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高新一中高三下学期第十次大练习语文试题及答案.doc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一中高三下学期第十次大练习语文试题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西安市高新一中高三下学期第十次大练习语文试题及答案.doc(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14届高三第十次大练习语文试题第I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9分) 经学读本与教学方法的演变 儒家通识教育,主要是通过经典学习和主体自觉实践而实现的。由此产生了源远流长的“经学”。作为训解、阐述儒家经典的学问,经学起源于子夏和苟子,并随着时代发展、教育变革而演化。两汉儒学处天下独尊地位,“五经”、“七经”立于太学,“明经”、“孝廉”也设为察举科目,在人才培养和选拔中发挥了特殊作用。隋唐而下,经学与科举结合,对儒家通识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产生重大影响。儒家经典从“九经”扩展到“十三经”,并形成“四书”。经学文本从多家注疏逐渐统一。学校教
2、材和科举考试标准,从五经正义演变为四书集注;教育方法,从注重启发、自学转向考试技能的训练。 潘光旦认为,理学与科举的流弊是导致中国教育由主动变成被动、由启发变成训练的三个因素之一。他辨析“教”与“训”的差异:从字面上看,“训是有言之教,教是无言之教”,“训”与“教”是政治与教育的一个基本分别,“政治用得着训,而教育用不着训”。儒家讲教育的两大作品论语与学记里,根本找不到一个“训”字。“教”字也用得很省:分别只有7个和l8个“教”字,并且与狭义的教育没有多大关系。相比之下,“学”字用得较多:论语里至少有56个“学”字,学记中有48个“学”字,甚至题目也用“学”字,而不称“教”。这种现象“绝不是偶
3、然的,而是有深切的教育的意义的”。它说明,儒家先贤的教育理念中,“自动的学重于被动的教”;“真正的教育,不但教别人能自动的学,更教自己作进一步的学的功夫”。对比官学与早期书院在教学方法、管理方式等方面的差异,颇能反映科举制下教育方法的变化。宋代书院秉承儒家通识教育传统,十分重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朱熹认为,学问靠自己积累,义理靠自己探索,为师者只是引路人,只负指导学生读书之责。他提出:“读书须有疑”,“疑者足以研其微”;“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朱熹的教学形式灵活多样,包括升堂讲说,认真读书、自行理会,互相切磋、质疑问难,悠游山水之间,等等。朱熹门人后学将其概括为朱子读书法
4、,包括“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六项。元代程端礼据此编著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用以指导学童读书。相比之下,官学教育主要以应试为目的,实行训诫教学方式。办学者只重视月课、季考,很少有实际教学活动。明清时期,这种教育状况日趋明显,难以满足学者研习学问和培养人才的需要。1下列关于“经学”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经学”的产生可以追溯到东周时期的子夏和苟子。B作为训解、阐述儒家经典学问的“经学”源远流长。 C隋唐而下,“经学”就成为学校教材和科举考试标准。 D四书集注是经学文本从多家注疏演变为逐渐统一的一个标志。2下列理解,符合
5、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科举制下的教育方法是早期书院式教学方法,由原来学生主动学习变成被动的教,由原来的启发式教学变为训诫式教学。B儒家讲教育的两大作品论语与学记里找不到一个“训”字,说明儒家先贤的教育理念中,注重启发,认为主动学习才是教育的根本。 C教育方法从注重启发、自学转向考试技能的训练,绝不是偶然的,而是有深切的教育的意义的。 D朱熹认为老师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引路人,担负着指导学生读书、训练学生能力之责,他的看法流弊甚远。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 A儒家通识教育,主要是通过经典学习和主体自觉实践而实现的,因此,通识教育的教育方法注重启发,强调自学。 B对儒
6、家通识教育内容产生重大影响的经学,从“九经”扩展到“十三经”,说明儒家思想也是不断发展和创新的。 C朱熹的教学法和读书方法,形式灵活多样,指导学生读书,培养学生自学,对后人很有借鉴意义。 D明清以应试为目的的官学教育,深受理学与科举流弊的毒害,很难满足学者研习学问和培养人才的需要。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辛公义,陇西狄道人也。公义早孤,为母氏所养,亲授书传。周天和中,选良家子任太学生,以勤苦著称。武帝时,召入露门学,令受道义。每月集御前令与大儒讲论,数被嗟异,时辈慕之。从军平陈,以功除岷州刺史。土俗畏病,若一人有疾,即合家避之,父子
7、夫妻不相看养,孝义道绝,由是病者多死。公义患之,欲变其俗。因分遣官人巡检部内,凡有疾病,皆以床舆来,安置厅事。暑月疫时,病人或至数百,厅廊悉满。公义亲设一榻,独坐其间,终日连夕,对之理事。所得秩俸,尽用市药,为迎医疗之,躬劝其饮食,于是悉差,方召其亲戚而谕之曰:“死生由命,不关相着。前汝弃之,所以死耳。今我聚病者,坐卧其间,若言相染,那得不死,病儿复差!汝等勿复信之。”诸病家子孙惭谢而去。后人有遇病者,争就使君,其家无亲属,因留养之。始相慈爱,此风遂革,合境之内呼为慈母。后迁牟州刺史,下车,先至狱中,因露坐牢侧,亲自验问。十余日间,决断咸尽,方还大厅。受领新讼,皆不立文案,遣当直佐僚一人,侧坐
8、讯问。事若不尽,应须禁者,公义即宿厅事,终不还閤。人或谏之曰:“此事有程,使君何自苦也!”答曰:“刺史无德可以导人,尚令百姓系于囹圄,岂有禁人在狱而心自安乎?”罪人闻之,咸自款服。后有欲诤讼者,其乡闾父老遽相晓曰:“此盖小事,何忍勤劳使君。”讼者多两让而止。(隋书循吏传) 注:露门学:古代学校的名称。厅事:官府办公的地方。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数被嗟异 数:多次B以功除岷州刺史 除:授予官职C尽用市药 市:买D讼者多两让而止 两:再次5.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直接写辛公义勤政爱民的一组是(3分)( )以勤苦著称公义患之,欲变其俗所得秩俸,尽用市药其家无亲
9、属,因留养之因露坐牢侧,亲自验问罪人闻之,咸自款服A BC D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辛公义早年即失去了父亲,却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辛公义凭勤奋出名。武帝时,召他到露门学,让他接受道义,武帝每月召他到身边让他和学识渊博的学者谈论,多次得到赞叹,当时同举人都仰慕他。B.辛公义跟随军队攻打陈,凭功劳被授予岷州刺史官职。当地风俗害怕病人,假如一个人患病,就全家人都躲避他,父子之间,夫妻之间互相不看护照料,他用实际行动改变了岷州亲属有病不加照料的不良风气。C辛公义后来调任牟州刺史,初到任,就先到监狱里去,亲自审问案情。十多 天就使牟州的监狱中不再有积压的案子。D辛公义的行为
10、使牟州的罪人受到感动,诚心服罪,不再打官司。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 每月集御前令与大儒讲论,数被嗟异,时辈慕之。(5分)译文: (2) 后迁牟州刺史,下车,先至狱中,因露坐牢侧,亲自验问。(5分)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89题。杨 柳 枝 刘禹锡 (一)炀帝行宫汴水滨,数株残柳不胜春。 晚来风起花如雪,飞入宫墙不见人。 (二)扬子江头烟景迷,隋家宫树拂金堤。 嵯峨犹有当时色,半蘸波中水鸟栖。8分析第一首“数株残柳不胜春一句中“数”和“残”两个字的表现力。(5分) 答: 9历代评家都认为这两首诗有异曲同工之妙。试从“异曲同工”的角
11、度,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6分)(1) ,却话巴山夜雨时。(2) ,自缘身在最高层。(3)落红不是无情物, 。(4)莫笑农家腊酒浑, 。(5)无言独上高楼,月如钩, 。(6) , 。小园香径独徘徊。乙 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红树林颂 刘 芳 多好的名字啊,红树林!在碧波万顷的海岸线上;在蓝色的大洋与陆地拥抱的地方;从深深的水下,蓬勃着、昂扬着,涌出一层突兀的绿
12、浪,升入空中,在阳光的照射下,翠绿欲滴,令人心醉。这是山与水不愿分离的亲情吧?或许是海水与陆地正在窃窃私语。其实水与山原本是和谐共存,只是大海使起“性”子来,才使陆地与人类措手不及。 这种树,有着高高的树干,绿酽酽的村冠,一排排一行行,迎风肃立,英姿飒爽,成为名副其实的水上森林。它们像英武的战士,日夜守卫着海疆,有时又像一道绿色的长城,把桀骜不驯、汹涌澎湃的海水堵挡在陆地之外。它们是陆地与海洋隔开的第一道“防线”,是人类与大海抗争的英勇先驱。有了它,才有了大海与陆地的平等相处;有了它,才有了人类与汪洋的和睦共存。红树林是海岸线上的真正守护神。那天,我们访问了海南省文昌市清澜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13、是省林业局的直属单位。保护区的曾主任听说我们是专程来参观红树林的,他的脸笑成了一朵花。他从事红树林研究已经20多年了,对树比对亲人还要亲。他说天正下着雨,打电话要了一条机帆船出海,以确保大伙儿的安全。我们沿着宽阔的海面,渐渐向红树林驶去。曾主任介绍说,清澜港保护区共有9个乡镇和一个林场,红树林带长l07公里,像是一条绿色的锁链,防风固土,锁住海啸和台风,保护着海岸线上的生态平衡。海南省的沿海,诸如三亚、陵水、万宁、琼海、儋州等多个市县都有红树林,全长有ll00多公里,其中海口市的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是全国最大的红树林基地,被列入“世界湿地名录”,是我国最美的八大海岸之一。红树林在东南亚发生的大
14、海啸中,曾救了很多人。科学家们发现,100米宽的红树林带,能抵挡10级的台风,这是多么巨大的功绩。这时,天空中忽然暗下来,一阵雷鸣电闪之后,大雨瓢泼,不一会儿,就听有隆隆的响声,原来是海浪涌动的潮声。于是,一场海水与红树林厮杀的壮烈场面出现了:海潮奔来了,那数米高的巨浪,席卷而来,呼啸着、呐喊着,以摧枯拉朽之势,袭上海岸,翻上高坡,径直向红树林扑去。高大的树林,在淫威面前只是摇摇头,铆足了劲儿,借着深深扎根于水下泥土里的根须,如钢筋铁骨般地抓住泥石,竟然纹丝不动。由于红树林的前仆后继,层层 阻挡,潮水终于败下阵来,吞天的巨浪,呻吟着、颤抖着,无可奈何地重又退回大海。这是海与陆地相碰撞的奇观,这
15、是水与山的搏斗,看到这情景,谁不对红树林发出惊讶和赞叹呢? 风雨过后,红树林变得更加清丽和秀美了。曾主任说这种树分为真红树和半红树,“你们看见了吧,这片密密麻麻的树刚出水面,已长出了嫩芽,它叫黄槿,属于半红树,就像榕树那样,几根树枝落入水中,一旦接触到泥土,就会生根发芽,钻出水面,成为一片片红树林。至于真红树,一般都是凭着种子掉进海水后自己生根成长,这叫自然垂扦萌生,在水下l5米左右的深度照样长,树高可达20多米。”老人们说,红树林不但在抗击自然灾害面前是能手,在战争年代也立过奇功。那是天然的“青纱帐”,是我军战士的最好营地。他们神出鬼没,如鱼得水,凭着这道天然的屏障和海水,与敌人周旋,打得敌
16、人到处逃窜。 他滔滔不绝地讲述着,像是一位母亲正在唠叨着儿女们成长的趣闻。红树林啊,你是在人类难以征服的领域里,继续与恶劣的环境搏斗,是真正的环保卫士,是抵御自然灾害的英雄。你和沙漠中的胡杨树一样,是自然界中的骄子,是人类效仿的典范。望着这片红树林,以及研究它多年的曾主任,无限敬意油然而生。我恋恋不舍地告别了清澜港,美丽的红树林,已在我心中树起一座新的丰碑!(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红树是我国重点保护的珍贵稀有植物,海口市的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是全国最大的红树林基地,被列入“世界湿地名录”。 B清澜港的红树林保护区林带长l07公里,像是一条绿色的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陕西省 西安市 一中 下学 第十 练习 语文试题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204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