验标志着我国的数学教育将迈入一个新的时代,人们的课程观也引来了崭新的变化,以知识本位的课程观逐渐向经验本位的课程观转变。“从知识本位到经验本位,在课程发展和课程发展史上,都是一个重大的进步。经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优秀毕业设计精品 优秀 毕业设计 精品 高中数学 新课 实验 教材 数学 适应性 研究 基于 温州市 实施 情况 调查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2079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