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商丘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商丘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河南省商丘市2015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能力历史测试本试题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第I卷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4广东省新会县城城隍庙的庙门上镌刻着一副楹联:女无不爱,媳无不僧,劝天下家婆,减三分爱女之心而爱媳;妻何以顺?亲何以逆?愿世上人子,将一点顺妻之意以顺亲。这副楹联实质上说明了 A忠恕孝梯是巩固家庭和睦的前提 B维护家庭和睦是重大的社会责任 C血缘关系是维系家庭和睦的纽带 D宗法
2、观念是维护家庭和睦的基础 25明人吴讷说:二元世祖初克江南,畸人逸士浮沉里闾间,多以诗酒玩世。元贞、大德以后稍出。”时有诗云:“宇宙喜一统,干今兰十年。江南诸将相,北上扬其鞭。书生亦觅官,裹粮趋幽燕。”上述现象实际反映了 A元代城市生活日益多样化 B江南文人政见因时局而改观 C元代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化 D江南文人科举及第后的喜悦26北宋时期,四川出现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后,南宋、元朝、明朝政府都曾大力推行纸币。可是都迅速贬值,明中期基本放弃纸币,取而代之的则是从民间贸易发展起来的、最终获得政府认可的白银作为主要支付手段。这一时期纸币的兴衰表明 A政府对市场的控制遇挫 B明朝中期商品经济停滞 C民间
3、贸易突破官府限制 D重农抑商政策遭到削弱 27. 1918 年陈独秀曾撰文严厉指责义和团野蛮、保守、盲目排外和传播迷信;1924年,他又认为义和团是反对帝国主义的爱国者。促成陈独秀认识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B十月革命的影响 C民主主义成为时代主流 D民族主义的高涨 28有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建国以来在美国开业的中餐馆数量:1949年约为4300家、 1959年约为4500家,而2006年约48000家,超过麦当劳等三家本土快餐店数量总和。建国初期在美中餐馆数且比较少的原因包括 美国人思想观念保守陈旧 美苏冷战对峙格局的形成 美国经济出现滞涨状态 计经济体制束缚国人出国 A B
4、C D29.1954年教育部规定:“高中从一年级起授俄语;个别地区缺少俄语师资的可授英语;二、三年级原授英语的,可继续授英语,如有俄语师资而学生又愿意改授俄语并对英语教师能作妥善安置者,可改授俄语”。这种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从语言上构建意识形态 B为一五计划做人才储备 C确保苏联对华的主导性 D促进外语教学的多元化 30. 20世纪80年代初期,大量知青和工人返回城市,为解决这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国家允许他们开办“个体企业”,同时规定“个体户雇工不得超过7人,企业主自己也必须从事劳动”。这说明 A城市经济改革已摆脱计划经济束缚 B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开始改变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己开始建立 D单一
5、公有制经济结构有所突破 31古希腊诗人西摩尼德斯写道:“德行住在难攀登的高山 求知,智慧,向善才能登上这人性之巅。”下列观点与该诗句最为契合的是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社会秩序建立在约定上 C. “美德即知识” D信奉圣经,献身上帝 32. 1871年,德国天主教会在罗马教皇的支持下要求有“独立处理和管辖”自己财产和事务的权利,为此,俾斯麦在资产阶级和容克地主的支持下颁布了一系列法律限制教权。当时教会和政府间的这种斗争 A结局是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 B压制了自由,不利于民主进步 C说明经济发展推动了德国统一 D体现出德国皇权与贵族已结盟 33. 1932年,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纽
6、芬兰、印度、南非等英联邦国家在渥太华召开帝国经济会议,签订了11个双边协定,制定了帝国特惠制。其主要内容是:对成员国间的进口商品,相互降低税率或免税;对成员国以外的进口商品,则征收高额关税。特惠制实施的直接目的是 A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B扩大进出口数额C克服经济发展困难 D推行贸易自由化34一些历史学家认为,美国和巴西在19世纪经济发展中产生的巨大差异,是由两个国家并入全球经济的不同方式造成的。下列各项与此研究视角相同的是 A英国代议制的确立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前提 B工业革命后,物质享受至上成为许多人的生活目标 C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D斯大林模式是在资本主义包围下进行经
7、济建设的选择 35右图为1965年关于法国总统戴高乐的一幅国际政治漫画欧洲,即我。这幅漫画反映了 A法国推动欧洲各国密切联系 B法国希望取得欧洲领导地位 C欧共体各国联合以抗衡美苏 D欧洲的北约盟国依附于法国第卷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题第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42题第45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共160分。(一)必考题(共6题,共135分) 40. (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农业革命的出现加快了西欧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脚步。英国的乡村在农业革命的冲击下,从15世纪后30年代开始了大规模的圈地运动,领主用暴力或各种欺诈手段强占农民的公有地和他们的份
8、地,用栅栏、篱笆、壕沟围圈起来,变成领主私有的大牧场或大农场。圈地运动不是要把农民继续束缚在原来的土地上,而是要把他们赶出原来的土地,从而无形中推动农民大规模地离开土地,整个过程延续了300多年,它使英国摆脱了传统社会周期性生存危机的困扰,孕育了近代乡村工业,为乡村人口流动和城市发展提供了动力,它在英国由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的转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袁亚愚农民的社会流动材料二 十九世纪二十年代至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南方沿海某乡居民生活情况统计表(单位:人)材料三 抗日战争爆发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遭到日本侵略军的全面进攻。为躲避战火,并执行国民政府“以空间换时间,积小胜为大胜”的战略方针,众
9、多沿海居民,大批民族工业企业与高校大量迁往内地,因而很短的时间内以重庆市为核心的西南地区成为中国政治中心地带与人口高密集区。就东北地区而言,日本官方在强制阻止中国汉族移民迁往东北地区的同时,按步骤地实施了蓄谋已久的移民侵略计划,即所谓“国策移民”。日本军国主义政府提出了20 年间向中国东北移住日本农民100万户、500万人的总体计划,之后大批日本所谓“开拓者”迁入东北地区,给中日两国人民带来巨大伤害。安介生、葛剑雄20 世纪中国移民史的阶段性特征(有删减)(l)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圈地运动在推动英国社会发展上有什么积极作用?(4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概括这一时期该地区人口流动的主
10、要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12分) (3)根据材料只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时期人口流动的特点,简要分析其影响。 (9分)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提取材料中两条有关社会文明发展进步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二)选考题(共25分)请考生在第44、45二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做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44.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凡商旅所有必卖于市易,或(非)市肆所无必买于市易”,真正达到了“尽收天下之货,自作经营”的目的。其时,市易司甚至连果实之类都自作经营。程念祺中国历代变法类
11、型及其成败 材料二 用限制商人获利、控制市场流通的手段,使税收物资的调拨与运输体现最大的经济效益就近与低价,这叫徙贵就践,用近求远。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三 (苏)辙曰:“以钱货民,使出息二分,本以救民,非为利也。然出纳之际,吏缘为奸,法不能禁。钱入民手 及其纳钱,虽富民不免逾限,恐鞭捶必用,州县之事不胜烦矣。”续资治通鉴(l)上述三则材料反映出王安石变法中哪几项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积极效果。(9分)(2)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当今政府经济工作的看法。(6分)45.(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土耳其在极盛时期,不仅建立了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强盛帝国,亦展现了高度的文
12、明,其建筑、医学、造船、兵制等,一度远远领先于欧洲,称雄于世界。而在13世纪后,伊斯兰文化开始停滞,逐步走向自我封闭。自我封闭的后果逐渐显现,当时许多穆斯林学者对现代世界的变化,几乎一无所知,他们不知道哥白尼、伽利略、开普勒的学说。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描述:“如果有人在17、18世纪进入穆斯林国家,他一定可以看到500年前的惯例和制度。”17世纪土耳其著名学者舍勒比在临死前也警告其人民,如果不放弃教条主义,他们将很快会“用张得象牛一样大的眼睛来看这个世界”封闭和傲慢,很快使奥斯曼土耳其滑向亡国边缘,先后败于西班牙、意大利、匈牙利、奥地利以及后来的死敌俄罗斯手下,成为“西亚病夫”。
13、在此情况下,土耳其国内,逐步滋生了改革派。18世纪初期艾哈迈德三世的“郁金香改革”,19世纪初期塞利姆三世的新军改革,都以欧为师,但是他们都被废,改革也被绞杀。继起的马哈茂德二世改革,20世纪初青年土耳其党人推动的君主立宪,统统失败。改革无效,唯有革命。经过二百多年的挣扎与反思,土耳其终于选择了凯末尔式革命。并且在政治上确立现代制度之后,通过强力来根除国家落后的最深根源,进行文化革命,脱亚入欧。罗天昊土耳其文化革命何以成功?(有删减)(l)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土耳其成为“西亚病夫”的主要原因。(9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凯末尔在土耳其民族独立和复兴过程中的伟大贡献。(6分)商丘
14、市2015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参考答案1.D 2.D 3.A 4.C 5.C 6.C 7.B 8.B 9.A 10.D 11.B 12.C 13.B 14.D 15.A 16.B 17.B 18.D 19.C 20.C 21.A 22.B 23.A 24.B 25.B 26.A 27.D 28.C 29.A 30.D 31.C 32.A 33.C 34.D 35.B36(22分)(1)春末夏初,气温升高,发源于阿尔卑斯山区的支流得到冰雪融水补给,形成汛期;冬春季节,大部分处于地中海气候区的R河(发源于亚平宁山脉的支流)得到雨水补给,径流丰富。(6分)(2)靠近西欧,有铁路相通,
15、受工业发达国家的辐射带动作用大(2分);临近海港,海运便利;城市众多,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水能丰富,水力发电多;地势较高,受洪水威胁较小。(6分。答出3点给满分)(3)在中下游地区对河道进行裁弯取直;下游地区开挖新入海河道;切实有效保护上游山区的植被;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健全法规,完善管理;在上游配合水利建设,大力开发水电;不断加大对流域的开发力度。(8分。答出其中任意4点即可给满分)37(24分)(1)地形以山地为主(或山地高原为主)(2分);地势起伏大(或南北高、中间低,或山高谷深、地表崎岖)(2分);冰川地貌广布(2分)。(2)沿线地势起伏大,多次穿越河流,桥隧比例高(2分);位于板块
16、交界地带,地质条件复杂;(2分)多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2分)海拔高,空气稀薄,缺氧;(2分)气温低,冻土广布。(2分)(3)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退耕还林还草、发展观光农业等);(2分) 合理利用土地,保护耕地(城镇工矿交通建设少占耕地);(2分) 加大农业投入,提高土地利用效益(科技兴农、集约化经营,发展高效农业);(2分) 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改善农业生态环境。(2分)38. (26分)(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政治、经济决定文化。改革的深入,经济的发展更加完善了文化建设的保障体系。(3分) 文化体制的改革解放和发展了文化生产力,激发了文化发展的活力,使我国文艺创作日益繁
17、荣。(3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文化发展的方向,改革是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和完善,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伟大复兴。(4分)(2)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养老金并轨既反映当前时代,又对时代起推动作用。(3分)上层建筑的调整适合当前的经济基础,养老金并轨促进了利益分配的调整。(3分)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符合人民根本利益,得到人民群众拥护。(3分) 价值判断、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养老金并轨打破了制度壁垒,有利于社会公平。(3分)(3)示例:改革是大势所趋,停顿没有出路。深化改革不停,全面小康建成。 (每条2分,共4分)39(26分)(1
18、)政府通过财税政策的实施,促进就业,增加了社会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丰富了消费的内容,提高了居民消费水平。(4分)政府完善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使劳动者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提升了消费的能力和积极性。(4分)政府通过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就业,有利于丰富劳动者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实现其自身价值。(4分)政府通过积极的就业战略,增加就业数量,可以吸纳社会闲散人员,利于社会安定繁荣。(2分)(2)我国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保障了村民的民主权利,调动了村民参与建设的积极性。(3分)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3分)民主选举当家人是村民自治的基础
19、,增加了该村建设的积极因素(3分)保障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可以维护其合法权益,促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3分)40.(25分)(1)积极作用:圈地运动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市场;推动了英国社会的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发展。(4分)(2)趋势:居民迁出逐渐增多;到他乡种田的现象消失;到城镇做工或经营的增多;出国做工的增多。(答出其中任意3点即可。6分) 原因:国门被打开,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解体,传统农业和手工业衰落;中国资本主义兴起与发展;人们思想观念变化。(6分.答出其中任意3点即可,若答其它内容,只要言之成理亦可得分)(3)特点:受日本侵略及国民政府迁都影响;有
20、外国移民迁入中国。(4分) 影响: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的工业布局,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保存了大量有生力量及文化资源;日本“国策移民”便于日本侵华,给中日两国人民带来巨大伤害。(答出1点给2分,答出3点给5分,但最高得分不得超过满分5分)41.(12分)答案示例(1)信息:生产力水平的提高(2分)说明:明代钟楼建筑的庄重、规范,反映了农耕文明的社会面貌;近代时钟的精确统一,反映了工业文明社会的生产成果。(4分)(2)信息:时间标准逐步趋向统一,近代中国逐步融入世界。(2分)说明:随着资本主义的扩张,近代西方文明影响中国;时间标准逐步趋向统一,体现了全球一体化趋势加强。(4分)(如果考生从计
21、时方式的历史变化、原因、变化的影响等角度进行拓展做答,言之有理也可以给分,但本题总分不得超过满分12分。)42(10分)旅游地理(1)条件:居民经济收入的提高;(2分) 交通条件的改善;(2分)(2)措施: 理顺乡村旅游的管理体制; 广开财路,加大资金投入; 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 强化特色意识,进一步突出乡村旅游的 “农”家特色;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答出其中任意3点即可得满分6分)43(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1)东北风 渤海湾沿岸(或西南沿海)(4分)(2)做好风暴潮监测和预报;建设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海岸防护堤工程;加强宣传,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答出其中任意3点即可得满分6分)44.(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 措施:市易法;均输法;青苗法。(3分)成效:打破了大商人对市场和流通的垄断;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6分)(2)政府不能垄断市场,越位经营;制定科学合理的经济政策;完善监督机制;关注民生。(答出其中任意3点即可得满分6分)45.(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因袭传统,观念守旧;闭关政策的影响。(9分)(2)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领导土耳其人民进行民族独立战争,并取得独立,建立了土耳其共和国;在政治、经济、文教、法律等方面推行改革,促使土耳其走向民族复兴和现代化道路,使土耳其成为现代化资本主义国家。(6分)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207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