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双语学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
《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双语学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双语学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双语学校2013-201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命题人:高三语文组 审题:高三语文组 练习时间:150分钟 本试卷分为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第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论低碳消费方式“低碳经济”是全球经济发展的最佳模式之一,低碳消费方式是其重要环节。低碳消费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根本要求,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低碳消费方式回答了消费者怎样拥有和拥有怎样的消费手段与对象,以及怎样利用它们来满足自身生存、发展和享受需要的问题。它是后工业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关系下,消费者消费理念与消
2、费资料供给、利用的结合方式,也是当代消费者以对社会和后代负责任的态度,在消费过程中积极实现低能耗、低污染和低排放的消费方式。这是一种基于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态化消费方式。低碳消费方式着力于解决人类生存环境危机,是以“低碳”为导向的一种共生型消费方式,使人类社会这一系统工程的各单元能够和谐共生、共同发展,均衡物质消费、精神消费和生态消费;使人类消费行为与消费结构更加科学化;使社会总产品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生产更加趋向于合理化。 低碳消费方式特别关注如何在保证实现气候目标的同时,维护个人基本需要获得满足的基本权利。由于满足基本需要的人权特性和有限性,在面临资源与环境约束的情况下,应该把
3、有限的资源用于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限制奢侈浪费。人们应该认识到:生活质量还包括环境的质量,若环境恶化,人们的生活质量也最终会下降。在环境资源日益稀缺的今天,低碳消费方式是一种更好地提高生活质量的消费方式。 低碳消费方式体现人们的一种心境、一种价值和一种行为,这会影响到消费者对消费对象的选择、决策和实际购买与消费的活动。消费者在消费品的选择过程中按照自己的心态,根据一定时期、一定地区低碳消费的价值观,在决策过程中把低碳消费的指标作为重要的考量依据和影响因子,在实际购买活动中青睐低碳产品。低碳消费方式代表着人与自然、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式发展。低碳消费方式的实现程度与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社会
4、消费文化和习惯等诸多因素有关。因此,推行低碳消费方式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从经济学上讲,消费包括生产消费和非生产消费。生产消费是指生产过程中工具、原料和燃料等生产资料和生产劳动的消耗。非生产性消费的主要部分是个人消费,是指人们为满足个人生活需要而消费的各种物质资料和精神产品;另一部分是非生产部门如机关、团体、事业单位,在日常工作中对物质资料的消耗。因此,推动“高碳消费方式”向“低碳消费方式”的转变应该是全社会的共同职责,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实现国家利益、企业利益和公民利益的最大化。 1下列对“低碳消费方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低碳消费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根本要求和必然
5、选择。 B低碳消费方式是当代消费者对社会和后代负责任地积极实现“三低”的消费方式。 C低碳消费方式是一种基于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态化消费方式。 D低碳消费方式是以“低碳”为导向,着力解决人类生存环境危机的一种共生型消费方式。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低碳消费方式关注在保证实现气候目标的同时,维护个人的基本需要获得满足的基本权利。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低碳消费方式限制奢侈浪费,即使环境恶化,也能满足消费者个人的所有生存、发展和享受的需要。 B人们如果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实现低碳消费,就必然可以解决当前存在的环境日益恶化和资源短缺问题。
6、 C推行低碳的消费方式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其根本原因是低碳消费方式代表着人与自然、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式发展。 D不管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是团体还是个人,都在消费着各自所需的物质资料,因此,从“高碳消费方式”向“低碳消费方式”的转变应该是全社会的共同职责。二、古代诗文阅读(42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何乔新,字廷秀,江西广昌人。时乔新已登景泰五年进士,官南京礼部主事。成化四年迁福建副使。所属寿宁银矿,盗采者聚众千余人,募兵击擒其魁。福安、宁德银矿久绝,有司责课,民多破产。乔新以为言,减三之二。兴化民自洪武初受牛于官,至是犹岁课其租,奏免之。迁河
7、南按察使。岁大饥,故事,振贷迄秋止。乔新曰:“止于秋,谓秋成可仰也,今秋可但已乎?”振至明年麦熟乃止。都御史原杰以招抚流民至南阳,引乔新自助。初,项忠驱流民过当,民闻杰至,益窜山谷。乔新躬往招之,附籍者六万余户。迁湖广右布政使。荆州民苦徭役,验丁口贫富,列为九等,民便之。乔新性廉介,观政工部时,尝使淮西。巢令阎徽少学于文渊,以金币馈。乔新却之,阎曰:“以寿吾师耳。”乔新曰:“子欲寿吾亲,因他人致之则可,因吾致之则不可。”卒不受。福建市舶中官死,镇守者分其赀遗三司,乔新独固辞。不得,输之于库。罢归后,巡按江西御史陈诠奏:“乔新始终全节,中间只以受亲故馈遗之嫌,勒令致仕,进退黯昧,诚为可惜。乞行勘
8、,本官如无疾则行取任用,有疾则加慰劳,以存故旧之恩,全进退之节。”不许。后中外多论荐,竟不复起。十五年卒,年七十六。江西巡抚林俊为彭韶及乔新请谥,吏部覆从之。有旨令上乔新致仕之由,给事中吴世忠言:“乔新学行、政事莫不优,忠勤刚介,老而弥笃。御史邹鲁挟私诬劾,一辞不辨,恬然退归。杜门著书,人事寡接,士大夫莫不高其行。若必考退身之由,疑旌贤之典,则如宋蒋之奇尝诬奏欧阳修矣,胡纮辈尝诬奏朱熹矣,未闻以一人私情废万世公论也。”事竟寝。正德十一年,广昌知县张杰复以为言,乃赠太子太保。明年赐谥文肃。(选自明史,有删改)【注】文渊:何乔新之父。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至是
9、犹岁课其租 课:征收赋税B谓秋成可仰也 仰:依靠C疑旌贤之典 旌:表扬D镇守者分其赀遗三司 遗:遗失5.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何乔新“忠勤刚介”的一组是( )(3分)募兵击擒其魁 振贷迄秋止 乔新躬往招之,附籍者六万余户不得,输之于库 以存故旧之恩,全进退之节 后中外多论荐,竟不复起A B C D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何乔新关心百姓疾苦,任福建副使期间,看看到福安、宁德一带很多百姓破产,便上奏朝廷,减免当地百姓三分之二的赋税。B何乔新为人廉洁正直。生前,多次拒绝他人所送之礼;福建市舶司的官员死了之后,乔新没有接受镇守者分给的资财。C何乔新罢归后,
10、得到许多官员的推荐。陈铨请求朝廷认真审查,如果乔新没有病就应该起用他,但朝廷没有答应。D.何乔新生前的功绩,最终得到朝廷的认可。吴世忠反驳邹鲁的诬告,认为何乔新忠心勤奋,刚正耿直,无论是学问人品,还是处理政事的才能,都不错,于是朝廷加谥为文肃。7.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乔新曰:“子欲寿吾亲,因他人致之则可,因吾致之则不可。”卒不受。(5分) (2)乔新始终全节,中间只以受亲故馈遗之嫌,勒令致仕,进退黯昧,诚为可惜。(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8-9题。 春游湖 徐府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渡, 小舟撑出柳
11、阴来。8、“夹岸桃花蘸水开”一句中最传神的字是哪一个?请简要分析。(5分)9、富有理趣是宋诗的一大特色,请简要分析“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中蕴含的理趣。(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12分)(1)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3) ,长余佩之陆离。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4) ,潦倒新停浊酒杯。(5)沧海月明珠有泪, 。(6)小楼昨夜又东风, 。 (7)羽扇纶巾,谈笑间, 。(8)舞榭歌台, 。(9) ,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10) ,受上赏。(11)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
12、足乐者, 。 (12) ,用之如泥沙?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中其中一大题做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峡 谷 阿城 山被直着劈开,于是当中有七八里谷地。大约是那刀有些弯,结果谷地中央高出如许,愈近峡口,便愈低。森森冷气漫出峡口,收掉一身粘汗,近着峡口,倒一株大树,连根拔起,似谷里出了什么不测之事,把大树唬得跑,一跤仰翻在那里。峡顶一线蓝天,深得令人不敢久看。一只鹰在空中移来移去。峭壁上草木不甚生长,石头生铁般锈着。一块巨石和百十块斗
13、大石头,昏死在峡壁根,一动不动。巨石上伏两只四脚蛇,眼睛眨也不眨,只偶尔吐一下舌芯子,与石头们赛呆。因有人在峡中走,壁上时时落下些许小石,声音左右荡着升上去。那鹰却忽地不见去向。顺路上去,有三五人家在高处。临路立一幢石屋,门开着,却像睡觉的人。门口一幅布旗静静垂着。愈近人家,便有稀松的石板垫路。中午的阳光慢慢挤进峡谷,阴气浮开,地气熏上来,石板有些颤。似乎有了噪音,细听却什么也不响。忍不住干咳一两声,总是自讨没趣。一世界都静着,不要谁来多舌。走近了,方才辨出布旗上有个藏文字,布色已经晒退,字色也相去不远,随旗沉甸甸地垂着。忽然峡谷中有一点异响,却不辨来源。往身后寻去,只见来路的峡口有一匹马负一
14、条汉,直腿走来。那马腿移得极密,蹄子踏在土路上,闷闷响成一团。骑手侧着身,并不上下颠。愈来愈近,一到上坡,马慢下来。骑手轻轻一夹,马上了石板,蹄铁连珠般脆响。马一耸一耸向上走,骑手就一坐一坐随它。蹄声在峡谷中回转,又响又高。那只鹰又出现了,慢慢移来移去。骑手走过眼前,结结实实一脸黑肉,直鼻紧嘴,细眼高颧,眉睫似漆。皮袍裹在身上,胸微敞,露出油灰布衣。手隐在袖中,并不拽缰。藏靴上一层细土,脚尖直翘着。眼睛遇着了,脸一短,肉横着默默一笑,随即复原,似乎咔嚓一响。马直走上去,屁股锦缎一样闪着。到了布旗下,骑手俯身移下马,将缰绳缚在门前木桩上。马平了脖子立着,甩一甩尾巴,曲一曲前蹄,倒换一下后腿。骑手
15、望望门,那门不算大,骑手似乎比门宽着许多,可拐着腿,左右一晃,竟进去了。骑手喝一口酒,用袖擦一下嘴。又摸出刀割肉,将肉丢进嘴里,脸上凸起,腮紧紧一缩,又紧紧一缩,就咽了。把帽摘了,放在桌上,一头鬈发沉甸甸慢慢松开。手掌在桌上划一划,就有嚓嚓的声音。手指扇一样散着,一般长短,并不拢,肥汉又端出一碗汤来,放在桌上冒气。一刻功夫,一碗肉已不见。骑手将嘴啃进酒碗里,一仰头,喉节猛一缩,又缓缓移下来,并不出长气,就喝汤。一时满屋都是喉咙响。不多时,骑手立起身,把帽捏在手里,脸上蒸出一团热气,向肥汉微微一咧嘴,晃出门外,肥汉梦一样呆着。阳光已移出峡谷,风又窜来窜去。布旗上下扭着动。马鬃飘起来,马打了一串响
16、鼻。骑手戴上帽子,正一正,解下缰绳,马就踏起四蹄。骑手翻上去,紧一紧皮袍,用腿一夹,峡谷里响起一片脆响,不多时又闷闷响成一团,越来越小,越来越小。耳朵一直支着,不信蹄声竟没有了,许久才辨出风声和布旗的响动。(1)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A.小说开篇描写峡谷,着力突出了它的“险”、“奇”、“静”;对四角蛇的描写,更是以动衬静,十分生动地表现了这些特点。B.肥汉“梦一样呆着”,是被骑手喝酒吃肉时的气概,以及酒后不痛寻常的动作和表情所震撼,“呆”突出了肥汉的性格特征C.小说文字简洁,注重细节描写。“布旗上有个藏文字”、“藏靴上一层细土”,看似简单的两句话
17、,却巧妙地暗示出人物的身份。D.小说擅长人物性格描写,尤其重视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经常在人与人、人与景的对比与衬托中,凸显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E.小说以“我”的耳闻目睹为线索,描写神奇的峡谷与质朴的边民,观察细致,笔法老练,用语奇崛,具有的艺术风格。(2)小说中三次写到鹰,分别表现了什么意图?请简要分析。(6分)(3)小说中的“骑手”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6分)(4)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骑手,但几乎一半篇幅是在写峡谷。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杨绛先生的书香世界罗银胜杨绛与钱钟书
18、都是有名的“读书种子”,对于他们来说,读书已经不是职业所需,而成了他们的精神支柱。1949年,黄裳曾去北京采访,专程到清华园钱氏夫妇的寓所,亲眼目睹了这对教授夫妇静夜攻读的情形:“住在清华园里的名教授,算来算去我只有一位熟人,就是钱钟书。第二天的晚上。吃过晚饭以后我找到他的住处,他和杨绛两位住着一所教授住宅,他俩也坐在客厅里,好像没有生火,也许是火炉不旺,只觉得冷得很,整个客厅没有任何家具,越发显得空落落的。中间放了一张挺讲究的西餐长台,另外就是两把椅子。此外,没有了。长台上,堆着两叠外文书和用蓝布硬套装着的线装书,都是从清华图书馆借来的。他们夫妇就静静地对坐在长台两端读书,是我这个不速之客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辽宁省 沈阳市 东北 育才 双语学校 上学 第一次 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204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