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苏教版九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doc
《学苏教版九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苏教版九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初三语文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注意:请所有考生将答案填写在答案卷上。一、积累与运用(共30 分)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4 分)金秋的阳光是温xn tin静的,金秋的风儿是和x轻柔的,金秋的蓝天是飘y悠扬的。秋,收获的季节,迷人的季节。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没有错误的一项是(2 分)( )A.关于散文白鹭选自散文家喜欢的散文(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B.“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10个铜子给这个人。”C.“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个道理我们必须牢记,任何时候都不能忘却。D.我们可以把书分成两
2、大类:一类是有智慧的书;一类是无智慧的书。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2 分)( )A.提供网络搜索服务的企业必须整改是因为竞价排名机制影响了搜索结果的公正性是重要原因。B.走在荒僻的沙滩上,我们静静地听着汹涌的潮水声和翻飞的海鸟。C.随着近年来草原自驾的兴起,严重危害了草原的生态环境,正在成为草原不可承受之重。D.千百年来,先贤哲人们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灿烂辉煌的精神财富。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8 分, 每空1 分)根之茂者其实遂, 。 ,秋水共长天一色。 ,春风不度玉门关。衣带渐宽终不悔, 。晏殊浣溪沙中用物候的变化引发对年华流逝的感伤的诗句是 , 。范仲淹的岳阳楼
3、记中与“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相似的句子是 , 。5名著阅读。(8 分)A说:“你生命的大半时间一直在旅行,我很希望你到现在为止还未沾染上你那个国家的许多罪恶。但是,根据你自己的叙述以及我费了好大的劲才从你口里挤出的回答来看,我只能得出这样的结论:你的同胞中,大部分人是大自然从古到今容忍在地面上爬行的小小害虫中最有毒害的一类。”上述文段节选自格列佛游记,作者是 ,文段中的A人物是 ,简要概括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4分)小说运用丰富的讽刺手法和虚构幻想的离奇情节,深刻地剖析了当时英国社会的现实。请列举一个故事情节,并说说这个情节的讽刺意义。(2分) 下列关于文学名著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
4、确的一项是(2 分)( )A在小人国,有几个人痛恨格列佛,他们密谋杀害格列佛。得到消息后,格列佛逃到了不来夫斯古国。B大人国和中国一样,很久很久以前就有了印刷术。C在大人国,三位教授在讨论如何改进本国语言,但是废除口语、以物示意的办法遭到妇女、俗人这两类人的反对。D飞岛国的人长得畸形怪状,整天担心天体会发生突变。国王和岛上的居民对数学和音乐感兴趣。6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6 分)学了气象物候专题后,你一定收获了许多,请完成下列题目。【知识积累】你收集到了许多与气象物候有关的谚语,请写出其中的一句(1分) 【实践探究】探究下列物候现象的形成原因(3分)山下尚是阳光灿烂,山上渐渐地云雾浓稠。山岚云
5、气漫入车窗又溢出车厢而去。山下尚是汗水津津,山间则是凉气侵人了。那股凉气给人的感觉不在温度,而在穿肌透骨的力度。 吴功正阿里山纪行横断山,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说法。在山南,能领略到从高山寒带到热带的各种自然景观。 地理八年级上册 【学海撷趣】 根据语境,续写句子。(2分)大自然的语言丰富多彩:从秋叶的飘零中,我们读出了季节的变换;从归雁的行列中,我们读出了集体的力量; , 。二、阅读理解(共60 分)(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7 题。(6 分)浣溪沙【宋】苏轼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注释】此词为苏轼赴汝州任团
6、练使途中,路经泗州(今安徽泗县)时所作。洛,指洛河,源出安徽定远,北入淮河。雪沫乳花:形容煎茶时上浮的白泡。蓼(lio)茸:蓼菜嫩芽。春盘:旧俗,立春时用蔬菜水果、糕饼等装盘馈赠亲友。7下列诗句中,与本词描写的是同一季节的是(2分)( )A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B.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C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D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简析“淡烟疏柳媚晴滩”中“媚”字的妙处。(2分) “人间有味是清欢”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二)读下列文段,完成811题。(14 分)孟尝君有舍人而弗悦,欲逐之。鲁连谓孟尝君日:“猿猴错木据水,则不若鱼鳖;历险乘危,则骐骥不
7、如狐狸;曹沫奋三尺之剑,一军不能当;使曹沫释其三尺之剑,而操铫鎒,与农夫居垅亩之中,则不若农夫。故物舍其所长,之其所短,尧亦有所不及矣。今使人而不能,则谓之不肖;教人而不能,则谓之拙。拙则罢之,不肖则弃之,使人有弃逐,不相与处,而来害相报者,岂用世立教之道哉?”孟尝君曰:“善!”乃弗逐。(选自战国策齐策)【注】舍人:门客。 错:同“措”,放弃 。曹沫:春秋鲁庄公时武士。 铫鎒(yonu):农具。尧:传说中的远古圣君。用世立教:治理国家,教化百姓。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 分)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 分)使曹沫释其三尺之剑( ) 与农夫居垅亩之中( )尧亦有所不及( ) 岂用世
8、立教之道哉(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 )例句:不肖则弃之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醉翁亭记) B杀之以应陈涉(陈涉世家) C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 D悍吏之来吾乡(捕蛇者说) 9用“/ ”给下列句子划分停顿。(停顿两处)(2 分)孟尝君有舍人而弗悦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曹沫奋三尺之剑,一军不能当。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11读了这篇文章,你懂得了什么道理?(2分) (三)阅读中国神药青蒿素 一文,完成1214 题。(10 分)中国神药青蒿素随着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纳入囊中,其所研究的青蒿素也被誉为“中国神
9、药”。青蒿素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有效的疟疾治疗药物。 疟疾是一种很古老的疾病,也是人类目前最大的杀手之一。全世界每年有5亿人被感染(多数在非洲),非洲每年有100万人死于疟疾。 如何治疗疟疾?人类对付疟疾最有力的药物,是法国科学家19世纪初从植物金鸡纳树皮上提取出的奎宁。但是在上世纪60年代,疟原虫对当时常用的奎宁类药物已经产生了抗药性,治疗效果极不乐观。1971年,屠呦呦受到中医药典籍启发,带领她的团队提出用乙醚低温提取青蒿有效成分(即青蒿素),并且报告了青蒿素的抗疟效果。中国的古人在数千年前就开始用青蒿作为处方药治疗疟疾,它有明显的退烧功效。2004 年5月,世卫组织正式将青蒿素复方药物列为治
10、疗疟疾的首选药物;英国权威医学刊物柳叶刀的统计显示,青蒿素对恶性疟疾的治愈率达到97%。 屠呦呦等科学家一直在研究青蒿素杀死疟疾寄生虫的机理。她的研究团队部分人员认为,青蒿素中有一种名为氧化氢桥的化学结构,它在被铁离子分解后会形成活跃的自由基,能够对一系列蛋白质及其它的生物分子展开攻击,这种攻击对疟疾寄生虫而言是致命的。另外一种观点是,与氯喹(治疗疟疾的常见药物之一)的工作原理类似,青蒿素能够阻断疟疾寄生虫消耗人体血红蛋白时产生的有毒副产品血红素在体内的传输。 近年来,人类对青蒿素的研究又有了新的进展。基于青蒿素中的氧化氢桥分子杀死疟疾寄生虫的特点,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医学中心、瑞士热带研究所、
11、澳大利亚维多利亚药学院等的研究人员合作对青蒿素的这种分子进行了轻微的改变,由此制成了新药RBx11160。他们对青蒿素中的氧化氢桥分子进行了修饰,在其中增加了一个化学基,从而让这种分子制成的药物能够溶于水且更加稳定。更好的溶解性意味着这种药物能够通过口服或静脉注射的方式使用。稳定性意味着在这种药物到达寄生虫所在的血浆的过程中只有极少数的化合物会分解。而且这种新药疗效更强,当被感染的小鼠服用这种新药后,4天之中95%100的寄生虫都消失了,而传统的青蒿素药物需要服用一周的时间才能清除95的寄生虫。青蒿素拯救了数以百万计生命,对世界抗疟疾事业作出重大贡献。 (根据有关资料改写)12全文依次介绍了“
12、青蒿素”哪些方面的内容?试加以概括。(3分) 13第段划线句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14体会下列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2004 年5月,世卫组织正式将青蒿素复方药物列为治疗疟疾的首选药物 (四)阅读读书切戒在慌忙一文,完成1517 题。(10 分)读书切戒在慌忙在北京大学某地下超市有家野草书店。这个被书友称作“燕园最后的实体书店”,经历了十多年的苦心经营,如今可能面临招标不中、被迫撤店的局面。没有书店的学校是荒凉的。那些经营许久的小书店,或是食堂旁开辟出的一小间,或是宿舍楼下的一个小门面,其实早已与学校融为一体,成为校园文化的地标、学子情怀的寄托。然而,在互联网经济
13、、电子阅读的影响下,实体书店的地盘正在逐渐失守。而实体书店的寒冬,也从一个方面反映出当下国民阅读中存在的问题。以前书籍匮乏的时候,人们如饥似渴地找书看。如今,书是极大丰富了,但真正读书的人却越来越少。最近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成年国民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等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64.0%,超过了58.4%的图书阅读率。成年人人均每天手机阅读时长首次超过1小时,达到62.21分钟,人均每天微信阅读时长为22.63分钟。有人说,我用手机看书,不也是读书吗?确实,电子阅读也是阅读,但阅读的内容、质量又如何呢?如果把粗制滥造的网络小说、毫无科学的保健秘诀、乱七八糟的花边新闻、偏颇
14、失真的事件评论也当作是在“读书”,那可就大错特错了。图书虽然也有粗制滥造之作,但是由于有出版单位的把关和出版成本的制约,总体质量要比网络作品高得多。新媒体阅读看上去信息量大、方便快捷,但是事实上却无法避免浮光掠影、一扫而过的弊端。要从庞杂的资讯中筛选出质量好的,再认真研读,并努力排除不断涌入的新信息的干扰,这是很难做到的。即便是些好文章,一旦放在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中,也很可能在指尖滑动的过程中变成过眼烟云。在这样的环境中,那些如传统文化经典、中外文学名著之类的好书渐渐被遗忘在角落。快餐式、碎片化的阅读成为阻碍中国人深层次阅读的重要原因。“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真正的经典阅读,是一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苏教版九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学苏教版九级 第一 学期 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202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