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部分名校高三12月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
《云南省部分名校高三12月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部分名校高三12月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云南省部分名校高2015届12月份统一考试语 文 命题:昆明三中高三备课组本试卷分为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I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 (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孔子谈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孔子之言,不仅对个人自然生命的健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个人道德生命的提升尤其是对当代中国官员道德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君子三戒”涉及人性中最常见的方面:人性好色、好斗、贪得。何谓色?含义一,“色”主要指面部表情,怒色、和颜悦色都属此类,也
2、可引申为表面上;含义二;“色”指美色,尤其是女性美色。也可理解为专指夫妇一伦,为夫者能敬妻之贤德而略其色貌。“斗”指争斗,战斗。孔子所说的斗,主要是指人壮年时血气方刚,好胜心正盛,容易好勇斗狠,人们的意气之争也包括其中。“得”指取得,获得,此处意指贪得。贪,泛指无节制的爱好,贪得无厌。财货、金钱、宝物、田产、房屋、女色等都是贪得的对象。表现为对既得的唯恐丧失,也表现为对未得的贪取。孔子将人生大体分为少、壮、老三个阶段,所谈“君子三戒”是从血气出发,但并未止于自然生命层面。孔子之后的注疏透显出“君子三戒”从养生到养志、以理胜气的理论发展路向。孔子从血气出发所谈的“君子三戒”,指向了从人的自然生命
3、向道德生命的提升,关注人对色、斗、得的节制及对礼法、习俗等社会规范的遵守和自身道德修养的提高。正因为人性好色、好斗、贪得,所以孔子提醒人们要有所戒惧,为此,人们需具有拘束性道德,在诱惑面前克制自身,不能悖理违法,丧失人格,失落道德,失去本心。由此,人们才有可能超越血气的役使走向道德修养的提升,进而挺立道德主体、扩充道德生命。“君子三戒”为当代中国官员道德建设提供了许多值得借鉴的智慧,当代中国官员如何戒“色”?第一,修身养性,涵养拘束性道德。第二,修身齐家,弘扬夫妻忠贞美德。如何戒“斗”?第一,弘扬“掣矩之道”,处理好上下级、平级、同级行政官员之间的关系。第二,“正名”,官员明确自己的职权职责,
4、在其位谋其政,既不越位又不缺位,有助于避免争权夺利。第三,提倡君子之争。在竞争、竞岗、竞职时,尊重社会规范、道德规范、行为规范,以礼来化解恶性竞争或争斗,营造和谐良性的竞争氛围。如何戒“得”?第一,不受不义之货财。第二,理解义利关系的三重境界,有助于官员拒贪自主性的提高。最低的一重境界是“以利为利”,就是说为官的目的是唯利是图。第二重境界是“以义为利”,就是说为官者确实有为己谋福的目的,但他是通过行善举,为百姓服务而达到自己利益。第三重境界是“以义为义”,即纯粹为行善而行善的境界,纯粹为百姓服务而为官,惟其如此才能心安。“好色、嗜斗、贪得”的最终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官员唯有涵养自己的拘束性道德,
5、提高面对色、斗、得的道德持守能力,方能获得君子坦荡荡、君子不忧不惧的幸福。尤其是在今天,官员内心对制度的敬畏,对色、斗、得的戒惧,应该成为反腐制度建设的内在动力,也正因此,“君子三戒”及与此相关的道德修养应该成为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文化资源。 (传统文化中的“君子三戒”思想及其对当代中国官员道德建设的启示节选)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孔子谈到君子有三戒,主张戒色、戒斗、戒得,也从人生的三个阶段不同和从血气特点不同揭示三戒思想的依据。B孔子所谈三戒思想既对个人自然生命的健康意义重大,又对个人道德生命的提升以及对当代中国官员道德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6、。C“君子三戒”针对人性的通常弱点而论,其中的人性好色重要一层意思指人们对女性美色的喜好,即人们厚于女性美色。D“得”主要指贪得。泛指无节制的爱好,贪得无厌。表现为对财货、金钱、宝物、田产、房屋、女色等未得对象的贪取。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孔子所谈“君子三戒”从血气出发,但并未止于自然生命层面,而是显出从养生到养志、以理胜气的理论发展路向。B人们要超越血气的役使走向道德修养的提升,就要对好色、好斗、贪得有所戒惧,就需要在诱惑面前克制自身。C“君子三戒”为当代中国官员道德建设提供了许多值得借鉴的智慧,如修身齐家、掣矩之道、正名、君子之争、以义为义等。D借鉴君子之争戒官
7、员之斗,是指在职场竞争中,尊重社会、道德、行为规范,以礼来化解恶性竞争或争斗,营造和谐良性的竞争氛围。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孔子所谈的“君子三戒”,从人的自然生命向道德生命提升,既关注人对色、斗、得的节制,又关注对社会规范的遵守以及自身道德修养的提高。B“正名”之法有利于戒官员之斗,官员明确自己的职权职责,在其位谋其政,既不越位又不缺位,有助于避免争权夺利。C理解义利关系的三重境界来戒“得”,意在否定唯利是图,而培养“以义为利”之风,进而崇尚“以义为义”的最高境界。D“好色、嗜斗、贪得”的最终结果都是事与愿违,官员对制度的敬畏,对色、斗、得的戒惧,是今天反腐制度
8、建设的内在动力。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理解(19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7题祖无择,字择之,上蔡人。进士高第。历知南康军、海州,提点淮南广东刑狱、广南转运使,入直集贤院。时拟封孔子后为文宣公,无择言:“前代所封曰宗圣,曰奉圣,曰崇圣,曰恭圣,曰褒圣;唐开元中,尊孔子为文宣王,遂以祖谥而加后嗣,非礼也。”于是下近臣议,改为衍圣公。庆历间,出知袁州。自庆历诏天下立学,十年间其敝徒文具,无命教之实。无择首建学官,置生徒。郡国弦诵之风,由此始盛。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加龙图阁学士、权知开封府,进学士,知郑、杭二州。神宗立,知通进、银台司。初,词臣作诰命,许受润笔物。王安石与无择
9、同知制诰,安石辞一家所馈不获义不欲取置诸院梁上安石忧去无择用为公费,安石闻而恶之。熙宁初,安石得政,乃讽监司求无择罪。知明州苗振以贪闻,御史王子韶使两浙,廉其状,事连无择。子韶,小人也,请遣内侍自京师逮赴秀州狱。苏颂言无择列侍从,不当与故吏对曲直,御史张戩亦救之,皆不听。及狱成,无贪状,但得其贷官钱、接部民坐及乘船过制而已。遂谪忠正军节度副使。安石犹为帝言:“陛下遣一御史出,即得无择罪,故知朝廷于事但不为,未有为之而无效者。”寻复光禄卿、秘书监、集贤院学士,主管西京御史台,移知信阳军,卒。无择为人好义,笃于师友,少从孙明复学经术,又从穆修为文章。两人死,力求其遗文汇次之,传于世。以言语政事为时
10、名卿,用小累罪放弃,讫不复振,士论惜之。 (选自宋史祖无择传,有删改)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十年间其敝徒文具 徒:空 B权知开封府 权:有权力 C力求其遗文汇次之 次:编次 D用小累罪放弃 用:因为 5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安石辞/一家所馈不获/义不欲/取置诸院梁上/安石忧去/无择用为公费B安石辞一家所馈/不获义/不欲取/置诸院梁/上安石忧/去无择用为公费C安石辞一家所馈/不获/义不欲取/置诸院梁上/安石忧去/无择用为公费D安石辞/一家所馈不获/义不欲取/置诸院梁上/安石忧/去无择用为公费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11、分)A朝廷想封孔子的后人为文宣公,祖无择认为唐代已封孔子为文宣王,现在再把祖先的谥号加封给后代不合礼制。 于是朝廷让亲近之臣商议此事,最后改封孔子后人为衍圣公。 B庆历年间,祖无择出任袁州知府,他针对实际情况,设立学府,广招学员,使该郡形成了诵读的良好风气。后来他又升任龙图阁学士、郑州知州、杭州知州等职。C祖无择因小事与王安石不和,王安石当政后,就暗示负有监察之责的官员专查祖无择的罪状。后来祖无择因苗振贪污受牵连,虽查无实据,却被贬为庶民。 D祖无择年少时跟从孙明复、穆修学习。后来把他们的遗作汇编成书,使之在世上流传。但因为小的缺点被罗列成罪而遭弃用,从此再也没有振作起来,士人为他惋惜。7把文
12、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知明州苗振以贪闻,御史王子韶使两浙,廉其状,事连无择。(5分) 译文: (2)及狱成,无贪状,但得其贷官钱、接部民坐及乘船过制而已。(5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临江仙许庭 不见灞陵原上柳,往来过尽蹄轮。朝离南楚暮西秦,不成名利,赢得鬓毛新。 莫怪枝条憔悴损,一生唯苦征尘。两三烟树倚孤村。夕阳影里,愁杀宦游人。 登宝意寺【注】上方旧游韦应物翠岭香台出半天,万家烟树满晴川。诸僧近住不相识,坐听微钟记往年。【注】宝意寺在武功,诗人曾居此寺。8临江仙一词中,诗人为何而愁?请简要概括。(5分) 答: 9两首诗都
13、写到了“烟树”,这两处“烟树”所营造的意境有何不同?(6分)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成分。(6分)(1)李贺雁门太守行中,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式,并借日光显示守军威武雄壮的一句是: , 。(2)苏轼赤壁赋中,极言生命短暂渺小的句子是: , 。 (3)韩愈在师说中,阐述了师生各有所长,可以相互学习,其原因是: , 。 乙 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腊八雪 刘兆林北方,尤其我们东北,腊月的雪,可不是仙女
14、下凡那样温柔绵软地飘飘而落,而像天庭管理人间道路防滑的神漫天撒下的粗瓷粉,沙沙一坠地就瓷实得踩不出脚窝儿了。二乐和我,就在撒了一夜白瓷粉的大街上,他前我后地走着,瓷粉雪在我们脚下嘎吱嘎吱直响。二乐是老伴领回家的一条被遗弃的小黄狗。退休后,他成了我晨练的好伙伴,像今天这样的天气,他都准时跳上床,拱我头,扒我眼,催我起床。天气预报说今天气温降至零下30度,二乐却蹭蹭跑出院子,一出门就在垃圾箱前发现一块带不少肉丝的骨头,上前舔了几口,迅速叼在嘴上。我忙呵斥道:“二乐!再像流浪狗拣脏东西吃,不要你了!”他急忙摇起了尾巴,用乞求的眼光看我。我不由得想到摇尾乞怜这个词,大声吼他:“狗二乐不听话,不要你啦!
15、”并且愤怒跺脚。他一反常态,尾巴摇得更欢了,而且已调转了头,决心要跑,我不由得抬脚踢了他一下。他被踢后,骨头是扔了,但眼里顿时无神,放倒了最令人赞美最让自己骄傲的长尾巴,拖着,跟到我后头。养狗后我才懂得,尾巴是狗们尊严的旗帜,在主人踢打下收起尾巴的狗是很可怜的。走到一家小食铺前,见门上贴着一张有趣的广告:一年一度腊八寒,喝碗黏粥保平安。我心血来潮,决定买两碗腊八粥,这广告语让我想起童年在故乡喝腊八粥逗狗玩的往事。我弯腰摸了摸二乐的头,命令他先在屋外一撮大冰溜子旁边儿等着。买完腊八粥出来,二乐却不见了!我四处撒目,大喊二乐名字,没有回音。也许二乐耐不住冷,先回家了,我便拎了腊八粥返回家去。二乐没
16、回家!我急忙跑下楼,赶紧去找。我又回到饭馆门边的大冰溜子前仔细查看,顺着一行狗脚印找到垃圾箱处,脚印拐了几个弯儿,进了附近供暖锅炉房大院。那是很大一个有围墙的院子,一根高耸入云的红砖烟筒,被北风吹斜了,冻得在风中打抖。烟筒下面是一座煤堆,山一样被瓷粉雪紧紧包裹着,变成高高的雪山。莫非二乐钻进锅炉房取暖了?我进锅炉房转了两圈,没发现什么迹象。从后门寻出去,一眼瞥见小脚印蜿蜒上了山顶。我有点害怕,童年时家里的一只小狗就是腊月的一个夜里冻死在外屋的水缸旁边。顾不得别的了,我跟头把式爬上山顶,鞋里灌进了雪,双手也扑进雪里好几次,十指僵僵的,攥不回弯儿来。正好见身边有半张被雪压住的报纸,我打着冷战弯腰拽
17、起那半张报纸,本想揉搓一下塞进鞋踝的,却见一行解放军报文艺副刊字样在我眼前一跳,一片铅字火把般照亮我的眼睛:翻过雪山的红军队伍,行军途中又遇了风雪。一位骑马赶上来的首长发现雪地躺倒一个战士,见那战士穿着单衣,已经冻僵了,不由得怒吼:“把他们后勤部长叫来,问他干什么吃的,我要撤他的职!”被叫来的人看了看冻僵的战士,诺诺说:“他就是后勤部长”牵马的首长怔在那里,慢慢脱下帽子忽然,一阵细弱的呻吟声被风从稻草那儿刮来,扯耳细听,正是二乐的呻吟声。我头一回听见二乐的哭声。只见他在草堆边四腿抽筋,边哭边踡着身子舔草下的什么东西。身上的羽绒小袄不知怎么扯下来,在他舔着的东西上盖着。二乐见是我,发出更重的呜呜
18、声,身子却动弹不得。我伸手抱他,他咬住我衣袖往羽绒小袄上拽。我不顾一切解开棉衣,贴胸把二乐塞进怀里,一股奇寒立刻使我抖了几下。我用力抱紧二乐抵住抖动,二乐竟使劲挣扎,见我还不放开,便张嘴咬我。我忽然醒悟,二乐有事。我放下二乐,看他叼开自己的小袄,又拱开稻草。天啊,稻草下躺着一条冻僵的小黑狗。再一看,小黑狗嘴边正放着一块骨头,就是二乐在垃圾箱边捡的那块。骨头边上还有一只奄奄一息的狗崽儿,毛色黄中透黑。我恍然大悟。但是,小黑狗已僵硬了。四腿还在抽筋的二乐,舔着小黑的鼻子,眼有泪水在溢。我从没听谁说过,狗会流泪,也从没见过狗眼会这般无助哀伤。我心口忽然很疼,被三只狗共同咬疼似的,抱起二乐和狗崽,冲小
19、黑说,是我家害了你们啊!(有删改)(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小说注重用人物的内心世界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收起尾巴的狗是很可怜的”“(二乐)没回家”“(二乐)有事”,这几处表现了“我”对“二乐”的理解和牵挂、喜爱和赞美。 B小说中用第三人称“他”来称呼二乐,可见“我”和二乐有深厚的感情,“二乐”对我来说已是一个不能少的伙伴,是家庭成员之一。C小说善于用动作描写来表现形象,如写二乐的眼神:祈求、顿时无神、无助哀伤的眼神这些凸显二乐这一形象的内心世界。D小说结尾处的“我”的自责,突出表现了二乐的悲剧给“我”带来的巨大的愧疚和震撼,也直接表达了作者对亲情
20、的呼唤与赞美之情。E小说情节前后呼应,脉络清晰,结构严谨。文末二乐照顾妻儿这一情节,照应了前文“二乐一反常态”,“调转了头,决心要跑”这一伏笔。(2)小说以“腊八雪”为故事发生的背景,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答: (3)小说中的“二乐”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答: (4)有人认为“后勤部长冻僵”这一情节多余。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 答: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张伯苓:南开的“不倒翁”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欧洲列强像一群饿狼扑向中国。张伯苓不禁自问:国家积弱到这种地步,中华民族何以自立于世
21、界?以这样的官兵对阵外敌,怎能不一败涂地,任人宰割?他站在甲板上,眼里射出坚毅的光,他斩钉截铁地说:“海军救不了中国!”经过新地思索,张伯苓得出这样地结论:“要在现代世界中求生存,必须有强健的国民。欲培养健全的国民,必须创办新式学校,造就一代新人。”1904年张伯苓和严修在严氏家馆的基础上,在天津创办南开中学。后来这所中学越办越好,成为中国北方最著名的中学。张伯苓成为声誉卓著的新教育倡导者。赤诚的爱国之心,使张伯苓暗下决心:“强国必先强种,强种必先强身。”投身教育事业之后,张伯苓便将这样的理念带入南开学校。1935年以南开队主力队员和北宁队组成的中北足球队,成为我国有史以来第一次战胜洋人而夺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云南省 部分 名校 12 月份 统一 考试 语文试题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2050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