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
《西安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安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西安市第一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高三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5题,50分)1中国太百科全书中写道:“中国古代社会中凭借血缘关系对族人进行管辖和处置的制度与中国古代社会中的宗族组织相配合,是统治阶级维护政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这说明宗法制A有效维系了西周统治秩序的稳定 B按照宗族组织原则组建地方政权C体现了血缘关系同政治关系的结合 D实现了国家政治权力的高度集中2在唐初,宰相有两类。中书令、门下侍中和尚书省仆射为当然宰相,如果所设之职全部有人担任,共六人。此外,其他高级大臣、在战时偶尔还有突出的将领,也可能任特任宰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在韦后当权的短暂时期,同时
2、任职的宰相人数不少于17人。713年玄宗总揽政务后人数又从四人进一步减到二人。唐朝宰相人数的这种变化是为了 A有效处理政务 B维护朝政稳定 C削弱宰相权力 D增加决策科学3明朝科举始于洪武三年(1370年),因取士效果不尽理想,洪武六年一度停罢。洪武十七年,命礼部定科举程式,颁行各省,其后遂为定制。按规定,士子必须先在州县通过预备考试,获得府、州、县学的生员资格(亦称秀才)之后,才能参加科举考试。这说明明初的科举制度A以程朱理学为考试唯一内容B把官办学校与科举有机结合C力求改变宋元科举制的积弊 D为了选拔真正的人才而改革4康熙曾创行密折制度,经常指令一些亲近大臣、内务府出差官员如织造曹寅、李煦
3、等人,刺探绅民动向,查访某些官员的言行,留意所在地区雨水、米价,用折子随时秘密奏闻。这些情况说明密折制度 A提高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 B为皇帝决策提供了信息来源 C制约了内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 D为巩固统一国家提供了条件5在晚清像李鸿章、袁世凯那样的重臣均非科举出身,另一方面像张謇这样中了状元也不做官,而是经商办实业。反映了A科举制度不适应社会发展,不能培养实用人才 B清朝从根本上改变了用官制度C清朝废除了科举制度 D读书人放弃科举考试61950年1月6日,北京市军管会颁发布告,宣布:“(1)某些外国,过去利用不平等条约中所谓驻兵权,在北京市内占据地面,建筑兵营。现在此项地产权,因不平等条约之取
4、消,自应收回。(2)此项地产上所建之兵营及其他建筑,因地产权收回所发生之房产问题,我政府另定办法解决之。”这表明当时的中国政府执行的外交方针是 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7希腊古典文献中反映出来的基本是反民主政治的意识形态传统,伯里克利的葬礼演说是少数正面阐述民主政治的例子。上述现象表明了雅典 A民主制保障了公民的言论自B社会精英不认同该制度 C民主制保障了公民的政治权利 D民主制受到广泛反对8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通过后,总统马歇尔麦克马洪企图将他不喜欢的但得到议会支持的一位总理解除职务,他的这个打算落了空。麦克马洪进而解散议会,并举行了一次新的选
5、举。可拿破仑三世变第二共和国为个人独裁的事实人们尚记忆犹新,其结果是在1877年,总统、内阁和议会的责任得到进一步澄清。史论者一般认为该历史事件A维护了“议会至上”的原则 B使总统成为名义上的国家元首C形成了内阁向总统负责的传统 D充分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9“此时中枢部门的分立,主要由其处理的政务范围不同所决定,而不取决于或出令、审覆、执行的程度环节分工。基本上按照所处理政务的范围民政、军政、财政,以依事系任为原则进行事权分割。”材料中的“此时”是指 A、秦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10马端临的文献通考载:“宋朝设官之制,名号、品秩一切袭用唐旧台、省、寺、监,官无定员,无专职,悉皆出入分
6、莅庶务。故三省、六曹、二十四司,互以他官典领,虽有正官,非别敕(皇帝的命令)不治夲司事。”这说明宋朝 A、正官仅用以表示官员品秩 B、政权运作因袭唐制 C、机构重叠官员职责不明确 D、相互牵制加强集权11“罗马帝国一方面吸收了清除形式主义以后的公民法规范,另一方面吸收了同罗马人发生联系的其他各民族的法规,创立了一套不同于公民法的规范。其内容主要涉及所有权和债权。”材料表明该时期的罗马法 主要解决经济纠纷和民事纠纷突破了公民法的局限 简洁灵活,实用有效使境内自由民都取得了公民地位 A、 B、 C、 D、 12根据德国1871年宪法,皇帝权力几乎不受人任何限制;法国1875年宪法规定,总统权力不仅
7、受到议会的制约,还受到内阁部长们的制约。下列有关两者差别的原因,分析最为合理的是 A、 维护统一成果是德国当时的重大历史任务,防止君主势力的复辟是法国当时的重大历史任务 B、 维护封建主义统治秩序是德国迫切的政治目标,防止资产阶级内部争权夺利是法国当时的政治目标 C 、维护德国军国主义传统是德国统治者的主要动机,平息共和派的不满情绪是法国君主派的主要动机 D 、实施君主专制符合德国各阶级的政治利益,实现普选权是当时法国各阶级的共同目标13、1787年,美国参加制宪会议的代表们,“念念不忘的是千百年来的政治传统,这一传统是从英国继承来的,始终强调妥协和折衷。”妥协的各方包括 联邦主义者和州权主义
8、者 自由州和蓄奴州 大州与小州 总统、国会和法院A B C D14一份考古发掘报告说:“最令人震惊的发现是一个如真人尺寸大小的铜像,他有一张瘦削的脸,脸上有巨大的眼睛;另外还有41个大小不一的青铜铜像,其中有一些还戴着黄金面具。其宗教活动和商朝以及周朝初期的情况判然有别”。根据这份考古报告,学者可以做怎样的合理推测A证明夏朝文明曾经存在 B. 宗教仪式始于周朝后期C古代中国文明的多元性 D. 铜像制作技术较商周高15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奉旨回籍帮办团练的焦佑瀛、张之万等人在奏折中写道:“抚议一起,人心懈怠,不但兵无斗志,亦复民无固心。”这一材料从侧面表明A清政府极力提高军队战斗力 B政府态度会影
9、响战争结果C军队战斗力低下 D人民没有斗志16周恩来1958年在青岛民族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在中国适宜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而不适宜于建立也无法建立民族共和国。历史发展没有给我们造成这样的条件,我们就不能采取这样的办法。”这一论述A指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缺乏历史基础 B要求给予民族区域自治地区自主自治C旨在说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合理性 D表明建立民族共和国的时机尚不成熟17“文革”时期,群众可以自行成立组织,对认为有问题的人,进行批判、斗争、抄家、体罚关押、拘禁直至剥夺生命等。这A真正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B反映了社会主义法制的发展C不利于民主法制的正常发展 D说明当时阶级斗争异常尖锐1820世纪8
10、0年代初,中国外交政策调整,主张不依据一个超级大国的意图来考虑对另一个超级大国的政策,也不搞“等距离”。这说明A平衡两大阵营成为中国首要的任务 B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而疏远美苏两国C中国奉行积极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D国力增强是中国外交独立自主的前提19清政府曾颁布一重要历史文献,其中有如下内容:“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臣民中有合于法律命令所定资格者,得为文武官吏及议员臣民于法律范围以内,所有言论、著作、出版及集会、结社等事,均准其自由臣民非按照法律所定,不加以逮捕、监禁、处罚。”下列判断符合材料内容的是A颁布时间应该是维新变法时期B其根本目的是建立君主立宪制C这一文献出台应遭到
11、慈禧集团的强烈反对D这是带有资产阶级民主色彩的宪法性文件20.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雅典)最初是实行君主政体,以后让位于由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这九个执政官是主要执政官,全部属于贵族后来朝民主化方向发展。急速发展的贸易创造出一个强有力的中产阶级,他们同失去产业的农民联合,要求政治自由化。”当时,“政治民主化”体现在权利分配标准发生的变化,即A扩大民主权利 B打破贵族世袭特权C以财产取代血缘关系 D实现雅典民主政治21. 从文明史观看,20世纪初期丰富了世界文明发展形态的重大国际事件是A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 B俄国十月革命胜利C美国罗斯福新政 D中国清王朝被推翻22与康有为同为
12、“救亡”人物的王照,曾在三十多年后回忆说:“戊戌年,余与老康讲论,即言我看只有尽力多立学堂,渐渐扩充,风气一天一天的改变,再行一切新政。老康说:列强瓜分就在眼前,你这条道路如何来得及?迄今三十二年矣。来得及,来不及,是不贴题的话。”这说明 A、康有为推行激进变法 B、维新派存在严重分歧 C、救亡图存是时代主题 D、开启民智是救亡前提231962年法国某报纸说,戴高乐总统应该时刻准备亮出持有的大量美元这张外交王牌,通过向美国购买黄金而对其施压。美国政府对此颇为重视,认为“法国持有的美元所表现的既是一个政治问题,也是一个经济问题”。这反映了 世界的多极化趋势 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布雷顿森林体系面临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西安市 第一 中学 上学 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2044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