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冀州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冀州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试卷类型A卷 河北冀州中学2014-2015年上学期高三历史期中考试题时间:90分钟 分数:100分 命题人:刘占蕊卷选择题(50个,每个1.2分,共60分)1殷周制度论中有:“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下臣诸侯之制。”这段材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的显著特征是A通过血缘姻亲关系与地缘结合以强化王权 B通过世袭制和嫡长子继承制以巩固奴隶主专政C通过主要分封同姓诸侯以加强对地方的统治 D通过服饰规范等礼乐制度以维护贵族等级特权2,“君王自命天子,龙种高贵,君王驾崩,君统不辍,由其嫡长子自然承袭,如是者不
2、绝。父家长在家庭内是一把手,君王是国家的一把手,是全国子民的严父,且各级地方政权的首脑亦被视为百姓的父母官。”这段材料所表达的主旨是()A君权神授,皇位世袭 B君父同伦,家国同构C强干弱枝,中央集权 D男尊女卑,君父一体3弗朗西斯福山曾指出:“从隋朝开国的581年到12世纪的宋朝晚期,中国最普遍的政治发展之一是家族政府的逆转,中央集权得以复原到前汉的经典官僚机构。”造成当时“家族政府的逆转”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政治统一的实现 B官员选拔制度的变化 C三省六部制的实施 D豪门望族势力壮大4. 清史稿中记载:“先是世祖亲政,日至票本房,大学士司票拟,意任隆密。康熙时,改内阁,分其职设翰林院。雍正时
3、,青海告警,复分其职设军机处, 军机处军机大臣,无定员,由大学士、尚书、侍郎内特旨召入。掌军国大政,以赞机务。明降谕旨,述交内阁。”由此可知军机处( ) A.大臣须由专人担任 B.掌控军国大事决策权 C.分化了内阁的权力 D.主要为皇帝提供建议5.德国著名的政治经济学家、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曾这样说:“科举制度全面推行。成为世袭君主的一种手腕,用来阻止一个孤立他的等级的形成,否则这个等级会按照藩臣和内阁的做法垄断所有的官俸。”他的意思是A.君主用科举制度这只“看不见的手”来维护统治B.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最好的选官制度C.科举制度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D.科举制度有利于形成全社会崇儒重学的风
4、气6. “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关于这首诗,下列表达最准确的是A说明当时贫富悬殊、土地兼并严重 B揭示当时赋税徭役沉重的历史事实 C全面反映了当时的农业和商业状况 D可以以诗证史,了解当时社会情况7、东汉桓谭指出:“今富商大贾多放钱贷,中家子弟为之保役,驱走与臣仆等勤,收税与封君比入,是以众人慕效,不耕而食至。”材料说明A官员普遍挪用公款放高利贷 B政府严格限制高利贷的利率C民众纷纷仿效官员放高利贷 D高利贷影响小农经济的稳定性8目前出土的汉代牛耕图画像石共有多幅,其分布如下出土省份出土
5、地点陕西米脂、绥德王德元墓、绥德、西安碑林、陕北山东滕县宏道院、滕县黄家岭、邹城市面粉厂山西平陆枣园续表内蒙古和林格尔江苏泗洪重岗、遂宁双沟镇从中可以得出的最恰当的结论是 ()A汉代时陕西是全国经济中心 B山东的农耕技术在汉代最先进 C汉朝时使用牛耕的范围较广 D汉朝时牛耕范围已经遍及全国9. 明朝官员章懋不满当时浙江盛行的一些现象:男子成年后另立门户的习俗因此造成家庭成员为争家产而不和;婚嫁谈判时讲价还价的习俗,连适当的规矩也不顾了;葬礼要请和尚念经,大摆筵席,大肆挥霍的习俗,以至忘记葬礼本身是悲痛的事。其所描述的现象共同表明( )A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了传统观念 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传统观念崩
6、溃 C经济发展助长了奢侈观念发展 D专制制度趋于衰落,地方势力发展10.唐后期至宋代,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土地兼并和土地买卖频繁。南宋叶适记载说:“民自以私相贸易,而官反为之司契券而取其直。”材料主要反映了 A.宋代租佃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B.佃农之间土地买卖顿繁 C.地权所有者在土地买卖中获利 D.政府维护地权流转11、 “历史意见”指的是在那制度实施时代的人们所切身感受而发出的意见。这些意见,比较真实而客观,待时代隔得久了,该项制度早已消失不存在,而后代人单凭后代人自己所处的环境和需要来批评历史上以往的各项制度,那只能说是一种时代意见。下列属于时代意见的是A“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
7、”(东汉王充 论衡)B(实行均田制)“国家殷富,库藏盈溢,钱绢露积于廊者不可较数”( 北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C(王安石变法)“舍是取非,兴害除利,名为爱民,其实病民,名为益国,其实伤国”( 宋司马光 乞去新法之病民伤国者疏)D(以皇帝名义“诏定国是”,其目的是)“以变法为号令之宗旨,以西学为臣民之讲求,著为国是,以定众向,然后变法之事乃决,人心乃一,趋向乃定。”(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12清人在论南洋事宜书中写道:“南洋末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蹇。居者苦艺能之无用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材料意在说明海禁政策A
8、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 B不利于民生和社会稳定C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D不利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13明朝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后,一直到嘉靖时期,海禁政策时松时紧,总体上说是以紧为主。但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海外贸易的需求日益增长,出现王直等民间海商集团,然而明政府认为其是与倭寇勾结的海盗行为,屡次镇压。以上现象造成的最深远影响是()A王直等海商集团与倭寇勾结损害了政府利益B使沿海百姓丧失了部分经济收入C强化了海禁政策D扭曲了中国人的海洋观念,丧失了面朝大海发展自我的机会14.十三行史料展记述“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都与广州十三行发生过直接的贸易关系。这里拥有通往世界各主要港口
9、的环球贸易航线。客观上造就了一个时期里著名的中西贸易中心和广州历史上令世上瞩目的经济文化的辉煌时代。”导致十三行兴盛的主要原因是A.民间贸易的兴盛和发展 B.三角贸易的形成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15人们在研究历史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鸦片战争这一事件:过去,英国史学家总以英国利益为中心来理解;我国史学家则从民族命运来思考这一战争;在当今文明史观认识下,人们又会有新的结论。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 )A英国史学观文明冲突,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商业战争B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C
10、英国史学观侵略战争,中国史学观商业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D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文明冲突,文明史观侵略战争16、恩格斯在论及某场战争时说:“不管这次战争的直接后果如何,有一点是必不可免的:古老中国整个传统的经济体系将完全崩溃。在陆地和海上打了败仗的中国人将被迫欧化,全部开放它的港口通商,建筑铁路和工厂。”恩格斯所说的“这次战争”的历史影响在于A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艰难历程C为中国思考制度变革提供了历史契机 D极大地削弱了清政府的统治合法性171882年9月申报记载:“即如公司一端,人见轮船招商与开平矿务获利无算,于是风气大开,群情若骛,期年之内效法者十
11、数起。每一新公司出,千百人争购之,以得票为幸”。这种现象说明了( )A政府经济政策发生重大变化 B洋务企业近代化因素增多C社会各界支持集股筹资企业 D国人逐渐接受新型商业模式18.1899年,孙中山在东京与梁启超讨论土地问题时说:“今之耕者,率贡其所获之半于租主而未有已,农之所以困也。土地国有后,必能耕者然后授之田,直纳若干租税于国,而无复有一层地主从中睃削之,则民可以大苏。”由此可见,孙中山在土地问题上的主张 A.与罗斯福相似,主张国家干预 B.与资本主义一致,主张土地私有 C.与马克思主义相似,主张土地国有 D.与斯大林模式相似,主张农业集体化19、张謇创办大生纱厂,不仅在筹建期间曾借用公
12、款,而且开厂以后还依仗清政府,取得了“二十年之中,百里之内,不准别家设立纱厂”的垄断权。1904年,上海纺织业资本家朱畴拟在祟明增设大有公司,清政府商部竞出面替张謇加以阻止。由此可见A清政府大力支持洋务派创办工业 B封建势力阻碍民族工业健康发展C. 民族资本家之间的自由竞争日趋激烈 D.近代民族工业没有摆脱外来势力控制20清朝末年,清廷派遣五大臣出使西洋考察政治。五大臣在考察报告中提到德国时说:“德国以威定霸立国之意,专注重练兵。故国民皆有尚武之精神,即无不以服从为主义。其人民习俗,亦觉有勤俭质朴之风盖其长处,在朝无妨民之政,而国体自尊;人有独立之心,而进步甚猛。”材料反映五大臣对德国政治制度
13、的态度是A赞赏,德国保留了专制主义传统且成为强国,这是清王朝向往的B否定,让国民尚武、“无不以服从为主义”,有违中国传统礼教C否定,国民享有参政权利“有独立之心”,不利于加强专制统治D赞赏,德国用武力实现了国家统一和富强,并在一战中取得主动211889年,湖南官员周汉刊刻了一本反洋教的通俗图册,题名天猪教。从此开始了他历时10年之久的反洋教斗争。他认为世界上只有儒、佛、道三教为正教,此外再没有第四教了,一切洋教都是“鬼叫”(鬼教的谐音)或“天猪教”(天主教的谐音),应该加以诛灭。他还认为教会侵略是想来“谋中国的江山”。对周汉反洋教斗争的评析,正确的是A盲目排外倾向严重,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落后性
14、B以传统文化作为反对洋教的武器,维护国家主权C官员此举是为了愚昧百姓,以维护清王朝统治D卫道爱国与反帝斗争相结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221920年1月,北大学生张国焘、康白情、许德珩等到上海拜访孙中山先生。孙中山说:“你们学生反抗北京政府的行动是很好的,你们的革命精神也是可佩服的。如果我现在给你们五百支枪,你们能找到五百个真正不怕死的学生托将起来,去打北京的那些败类,才算是真正革命。”许德珩等回答:“孙先生也掌握过几万人的部队,何以革命还是失败了呢?新文化运动反对旧思想、旧势力,在那里艰苦奋斗,学生们赤手空拳不顾生死的与北京政府抗争,只因为没有拿起枪来,就不算革命吗?”下列归纳以上两种观点的思
15、维角度的选项是A五四运动非革命/ 五四运动是革命 B五四运动是学生反政府/ 学生反旧思想旧势力C革命是暴力夺权/ 革命是和平请愿 D革命是枪杆子里出政权/ 文化运动也能促进变革23.晚清政府某官员上书称,“该两国带兵二万分踞京城,倘有包藏祸心,势必据为己有,乃仅以增索五十万现银及续增各条为请,其为甘心愿和,不欲屡启衅端,实属可信。”从材料和所学知识,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清统治者对西方列强侵略本质认识不清导致中国开始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现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代的侵略背景 清朝政府从此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A B C D24历史学家田玄认为:“辛亥革命的走向没有从南方推进到北方,没有从长江流域推进
16、到全国。形成革命运动沿海、沿江城市先进,内地和边疆城市落后;南方城市先进,北方城市落后;先进的城市成为革命的舞台,落后的城市成为反革命的基地。”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最可能是A中国城市现代化动向的不平衡 B经济重心的南移C清朝统治中心在北方 D南方交通发达25.费孝通认为:正因为被礼治惯了,所以在乡土社会里一说起讼师,大家会联想到挑拨是非之类的恶行。(辛亥革命后)讼师改称律师打官司改称起诉,包揽是非改称法律顾问这套名词的改变代表了社会性质的改变。这里所说的“社会性质的改变”是指 A.从人治社会到法治社会 B.从宗法社会到官僚社会 C.从旧民主主义社会到新民主主义社会 D.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26.
17、为支援英军在滇缅抗击日军,并为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中国军队入缅作战,这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期间中国与盟国直接进行军事合作的典范。中国远征军立下了赫赫战功。关于这段历史事实的说法正确的是A.为了确保滇缅公路而进行的行动 B.入缅远征军是国共合作抗日典范C.阻滞了日军发动太平洋战争的企图 D.历史上中国军队的首次出国作战27近年来,有学者通过计量化的统计得出,从武汉失守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期间,国民党正面战场组织了南昌会战等9次大规模战役,占国民党22次会战的41%,甚至有过一些攻势作战,难能可贵。这一时期国民党还有大的战斗496次,占整个抗战时期战斗的44%,共伤亡1376万人,占整个抗战时期伤亡人数
18、的43%。由此最能说明A正面战场牵制了日军侵华的全部力量 B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C国民党在相持阶段仍然积极抗日 D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28. 下图是由两岸故宫博物院组成的专家组共同绘制的发生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故宫文物大迁移路线图。下列对各阶段的文物迁移表述错误的是A第一次迁移:九一八事变后,日军进逼华北B第二次迁移:日军全面入侵,国民政府内迁C第三次迁移:抗战取得胜利,国民政府迁往南京D第四次迁移:平津战役胜利结束,北平和平解放29.右图是国民党军队的战斗示意图。在这次战役中,蒋介石给前方下达的命令是( )A.“先定三湘,规复武汉,进而与我友军国民军会师,以期统
19、一中国,复兴民族”B.“对朱、毛与贺龙合股之企图,务必随时洞察其奸,在战略上要经常注意,加以防范”C.“守土应具必死决战之决心与积极准备之精神相应付,务须不丧失丝毫主权为原则”D.“徐淮会战实为我革命成败、国家存亡最大的关键,必须团结奋斗,期在必胜”30. 吉尔伯特罗兹曼在中国的现代化中说:中国共产党人是在20世纪的民族主义和反帝国主义的气氛中成长起来的,它强调反对强权,与弱小、不发达的“农村”国家为伍,反对“城市”国家。这一论断 A.说明中国共产党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B.反映了新中国一定时期的外交策略 C.反映了20世纪中外交往的全貌 D.反映了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31. 有西方学者认为
20、,上海合作组织是前苏联国家加中国对抗美国与西方的一个形式。而俄罗斯有学者则呼吁建立一个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代表的“新华约”之类的某种“反北约”的组织。下列对这两种观点的评述最准确的是( )A对当前世界政治格局有清楚认识 B当前国际关系中仍存在“冷战”C国际局势紧张,大国对抗日趋激烈 D没有认清上海合作组织“结伴而不结盟”的新特点32. “在罗马人的观念里,法律应该是不断发展的,以适应变化的情况,但不要变动太大。要用法律和客观的判断而不是个人的心血来潮来调和社会的各种关系罗马法律也促进了普遍意义上的公平”。这反映了罗马法() A保持习惯法传统 B强调维护民主法制的重要意义 C崇尚自由和理性 D追求客
21、观公正地解决现实问题33十二铜表法规定,借贷的固定年息最高为8.33,给予无力还债的债务人以30天的“宽限时间”,监禁时不能使其挨饿以及在“市集”期间,可将债务人带至广场,允许别人赎取。这些规定最能体现其 A有习惯法痕迹 B保护平民利益C保护私有财产 D. 维护贵族利益34. 古希腊历史学家色诺芬在其回忆录中说:“(苏格拉底)不仅没有像控告他的人所指责的那样败坏青年,还明明地诱导了他的门人中那些有犯罪倾向的人停止了罪行,劝勉他们追求那最光荣最美好的德行,正是借着这种德行,人们才能治国齐家。”在此,色诺芬肯定了苏格拉底()A对否定神的地位而作出的贡献 B为挽救社会道德而付出的努力 C对古希腊哲学
22、进步而作出的贡献 D为后世人文主义发展所起的启蒙作用35十二铜表法规定:原告传被告出庭,如被告拒绝,原告可邀请第三者作证,扭押同行。如被告因疾病或年老不能出庭,原告应提供交通工具。如诉讼当事人为富有者,则担保其按时出庭的保证人,应为具有同等财力的人;如为贫民,则任何人都可以充任。材料表明罗马法的特点是 A条文清晰,实用性强 B尊重传统,灵活性强 C保护贵族,阶级性强 D承认契约,原则性36. 历史留给历史无尽的讽刺:30 僭主(雅典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败于斯巴达,斯巴达扶植“30僭主”执政,其统治的暴虐导致后世把“僭主”直接译为“暴君”)恨苏格拉底入骨,但不敢杀他,雅典民主派却以绝对公平的陪审团
23、,通过真正民主的程序,杀死了苏格拉底。从苏格拉底之死可看出A雅典民主政治不及僭主政治开明公正 B过多的公民参与民主政治容易导致人民独裁C雅典民主程序的公正体现了法律的公正 D直接民主容易导致公共权力的滥用 37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说:“美国政府在过去几十年一直在等待,即使美国存在的问题日益恶化。与此同时,中国却没有等待,实施经济改革。德国、印度也没有等待。这些国家没有原地踏步,也不想成为次要国家。我无法接受美国成为二等国家。”这表明A“一超多强”格局被打破 B美国已经被中国赶超C新的国际格局已经建立 D多极化趋势正在加强38.“防止滥用权力的第一道防线当然是人民,人民掌握选举、监督和罢免
24、官员的权力。国会由人民选举产生,对政府来说最重要的钱袋主要由民选的众议院来掌管,表达自由的权利保证了舆论监督的实施。总统虽然由选举团产生,但选举人不得由议员或官员兼任,保证了立法和行政两大部门的人选由选民决定。”这段话体现的主要观点是() A人民是防止滥用权力的唯一防线 B立法和行政权必须分立 C人民选举和监督政府,是防止权力的滥用和腐败的有效途径 D由人民管理政府的钱袋就是防止腐败的有效途径39一名英国学者称:“英国人把议会比作政坛大本钟除了还在那里闹出点动静外,没有更大用处”。这说明()A代议制民主政治已丧失其存在基础 B议会不再代表广大选民的利益C出现了行政权逐渐扩张的走势 D英国人厌倦
25、了资产阶级民主闹剧40有西方学者评价全体选民选举出来的德国下院(德意志帝国议会)时说:“下院是汽车的第五个车轮。”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各邦代表组成立法机构中的联邦议会 B德国民主制度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C德意志帝国政府向帝国议会负责 D德意志各邦共同推举帝国首相411895年,一位中国外交官对当时四个欧美国家的政体分别作了如下评述,其中对德国的评述是( )A“举国听于议院,势太偏重” B“君主能以事下会议而不能独断”C“议院主议法,政府主行法,察院主断法” D“上议院主用世爵,参以选举,君权仍重”42英国1882年制定的关于议会议事程序的“普遍法规”规定:议会开会的大部分时间应有政府成员参
26、加。1887年1889年,英国政府参加会议的次数占全部议会次数的84.5%。美国在18851889年,总统否决议案达324项。这些现象最能说明()A在国家政权实际运行中行政权居于主导地位B议会对国家行政部门有监督权C议会始终是国家的最高立法机构D行政首脑取代议会成为国家的决策中心43.以下对欧美1819世纪大事年表(部分)解读,符合历史实际的是()时间重大历史事件1765年工业革命开始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1840年前后欧洲三大工人运动1848年马克思主义诞生1850年前后欧美工业革命基本完成1870年前后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A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主题是社会主义革命B推翻资
27、本主义制度的物质条件已具备C资本主义尚处在不断上升和发展时期D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客观上阻碍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断完善44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中说:“何以哥氏(哥伦布)、维氏(达伽马)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一新纪元,而郑君(郑和)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下列哪句最能从根本上解决梁启超的困惑( )A.中国人缺乏持久探险、创新的精神 B.支撑东西方航海活动的经济形态存在着巨大差异C.郑和船队缺乏强有力的、持久的政府支持D.西方拥有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更加强大的武装力量45“冷战时期,西方曾对列宁有过一种错觉,以为他最擅长的手法乃组织突袭。殊不知列宁及布尔什维克党人唯一的真正财产,在于能认识及把握群
28、众的需要,并能追随群众,进而领导群众”。下列选项最能体现列宁“认识及把握群众的需要”的是 A提出四月提纲B推翻临时政府C建立苏维埃政权D颁布和平法令46、被誉为现代经济学之父的亚当斯密在出版于1759年的道德情操论中指出:“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要威胁社会稳定。”作者的这一提醒主要是为了防止A劳资矛盾的激化 B城乡差别的扩大 C经济危机的发生 D垄断现象的出现47、1932年,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纽芬兰、印度、南非等英联邦国家在渥太华召开帝国经济会议,签订了11个双边协定,制定了帝国特惠制。其主要内
29、容是:对成员国间的进口商品,相互降低税率或免税;对成员以外的进口商品,则征收高额关税。它实施的直接目的是A推行贸易自由化 B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C扩大进出口数额 D克服经济发展困难48. 1933年,罗斯福提请国会通过法案,成立“资源保护队”,主要是针对中部平原频发的沙尘暴。第一批招募了25万人,至1941年时,共计有250万青年参与,在各州的1500个营地劳动,开辟了740多万英亩国有林区和大量国有公园。史学家认为这一措施是“新政”中最受欢迎、最成功、最没有争议的措施。史学家这样评论的主要依据是该措施 A调整了农林经济结构,降低了农产品价格 B使罗斯福政府将资源保护放在新政首位C将失业救济与环
30、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 D基本解决了就业问题,消除了经济危机49. 下图是20世纪后半期世界工业发展情况表。据图可知,高收入国家的工业比重呈不断下降趋势。以下对此现象的解读中,比较合理的是A世界经济多极化的反映B低收入国家工业发展水平超过发达国家C低收入国家反对霸权主义取得重大成果D发达国家逐渐从工业经济转向知识经济50经过了20世纪70年代整整十年在“滞涨”泥潭中的痛苦挣扎,到1981年里根上台时,他看到的是2位数的通货膨胀、高失业率以及超过20%的高利率,美国经济已经陷入衰退。但与此同时,“国家已做好准备,把经济政策更加彻底地向右转”。此处的美国政策向“右转”是指A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加强
31、国家对经济的干预C加大社会福利资金投入 D增加国有制经济的比重卷(共40分)51、(11分)某校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发现20世纪30年代在我国兴起了“国货运动”,并摘录了以下材料。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在下列问题的引领下,进行深入探究。 材料一 对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态度如何,不言而喻是要以物质力量的建设来解除这个压迫。1933年10月15日申报月刊 材料二 (某国货品牌)出品精良,价格比外国货便宜了四分之一。1933年1月1日申报 材料三 庶几(或许可以)与外货竞争,如能急起直追,实不难于最短期,与世界工业国, 并驾齐驱。1935年7月2日时报 材料四 救国的重务是在每一个中国人肩上的
32、,不要以为今年是学生国货年,和大家没关系。1935年6月30日时报 材料五 我们在可能的条件下,应当让商品以国货为主,而且最重要的是,让金融以民族性为主。1933年,凯恩斯自给自足的国民经济请回答:(1)请从“工业革命对近代中国冲击”的角度,简析“国货”与“洋货”的历史关联。(2分)(2)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际和国内两方面分析,20世纪30年代国货运动在中国兴起的原因。(6分)(3)材料中凯恩斯“商品以国货为主”的主张,在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如何得到实践?概括指出在凯恩斯主义指导下,战后欧美发达国家在经济方面进行了哪些重大调整?(3分)52(13分)美国的内外政策随形势的变化不断
33、地进行调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新英格兰出现的骚乱,我们商业上的不景气以及笼罩全国各地的那种普遍的低迷消沉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如果不是完全的话)归咎于最高权力机构的无权。 华盛顿1787年给友人的信材料二 美国宪法是美国建国初期多元利益集团谈判和妥协的结果;宪法所创立的也是一个利益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在美国两百多年的历史上,不同的利益集团(群体)因应不断变化的历史环境,利用依宪法衍生的宪政机制,就各自的利益和联邦的“公共”利益的定义和定位,相互进行一种连续不停的谈判和妥协;谈判和妥协使旧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修正,使新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产生,宪法的生命力不断得到更新,表现出一种“超稳
34、定性”,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王希原则与妥协材料三 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需要一个谈判的时代,而不是对抗时代。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在这些地区,对抗可能导致爆炸性的局面出现。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发现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支配的地位了。 1971年7月6日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1)据材料一指出,美国独立之初面临的问题美国是如何解决的?结合史实分析中国古代和美国的中央集权制度有什么不同?(4分)(2)据材料二理解美国的宪法为什么能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宪法 制定中“多元利益的妥协”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
35、)(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说明美国“需要谈判而不是对抗”的原因。(3分)53.(16分)“革命”指推动事物发生根本变革,引起事物从旧质变为新质的飞跃。某同学在探讨世界经济问题时,发现了如“农业革命”“商业革命”“工业革命”“经营者革命”等词,并摘录了以下材料。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在下列问题的指引下,进行深入探究。材料一 铁器逐步推广到各个生产领域,特别是农业生产领域大量铁制农具的使用,引来了农业生产技术的一场革命。 国史概要材料二 在18.19世纪,农业飞速发展:更合理的轮作制,粮食产量提高,用了新机器,以及对牲畜品种与农业技术的改革。与城市化相关的人口爆炸需要日益增多的食品,于是人们
36、便进行集约耕作,甚至扩大耕种面积。这些变化往往来自荷兰或英国,被称作“农业革命”。田野上可以看见新的农业机器,出现了蒸汽脱粒机。在英国,传统农民已经消失,从此土地由农业工人或小耕作者耕种。 摘自欧洲史 (1)理解材料一与材料二所述的农业领域中的“革命”的含义?(4分) 。据材料二概括说明18至19世纪欧洲发生“农业革命”的主要原因。(4分)(2)有学者认为,宋朝“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同时指出“宋朝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生产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生产了爆炸性的影响。” 归纳概括宋朝 “商业革命”的主要内容,分析 “商业革命”对西方社会产生的“爆
37、炸性的影响。”(4分)(3)指出两次工业革命后,列强对外经济扩张形式有什么不同。(2分)在两次工业革命冲击下,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动?(2分)河北冀州中学2014-2015年上学期高三历史期中考试题答案A卷1- 10 ABBCA DDCAD 11-20 ABDCB CDCBA 21-30 DDBAA ACDCB 31-40 DDBBA DDCCB 41-50 DACBD ADCDAB卷1-10 DDBBA DDCCB 11-20 DACBD ADCDA 21- 30 ABBCA DDCAD 31-40 ABDCB CDCBA 41-50 DDBAA ACDCB51、(11分)答案:(1)关联:工业革命后,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洋货横行。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国货承担了抵御洋货的历史责任。(2分)(2)国际: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各国对外出口转嫁危机。 国内: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进行;救亡图存思潮的影响;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部分国货价廉物美;中国内忧外患(或民族危机加剧)。(6分)(3)实践:罗斯福新政。变化:国家大力干预经济;福利国家制度的建立。(3分)52. (13分)53、(16分)注意:第1问8分,第2问4分,第3问6分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2065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