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杨浦区高三学业质量调研(一模)历史试题及答案.doc
《上海市杨浦区高三学业质量调研(一模)历史试题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杨浦区高三学业质量调研(一模)历史试题及答案.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上海市杨浦区2014届高三学业质量调研(一模)历史试题考生注意:1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一、选择题(共75分)以下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伯里克利在演讲中说:“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掌握在_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符合空格中的正确一项是 A男性 B公民 C陪审法庭 D公民大会2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世界观、人生观,为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奠定了基础。下列排列组合与儒家、道家、法家所崇尚的理想人格相对应的是A英雄、隐士、君子 B英雄、隐士、君子 C君子、英雄、隐士 D君子、隐士、英雄3复旦大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
2、而近思”,出自中国某典籍,全句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按语义判断,复旦校训当出自 A尚书 B墨经 C老予 D论语5“开始于沙漠中的一个宗教,在短短的一个世纪内,已发展成为横跨欧亚大陆的强大帝国, 到750年,他统治了从比利牛斯山到信德,从摩洛哥到中国边境的广大地区。”斯塔夫 里阿诺斯全球通史里所说的这一帝国和宗教是 A罗马基督教 B阿拉伯伊斯兰教 C拜占庭东正教 D奥斯曼伊斯兰教4西周时“一人跖(踏)来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四百亩”。引起这 种变化的最直接原因是 A公田变为私田 B铁器牛耕的推广 C国家走向统一 D封建制度的确立6普希金赞美俄国一位伟大的人物
3、时说:“他用独断专行的手,勇敢地撒播着文明。”其中 的“他”是 A威廉奥伦治 B彼得一世 C亚历山大二世 D尼古拉二世7孟德斯鸠说:“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的。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 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下列最能佐证引文中“稍许 差些”的是A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 B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C明朝废除丞相制度 D清朝设置军机处8 恩格斯称法国启蒙思想家是“非常革命”的。因为他们都主张 A用暴力手段 B废除私有制 C实行法治 D建立共和政体9明末,中国边境受扰。广东巡抚林富给朝廷呈上奏疏,称:“至正德十二年,有佛郎机夷,突入东莞县界。”奏疏中的“佛郎机夷”是指
4、A法国人 B葡萄牙人 C西班牙人 D英吉利人10. 以下一组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绘画作品。对这三幅作品的评论不正确的一项是A都是以宗教为题材的作品 B都对作品中的神进行了人格化的处理 C都融入了人文主义的精神 D都表达了对至高无上的神性的赞美11.根据日本作家丸山清子源氏物语与白氏文集统计,源氏物语中引用中国古典文 学典籍185处。其主要原因是 A日本人民虚心好学 B中国文化的先进性 C中日关系交往密切 D疆域临近交通便利+12.朱元璋认为,“礼乐者,治平之膏粱;刑政者,救弊之药石”,“刑政二者,不过辅礼乐为治耳”这表明他A强调严刑峻法的统治方式 C宣扬休养生息的政治主张B重视礼乐制度的教化作用
5、 D兼采儒法二家为统治思想13.清初兼具收复满族发祥之地与维护国家统一 双重使命的行动是 A B C D14.孟德斯鸠主张“三权分立”,认为防止专制的 根本途径是 A以民意制约权力 C以权力制约权力B以道德制约权力 D以权利制约权力15.“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此内容应该出自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马关条约16. 1901年清政府的“预约变法”上谕中说到:“舍其本源而不学,学其皮毛而又不精,天 下安得富强耶?”这段话指的是 A顽固派 B洋务派 C维新派 D义和团17.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调整产品
6、分配的主要双方是 A国家与地主 B国家与农民 C地主与农民 D统治者与被统治者18.自哥伦布时代起,各民族、各国的孤立闭塞状态逐渐消除,世界历史逐渐融合成一部统 一的人类历史。推动这一过程的方式有 西方掠夺与贸易 资本与人口流动 对等的文化交流 工业革命的扩展 A B C D19日落紫禁城中写道:“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世纪,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落日的紫禁城里突然热闹起来,几个读书人呼号一一变亦变,不变亦变”这里的“几个读书人”中应该包括 A谭嗣同 B林则徐 C李鸿章 D陈独秀20权利法案规定:“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对上述条文最准确的理解是A国
7、王与议会共商国是成为制度 B法律的权威高于国王的权威 C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D国王的权利受到议会的制约21.近代列强开放长江流域的不平等条约是南京条约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马关条约 A B C D。22.右图是十八世纪七八十年代输入英国的原棉 重量变化示意图,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是A英国纺织工人数量增加 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来临 C棉纺织领域的发明创造 D工人手工纺纱速度提高23. 1915年离开中国的俄国人赛可夫回国后,把在中国生活的十五年期间的所见所闻写了篇“备忘录”,他的回忆性材料中不可能包括A他乘坐了中国人自办的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 B听见别人喊他的一位华人朋友为先生 C在北京
8、看到义和团在围攻使馆 D报纸上看到了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的文告24.清朝末年,曾有诗云:“西夷制器虽奇巧,半是中华旧制来。”这种观点反映了 A中华文化影响深远 B诬方善于学习东方文化 C清末士大夫盲目自大 D“西学中源”证据充分25. 19世纪初的一则名人讣告在说到名人的发明时说:“它武装了人类,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力大无穷,健全了人类的大脑以处理一切难题。它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将有助并报偿后代的劳动。”这位名人及其发明是 A瓦特蒸汽机 B西门予发电机 C爱迪生电灯泡 D。哈格里夫斯珍妮纺纱机26.英国泰晤士报驻北京记者莫理循说:“我们在暴乱中并无所失。而事实上我们的威信大
9、增,我们敢肯定地说,多少年来我们在北京的地位,从未像今天这样高。我们 与清朝官员的联系并未像今天这样密切。”他说的“暴乱”是指 A戊戌变法 B义和团运动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27.蔡元培的挽联:“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挤后死者, 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来竟之功。”这幅挽联悼念的是 A鲁迅 B宋教仁 C陈独秀 D孙中山28.“一、杜绝秘密外交,公开达成和平约定,五,自由地、坦率地和公正不偏地调整一切有关殖民地的要求十四、成立一个一般性的各国联合组织其目的是不论大小 向各个国家提供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的相互保证。”这段材料应该出自A“十四点原则” B九国公约 C联合
10、国家宣言 D波茨坦公告29.罗斯福新政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A劳资之间 B产销之间 C城乡之间 D政企之间30.某校的历史主题讨论会上,同学们纷纷作了主题发言(见右框)。从这些发言中显现了这次讨论的主题是A“史德”历史学的灵魂 B为帝王服务的古代史学 C国民史学的到来D历史学与时代发展以下每小题3分,共15分。每一选项的分值可能为O、1、1、3分选出最佳一项,多选不得分。31.关于西周灭亡的原因,司马迁认为是“烽火戏诸侯”;学者李峰在西周的灭亡一书 中综合运用了考古发现、铭文和文献记录,同时又联系当时的地表形态特征,认为西周 的衰落是由西周国家的基本统治结构决定的,其灭亡的外部原因主要是西北地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上海市 杨浦区 学业 质量 调研 历史试题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202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