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方法在生物学问题解决中的应用.doc
《模型方法在生物学问题解决中的应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型方法在生物学问题解决中的应用.doc(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本 科 毕 业 设 计(论文)题 目:模型方法在生物学问题解决中的应用 学 院: 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专业: 生物科学 班级: 姓 名: 学 号: 指导老师: 完成日期: 模型方法在生物学问题解决中的应用摘 要:随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基本理论和设计思路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课程标准生物学课程目标的确定更加科学和规范,第一次将模型作为生物学课程的基础知识目标,和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相并列。因此,模型和模型方法的教学研究是实现生物学课程目标的一个重要方面。模型方法是以研究模型来提示原型的形态、特征和本质的方法,是逻辑方法的一种特有的形式。模型方法作为一种重要的解决问
2、题的手段之一,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与实践中有着广泛的运用,特别是在生物学问题解决中的运用更是举不胜举。本文通过在高中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探索模型方法在生物学问题解决中的应用策略,分别从运用已有模型,解决生物问题,建构生物学模型,发展创造思维等方面进行教学实践,并对教学进行反思,就如何增强学生模型意识,应用模型方法解决生物学问题展开讨论,探索可行之道。关键词:模型方法;生物学问题;问题解决;反思The Application of Model Methods in Biological Problem SolvingAbstract: With the new round of Curriculum
3、 Reform, the character, essential theory and compiling way of Biological Curriculum have been changing fundamentally. The object of Biological Curriculum is designed more scientifically and canonically. The Standards of Curriculum take Model as a requesting knowledge for the first time, apposing wit
4、h Biological elementary facts, concepts, principles and rules. So the study of Model and Model Methods is an important way to carry out the object of Biological Curriculum. Model Methods are methods to study models, thus to show the configuration, characters and essence of antetype. As one of import
5、ant ways to solve biological problem, Model Methods have a wide application in biological teaching, especially in biological problem solving. Through the activity of teaching in Cangnan High School and designing a special reviewing class, the author tries to explore the applied tactics of Models Met
6、hods in biological teaching, with the hope to strengthen students consciousness of Model Methods and help them to master skills to solve problems.Keywords: Model Methods; biological problem; problem solving ; rethinking 前言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加速进行,2003年教育部出版的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在知识方面目标提出了应使学生“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
7、和模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1”。同样,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在“科学内容标准”中把科学主题的重点定为“所有学生需要了解、理解、和运用的科学事实、概念、原理、理论、和模型2。”在912年级的内容标准中,进一步把“运用逻辑和证据来构建和修改科学解释和科学模型”和“承认并分析其他解释和模型”作为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能力。当前使用的高中生物教科书包括必修和选修共6个模块,其中与模型方法有关的活动建议有7个,如“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等等1。模型方法作为中学生物教学论与学习论的一个基本方法已被广泛认可并
8、应用于教学中。近几年来,高考生物题中已逐渐渗透模型方法的思想,运用模型方法解决生物问题的例子也是举不胜举。笔者就在苍南中学(浙江省重点中学)为期两个多星期的教学实习以及一节高中生物会考复习课的教学实践,亲身体验模型方法在生物问题解决中的魅力,但当前模型方法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仍存在一些问题,笔者结合亲身教学体验进行反思,探索模型方法在生物学问题的具体解决对策。1 模型与模型方法1.1 模型模型(Model)一词源于拉丁文的Modulus,意思是尺度、样本、标准。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model”一词有七种解释项。其中前五种解释项都对模型做了不同角度的诠释:(1)依照实物按比例制成的模型;(2)式
9、样、设计;(3)用于示范运作方法等的模型;(4)样本、范例;(5)模范、典型3。在教学方法论中则把模型界定为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的研究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做的一种简化描述。原型则是与模型相应的被认识对象。就模型与原型的关系而言,可以把模型看作原型的质或观念上的类似物。因此可以把模型分为物质模型和观念模型两大类。模型方法是通过研究模型来揭示原型的形态、特征和本质的方法。我国高中生物学教科书提供了丰富的模型资源例如:客观实物的相似模拟(实物模型);真实世界的数学抽象(数学模型)等等。这里参照林国栋对模型的分类方法将生物学模型根据模型所代表和反映的方式分为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两大类4(见下图): 物质模型
10、实物模型:如生物体结构模式标本 物理模型 模拟模型:如细胞结构模型思想模型 具象模型:如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生物学模型 抽象模型: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过程图解模型数学模型 确定性模型:如细胞分裂过程中的DNA含量变化线 随机性模型:如种群基因频率变化曲线模型 图1-1模型的分类 Fig.1-1 Classes of Model1.2 模型与原型的关系1.2.1 相似关系 这是建立模型的前提。相似关系的内涵因研究目的不同而不同在某些研究中,它要求模型不仅与原型是何相似的,而且时间、速度、频率、温度等都必须相似。即模型的各个变量与所对应的原型的各个变量都必须是相似的。这个要求显然非常严格,在实
11、际的研究中要建立与原型完全相似的模型是困难的。因而,在具体的研究中,只要模型能再现原型的本质,满足特定的研究目的即可。相似关系可以是外形结构的、内部物理机制的、功能行为的或者数量变化的相似5。1.2.2 简化关系 模型是关于原型的简化、抽象和纯化,要求模型一定要比原型简单5。一般说来,模型所对应的原型越复杂,模型也就越复杂。但是,当模型与原型一样复杂时,它便失去了价值。需要强调的是,模型只是为某种特定研究目的而建立的,只要求它能反映出研究指向的主要因素即可。对同一原型的不同研究目的而言,要一劳永逸地建立适用于各种要求的模型是不可能的。1.2.3 替代关系建模型的目的,在于通过对模型的研究来间接
12、地揭示原型的性质和规律,即可通过对模型的研究来代替对原型的研究5。但是这并非模型与原形完全一致,某些情况下,需要对模型所不能替代的部分做必要的解释。 1.2.4外推关系 我们可以从研究模型所获得的信息外推翻原型上去,从而间接地获得对原型的认识5。这种认识是间接的,但比直接研究原型来得更容易理解。1.2.5差异关系 模型虽然是原型的模拟、抽象和纯化,与原型存在一定的相似性,甚至替代原型解决问题,在一定范围里,解释生物学事实、原理和规律,但模型并不能真正代替原型,掌握一种模型并不能对一类生物学问题和事实完全适用,需要在不同条件下做适当修改。1.3 模型方法模型方法是以研究模型来提示原型的形态、特征
13、和本质的方法,是逻辑方法的一种特有的形式。模型舍去了原型的一些次要的细节、非本质的联系,以简化和理想化的形式去再现原型的各种复杂结构、功能和联系,是连接理论和应用的桥梁(模型和原型的关系如下图):理论模型原型 抽象化 证明解释 具体化图1-2模型方法的过程Fig.1-2 The Course of Model Methods1.3.1 物质模型方法 用实物代替原物进行研究的方法称为物质模型方法。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有许多原物无法找到或没有必要找到,而采用人工制作的模型或模式标本作为模型。这些模型如细胞的结构模型、被子植物花的结构模型、T2噬菌体的模型等,以一定形态的分子模拟物对生物原型形象、简约
14、地表现出来,从而抓住原型的本质特征。1.3.2 想象模型方法 用想象的抽象物代替原型进行研究的方法叫做想象模型方法。这种方法是人们抽象出生物原型某些方面的本质属性而构思出来的,使对象简化以便于研究。这些想象模型并非凭空想象,是科学家基于科学事实和科学实验建立起来的。例如,物质出入细胞的模型、细胞分裂过程模型、光合作用过程模型、呼吸作用过程模型、激素分泌的调节模型、生物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模型等。 1.3.3 数学模型方法 用符号、公式、图象等效学语言表现生物学现象、特征和状况的方法称为生物学数学模型方法。如:教材中的细胞分裂过程中DNA含量、染色体数量的变化曲线、酶的活性受温度酸碱度影响的曲线、同
15、一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曲线、基因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的图表模型、种群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等效学模型。2 模型方法的心理学基础2.1 问题解决相关理论问题解决一般是指个人通过应用并超越过去所学规则以产生一个新答案的过程。对于问题的理解不同,心理学家对问题解决的看法历来不同。解决问题的过程是集“思考、探索、建构、创造”于一体的综合过程,根据人类的认知规律,我们以把它分为三阶段八个环节6(如下表): 表2-1问题解决八阶段 Table2-1 The Eight Steps of Problem Solving阶段环 节感性(1)感觉问题的存在(2)联系相关的概念、原理(3)感觉问题的疑难
16、 理性(4)提出可行的方法(5)尝试解释(6)分析、综合、归纳总结验证(7)解答问题并验证(8)提出新问题现代信息加工心理学认为问题解决是一种以目标定向的搜索问题空间的认知过程。问题解决的表征过程中就包括“建立操作模型”,当问题所给定的条件变化决定问题的解决方案时,使用模型比较合适。因此说在解决问题的方法中运用类比法和模型方法是必要,也是有效的。2.2 有意义学习相关理论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指出,有意义学习过程的实质是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概念建立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为了让学生把新的学习内容的要素与已有认知结构中相关的部分联系起来,实现有意义的学习,奥苏伯尔提出可
17、以利用适当的具有高抽象性、普遍性和涵盖性的“先行组织者”,即一条定律、一个概念或一段概括性说明文字等以促进学习和防止干扰 它可以加强已有认知结构的清晰性、稳定性、和可辨别性,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观念上的固着点,从而达到促进知识的有意义学习与保持的目的7。而梅耶(R.E.Mayer)则提出用“具体形象的模型”作为“组织者”。这类组织者包括实物演示、物理模型、图片、图表等。梅耶等人研究表明,具体模型组织者似乎更有助于为新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准备知识。这主要是因为具体模型直观形象,能通过类比方式促进学生理解和接受新知识。“组织者”的形式可以不同,但其运用的目的都是从外部影响学生的认知结构,使之易于同化新材
18、料。课堂教学的基本目的是将教材的知识结构有效地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必须根据学生的原有认知水平去设计教学方法和程序,正如奥苏伯尔所说:“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日:影响学习的惟一最重要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简言之,即“以其所知,喻其不知,使其知之”。2.3 心智技能模型的相关理论加里培林提出了心智动作按阶段形成的理论。心智技能是由一系列心智动作构成的。加里培林将心智动作的形成分成五个阶段:一是动作的定向阶段,就是在头脑中建立活动定向映象和方式。二是物质或物质化动作阶段,这个阶段也叫做“活动
19、以物质或物质化形式的阶段”。活动最初形式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物质化的。这两种活动形式的差别不在于操作,而在于动作的客体。在物质化活动中,动作课题不是对象本身,而是它的代替物,如模型、图解、图样、标本等。这些东西模拟出实物的某些性质和关系,使学生能够使用它们进行外部活动,把它们加以对比、测量、移动和改变等等。三是出声的外部语言动作阶段,四是不出声的外部语言阶段,五是内部语言活动阶段。我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冯忠良教授提出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1992,1998)8。通过原型操作,学生不仅有了程序性知识,而且通过实际操作获得完成的动觉映象,为原型内化奠定基础。原型内化,即
20、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形式的过程。2.4 知识的迁移理论相关理论桑代克的相同元素说(identical element theory)从联结主义观点出发,指学习内容中元素间一对一的对应,即所谓的共同的刺激和反应的联结。后来,伍德沃斯(Woodworth)把相同元素说该为共同元素学(common components),也就是说在两种活动中有共同的成分发生迁移。迁移的知识不仅包括内容或实质上的相同(identity of substance)还包括程序上的相同(identity of procedure) 9。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迁
21、移离不开一定的情境,在情境中建立模型,把复杂抽象的事物简单化,形象化,学生在模型的建立中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在相似情境下产生知识的迁移。3 什么是生物学问题3.1 问题的定义6梅耶(R.E.Mayer)曾经下过一个比较明确的定义:当问题解决者想让某种情境从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不同的状态,而且问题解决者不知道如何扫除两种状态之间的障碍时,就产生了问题。这一界定的一个重要含义就是,问题的存在与否是相对问题解决而言,例如:“8-7=?”对于一个已记住其答案的成年人而言不能构成问题,但对于集注答案的幼儿来说,则是个问题。他必须采取用一些方法来求出其答案。近些年来,大多数心理学家比较赞同美国学者纽厄儿和西
22、蒙给问题下的定义:问题是这样一种情景,个体想做某件事,但不能马上知道这件事所需采取的一系列行动。3.1.1 结构良好和结构不良的问题问题的类型有结构良好(well-structured problem)的和结构不良的问题(ill-structured problem),这是根据问题状态的清晰程度即问题结构的完整性作出的划分。结构良好的问题是指问题给定状态、目标状态以及用于转换状态的方法均已清楚地规定的问题。也就是说问题中目标是清晰的,达到目标的潜在解决途径是已知或容易获取的,例如探究细胞减数分裂DNA变化规律。结构不良问题则是对问题给定状态、目标状态以及转换状态中的一项或几项缺乏明确的界定。例
23、如,如何克服水资源就是一个结构不良的问题。3.1.2 一般领域的问题和专门领域的问题这是按照解决问题所需的算子质量来进行的区分。一般领域问题指解决问题所需的特定领域专业知识较少,而专门领域问题则需要大量特定领域的知识。3.2 生物学问题根据以上理论,笔者认为中学生物学问题是指学生在生物学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它需要学生运用一定的方法去解决。一般生物学问题属于结构良好的,解决此类问题需要特定领域知识的问题,比如细胞的增殖、染色体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与能量流动等问题就要先学习相应知识领域才能解决对应知识领域内的问题。根据分类标准的不同,生物学问题有多种分类方式。根据能不能运用模型方法解决,可以分为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模型 方法 生物学 问题解决 中的 应用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200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