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量子力学》教材中有关“波函数的统计诠释”论述的区别.doc
《中外《量子力学》教材中有关“波函数的统计诠释”论述的区别.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外《量子力学》教材中有关“波函数的统计诠释”论述的区别.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外量子力学教材中有关“波函数的统计诠释”论述的区别与思考张立彬1,张毅1,王娟萍1,潘玉松2(1. 南开大学外国教材中心,天津,300071;2.南开大学泰达应用物理学院,天津,300457)内容摘要:量子力学理论作为近代物理学的重要基础理论之一,其发展对人类的影响产生极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四本国内外著名量子力学教材的介绍,具体就波函数的统计诠释这一基本概念的讲解展开分析,讨论了不同教材的讲解思路和教学讨论深广度的区别及特色,从而明确了国内外教材某些知识点的优势和侧重点.关键词:波函数;统计诠释;量子力学;国内外经典教材收稿日期: 修回日期:基金项目:教育部2012年研究项目比较中外著名大
2、学“四大力学”本科课程与主流教材,探索物理学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2012-28)资助.作者简介:张立彬(1964),男,河北石家庄人,教育部南开大学外国教材中心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外高等教育教材评介与比较研究工作.诞生于20世纪初的量子力学,使得物理学在近一百多年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随着科技与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作为近代物理学基础的量子力学对于科研的辅助也是与日俱增,已经延伸至化学、生物等领域的许多交叉学科当中,并且国内外著名大学都开设了量子力学课程.量子力学课程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分析、微分方程、线性代数等数学基础,这样才能够理解教材中建立在缜密物理逻辑基础上的精确数学描写.量子理论
3、代表了迄今为止人类对物质世界的最深刻认识,无论是从深度还是广度来说都不是很容易掌握.它提出的新概念有悖于人们的物理直觉,需要学习者抛弃原有经典物理上的一些固有观点,从一个完全崭新的角度去理解这个世界的本质.可以说量子力学重建了人们从宏观到原子、亚原子尺度上对时间-空间问题、物质-能量问题的认识.尽管量子理论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成功,但其始终受到质疑.其中一个非常著名的就是与波函数统计诠释相关的EPR佯谬1.依照经典物理观念,若我们不对体系进行任何干扰,就能确定地预言某个物理量的值时,那么必定存在着一个物理实在的要素对应于这个物理量.而量子力学理论不能提供上述对物理实在的完备描述,因此EPR佯谬质
4、疑了量子力学的完备性:量子力学中无法完备地用波函数描述物理实在.此佯谬支持者认为,由波函数描述的系统的物理量具有确定的值,不论它是否被测量过,并且足够远处发生的事件不会影响对这些物理量的测量结果(定域实在论).关于这个佯谬人们一度争论了很久,直到1964年Bell提出定域隐变量理论关于相关体系的关联度的判别方法(Bell不等式)2,才有了转机.由于Bell的发现,物理学家们逐渐认识到定域实在论与量子力学理论的矛盾是统计性的,增加了人们对于定域实在论的怀疑.后来的实验也表明,定域实在论不符合量子力学理论对可观测量的实验结果3.上面的例子清楚地展示了人们在看待量子领域的问题时,是多么难以克服直观的
5、经典思维之束缚.对于如何使量子力学能够更好地被更多学生所欣然接受这个棘手问题,相信不少的授课者都或多或少地思考过.基于上述考虑,同时为了改善高校的教育质量,更好地培养人才,我们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专门选取了四本国内外著名量子力学教材,系统地比较与分析了各教材对于“波函数的统计诠释”这一基本量子力学概念的教授方式,从而明确各本教材的内容特点、侧重和不足.国内两本著名量子力学教材分别是:曾谨言的量子力学第四版4和苏汝铿的量子力学第二版5;国外两本著名量子力学教材分别是:David J.Griffiths的Introduction to Quantum Mechanics6和Robert Eisbe
6、rg and Robert Resnick的Quantum Physics of Atoms, Molecules, Solids, Nuclei, and Particles第二版7.下面我们先将各个教材对“波函数的统计诠释”知识点的讲解思路及特色展开分析,然后再从教学讨论深广度、案例分析的角度对上面四本教材进一步进行解读,以对国内物理高等教育提供量子力学教学的方面的参考.1 各教材对“波函数的统计诠释”知识点讲解思路的区别及特色宏观低速系统中,对单个质量为m的物体,只要知道它在时刻t的位置和它所受的外力F(,t),我们便可以根据牛顿定律F=ma预测此物体之后的行为(包括速度,动量,动能等)
7、,又宏观力F(,t)产生于势场V(,t),所以我们用“.(1)”描述它的动力学过程.而到了微观领域,因为粒子的波粒二象性比宏观物体要明显许多,故而在量子力学中,微观系统的状态用波函数(,t)来描写,其动力学过程由薛定谔方程“.(2)”表示,不同于牛顿定律,此体系只能给出此物体之后的一系列统计状态而无法预测其未来的所有具体行为.波函数究竟是如何完整地表达粒子物理实在的,长久以来一直在困扰着初学者.要想深刻地理解它,还需从量子力学理论对波函数的统计诠释说起.那我们就来看看本文所选教材是如何向大家解释这个问题的.1.1曾谨言的量子力学第四版作者在第二章首先举例说明电子曾被认为是实体粒子,后来通过电子
8、的狭缝干涉、衍射实验的图样讲述了电子同样具有波动特性,以实验结果图样说明电子呈现的波动性反映微观客体运动的统计规律,得出波函数(,t)是描述粒子的概率分布函数.与光学一样,衍射花样的强度分布便可用2(,t)描述,但此处它是用来刻画粒子出现在点附近概率大小的一个量而非经典含义所表示的光强.在数学上:a) 引入概率统计观点,粒子在空间各点被发现的概率总和为1即,然后举例说明波函数归一化的方法,进一步由概率密度原理推导出力学量平均值与算符.b) 引入傅立叶分析内容举了两个理想化例子(动量完全确定的粒子和位置完全确定的粒子)直观地说明了动量与位置的测不准关系.在波函数统计诠释概率波概念和数学解读做出之
9、后,作者给出了统计诠释对波函数的几点要求,以满足统计诠释能赋予波函数确切的物理含义.1.2苏汝铿的量子力学第二版作者在第二章用了一节的内容来讲解波函数的统计诠释概念.一上来也是从电子入手介绍它不能仅仅被视为实物粒子,也不能完全看成一个三维空间连续分布的某种物质波包.随后在给出物理学家玻恩对波函数的统计诠释以后,作者根据此诠释得出了波函数性质相关的一系列推论,非常直截了当.在数学上,就如何理解波函数对微观粒子的描述问题,把重心落在借助色散关系的简单推导证明了粒子不能只具有波动特性,说明单纯认为波函数的波动诠释是不对的.1.3 David J. Griffiths的Introduction to
10、Quantum Mechanics作者在第一章开篇介绍了薛定谔方程之后马上跟进玻恩对波函数的统计诠释,并辅之以图像示意.在数学上,此知识点的讲解没有繁琐多余的式子,思路明确,非常利于读者接受.然后循循善诱地说出这一统计诠释在一定程度上引入了某种不确定性:不同于经典体系的描述方程(1),即使我们知道了某个粒子的波函数,我们也无法依靠方程(2)完全准确地预知对该粒子进行一次探测而得到的粒子所处位置.并且提出了一个问题加以说明,使波函数在读者印象更加形象:假如我们用实验测定某粒子在位置C,那么此粒子在我们对它进行测量以前处在什么位置?对问题的回答有三种:a) 定域实在论:粒子之前也处在C,不论是否对
11、它进行测量(爱因斯坦认为如果这是事实,那么我们用式(2)无法准确预知其动力学行为,故而量子力学理论是不完备的,于是波函数并不能完整描述粒子行为需要加入其他变量,即学术界说的“隐变量”共同描述).b) 正统哥本哈根派论断:之前粒子位置不确定,是测量这个行为对波函数产生了作用,促使粒子在C位置被测到.c) 不可知论:拒绝回答,因为本身就是无法确定.在逐一解读三个回答的基础之上,辅之以量子力学发展简史来告诉读者,回答b符合波函数的统计诠释,也最符合客观规律.至于为什么波函数统计诠释及其对应的回答b最符合客观规律书里没有马上说,因为对这个问题的理解需要初学者了解后面的物理知识才可以,所以作者在此设置了
12、一个“悬念”引人入胜,增强了读者的兴趣,直到第三章第四节才给出最终的完整解答.这种编排形式十分新颖独特,不像国内传统教材拘泥于章节的独立性,环环相扣,就像一位老者向人讲故事一样娓娓道来,易于理解,可读性颇强.1.4 Robert Eisberg and Robert Resnick的Quantum Physics of Atoms, Molecules, Solids, Nuclei, and Particles在讲波函数的统计诠释之前,在前两章先作好铺垫:19世纪末发展成熟的经典物理的成功,促使科学家思维局限在“能量的传输是通过粒子或者波动来实现”,因此他们引入粒子模型解释康普顿散射,引入波
13、动理论解释X射线衍射.当作者在第三章图文并茂地介绍物理史上印证德布罗意猜想的电子衍射实验装置和实验结果后,得出物质世界能量传输现象必须将波粒二象性结合起来解释,并引述了历史上爱因斯坦经典观念下的做出的“概率解释”和玻恩提出的物质波“统计诠释”,俨然一部生动的物理史.由于成书时间在八十年代,虽然因Bell的发现,不可知论已被否定,但是那时物理界并未能完全证实爱因斯坦和玻恩谁对谁错,故而作者只是在讲述时将二者观点同时摆出来供大家比照.此书前面侧重于通过物理史的发展来启发读者的思路,出于编排目的,作者将波函数的统计诠释的数学解读放在了第五章,与薛定谔量子力学理论结合着说明.书中在第五章第三小节用了四
14、个典型例题三幅插图,配合着玻恩当年对统计诠释的原文表述,阐释了数学上波函数的复合结构、概率密度、归一化以及量子力学统计预期等概念,对波函数的统计诠释进行了全面而详尽的解读.针对这方面内容的理解,只需要读者具备初等微积分知识即可,比较易于接受.2 教学讨论深广度的区别及特色总体上看,国内的教材编写得中规中矩、各有侧重,而国外教材风格的个性化则更加明显.国内教材喜爱以数学推导为线索将一些知识点引出,编者多长年从事基础研究,对于读者所具备的功底要求较高.国外教材的编写在上述基础上或多或少加入了编者自身的喜好并结合了自身科研经历的体悟,内容上更平易近人,不同的教材思路迥异.编者有时会站在自身研究领域的
15、高度上对某些内容作深入浅出的解析,同时在避免繁琐推导,削弱读者兴趣方面,比国内教材做得更好一些.开始部分偏重概念的解读,读者透彻理解以后才进入数学推导世界.下面我们简要地看一看各个教材对波函数统计诠释的教学讨论深广度.2.1曾谨言的量子力学第四版曾谨言的量子力学,第二章讲解波函数的统计诠释时,在介绍完位置在三维空间的概率分布之后,即刻又比较说明了动量分布概率.这样突如其来地运用傅立叶变换这一数学知识,低年级和非数理专业的学生非常容易产生困惑:位置坐标空间怎么就一下子变成了动量空间,傅立叶变换的意义是什么诸如此类.不过按照这个数学思路,接下来对于力学量的平均值与算符的引入这个知识点的衔接以及后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量子力学 中外 教材 有关 函数 统计 诠释 论述 区别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201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