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天一大联考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三)历史试题及答案.doc
《河南省天一大联考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三)历史试题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天一大联考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三)历史试题及答案.doc(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天一大联考(原豫东、豫北十所名校联考)2014-2015学年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三)历 史 本试题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卷 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分封制奠定了先秦诸国文化相互作用与运作的基本模式,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以秦汉为代表的华夏民族文化传统的形成过程与后来面貌。”材料中的观点认为分封制 A.确立了古代中国疆域基本格局 B.为后世中华文化发展打下基础 C加强了国家对人们思
2、想的控制 D.形成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2.唐节度使冯宿上奏章说:剑南、两川及淮南道的百姓都用刻版印刷日历,在市上售卖。每年中央司天台还没有颁布新历书时,这些印好的日历已满天下皆是。这说明唐代 A.各地商品种类繁多交易频繁 B.人们可在城市随意买卖日历 C.雕版印刷术已经在民间流行 D.雕版印刷技术已经十分成熟3.朱熹认为“君权”是符合“天理”的,君主应循天之理,按天理的原则治理国家,要完全摒弃一切私意,转为天下之大公。朱熹在此强调的是A.“君权神授”,肯定君主意志是天理 B.“君为臣纲”,规范君臣秩序C.“天人感应”,君主承天意教化民众 D.君主亦应“存天理,灭人欲”4.明清时期,景德镇的瓷
3、器“行于九域,施及外洋”;佛山镇的铁锅不仅远销吴越荆楚,而且大量出口;浙江桐乡县炉头镇的铁器品“大江南北咸仰赖”。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 A.商业发展促进商业市镇兴起 B.商品流通突破狭隘地方市场 C.全国手工业的发展相对平衡 D.海禁政策松动海外贸易发达5.费正清在评价近代中国某一事件时指出:“一批科举出身、有高度道德原则而又忠于当朝的文官,坚定地把叛乱镇压了下去,并试图在农村经济和大众福利事业上施行仁 政。”这里的“叛乱”是指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维新变法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6.据统计,从道光二十年至光绪二十年(1840-1894年)我国粮食商品率由10%增长为 16%。出
4、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近代工业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 B.引进西方技术,农业发展迅速 C.经济作物大量销售到世界市场 D.列强大量收购粮食,出口激增7.维新变法期间,梁启超在提出“变法之本在育人才”的观点时指出:“政治习惯不养成,政治道德不确立,虽有冠冕世界之良宪法,犹废纸也。”在此,梁启超的“育人才”主张旨在 A.提高国民的参政意识 B.培养具有改革精神的人才 C.提高国民的政治素养 D.培养从事法制建设的人才8. 1924年,孙中山指出:“如果不管中国自己的风土人情是怎么样,便像学外国的机器一 样,把外国管理社会的政治硬搬进来,那便是大错欧美的物质文明,我们可以完全仿效,可以盲从,搬进
5、中国来也可以行得通。”材料阐述的主要观点是 A.学习西方的物质文明,不宜学习西方的政治文明 B.因地制宜地学习西方的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 C.西方物质文明可以仿效,但政治文明不可以照搬 D.西方的政治文明完全不适合中国的实际国情9.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以各地行礼自为风气,或仍沿前清旧习,或滥用缛节繁文、新旧庞杂、漫无标准为由,准备核定颁布婚礼草案,其中心是:矫正奢侈,消弭诈伪,破除迷信,提倡质朴,并酌情采纳旧的礼仪制度中的可用部分。该婚礼草案 A.表明婚姻关系纳入到法制轨道 B.抛弃了旧式婚礼的程序 C.消除了新旧婚制阃的尖锐冲突 D.是新旧婚俗调和的产物10.下面是一组有关南京历史的图片
6、,其反映的主题是 A.民族危亡与兴盛 B.民族屈辱与荣耀 C.民族抗争探索史 D.民主革命走向胜利11. 1953年1月,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会议指出:“教育是文教工作中的重点,而教育 工作的重点是高等教育。必须研究解决高等学校教学改革中的问题,大力整顿中等 技术学校,并吸收大量工人进入学校。”这一会议 A.确立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目标 B.顺应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要求 C.决定重点促进中学教学的发展 D.提出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并举12.毛泽东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中指出:“这个宪法草案所以得人心理 由之一,就是起草宪法采取了领导机关的意见和广大群众的意见相结合的方法。”这 表明1954年宪
7、法 A.是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B.得到了全国人民一致拥护 C.保障了人民的民主权利 D.是民众行使立法权的结果13. 20世纪60年代初,在我国投资总额大幅度下降的同时,分配给农业、水利工程等的投资额却不断上升,从1959年的10. 5%提高到1963年的25%以上。这一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顺应“大跃进”建设需要 B.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渡过困难 C.保证“一五”计划的实施 D.改变国民经济发展不协调局面14. 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指出:“双方同意,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侵犯别国、不干涉别国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这份公报在
8、当时 A.促进了中美两国关系的正常化 B.极大地改变了国际关系格局 C.加速了中国做出改革开放决策 D.导致了美苏争霸态势的缓和15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铜表法的排列顺序前面为诉讼程序法,后面为人法和物法;罗马帝国时期,查士丁尼法学总论则把作为主法的人法和物法排列在前,而把作为助法的诉讼程序法排列在后。这一变化反映出 A贵族与平民的矛盾得以消除 B.罗马法的法律程序灵活多变 C.罗马商品货币经济获得发展 D.罗马法的权利观念保持不变16.“到18世纪后半期,欧洲的知识精英大多已对基督教持怀疑态度,此情况在法国尤其突 出。既然自然界有一个统一的规律,那么人类社会也决不会例外。”这一现象反映出 A.
9、人类社会开始成为欧洲探索的主题 B.宗教改革打破人们对教会的迷信 C.欧洲积极反对教会宣扬的禁欲思想 D.理性时代抨击教会的权威和愚昧17下表描述了英国经济领域的发展状况(源自高德步、王钰编著的世界经济史)。这对英国社会的主要影响是 A.加快了人口大规模流动 B.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 C.重工业主导了国民经济 D.提高工人的政治地位18.下面是法、英、美、德建立民主制度时间统计图,这表明 A.世界形成了欧美两个政治中心 B.政治文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C.民主制度的建立过程越早越长 D.后起国家建立民主政治快而好19.牛顿的发现被认为跳出了神秘的黑匣子,用理性的光芒照亮了人类;达尔文被当时的 支
10、持者称为“生物学领域的牛顿”。二者的学说都 A.反映了工业时代的要求 B.得到了科学实验的验证 C.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 D.促进了启蒙运动的发展20.托洛茨基在十月的教训中写道:“二月革命,如果把它作为独立的革命来看,是一次 资产阶级革命。但是作为资产阶级革命,它却出现得过迟了,而且本身也不具有任何稳定性。它遭到一些矛盾的破坏。”托洛菠基意在说明 A.二月革命是追求独立的革命 B.俄国向无产阶级革命转变成为必然 C.二月革命引发俄国社会动乱 D.俄国社会革命运动的发生过于频繁21. 1936年美国国会通过土壤保持和作物调配法,该法以保护土壤的名义,即通过给土地休耕的农场主休耕补贴,换得他们放
11、弃种植,削减粮食生产。该法主要是出于 A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B.平衡市场解决危机 C.保障农场主的利益 D推动农业布局调整22.马歇尔计划要求受援国成立一个经济合作组织,该组织先后与一系列受援国签订多边和双边协定,逐步削减了西欧国家间的关税壁垒。这主要反映出马歇尔计划 A.巩固丁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秩序 B.对恢复战后西欧经济起重要作用 C.客观上有利于西欧经济一体化 D便利了美国向西欧输出大量商品23.赫鲁晓夫在回忆录中称,当时苏联领导和他自己在走向“解冻”的同时,又担心“解冻”引起洪水泛滥,局面难心控制,“因此我们似乎曾经阻止过解冻”。这表明赫鲁晓夫的改革 A.是对斯大林模式的维护 B.反对公开
12、地否定斯大林模式 C.明显存在着犹豫和徘徊 D.阻碍了苏联社会制度的变迁24下图所示为美国、欧共体和日本经济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例变化趋势,该变化产生的 影响是 A.两极格局受到实质挑战 B.欧洲加快一体化的进程 C.第三世界国家迅速崛起 D.推动多极化趋势的出现25. 1913年,泰戈尔凭借其著名长诗吉檀迦利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奖。其得奖评语这样写道:“由于他那至为敏锐、清新与优美的诗;这诗出之以高超的技巧,并由他自己用英文表达出来,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业已成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这表明 A.当时世界文学呈现东西融合趋势 B.印度文化成为世界主流 C.东方诗歌备受世界各国人民青睐 D.东方文学冲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南省 天一大 联考 高中 毕业班 阶段性 测试 历史试题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206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