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农药菌种基因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doc
《生物农药菌种基因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农药菌种基因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doc(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计划类别:项目类型:受理编号:福建省发改委科技建设项目申 请 书项目名称:生物农药高毒力菌株筛选利用与菌种基因资源库的建立项目申请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生物农药研究中心项目负责人:刘波博士,朱育菁博士、林营志博士通讯地址:福建省福州市五四路247号省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邮政编码:350003联系电话:0591-87308112 传真电话:0591-87308155申请日期:2005年11月10日福 建 省 发 展 改 革 委 员 会 二五年十二月目 录第一章 项目概要1一项目名称1二项目建设单位1三项目建设内容1四项目经费预算1第二章 国内外同类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2第一节我国生
2、物农药发展现状2第二节生物农药技术的主要发展状况与趋势3一、生物农药技术的主要发展状况3二、生物农药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3三、生物农药技术的趋势预测4四、我国生物农药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4五、国内外市场状况与发展趋势5第三节菌种资源库的建设现状5一、微生物菌种资源的特点5二、生物农药菌质资源的主要种类6三、国内外微生物资源保藏库现状6四、特色菌种资源保藏库10第三章 项目研究的必要性11一、生物农药是发展现代健康农业的重要基础11二、生物农药菌种资源的是生物农药的研发基础11三、建立生物农药特色菌种资源库可有力促进生物农药的发展12第四章 项目的研究内容和实施方案13第一节项目研究内容概要和
3、技术路线13第二节生物农药菌株的收集保藏系统15一、生物农药菌株的收集15二、生物农药菌株的保藏系统15第三节生物农药菌种鉴定系统17一、基于脂肪酸检测的生物农药菌株鉴定系统17二、基于rRNA序列差异的生物农药菌株鉴定系统21三、基于传统生理生化方法的菌株鉴定系统24第四节生物农药菌种资源库信息管理系统24一、概述24二、拟采用的系统构建模式25三、系统数据结构和实现方式25四、拟提供的系统服务26第五节生物农药菌种筛选评价系统27一、概述27二、作物虫害生防农药菌种资源的筛选评价体系27三、作物病害生防农药菌种资源的筛选评价体系27四、作物线虫生防农药菌种资源的筛选评价体系27五、杂草生防
4、农药菌种资源的筛选评价体系27第六节生物农药菌种应用前期研究体系28一、概述28二、菌种的生理生化特性研究体系的建立和应用28三、菌种的最适培养条件研究的建立和应用28四、建立生防菌株的共享和产业化服务机制28第五章 现有基础条件292、枯萎病生物杀菌剂BS-200030三、生物杀线虫剂线枯宁和维线克31四、微生物杀蚜剂Aphid991132第六章 工作进度安排33一、研发期限33二、项目研发进度安排33三、项目期管理33第七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35一、项目预算总投资35二、项目预算分类情况35第八章 人员配备37一、概况37二、项目组人员简介37第九章 环境影响评价、社会和经济效益预测43
5、第十章 附录:44第一章 项目概要一 项目名称生物农药高毒力菌株筛选利用与菌种资源基因库的建设。二 项目建设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生物农药研究中心。三 项目建设内容生物农药菌种基因资源库以具备用于生物农药前景的微生物菌种资源收集、整理、安全保藏、共享和利用为主要目标,通过采集、分离、诱变等方式收集整理用于生产生物农药的微生物菌种;通过分子标记和脂肪酸等结合传统方法鉴定菌株的分类地位;并采用冷冻干燥、低温冷冻和冷藏等方法对菌株进行良好安全的保藏;建立一个规范化操作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对菌种的收集、筛选、保藏、应用进行全程管理;建立系统规范的研究体系确定菌株的潜在价值,并对初筛后认为有前途
6、的菌株进行前期培养条件研究,并从中筛选克隆具备生物农药应用前景的基因,作为高毒力生物杀虫剂和生物杀菌剂的生产工程菌株,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生物农药微生物资源收集、保存、鉴定、利用中心,为我省生物农药产业发展提供菌种资源可持续的保障。同时,通过转让、合作等形式向我省乃至国内外生产企业和研究机构提供优质菌株,促进生物农药资源的高效共享和持续利用。通过菌株及其专利基因的转让和生物农药的生产,创造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四 项目经费预算项目预算投资总350万元。用于菌种资源库的建设和菌株的采集、筛选和前期研究。 申请省预算内资金150万元。 承担单位自筹资金150万元。1 第二章 国内外同类研究的
7、现状和发展趋势第一节 我国生物农药发展现状所谓农药,即凡是用来保护和提高农、林、牧、渔业生产,以及用于环境卫生的药剂,可分为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两大类。生物农药是指利用活的有益的菌体、病毒颗粒或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以防治农林病、虫草害和卫生病虫害的药剂。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相比,它有以下优点:(1)与传统农药比,生物农药具有更低的哺乳毒性。(2)传统杀虫剂具有广谱活性,而生物农药仅对靶标害虫有效,不会对有机体如鸟类和昆虫以及哺乳动物造成危害影响。(3)生物农药用量少,分散快,可以避免环境污染。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人们已意识到农业生产过程中施用化学农药和化学肥料造成的危害及其严重程度,它污染环
8、境、致使农产品质量下降,危及食品安全、影响人体健康。食品安全、人体健康、环境保护已成为举世瞩目的大问题,控制全球化合物生物积聚的呼声越来越强烈,欧洲经济委员会正在就取缔目前使用的15种化合物进行谈判,新制定的法规(1996年的食品质量管理条例,劳动者保护标准,农药再登记规定)限制化学农药的使用。我国政府已将食品安全和农副产品的无公害化生产加工技术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制定了一系列加强食品安全、保障人体健康、实施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要求实施无公害农业,大力发展生物农药和生物肥料,减少化学农药和化学肥料使用量,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办法,调整农产品结构,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向市场提供更多更
9、好的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加入WTO后,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市场壁垒(关税壁垒)已经打破,“绿色壁垒”、“技术壁垒”高筑,对农产品质量提出新的要求,区域性市场保护能力越来越低,农产品贸易的准入是以价格和质量为前提,农产品质量实际上反映了各国科学技术的实力,WTO成员国都在提高农产品检测的质量标准,在公平竞争原则下,设置国际贸易的门槛。目前许多国家已宣布,没有绿色产品或绿色环境标志商品的出口在数量上和价格上受到限制,无公害技术已成为世界农产品贸易的关键,加强无公害化农业的实施,降低农产品的农药残留量,提高农产品质量,是农产品参与国际竞争的基础。微生物农药将为我国绿色农产品保驾护航,冲
10、破“绿色壁垒”,使之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的关键技术是依赖于高防效、无公害、无残留的生物农药及其生化农药的研制和应用。生物农药的研制和应用是发展无公害农业的基础,是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技术保障,已成为世界各国研究的重点。为此各国政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开展生物农药的研制和应用工作。从农业部1999年统计资料看,我国生物农药(包括生物杀虫剂、生物杀菌剂等)产量占农药总产量不足10%,生物杀虫剂的使用量占杀虫剂总用量不足1.8%,与1992年国际环发大会决议提出的2000年达到60%的要求相距甚远。目前我国生物农药菌种研究处于国际同等水平,但生物农药产业
11、化的工艺研究较为落后,进行生物农药工程技术开发的单位不多,生物农药研发和应用水平低。生物农药技术和生物农药产品是我国今后研究开发的重点。第二节 生物农药技术的主要发展状况与趋势一、 生物农药技术的主要发展状况20世纪40年代后,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一直以化学农药为主,形成一个“农药万能”的思想。1962年卡尔逊发表了寂静的春天,化学农药造成的危害才引起政府与公众的广泛关注。化学农药所带来的危害:环境污染(特别是对地下水和食品的污染)、害虫抗药性、对非目标生物的影响、次要害虫爆发、目标害虫再猖獗、生产和市场费用的逐渐增加,资源消耗,逐步被人们所认识。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外普遍提倡病虫害的综合
12、治理。生物防治与其他方法相比,具有安全、持久、效果好、成本低的特点,特别是避免了化学防治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生物防治的方法基本上可归纳为三大技术体系:传统生物防治、本地天敌的自然保护与利用、微生物农药的产品化。随着生物防治的推广应用,微生物农药研究与生产逐步成为生物防治的支柱产业。由于微生物农药具有许多优点,因而引起许多国家的重视,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进行开发和研究。1992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的第21条决议指出“要在全球范围内控制化学农药的销售和使用,到2000年生物农药的产量将占农药总量的60%”。我国已将发展生物农药和绿色食品列入中国21世纪议程。在微生物农药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国际上新型
13、生物技术公司,如:Mycogen公司、Ecogen公司等应运而生,全球性大型化学农药公司和生物技术公司,如:美国的杜邦公司和孟山都公司、德国的拜耳公司、瑞士的汽巴嘉基公司、丹麦的Novo公司、日本的住友公司等也纷纷投以巨资发展微生物农药。目前,生物农药工艺技术相对比较成熟,其竞争的焦点在于生物农药品种,而生物农药品种取决于生物农药的微生物菌种,因为生物农药菌种资源基因库的建立与高毒力菌株的筛选是生物农药发展的关键。二、 生物农药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生防农药的研究与开发正在下列几个方面迅速发展:1. 菌种资源收集、鉴定与保存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把品种资源作为开发生物农药的基础来抓。发展中国家如印度
14、、泰国等投人大量资金进行本国微生物菌种资源的调查与鉴定;而发达国家如日本、美国则在全球范围内搜集土样、虫样,进行菌种资源的调查和鉴定,再此基础上研发出新型产品,推销回样品来源国。2. 菌种的基因工程改造 目前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把Bt经过改造,使之能与另一种根际微生物融合,这样,就可使喷酒的Bt制剂在植物根部附近大量增殖,从而使植物不受虫害威胁,尽管Bt对绝大多数生物无毒无害,但它对养蚕业是一个威胁,而转基因微生物对环境的危险性评估也较为复杂;另一种方法是把Bt进行改造,使生产出来的毒蛋白晶体能进人另一无任何毒副作用的杆状菌体内,这不仅可防止Bt的毒性外泄,又可以大大延长药效。3. 克隆抗虫
15、抗病基因用于转基因作物用于生物农药的微生物之所以能抗虫抗病,主要是由于其在代谢过程中的产物对有害生物有选择性杀伤作用。克隆代谢产物相关基因,并转入作物种,可提高作物的抗虫抗病能力。目前,转Bt毒素基因的抗虫棉已在大田中使用,效果良好。三、 生物农药技术的趋势预测可以预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以及人们对生存质量要求的提高,环保意识的增强,社会要求农业生产部门提供更多更好的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而农产品无害化又是以发展生物农药为基础。市场需求量扩大是生物农药发展的动力,可以相信在各国政府的重视和科学家的努力下,今后生物农药技术的应用领域将进一步扩大,其技术的水平将得到进一步提高,生物农药的品
16、种将越来越多的被开发出来。生物农药将成为一个重要的高技术产业,成为保障食品安全、人体健康、环境保护的重要技术后盾,也将成为竞争非常激烈的产业之一。激烈的市场竞争,必将推动生物农药的研发水平的提高。今后将有更多品种、药效更好、价格更低、安全性更高的生物农药涌现出来,供应市场。生防农药一方面朝着发酵法工业化大生产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努力将其有效相关基因克隆进植物体内以培育出抗病虫害的植物。在不久的将来,二者在产业市场上将形成相抗衡的局面而且在短期内,无论哪一方想取代对方都是很困难的。这或许对于经济的发展更为有利。四、 我国生物农药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尽管生物农药在我国具有较悠久的历史,在国际上享
17、有较高的声誉,但我国生物农药的研究、开发、生产和应用都还存在着许多突出的问题和困难。研究开发的基础性工作并不扎实,尽管我国有一支强大的生物农药科研机构和队伍,致力于生物农药的开发,但产品的作用机理、毒理学、残留和环境等行为的研究仍不深入、不全面,其结果是研究发现具有应用前景的目标生物很多,但能成功实行商品化的生物农药品种少,其实质是用于生产生物农药的微生物菌种少。五、 国内外市场状况与发展趋势1. 国际市场1992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的第21条决议指出“要在全球范围内控制化学农药的销售和使用,到2000年生物农药的产量将占农药总量的60%”。在微生物农药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国际上新型生物技术
18、公司,如:Mycogen公司、Ecogen公司等应运而生,全球性大型化学农药公司和生物技术公司,如:美国的杜邦公司和孟山都公司、德国的拜耳公司、瑞士的汽巴嘉基公司、丹麦的Novo公司、日本的住友公司等也纷纷投以巨资发展微生物农药。据美国环保局统计,上世纪80年代初,苏云金芽孢杆菌杀虫剂的销售额仅50006000万美元,预计本世纪初可达80亿美元。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人们对生存质量要求的提高和环保意识的增强,社会要求农业部门生产出更多更好的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而农产品无害化生产是以发展生物农药为基础的,可以预见,生物农药的需求量将呈现大幅度增长趋势。2. 国内市场我国已将发展生物农药和绿色食品列
19、入中国21世纪议程。我国是农业大国,农药需求量大,目前我国农药的使用总量达150万吨制剂,其中生物农药仅占1.8%。从省内市场看,生物农药仅从现在的1.5%上升到10%(国外为60%),全省生物农药需求将达3400吨/年(全省农药使用总量40000吨/年),销售额约1.7亿元/年。全国生物农药的需求量按同一比例将达102000吨/年,年销售额50亿/年左右,为满足人们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和应对国际贸易的需要,今后我国将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向国内外市场提供量足质优的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因此必须进一步调整农药使用结构,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增加使用生物农药,生物农药市场前景十分广阔,成为我国今后发展
20、的重点。第三节 菌种资源库的建设现状一、 微生物菌种资源的特点联合国环境发展大会“生物多样性公约”对生物资源的定义为:对人类具有实际或潜在用途或价值的遗传资源、生物体或其部分、生物群体或生态系统中任何其它生物组成部分。微生物资源可以包括其菌种、遗传和代谢产物及其生态组成,与动物、植物资源相比,又具有多样性、易变性、生长快等特征。生命科学研究、预防医学的研究、生物技术及其产业的研发、食品科学的研发等都是建立在微生物资源基础之上,生物农药的研究也不例外。鉴于微生物菌种资源的重要性,国内外相继建立了众多的微生物资源保藏库。动、植物资源相比,微生物资源具有更多的未知数。未知的种类资源最多,估计自然界9
21、5%以上的微生物还未被认识,现在进一步证实,尤其是不可培养微生物的大量发现,目前已知的微生物物种只是实际存在的“九牛一毛”,而我国已知的微生物仅占国际上已知总数51O ;未知的遗传资源最多,微生物的基因组和遗传产物丰富多彩,而且差别大,利用少;未知的生态系统资源最多,微生物的共生、互生、寄生、腐生、拮抗、能在各种极端环境中生长和繁殖,其机理知道少,作为生态资源开发利用则更少;微生物作为一种资源,还未没有被公众所认识。随着人口迅速增长,大规模城市化建设,城市污染日益加重生志环境严重破坏, 自然资源严重丢失。其中微生物菌种质资源的丢失可能更为严重。据统计,全球约有菌物150万种,全球已知约7万种,
22、我国已知菌物约1万种。二、 生物农药菌质资源的主要种类可用作生防农药的微生物种类非常丰富,进行深人研究的主要有如下几大类:1. 芽孢杆菌类全世界芽孢杆菌已经发现了179种类,在我国发现的种类有45种。在芽孢杆菌中,苏云金芽孢杆菌应用的最为广泛。目前,苏云金芽孢杆菌已发现30多个亚种,大部分已能投人工业化生产 主要用于防治农林害虫 近年来,对其在治蚊方面的研究也引起了重视。BS球形芽孢杆菌类也已发现十几个亚种,主要用于防治蚊蝇等卫生害虫,部分已小规模投产。2. 病毒类NPV(核型多角体病毒)类专一性性较强 目前已发现几百种,在国外投人应用的有l0种左右,在我国实现工业化生产的只有棉铃虫NPV病毒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物农药 菌种 基因 资源库 建设 应用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2007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