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点睛大联考高三第四次联考历史试题 及答案.doc
《衡水点睛大联考高三第四次联考历史试题 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衡水点睛大联考高三第四次联考历史试题 及答案.doc(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历 史 试 题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总分100 分,考试时间90 分钟。第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 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 分。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1 台湾学者许悼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这一论断说明了中国封建时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帝(“) A 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B 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相结合C 宗法制和分封制结合D“家天下”与“公天下”共存2 据估计,宋明清的耕地面积分别为56亿亩、85亿亩、1112 亿
2、亩。在明清新增加的耕地中,不少是“瘠卤沙冈”“陡绝之地”。这些土地被称为“边际之地”。“边际之地”的增加() A 根源于古代人口的持续增长B 导致水土流失经济发展停滞C 体现了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D 反映出农业的科技水平低下3 有人说:“古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中国什么都不禁,独禁本能。”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 你可以找到能论证这一做法的论据是() A“人文主义”,“民贵君轻” B“因信称义”,“天人感应” C“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 D“因信称义”,“致良知” 4 中国的地学,从尚书禹贡、山海经开始,到汉书地理志,逐渐形成了着重于记载山川、道路、塞、水利、土质、物产、贡赋,特
3、别是政治区划变置的传统。这可以佐证()(关) A 传统地学的政治性B 古代科技的实用性C 地学记载的精准性D 小农社会的狭隘性5 民国时期,初小四年级课本平等一文写道:“共和国无阶级之分,人人平等,受治于同一之法律 虽以大总统之地位,犹必谨守法律,不能恃势以凌人。一旦罢职,即与齐民无异。表明() 这(”) A 民国时期中国教育发生根本变化B 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 民国时期重视公民意识教育D 追求平等是民国时期政治斗争核心6 李淘在明清史中说“鸦片战争前夕的清代农业,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但是商业性农业已经出现。 商业性农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的苏、杭地区和粤江下游广州附近地区。
4、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商业性农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下列各项属于鸦片战争后中国“商业性农业”发展原因的是( ) A 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农业原料的掠夺B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主体地位未改变C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在夹缝中日益萎缩D 清政府对“商业性农业”发展的重视71876 年葛元煦注意到,开设在上海虹口一带的西餐馆有“华人间亦往食焉” 到八、九十年代,天津、北京的西餐馆也相继开设,名声愈来愈大。翻阅当时的大公报,常可看到“品升楼”、“德义楼”、“番茶馆” 的广告,称它们专办“英法大菜”、“请得巧手外国厨房精调西菜”。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说明西餐丰富了我国人民的日常生活B 近代中国广大城乡吃西餐
5、成为一种时尚C 通商口岸和一些大城市上层居民逐渐接受了西餐D 西餐进入日常百姓的饭桌而取代了中国饮食习俗8 经济学家张维迎认为,中国过去30 多年的经济奇迹源于市场的逻辑,即生产力的提高来自技术进步和创新,技术进步和创新来自劳动分工。劳动分工受市场规模的限制。市场的规模越大,参与交易的人越多,市场的分工就会越细,技术进步就会越快。下列经济现象最能印证上述观点的是() A 开发浦东,打造活力上海B 加入世贸,融入全球经济C 简政放权,增强企业活力D 包产到户,提高农民收入9 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之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以下对中华民国临时
6、约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部)三部法律的表述,错误的是( ) A 分别颁布于1912 年、1949 年、1954 年B 分别由南京临时参议院、新政协、全国人大制定C 分别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新中国临时宪法、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性质D 分别标志着近代民主革命高潮、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过渡时期政治建设的成就10 美国商业周刊的评论称,美国企图把中国“无限期排斥在世界外交舞台之外”的幻想已被日内瓦会议所粉碎。此说法的依据是日内瓦会议表明( ) A 中国外交开始实现独立自主B 中国积极步入世界外交舞台C 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D 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11 某人收藏有
7、一本1958 年编写的扫盲识字课本,上面有“苦战十五天,摘掉文盲帽”的口号,该口号实质上反映出( ) A1958 年我国基本上扫除了文盲B 新中国教育的有效性大为提高C 教育领域出现了左倾冒进倾向D 党和政府始终重视教育的发展12 学者金观涛、刘青峰在五四新青年知识群体为何放弃“自由主义”?一文中说:“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不仅改变了人们的观念,而且影响到对凡尔赛和约的解释,并进一步冲击中国知识分子对未来观念的建构。战后,中国思想界最突出的转变是() 一(”) A 从宣扬科学到反思“科学万能”说B 从学习西方社会制度到质疑C 从盲目崇拜西学到回归传统文化D 从学习欧美到以俄为师,宣传
8、社会主义13 古希腊人崇尚人体美,无论是雕刻作品还是建筑,他们都认为人体的比例是最完美的,干什么都必须按照人体各部分的式样制定严格比例。这充分体现了古希腊人强调() A 数的对称是艺术的价值取向B 万事不以神的尺度为标准C 以人的尺度来衡量世间万物D 外在的美胜过内在的美德14 赫乔韦尔斯认为“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是因为他不是这样的领袖;因为他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由此可见宗教改革从本质上说是() A 反教皇的宗教斗争B 反君主的民主革命C 反宗教的民族革命D 反封建的政治斗争15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恩格斯指出:“资本家本身不得不部分地承认
9、生产力的社会性。大规模的生产机构和交通机构起初由股份公司占有,后来由托拉斯占有,然后又由国家占有。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 A 资本主义国家已经成为垄断组织利益的代表者B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生产力出现了巨大飞跃C 资产阶级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了局部调整D 第二次工业革命改变了工业生产结构16 法国史学家米涅在法国革命史中写到:“1814 年是延续了25 年的大动荡结束的一年。今后要长期治理法国,就只能首先满足引起法国革命的双重需要,在政府中,要有真正的政治自由,在社会方面,要有物质福利,这是不断提高的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此,米涅认为改造法国社会的主要任务是( ) A 打击封建主和阻止君主制复
10、辟B 改善工人待遇以避免社会革命C 建立资产阶级统治的政治和经济基础D 制定宪法确立共和体制171851 年,正当伦敦世博会召开,宣布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正以雷霆万钧之力重塑欧洲乃至全球经济和社会形态时,已经有人在解剖它的病灶,预备提前宣判它的死刑了。该事件是指( ) A 马克思发表共产党宣言B 卢梭发表了社会契约论C 在中国兴起太平天国运动D 在法国发生巴黎公社革命18 有学者认为:17 世纪末的英国,既实现了“地上(指社会)的平衡”,又建立起“宇宙体系平衡”。有了对“地上的平衡”的信心,才推动人们去研究、认识宇宙中的平衡体系。该评论所说的两个“ 衡”应分别指( ) A 英国议会制的产生、英国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衡水点睛大联考高三第四次联考历史试题 及答案 衡水 点睛 联考 第四 历史试题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207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