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学实习报告小气候综合实习北京林业大学.doc
《气象学实习报告小气候综合实习北京林业大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气象学实习报告小气候综合实习北京林业大学.doc(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气候综合实习报告姓名:王贺崐元班级:保护区10学号:101214112北京林业大学摘要(Abstract)本文是对实习过程的总结,通过对实习方法、数据分析和实习感受叙述,更加系统地掌握了有关小气候方面的知识。本文分析的数据包括:u 太阳辐射日变化规律,包括太阳到达地面的直接辐射(Sb)的日变化规律,散射辐射(Sd)的日变化规律,反射辐射(Sr )的日变化,总辐射(St )的日变化;u 土壤温度的变化规律,包括不同深度土壤温度的日变化规律,土壤温度的垂直变化规律;u 不同高度气温的日变化规律;u 不同高度湿度的日变化规律,包括不同高度相对湿度(u)的日变化规律,不同高度水汽压(e)的日变化规律
2、;u 气压日变化规律;在本次实习中,通过对空气温度、湿度、土壤温度、太阳辐射、气压、风、降水量和蒸发量观测,经整理分析,得出太阳辐射日变化,土壤温度日、垂直变化,气温、湿度、气压日变化并做出相应分析总结;此外,我还进行了与第十组的数据的对比分析。关键词(Key words)小气候 气候要素 日变化规律一、前言1.1小气候(microclimate)的气候概念1.1.1小气候的概念小气候是在具有相同的大气候特点的范围内,在局部地区,由于地形房屋、土壤条件和植被不一致,使该地区具有独特的气候状况。这种在小范围内,由于下垫面 下垫面 又称活动面,是指能借助于辐射作用吸收或放出热量,调节邻近气层和土层
3、湿度、温度和风等各类气象要素变化的物质表面。如地面、水面和植物表面等等。构造和特性不同,使热量热水分收支不一样,形成近地层与大气候所不同的特殊气候,称为小气候。1.1.2小气候形成的理论基础小气候的形成,主要决定于下垫面的太阳辐射平衡、热量平衡、水分平衡,以及近地层的乱流交换,土壤的热交换。形成小气候差异的因素有测点的坡向、坡度、下垫面的特征、地平面的遮蔽程度和天气条件等。1.1.2.1下垫面的辐射平衡辐射平衡是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也是热量平衡的理论基础。影响辐射平衡的因素有纬度、地形和下垫面的性质。1.1.2.2下垫面的热量平衡对于不同下垫面,其热量平衡方程的形式是形同的,既有乱流热通量、蒸
4、发耗热,又有土壤热通量等等,但在农田和森林里,各分量的大小与裸地的差异很大1.1.3小气候的表现这种局部地区小气候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个别气候要素(如温度、湿度和风)变化剧烈以及个别天气现象(如雾、露和霜)上的差异。气温铅直梯度折合成每100m为超绝热梯度,水平温度梯度在小范围内可达几度。1.1.4小气候的简介小气候是因下垫面性质不同,或人类和生物的活动所造成的小范围内的气候。在一个地区的每一块地方(如农田、温室、仓库、车间、庭院等)都要受到该地区气候条件的影响,同时因下垫面性质不同、热状况各异,又有人的活动等,就会形成小范围特有的气候状况,小气候中的温度、湿度、光照、通风等条件,直接影响作物的
5、生长,人类的工作环境,家庭的生活情趣等。可通过一定的技术措施在一定的范围内改善小气候,使其朝着人类的意愿变化,以便影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1.1.5人工改造小气候的途径小气候对人类和自然界的影响很大。因为人类绝大多数活动都在近地面层内进行,与人类生活有密切关系的动物和植物也生长在这一层,而这里的气候又最容易按照人类需要的方向变更。例如,绿化、灌溉、改变土壤性状、改造小地形、营造防护林和设置风障等都可以改变地表附近的水热状况,从而改变当地的小气候,使其符合人类的需要。由于在近地气层中的小气候,都是由于下垫面特性和构造不同,引起热量平衡和水分平衡各分量的变化而形成的。所以人工改造小气候的途径,就是设
6、法改变下垫面的构造特性(如粗糙都、辐射特性、热力学特性、湿润状况和微地形等),来改变辐射平衡和热量平衡的某些分量。通过改变下垫面的辐射特性、改变土壤的热力性质、覆盖土壤、改造小地形、人工控制风、人工控制蒸发和采取适当栽培技术等措施,都能有效地改造小气候,让小气候中的温度、湿度和风等气候要素朝着有利于人类生活和生产的方向改变。1.1.6小气候对人类的影响小气候特征影响水平范围是随下垫面均一性而定的,铅直方向一般是从下垫面几米甚至百米高度,越接近下垫面,小气候特征越显着,随着远离下垫面,小气候效应就逐渐减弱,到达某一高度以上,小气候效应就完全消失。正如L.J.贝顿(Batten)所指出的,小气候是
7、代表从地面到不受地面影响高度的气候(几十米或100米的高度)。这一层是人类生活和动植物生长的区域和空间, 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植物的生长和发育都深刻影响着小气候。在某些文献上有“近地层气候”、“植物层气候”等名称,实际上都属于同一概念。1.1.7研究小气候的意义因为小气候现象主要发生在近地大气层和近地土壤中,而该范围正是人类生产生活和社会活动的空间,以及动植物生存的主要场所,所以小气候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紧密联系,研究小气候具有很大实用意义。通过观测小气候现象,了解不同下垫面所产生的不同小气候效应对环境、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揭示不同小气候气象特征,以便进一步为改善小气候环境提高各种技术措施的
8、实效。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小气候知识为人类服务,例如:在城市中合理种植花卉,绿化庭院,由此改善城市下垫面的情况,可以使城市居民住宅去或工厂区的小气候条件得到相对改善、减少空气污染。1.2小气候的特点1.2.1综述小气候与大气候相比,具有范围小、差别大和很稳定这三项主要特点;另外,小气候现象也同时具有变化快和日变化剧烈的特点。这些特点是有小气候现象的特殊性所决定的。小气候以上特特点的表现程度随时间、季节而不同,一般在白天和夏季表现强烈,在夜间和冬季表现弱些。1.2.1范围小所谓范围小,是指小气候现象的铅直和水平尺度都很小。1.2.1.1范围小的表现在铅直方向上,它的尺度主要在两米以内,少数可以达
9、到一百米以内的高度。也就是在人类活动和动植物生存的主要空间里。在水平方向上,它的尺度只有几毫米到几十公里。1.2.1.2由范围小引起的观测要求由于小气候范围小,所以常规气象站网的分布密度和观测项目都不能满足观色小气候工作的需要,同时也不能反映小气候差异。因此,小气候观测属于特殊的观测,要去在对小气候研究的时候,必须专门设置密度大,观测次数多的测点,同时对仪器精度的要求相对较高观测小气候现象的仪器要求 为了不破坏产生小气候的环境条件并能反映小气候的微细结构,所用仪器要求感应部件小、灵敏度高、能隔测和自记等。小气候的观测项目也睡研究目的不同而不统一。1.2.2差别大1.2.2.1差别大的表现所谓差
10、别大,是指小气候现象中温度、湿度与风等各个气象要素无论铅直方向、水平方向或时间变化的差异都很大,具有显着的日变化和脉动现象 脉动现象 指某种现象的变化规律想脉搏一样地跳动,形象地反应出了小气候变化的规律性。,例如:在靠近地面的贴地层内,温度在铅直方向递减率往往比上层大23个量级。并且,在越接近下垫面的位置,小气候变化的差异越显着。例如,当离地面2米处温度日较差10时,地面温度日较差可达20以上;在沙漠地面,高差几厘米,温差甚至可达几十度1.2.2.2由差别大引起的观测要求因此,在小气候现象中药进行梯度观测,同时也要求进行对比观测和日变化观测,对观测仪器也有它的特殊要求。1.2.3很稳定所谓很稳
11、定,是指小气候规律较稳定。1.2.3.1很稳定的原因由于小气候现象的尺度小,所产生的小气候差异不易被混合,只要各种作用面的构造特性存在差异,就会形成不同的小气候特点。因此,各种小气候现象差异是比较稳定的,几乎经常如此。1.2.3.2由很稳定引起的观测要求由于小气候具有很稳定的特点,可以寻找小气候现象的变化规律,为小气候现象的观测提供很大的方便。只要形成小气候的下垫面物理性质不变,它的小气候差异也就不变。因此,我们有可能通过短时间的湿地观测来了解解某种小气候特点,而且还可能作适当的外推。所以,小气候现象观测总是短期的、季节性的,一般不必像气象台站一样成年累月进行观测。故小气候现象的观测一般是采取
12、非定位观测(也称短期流动观测)的方法,只有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例如研究森林生长发育整个过程与小气候的关系、研究森林的水温气象效益等问题),才采用较长时间的定位观测方法。1.2.4变化快在小气候范围内,温度、湿度或风速随时间的变化都比大气候快,具有脉动性。例如:M. N. 戈尔兹曼曾在5厘米高度上,25分钟内测得温度最大变幅为7.1。1.2.5日变化剧烈越接近下垫面,温度、湿度、风速的日变化越大,例如:夏日地表温度日变化可达40,而2米高处只有10。1.3小气候的分类由于下垫面特性和构造多种多样,形成了各种各样想小气候。根据下垫面的不同,将小气候分为了地形小气候、森林小气候、防护林小气候、城市小
13、气候、农田小气候和湖泊小气候等类型。同是森林,有针叶林和阔叶林的差别;树种组成密度、林分结构上也有差别;同是苗圃,生长不同的苗木,有着不同的土壤条件、耕作和栽培措施,;同是坡地,有坡向、坡度和植被状况的差别。这些差别,在小范围内就可以产生不同的小气候类型。1.3.1地形小气候地形差异是引起小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山区的地形形态、山脉走向、坡地方位和坡度的不同,不仅影响光照时间和辐射强度,也容易使气流产生变形,从而使山顶和谷地以及不同坡地上获得的热量、水分和风(乱流交换)发生差异,造成了不同的伤痛环境,直接影响到植被分布。我国海拔500米以下的平原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16%,大部分是山区,所
14、以研究地形小气候,对于开发利用山地气候资源,发展农林牧生产具有实际意义。1.3.2森林小气候森林小气候是指由森林以及林冠下灌木丛和草被等形成的一种特殊小气候。在森林小气候的形成中,组成森林的树木品种、林龄、结构、郁闭度以及灌木层和草被的特性等,都起着很大的作用。由于森林的存在和影响,在林内表现出太阳辐射减少、气温日变化缓和、空气湿度和降水量增大以及风速减小等小气候特征。此外,森林小气候还与四周气候条件、地形特征和土壤性质等有关。1.3.3防护林小气候营造防护林是人工改造小气候的一种有效措施,它使林网间各种气候要素朝着人们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形成特殊的防护林小气候,能有效地防风固沙,防止吹雪、平流
15、、风砂、霜冻等恶劣的天气现象和水土流失的危害,以达到改良土壤、净化空气、改善农田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增产的目的。1.3.4城市小气候城市下垫面是一个人造的下垫面,其特点是认为的建筑(房屋、道路、工厂、广场等)面积占有绝对优势;失明的生产、生活活动排放出的大量废气;燃烧和生物同化作用释放的大量认为热。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城市出现了与郊区显然不同的局地气候,称为城市小气候。城市气候的主要特征是“城市热岛”现象。“城市热岛”即城市内部气温比郊区高。城郊气温差称为热岛强度。城市热岛主要是由大量人为热排放造成的。除城市热岛现象外,城市气候中还有“干岛”,“雨岛”等现象。城市空气的水汽压比郊区水汽压平均低0
16、.30.7hPa,相对湿度低46。由于城市上空存在大量凝结核,加上热岛效应以及城市粗糙表面的阻碍作用,气流作上升运动。因此,城市上空的云量和降水均比郊区多。1.4研究目的u 通过对单点太阳辐射、空气温度、湿度、土壤温度、气压、风等气象要素的观测分析,了解这些气象要素的日变化规律;u 同时通过与不同小组间气象要素的对比分析,了解不同下垫面的小气候特征,掌握小气候的研究方法。二、材料和方法2.1测点概况2.1.1北京自然地理概况2.1.1.1北京地理地貌北京市中心位于北纬39度,东经116度。雄踞华北大平原北端。北京的西、北和东北,群山环绕,东南是缓缓向渤海倾斜的大平原。北京平原的海拔高度在206
17、0米,山地一般海拔10001500米,与河北交界的东灵山海拔2303米,为北京市最高峰。境内贯穿五大河,主要是东部的潮白河、北运河,西部的永定河和拒马河。北京的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西部是太行山余脉的西山,北部是燕山山脉的军都山,两山在南口关沟相交,形成一个向东南展开的半圆形大山弯,人们称之为北京弯,它所围绕的小平原即为北京小平原。综观北京地形,依山襟海,形势雄伟。诚如古人所言:幽州之地,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诚天府之国。2.1.1.2北京土地面积北京全市土地面积16807.8平方公里。其中平原面积6390.3平方公里,占38%。山区面积10417.5平方公里,占62%。城区
18、面积87.1平方公里。近郊区面积1282.8平方公里,远郊区面积3198平方公里。县的面积 12239.9平方公里。市区规划范围:东至定福庄、西至石景山,南至南苑,北至清 河,面积750平方公里。市中心地区(即旧城区,东西以二环路中心线为界,南北以护 城河中心线为界)面积62.5平方公里。2.1.1.3北京气候特点北京的气候为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秋短促。年平均气温1012摄氏度,1月-7-4摄氏度,7月2526摄氏度。极端最低-27.4摄氏度,极端最高42摄氏度以上。全年无霜期180200天,西部山区较短。年平均降雨量600多毫米,为华北地区降雨最
19、多的地区之一,山前迎风坡可达700毫米以上。降水季节分配很不均匀,全年降水的75%集中在夏季,7、8月常有暴雨。2.1.2测点概况观测地点是在北京市海淀区北京林业大学气象站内的4号测点。地理位置为北纬3956,东经116201、海拔43.71米。观测地点地势平坦,周围无积水体,地形较为开阔。正北面有一幢三层高的小平楼,西南面是正在建设中的高层建筑,对光和风无太大影响。气象站内以草本植物为主,例如覆地菜、紫花地丁、枪草、早熟禾等,周围有以豆科和榆课植物为主的乔木。土壤为比较肥沃的棕壤土。测量当天,太阳辐射强烈,大气透明度较好,风速约在4级左右,通风状态一般,下垫面有少许植物覆盖。2.2测定内容以
20、及仪器u 太阳辐射(直接辐射表、天空辐射表)u 20cm、150cm空气湿度(通风干湿表)u 大气温度(通风干湿表)u 风(三杯轻便风向风速表)u 气压(空气盒气压表)插图1 最高温度表u 不同深度土壤温度(最高温度表、最低温度表、地面温度表、5cm曲管地温表、10cm曲管地温表、15cm曲管地温表、20cm曲管地温表)插图3 太阳直接辐射表插图2 最低温度表插图5 通风干湿表插图4 天空辐射表2.3测定步骤u 53 53 指操作此项步骤的时间,应在每小时的53分完成次项步骤。下文的55指的是在每小时的55分完成此项步骤,以此类推。 通风表上水,通风,悬挂在20cm高处和 150cm处。u 5
21、5观测地温(cm、Tmax、5cm、10cm、15cm、20cm) 注:Tmin在气象站早上读一次u 56观测云量、天气状况。u 58读20cm干、湿球温度,连续读三次,读后通风u 59将风速表悬挂在1m高处,松开罗盘小套管,按下启动杆。u 60读150cm干、湿球温度,连续读三次,读后通风u 01读风向及指示风速。u 02读20cm干、湿球温度,连续读三次,读后通风。u 03读气压。(经三次订正得出气压值)u 05观测地温三、结果分析3.1单点分析3.1.1 太阳直接辐射日变化3.1.1.1 太阳直接辐射(Sb)的日变化规律(见图1)本组测得的到达地面的太阳直接辐射(Sb)日变化趋势如图1所
22、示。随着太阳高度的变大,在8点到12点之间,直接辐射值增大,到12点达到最大值为530.70W/m2,下午13点到18点,由于大气透明度降低,太阳高度的变小,太阳直接辐射开始下降,并持续下降直到18点,辐射降为48.18 W/m2。3.1.1.2影响太阳直接辐射(Sb)的因素由于太阳高度角、大气透明度、云量和海拔高度等因素的影响,在一天之中,太阳直接辐射有着较大的变化。各种因素对太阳直接辐射的影响如下:u 太阳高度角的影响太阳高度角越小,等量的太阳辐射散布的面积就越大,因而,地面单位面积上所获得的太阳辐射(S)就越小;太阳高度角越小,太阳辐射穿过的大气越厚,太阳辐射被减弱也较多,到达地面的直接
23、辐射就越小。(Sb=S*太阳高度角h的正弦值)。u 大气透明度的影响大气透明系数越小,太阳辐射受到的减弱越强,到达地面的太阳直接辐射越小。(大气透明度的特征用大气透明系数P来表示。系数决定于大气中所含的水汽,水汽凝结物和尘粒杂质的多少,这些物质越多,大气透明度越差,透明系数越小。)u 云量影响云是很好的反射体。云层厚度越大,就可以使越大部分太阳辐射反射回到宇宙空间,使到达地面的太阳直接辐射能越小。u 海拔高度影响海拔越高,太阳辐射穿过大气的路程越短,太阳辐射通量减弱得越多,地面获得的太阳直接辐射通量越少。3.1.1.3实习测得的太阳直接辐射(Sb)的日变化分析在本次实习中,太阳直接辐射呈“倒U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气象学 实习 报告 小气候 综合 北京林业大学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200205.html